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整版)出生缺陷监测实施方案

(完整版)出生缺陷监测实施方案

XX医院
出生缺陷监测实施方案
一、目的
获得我院出生缺陷的准确、可靠的资料,动态观察出生缺陷发生的消长情况,及时发现影响出生缺陷的可以因素,提高我院的产前诊断水平,为病因研究和干谒计划提供线索。

二、适用范围
对院内出生缺陷监测工作的管理和控制。

三、具体方案
1、监测对象范围和时限
(1)监测对象:在我院分娩的怀孕开始到产后7天的所有出生缺陷儿(包括活产、死胎、死产和计划生育引产)。

(2)监测时限:当年1月-12月。

2、监测内容和指标
(1)监测内容:我院分娩的围产儿的有关资料(包括围产儿死亡情况);24类出生缺陷的时间、地区和人群分布及
临床畸胎学资料;出生缺陷的可以危险因素。

(2)监测指标:24类出生缺陷的畸形率;24类出生缺陷的性别、母龄别和城乡畸形率;产前检出率等;诊断依据;
缺陷儿的转归等。

3、畸形的诊断和早期矫治
由医务科组织产科、新生儿科、妇科、儿科、病理科、功能科
及围保室、质控科、统计室的相关人员组成院出生缺陷监测小组,按照《24类出生缺陷的定义、临床特征及诊断标准》对每一例畸形儿进行确诊,以保证监测质量,避免误诊、漏诊。

并对可以矫治的畸形进行早期矫治。

4、资料的收集及运作程序
(1)产房出生时发现→做好原始登记(注明院内外产检次数),死胎建议尸检→报告护士长(每日的交班中汇报),
护士长核查→报告产科监测负责人登记填卡→特殊情况
报告科主任,24小时内进行科内和科间会诊,以明确诊
断。

(2)新生儿科发现→报告新生儿科出生缺陷监测负责人,并做好原始登记、填卡→出生缺陷监测负责人审核出生缺
陷患儿登记卡(详细询问病史),在每月出生缺陷讨论会
上,与各科沟通,进一步明确诊断,查漏、补漏。

(3)妇科发现→报告妇科出生缺陷监测负责人,并做好原始登记→出生缺陷监测负责人审核出生缺陷患儿登记卡
(详细询问病史),在每月出生缺陷讨论会上,与各科沟
通,进一步明确诊断,查漏、补漏,最后将结果报给产
科监测负责人。

(4)产前发现(包括产前诊断中心、B超检查发现)先做好登记→报产科主管医生→报产科监测负责人追踪、登记,
可与儿科联系出生后的纠正治疗→出生后的反馈,有缺
陷的要填卡上报。

(5)各相关科室实行主管医生负责制,发现出生缺陷儿后立即填写《出生缺陷儿登记卡》。

发现活产围产儿(孕28
周至产后7天)死亡,立即填写《儿童死亡报告卡》。


好后交科室该项目负责人审核保存。

产科、新生儿科、
妇科出生群贤监测负责人、产房护士长每月负责各科室
出生缺陷的最后汇总,按医院要求由信息员准时报统计
室,统计室按要求上报。

医务科每季组织一次院内出生
缺陷的评审、治疗控制。

每次评审之后,由相关负责人
整理讨论后的资料于评审后三日内报统计室以备准时、
准确上报。

(6)每年年底召开一次院内出生缺陷工作反馈例会,主要内容是院内出生缺陷监测和全年工作小结、全年质控小结、
全年科研与继续教育情况及讨论新年计划。

5、质量控制
(1)质量控制的两级管理
一级:各相关解释监测负责人负责每月的漏报检查。

二级:院监测指导小组每季度、每年漏报检查一次。

(2)质量控制的内容指标
诊断准确率;
围产儿出生缺陷漏报率,围产儿死亡漏报率,双胎及多
胎漏报率及出生缺陷漏报率;
表(卡)册及登记本填写的完整率、错误率。

(3)质量控制的方法
检查产房登记本;
检查出生缺陷登记本、围产儿死亡登记本;
相关科室的互相查询。

6、组织实施
(1)医务科负责协调各相关科室的运作,组织并主持评审鉴定会。

质控科和围保室配合医务科做好质控、漏报调查
及年终的总结和反馈。

(2)院出生缺陷监测指导小组根据各自的职责,负责各相关科室资料的收集,上报和出生缺陷的诊断、业务指导培
训、质量控制。

XX医院医务科
20XX年XX月XX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