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周易导读

周易导读

门解释其中所蕴含的道理,即事物向正面或向反面 转化的朴素辩证法。 ? 以“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来说明《乾》《坤》两卦 居于《周易》之首的原因,然后又以因果联系、物 极必反、相生相成等观点来解释卦与卦之间的关系 ,处处以社会人事来比附, ? 最后以“物不可以终穷”来解释《未济》为《周易 》最后一卦的原因。 ? 体现了《周易》哲学的宇宙论、存在论、方法论、 辩证法等思想 。
? 这些思想观念及术语,成为中国哲学文化的重 要资源。
29
? 5.《说卦》 ? “说”有解说的意思,《说卦》就是系统地解说八
经卦所象征的事物。 ? 《说卦》被分为十一章,它主要说明八卦产生过程
以及八卦的性质、功用和方位,另外还有四卦排列有一定的顺序,《序卦》专
内在的根据,探讨了《周易》起源、形成、作者、 成书年代等问题,揭示了《周易》在认识事物规律 、预知未来、道德修养、安邦治国、观象制器等方 面的作用;另外它还保留了古代原始的占筮方法 —— 大衍筮法,并对其哲学意义作了说明。
28
? 解说了某些卦爻的品格,提出了一套哲学思想 及观点,诸如“一阴一阳之谓道”、“易有太 极,是生两仪 ……”、“天尊地卑”、“易穷 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生生之谓易”、 “刚柔相推而生变化”等等。
25
? 2.《象传》 ? 易传》中的《象传》,随上下经分为两篇,即
《象》上、《象》下两篇,一共四百五十条。 ? 从解释的对象来看,《象》又可分为两部分:大象
和小象。 ? 大象是释卦象(主要是卦名和卦义)的,小象是释
爻象的。 ? 蒙》卦的《象传》:“山下出泉,蒙;君子以果行
育德(大象)。”
26
? 3.《文言》 ? 《文言》,是解释《乾》、《坤》二卦的卦
17
初爻:象征事物的开始、发端;应当谨记:潜藏 勿用。 二爻:象征事物的崭露头角;可以适当进去。 三爻:象征功业的小成;当谨慎行事,以防凶险 。 四爻:象征进入更高层次;谨慎小心,审时度势 。 五爻:象征事物圆满成功;切忌不要得意忘形, 满则溢。 上爻:代表事物的发展终极。物极必反。
18
? 人们还把一卦和人的身体对应起来,这样爻 所处的位置就代表人身体的不同部位了:
40
2)小象
需、讼、比、履、泰、否、同人、 大有、谦、豫、随、蛊、临、噬嗑、 复、大畜、坎、离、恒、贲、大壮、 晋、家人、睽、蹇、解、损、姤、 萃、困、井、鼎、震、艮、归妹、 丰、旅、巽、兑、涣、节、中孚、 小过、既济、未济
? ? ? ? ? ?
19
? 人们还以不同位置的爻来代表社会上的不同 阶层:
? ? ? 三爻在二爻之上,代表诸侯; ? ? ? 上爻最上,为宗庙,或指太上皇。
20
? 爻位有一定的规律、特征: 初爻为阳位;二爻为阴位,居于中位;三
爻为阳位;四爻为阴位;五爻为阳位,居于中 位、正位;上爻为阴位。
也就是奇数位置的为阳位,偶数位置的为阴位, 初、三、五爻为阳位,二、四、上爻为阴位。
7
四、《周易》的构成
? 《周易》由《经》与《传》两部分构成。 ? 《易经》:包括六十四卦及其卦辞和爻辞, ? 《易传》:也就是人们所说的“十翼”,共十篇,因
为被附在经后用来解释经,其作用和形式犹如鸟的翅 膀一般,所以叫“十翼”。 ? 《易传》只有七部分,即《系辞》、《彖辞》、《象 》、《文言》、《说卦》、《序卦》和《杂卦》,因 为《系辞》、《彖辞》和《象》分别为上下两篇,所 以加在一起就是十篇。
? 用这八个符号分别代表“天”、“地”、“雷 ”、“山”、“火”、“水”、“泽”、“风 ”等物象。
乾三连,坤六断,震仰盂,艮覆碗;离中虚 ,坎中满,兑上缺,巽下断。
——朱熹《周易本义》
11
? 3.六十四卦 ? 《周易》一书主要由六十四卦构成。 ? 六十四卦每一卦都由六爻构成,也就是说,
可以看作是由两个三爻的八卦两两重叠而成 的。
《易》的卦名有时可以总括全卦内容,有时选取卦爻辞中的 常见词作卦名。 总体上看,六十四卦一卦说一类事。
? 丙:卦辞,就是卦名后面的一段文字,是对一卦当中 六爻含义总的说明。
如《乾》卦 “元亨利贞”四个字,这就是《乾》卦的卦辞 。
13
? 丁:爻辞,一卦共有六爻,即由六个爻象符 号组成,每一爻都有一个意思,表达这个意思 的文辞就叫做爻辞,共有六条爻辞。
《易传》作者被后人伪托为孔子。今人多认 为非一人一时所作。《易传》赋予《易经》以新 的思想。是通过《易经》来宣扬儒家思想的一部 哲学著作,是研究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史的必读书 。
24
? 1.《彖传》 ? 《彖传》,分上、下两篇,是解释六十四卦卦名、
卦义、卦辞的。彖,是断的意思,就是要判断每一 卦的吉凶。 ? 《需》卦辞为:“有孚,光亨,贞吉,利涉大川。 ” ? 《彖传》的解释是:“需,须也,险在前也。刚健 而不陷,其义不困穷矣。‘需有孚光亨贞吉',位 乎天位,以正中也;‘利涉大川',往有功也。”
卦画符号。 ? 比较有影响的说法:来源于《易传》:“河出
图,洛出书,圣人则之。” ——河图洛书 ? “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
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 ,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 以类万物之情。”
10
? 2.八卦
?
