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武大《工程水文学》课件第七章

武大《工程水文学》课件第七章

(130mm)
降雨开始时: 降雨开始时: Pa=60mm 由 P1=49mm,查 查 得R1=20.0mm。 。
(49mm)
由 P1 +P2=130mm, 查得 R1+R2=80.0mm。 。 则第二时段净雨为 R2=80-20=60mm
WUHEE
降雨相关图的规律: 降雨相关图的规律: 1)P相同,Pa越大,损 相同,Pa越大, 越大 失越小, 越大, 失越小,R越大,故 Pa等值线的数值自 Pa等值线的数值自 左向右增大。 左向右增大。 2)Pa相同时,P越大, Pa相同时, 越大, 相同时 损失相对于P越小, 损失相对于P越小, 径流系数越大,P~ 径流系数越大, 线的坡度随P R线的坡度随P的增 大而减缓, 大而减缓,但不应 小于45 45° 小于45°。
基流的分割: 基流的分割: 取历年最枯流量的平均值或本年汛前最枯流量用水 平线分割(ED线 平线分割(ED线)。 流量过程线的分割及不同水源的划分(AF线和CD线 流量过程线的分割及不同水源的划分(AF线和CD线): 线和CD 退水曲线
Q (t ) = Q (0)e
−t / K g
Kg:地下水退水参数;Kg越大地下水退水越慢,反之则快。 :地下水退水参数; 越大地下水退水越慢 反之则快。 越大地下水退水越慢,
地面径流 直接径流 本次洪水的径流过程 表层流径流
地下径流
WUHEE
Q(m3/s) B
N
N = 0.84 F
0. 2
本次降雨形成的径流过程
H
直接径流
C B’
I
A E G
WUHEE
C’
地下径流
D F D’ t(h)
三、前期影响雨量 降雨开始时, 流域土壤的干湿程度 土壤的干湿程度( 降雨开始时, 流域土壤的干湿程度(即土 壤的含水量大小) 壤的含水量大小)是影响降雨形成径流过程的 一个主要因素。 一个主要因素。 如何来表示流域的土壤含水量? 如何来表示流域的土壤含水量? 前期影响雨量P 流域的蓄水量W 前期影响雨量 a、流域的蓄水量
Pa ,t +1 = K ( Pa ,t + Pt − Rt )
注意: 注意:Pa≤WM,若计算出 ,若计算出Pa>WM,则取 ,则取Pa=WM。 。
WUHEE
(二)流域最大蓄水量WM和消退系数K
1.流域最大蓄水量 1.流域最大蓄水量WM——流域蓄水容量 流域蓄水容量 田间持水量与调萎系数的差值
WM = P − R − E
WUHEE
t
流域平均雨量计算: 流域平均雨量计算: 1. 算术平均法 条件:流域内雨量站分布较均匀、地形起 条件:流域内雨量站分布较均匀、 伏变化不大。 伏变化不大。
P1 + P2 + ... + Pn 1 n P= = ∑ Pi n n i =1
WUHEE
垂直平分法(泰森多边形法) 2. 垂直平分法(泰森多边形法) 条件:流域雨量站分布不太均匀, 条件:流域雨量站分布不太均匀,为了更好地反 映各站在计算流域平均雨量中的作用。 映各站在计算流域平均雨量中的作用。 假设:流域各处的雨量可由与其距离最近的雨量 假设: 站代表。 站代表。
n P1 f1 + P2 f 2 + ... + Pn f n fi P= = ∑ Pi F F i =1
WUHEE
3. 等雨量线法 条件:当流域地形变化较大, 条件:当流域地形变化较大,而雨量站分布较密 能结合地形变化绘制等雨量线时。 ,能结合地形变化绘制等雨量线时。
1 P= F
∑ Pi f i
WUHEE
因为只有在蓄 满的地方才产流 ,所以产流期的 下渗为稳定下渗 率 f c。 下渗的雨量形成 地下径流, 地下径流,超渗的雨 量成为地面径流。 量成为地面径流。这 种产流模式称为蓄满 产流。 产流。
WUHEE
(二)蓄满产流的产流量计算 蓄满产流以满足包气带缺水量为产流控制条件。 蓄满产流以满足包气带缺水量为产流控制条件。 就流域中某点而言,蓄满前的降雨不产流, 就流域中某点而言,蓄满前的降雨不产流,净雨量 为零;蓄满后才产流,产流量(总净雨量) 为零;蓄满后才产流,产流量(总净雨量)可以很简 单地用下面的水量平衡方程计算: 单地用下面的水量平衡方程计算:
工程水文学
武汉大学水利水电学院
WUHEE
第七章 流域产汇流计算
第二章对径流的形成过程作了定性的描述,本 第二章对径流的形成过程作了定性的描述, 章从定量的角度阐述降雨形成径流的原理和计 算方法, 算方法,它是以后学习由暴雨资料推求设计洪 降雨径流预报等内容的基础。 水、降雨径流预报等内容的基础。
降雨P(t) 降雨 蒸发E(t) 蒸发 数量上相等 产流计算 净雨R(t) 净雨
EM为流域蒸发能力, 为流域蒸发能力, 为流域蒸发能力 可用E601观测器观测的 可用 观测器观测的 水面蒸发值作为近似值
K = 1−
