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血液病科 萎黄(缺铁性贫血)中医诊疗方案(试行版)

血液病科 萎黄(缺铁性贫血)中医诊疗方案(试行版)

萎黄(缺铁性贫血)中医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中医内科学》(周仲瑛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年)。

主要症状为:面色萎黄,周身肌肤呈淡黄色,干萎无光泽,小便通畅而色清,倦怠乏力,眩晕耳鸣,心悸少寐,大便溏薄,舌淡苔薄,脉象濡细。

2.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第3版(张之南主编,科学出版社,2007年8月)。

(1)Hb:男<120g/L,女<110g/L,孕妇<100g/L;MCV<80fl,MCH<27pg,MCHC <0.32;红细胞形态可有明显低色素表现。

(2)有明确的缺铁病因和临床表现。

(3)血清(血浆)铁<8.95μmol/L,总铁结合力>64.44μmol/L。

(4)运铁蛋白饱和度<0.15。

(5)骨髓铁染色显示骨髓小粒可染铁消失,铁粒幼红细胞<15%。

(6)红细胞游离原卟啉(FEP)>0.9μmol/L,或血液锌原卟啉>0.96μmol/L,或FEP/HB>4.5μg/gHb。

(7)血清铁蛋白(SF)<12μg/L。

(8)血清可溶性运铁蛋白受体浓度>26.5nmol/L。

(9)铁剂治疗有效。

符合第1条和2~9条中任何两条以上者,可诊断为缺铁性贫血。

(二)证候诊断
1.脾胃虚弱证:面色萎黄,口唇色淡,爪甲无泽,神疲乏力,恶心呕吐,脘腹胀满,纳呆食少,大便溏薄。

舌质淡、苔薄腻,脉细弱。

2.心脾两虚证:面色晄白或姜黄,头昏眼花,心悸不宁,或肝脾肿大,倦怠乏力,头晕,失眠,少气懒言,食欲不振,毛发干脱,爪甲裂脆。

舌淡胖,苔薄少,脉濡细。

3.脾肾阳虚证:面色萎黄或苍白无华,形寒肢冷,唇甲淡白,周身浮肿,甚则可有腹水,心悸气短,耳鸣,眩晕,神疲肢软,大便溏薄或有五更泻,小便清长,男子阳痿,女子经闭。