《周易》卦画的基本符号,八卦
是由—(阳)与– –(阴)两个符号连叠三层构成:
31
? 7.《杂卦》 ? 这是《易传》的最后一篇,它打乱了六十
四卦的顺序,错综杂揉六十四卦,把它们分 为三十二对,两两相对,简要地说明卦义。 ? 对六十四卦的排列也是井然有序的,因此, 这里的“杂”并不是杂乱无章,而是一种“ 错综复杂”的关系。
32
五、《周易》的精神
“中庸”之道
33
(一)“中庸”是什么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
惟一,允执厥中。 ——《尚书·大禹谟》
34
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 民鲜久矣。
——《论语》
35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 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 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 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现乎隐,莫显 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喜怒哀乐之 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 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 物育焉。
在卦辞的下面,六条爻辞以“九”、“六”作为爻题,阳爻 称九,阴爻称六。
每一卦当中的六爻自下而上来数,分别用初、二、三、四、 五和上来命名。
14
? 以《乾》卦为例: ? 乾,元亨利贞。 ? ? ? ? ? ?
15
? 宋代朱熹《周易本义》所记口诀: ? ? ? ? ? ? ?
16
古人还以爻所处位置代表事物的不同发 展阶段,所遵守的处事原则是不相同的。
2
二、《周易》的成书和编撰
? 《周易》的成书是“人更三圣,世历三古”。 ? “三古”-----上占、中古、近古三个时代。 ? “三圣”指伏羲、周文王、孔子三位圣人。 ? 伏羲,又名宓羲、包牺、庖牺等,三皇之首。
文献记载伏羲作八卦,被称为先天易学。 ? 周文王是周族的首领,姬姓名昌。被殷纣王囚
禁在羑里,将伏羲八卦推演为六十四卦并加上 卦爻辞,称文王作《周易》。
21
? 一般来说,阳爻居阳位,阴爻居阴位为当位。 ? 阳爻居阴位,阴爻居阳位为失位 /不当位。 ? 当位为吉,失位为凶。 ? 在《周易》六十四卦中,六爻全部当位的卦是《既
济》卦,六爻全部失位的卦是《未济》卦。
22
? 此外,古人在解释卦爻辞的时候,还认为爻所处的位 置代表不同性质事类:
? 一般说来,二爻和五爻分别居于上卦和下卦的中间一 爻,所以把这样的爻称为“得中”,以示行中正之道 《周易》中第二爻和第五爻的爻辞多是吉利的。
? 三爻居内卦之上,过中,故多凶险; ? 四爻接近五爻,五爻为天子,故近天子之人,多恐惧
,“战战兢兢”,故有“二多誉、四多惧”之说。 ? 初爻代表事物未成的状态,上爻表示事物已经过头了
23
(二)《易传》
《易传》产生于春秋战国(秦汉),是较早的 释《易》著作,有七种十篇,称为《十翼》,即 为“经”的羽翼 经、传原本别本单行,郑玄合在一起 。
8
? 《易传》是目前发现的最早研究《周易》的专著, 在易学史上第一次把《周易》哲理化,所以其地位 相当重要,成为《周易》的有机组成部分。
? 狭义上所说的《易经》是指不包括《易传》在内的 六十四卦卦爻辞,
? 广义的《易经》则等同于《周易》。 (一)《易经》
9
? 1.卦画 ? —(阳)与– – (阴)两个符号是《周易》的基本
6
变易体现宇宙万物永恒运动的本质。 不易说明事物运动可感知可认识的相对静止状态 以及宇宙发展规律的相对稳定性。易之“不易”,位 也,六爻各安其位。 2.“易”为“日月”之意 《说文》 “易”:“日月为易,象阴阳也。” 3.“易”是生生不息的意思 《易传》中说“生生之谓易”。认为这种变化是一 种生命的代谢与生成。 4.“易”就是蜥蜴 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易,蜥易、郾蜓、 守宫也。象形。”因此有人认为“易”是“蜴”的本 字。
辞和爻辞[“文饰《乾》《坤》两卦之言”]的。主要内 容是讲解乾、坤两卦卦爻辞所蕴涵的关于天 地之德以及天地阴阳变化之理、君臣之义、 为人处世、安邦治国、修心养性等道理。
27
? 4.《系辞》 ? 《系辞》,分上下两篇,相传为文王、周公所作,
系于卦爻之下者,是《易经》的通论。 ? 阐述了《乾》《坤》两卦在《周易》中的地位以及
4
三、《周易》题解
? (一)关于“周”字的解释 ? 1.“周”是朝代名,指周朝。 ? 郑玄《易赞》说:“夏曰《连山》,殷曰《归藏》,
周曰《周易》。” 朱熹《周易本义》也说:“周,代 名也。” ? 2.“周”是地名,指周地。 ? 唐孔颖达《周易正义》:“周易称周取岐阳地名。” ? 3.“周”是“周普”、“普遍”的意思。 ? 郑玄《易赞 ·易论》:“《周易》者,言《易》道周普 ,无所不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