EM WM
Pa ,t +1 = K ( Pa ,t + Pt )
K = 1−
EM WM
WM = 100mm
K6=1-5.6/100=0.944 Pa=0.944*(100+14.7) =108.3>WM(100) Pa=0.944*100 =94.4 K7=1-6.8/100=0.932 Pa=0.932*89.1=83.0 Pa=0.932*83.0 =77.4 Pa=0.932*(77.4+20.2 =90.9
WUHEE
第三节
产流计算
一、降雨径流相关图法
每场降雨过程流域的面平均雨量
相应产生的径流量
相关分析, 相关分析,建立相关图
影响径流形成的主要因素 Pa、W0、降雨历时等 、
WUHEE
在我国湿润和半湿润地区最常用的是P~Pa~R三 变量相关图 两时段降雨: 两时段降雨: P1=49mm P2=81mm
WUHEE
(一)前期影响雨量Pa的计算公式
Pa ,t +1 = KPa ,t
如果第t日内有降雨 ,但未产流, 如果第 日内有降雨Pt,但未产流,则 日内有降雨
Pa ,t +1 = K ( Pa ,t + Pt )
如果第t日内有降雨 并产生径流 如果第 日内有降雨Pt并产生径流 ,则 日内有降雨 并产生径流Rt,
Wt Et = EM WM
WUHEE
若第t日无雨, 若第t日无雨,则该日流域前期影响雨量的减少全 部转化为流域蒸散发, 部转化为流域蒸散发,故:
E t = Pa ,t − Pa ,t +1 = (1 − K ) Pa ,t
又:
Pa ,t = Wt
代入: 代入:
Wt Et = EM WM
得:
WUHEE
WUHEE
降雨径流相关图也可简化为P &测有1938年至 年至1992年最大洪峰流量资料, 年最大洪峰流量资料, 某水文站实测有 年至 年最大洪峰流量资料 其中最大的五年洪峰流量依次为28400m3/s,13200m3/s 其中最大的五年洪峰流量依次为 , , 9850 m3/s, 8560 m3/s, 8450 m3/s。 另外 , 调查到 , , 。 另外, 1927年发生一次洪峰为 年发生一次洪峰为32000 m3/s是1856年以来最大一 年发生一次洪峰为 是 年以来最大一 次洪水, 年至1938年间其余洪水的洪峰流量均在 次洪水 , 1856年至 年至 年间其余洪水的洪峰流量均在 15000 m3/s以下,试用统一样本法计算上述六项洪峰流 以下, 以下 量的经验频率。 量的经验频率。 某流域最大土壤蓄水量WM=100mm,流域蓄水的日消 , 某流域最大土壤蓄水量 退系数k 退系数 = 0.8,试根据下表数据计算 月16日~19日各 ,试根据下表数据计算5月 日 日各 日的前期影响雨量Pa值。 日的前期影响雨量 值
WUHEE
二、径流量计算
地面径流 本次洪水形成
表层流径流
一次洪水流量过程
地下径流
前期洪水未退完的部分水量 割除 非本次降雨补给的深层地下径流
WUHEE
Q(m3/s) B
本次降雨形成的径流过程
H
前期 洪水 未退 完的 部分
C
I
A E F G
WUHEE
D
深层地下径流(基流) 深层地下径流(基流)
t(h)
Kg =
WUHEE
∆t ln Q(t ) − ln Q(t + ∆t )
3. 径流量的计算 黄色的面积(ABCDFA): 黄色的面积(ABCDFA):
3.6∑ Q∆t R= F
WUHEE
Q(m3/s) B
本次降雨形成的径流过程
H
前期 洪水 未退 完的 部分
C
I
A E F G
WUHEE
C’ D D’
流域实际蓄水量在0~ 之间变化。 流域实际蓄水量在 ~WM之间变化。 之间变化
WUHEE
2. 消退系数K 消退系数综合反映流域蓄水量因流域蒸散发而减 消退系数综合反映流域蓄水量因流域蒸散发而减 流域蒸散发 少的特性。 少的特性。 流域蒸散发取决于: 流域蒸散发取决于: 1)流域蒸散发能力EM; 2)流域供水条件,即流域蓄水量W、WM; 流域供水条件, 日的流域蒸发量: 第t日的流域蒸发量: 日的流域蒸发量
WUHEE
汇流计算
流域出口断面 径流过程Q(t) 径流过程
第一节
产汇流计算基本资料的整理分析
实测暴雨资料、 实测暴雨资料、径流和蒸发资料等
一、降雨资料的整理 降雨时程变化的表示方法: 降雨时程变化的表示方法:
1、2线:降雨强度过程线
∆P i= ∆t
3线:降雨量累积曲线
P (t ) = ∫0 i (t )dt
i =1
n
该方法能考虑流域地形的变化绘制等雨量线, 该方法能考虑流域地形的变化绘制等雨量线,比较好 地反映了降雨在流域上的变化,精度较高。 地反映了降雨在流域上的变化,精度较高。 但是绘制等雨量线需要较多站点的资料, 但是绘制等雨量线需要较多站点的资料,且每次都 要重绘,工作量大。 要重绘,工作量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