舌质淡或有齿痕,苔薄少,脉沉细。

4.肝肾阴虚证:面色苍白或姜黄,潮热盗汗,头晕目眩,耳鸣、耳聋,肌肤甲错。

舌暗红,苔薄少,脉细数。

二、治疗方法
(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
1.脾胃虚弱证
治法:健脾和胃。

推荐方药:香砂六君子汤合当归补血汤加减。

党参、白术、茯苓、半夏、炙甘草、当归、炙鸡内金、六曲、木香、砂仁、黄芪等。

中成药:复方皂矾丸、益中生血胶囊、益气维血颗粒等
2.心脾两虚证
治法:养心健脾。

推荐方药:归脾汤加减。

党参、黄芪、白术、陈皮、茯苓、酸枣仁、当归、熟地、龙眼肉、大枣、鸡血藤、参三七、炙甘草等。

中成药:归脾丸、十一味参芪片、复方皂矾丸等。

3.脾肾阳虚证
治法:温补脾肾。

推荐方药:实脾饮合四神丸加减。

黄芪、白术、茯苓、甘草、附子、大腹皮、厚朴、补骨脂、菟丝子、肉桂、鹿角胶、当归等。

中成药:济生肾气丸、右归丸、复方皂矾丸等。

4.肝肾阴虚证
治法:滋补肝肾。

推荐方药:左归丸加减。

熟地、山药、枸杞、山茱萸、菟丝子、淮牛膝、龟板胶、当归等。

中成药:归芍地黄丸、左归丸、复方皂矾丸等。

(二)针灸疗法
以调补脾肾为主,取穴如足三里、三阴交、上脘、中脘、阳陵泉、阴陵泉等,平补平泻,留针30分钟。

(三)外治法
可选用具有调补脾肾功能的电脑中频治疗仪或其他中医诊疗设备。

(四)食疗
1.脾胃虚弱证
红枣小米粥:取红枣10个,小米30克,先将小米清洗后上锅用小火炒成略黄,然
后加入水及红枣用大火烧开后小火熬成粥食用。

适用于消化不良伴有厌食的脾虚。

莲子山药粥:取莲子30克,山药80克,粳米50克。

将莲子去皮及心,加山药、粳米及水煮粥食用。

适用于消瘦、食欲不振的脾胃虚弱。

2.心脾两虚证
蜜枣扒山药:山药1000克,蜜枣150克,罐头樱桃10粒,猪网油1张(碗口大),猪油15克,白糖200克,糖桂花适量。

将山药煮熟去皮,蜜枣用温水洗净,切成两半,去核。

猪网油洗净,晾干水分。

樱桃去核备用。

扣碗内抹上猪油,将网油平垫碗底,放入樱桃,将蜜枣围在樱桃周围。

把山药切成3~4厘米长段,顺长剖为4片,码在蜜枣上。

码一层山药,撤一层白糖,依次将山药码完。

稍淋些猪油,最上层加入糖桂花,上笼蒸熟。

上菜时,将扣碗取出,扣入盘内,去网油。

同时给锅内倒入清水,放入白糖溶化,用湿淀粉勾成稀芡,淋于山药上即成。

3.脾肾阳虚证
花生红枣汤:连衣花生200克,红枣30~50克。

红枣、花生同放锅中加水适量煮至花生烂熟即可。

参杞狗肉:狗肉1000克,党参20克,枸杞子10克,菟丝子10克,砂仁5克,牛膝15克。

上物除狗肉外,入砂锅加水煎煮30分钟后,倒出药汁。

将狗肉切成小块,加酱油、糖、黄酒、葱、姜、味精等调料,腌渍入味,放入锅中,加药汁及适量清水,煮沸后,文火慢慢煨至狗肉烂熟即可食用。

4.肝肾阴虚证
补血瘦肉汤:生晒参9克,当归10克,生地、熟地各15克,红枣20枚,瘦猪肉60克。

瘦肉放入沸水内,去浮沫,加入生晒参、当归、红枣、生地、熟地、料酒、八角茴香,用小火煮1~2小时,食盐、味精调味即可。

桑椹杞子米饭:桑椹30克,枸杞子30克,梗米80克,白糖20克。

取桑椹、枸杞子、粳米加水适量并放入白糖,文火煎煮焖成米饭。

(五)健康指导
1.生活起居:缺铁性贫血常常引起舌炎,口腔炎,反甲,腹泻等,以生理盐水漱口,或用中药佩兰水煎剂、银花水煎剂漱口可保持口腔清洁,预防感染。

富含维生素的蔬菜,也是预防口腔感染的措施。

经常修剪指甲预防指甲脆裂造成患者皮肤伤害。

2.饮食调护:加强饮食调理,食用含铁元素较多的蔬菜或粮食。

食用易于消化、吸收的饮食能够保持胃肠道正常生理功能,增加胃肠道对铁的吸收。

腹部适当保暖,有利于胃肠功能的恢复,可促进胃肠道对铁的吸收。

铁剂及某些治疗缺铁性贫血的中药对胃肠道刺激较大,应在饭后半小时后服用。

3.情志调摄:正确认识本病,消除恐惧、焦虑不安的情绪,保持心情愉悦,避免不良情绪刺激。

三、疗效评价
(一)评价标准
参照《实用中医血液病学》第一版(黄振翘、梁冰等主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年)。

临床痊愈:Hb:男>120g/L,女>105g/L;RBC:男>4×1012 /L,女>3.5×1012 /L;中医临床症状消失或积分≤2分,血清铁、血清铁蛋白或总铁结合力恢复正常。

显效:中医临床症状明显好转或积分下降>2/3,贫血症状分级改善2级以上。

有效:中医临床症状有所好转,证侯积分下降>1/3,贫血程度改善1级以上。

无效:中医临床症状及贫血程度分级改善未达到有效水平。

(二)评价方法
1.积分方法:根据附表1中中医临床症状评分标准内容,由医生询问及检查患者的情况后填写门诊评分记录,根据轻重程度进行评分。

2.疗效评估方法:在治疗前与治疗中第7天、第14天、第21天,及治疗后分别对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评分,结合临床指标检查结果判断为临床治愈、显效、有效、无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