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年2月高2022届高2019级高一高中化学步步高必修2课件学案第二章章末检测试卷(二)

2020年2月高2022届高2019级高一高中化学步步高必修2课件学案第二章章末检测试卷(二)

章末检测试卷(二)(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8小题, 每小题3分, 共54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 (2018·厦门双十中学期中)达康书记又追问环保局长:“那么垃圾处理中, 能随便焚烧吗?焚烧垃圾会降低GDP的。

”在焚烧垃圾过程中发生了()A. 吸热的非氧化还原反应B. 吸热的氧化还原反应C. 放热的非氧化还原反应D. 放热的氧化还原反应答案 D解析焚烧垃圾会产生有害气体污染环境, 因此垃圾处理中不能随便焚烧, 在焚烧垃圾过程中发生了放热的氧化还原反应, 答案选D。

2. 化学反应中必然伴随着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浓硫酸溶于水共价键断裂并放出大量的热, 所以该过程是放热反应B. 吸热反应一定要在加热或高温条件下才能进行C. 上图可表示放热反应中的能量变化D. 焰色反应有能量变化, 所以焰色反应是化学反应答案 C解析浓硫酸溶于水共价键断裂并放出大量的热, 没有产生新物质, 不是化学变化, 不能称为放热反应, A项错误;吸热反应不一定要在加热或高温条件下才能进行, 例如氢氧化钡与氯化铵晶体之间的反应, B项错误;图中反应物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总能量, 因此可表示放热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C项正确;焰色反应属于物理变化, D项错误。

3. 如图是化学课外活动小组设计的用化学电源使LED灯发光的装置示意图。

下列有关该装置的说法正确的是()A. 铜片为负极, 其附近的溶液变蓝, 溶液中有Cu2+产生B. 如果将锌片换成铁片, 电路中的电流方向将改变C. 其能量转化的形式主要是“化学能→电能→光能”D. 如果将稀硫酸换成柠檬汁, LED灯将不会发光答案 C解析锌片作负极, 发生氧化反应, 铜片作正极, 发生还原反应, 铜片上有气泡产生, 故A错误;如果将锌片换成铁片, 铁片依然作负极, 电路中的电流方向不会发生改变, 故B错误;其能量转化的形式主要是“化学能→电能→光能”, 故C正确;如果将稀硫酸换成柠檬汁, 由于柠檬汁中含有柠檬酸, 溶液呈酸性, LED灯也会发光, 故D错误。

4. (2019·南昌一中月考)如图所示, 杠杆AB两端分别挂有体积相同、质量相等的空心铜球和空心铁球, 调节杠杆并使其在水中保持平衡, 然后小心地向水槽中滴入浓CuSO4溶液, 一段时间后, 下列有关杠杆的偏向判断正确的是(实验中, 不考虑两球的浮力变化)()A. 杠杆为导体或绝缘体时, 均为A端高B端低B. 杠杆为导体或绝缘体时, 均为A端低B端高C. 当杠杆为导体时, A端高B端低;杠杆为绝缘体时, A端低B端高D. 当杠杆为导体时, A端低B端高;杠杆为绝缘体时, A端高B端低答案 D解析若杠杆是导体, 则滴入硫酸铜后, 装置构成原电池, 铁是负极, 失去电子, 被氧化, 铜是正极, 溶液中的铜离子得到电子, 析出铜, 附着在铜电极表面, 所以A端低, B端高;若杠杆是绝缘体, 不能构成原电池, 此时铁直接和硫酸铜发生置换反应, 生成的铜附着在铁表面, 质量增加, 因此A端高, B端低, 故D正确。

5. 等质量的两份锌粉a、b, 分别加入两支相同的试管中, 然后加入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且均过量的稀硫酸, 同时向a中加入少量CuSO4溶液, 则产生氢气的体积(V)与时间(t)的关系用图像表示如图, 其中正确的是()答案 D解析a和b中, 均有反应Zn+2H+===Zn2++H2↑, Zn的质量相等, 都是H2SO4过量。

但a 中还发生Zn+Cu2+===Zn2++Cu, 消耗了一部分Zn, 故生成H2的体积小, 生成的Cu和剩余的Zn在稀硫酸中形成了原电池, 故生成H2的速率大。

6. 已知汽车尾气无害化处理反应为2NO(g)+2CO(g)N2(g)+2CO2(g)。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升高温度可使该反应的逆反应速率降低B. 使用高效催化剂可有效提高正反应速率C. 反应达到平衡后, NO的反应速率保持恒定D. 单位时间内消耗CO和CO2的物质的量相等时, 反应达到平衡答案 A解析升温, 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 A项错误;催化剂可同等程度地提高v正、v逆, B项正确;平衡状态的标志之一是“等”——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且保持不变, C项正确;单位时间内消耗CO(代表v正)和CO2(代表v逆)的物质的量相等, 再根据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 实质反映了同一物质的v正=v逆, 说明反应达到平衡, D项正确。

7. (2018·铜陵市期中)根据如图所示示意图,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反应C(s)+H2O(g)===CO(g)+H2(g), 能量增加(b-a) kJ·mol-1B. 该反应过程反应物断键吸收的能量大于生成物成键放出的能量C. 1 mol C(s)和1 mol H2O(l)反应生成1 mol CO(g)和1 mol H2(g)吸收的热量为131.3 kJD. 1 mol C(s)、2 mol H、1 mol O转变成1 mol CO(g)和1 mol H2(g)放出的热量为a kJ答案 C解析由图可知, 该反应为吸热反应, 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C(s)+H2O(g)===CO(g)+H2(g)ΔH=(b-a) kJ·mol-1, A项正确;该反应过程反应物断键吸收的能量大于生成物成键放出的能量, B项正确;根据图像可知1 mol C(s)和1 mol H2O(g)反应生成1 mol CO(g)和1 mol H2(g)吸收的热量为131.3 kJ, 而1 mol H2O(l)变为1 mol H2O(g)时要吸收热量, 因此1 mol C(s)和1 mol H2O(l)反应生成1 mol CO(g)和1 mol H2(g)吸收的热量大于131.3 kJ, C项错误;由图可知, 1 mol C(s)、2 mol H 、1 mol O 转变成1 mol CO(g)和1 mol H 2(g)放出的热量为a kJ, D 项正确。

8. 根据下面的信息,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H 2(g )1 mol H 2的共价键断裂吸收436 kJ 能量2H (g )12O 2(g )12 mol O 2的共价键断裂吸收249 kJ 能量O (g )形成1 mol H 2O 的共价键释放930 kJ 能量H 2O(g) A. 2 mol H 2(g)与1 mol O 2(g)反应生成2 mol H 2O(g)吸收能量为490 kJB. 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大小与反应物的质量多少无关C. 1 mol H 2(g)与0.5 mol O 2(g)反应生成1 mol H 2O(l)释放能量为245 kJD. 2 mol H 2O(g)的能量比2 mol H 2(g)与1 mol O 2(g)的能量之和低答案 D解析 2 mol H 2(g)与1 mol O 2(g)反应生成2 mol H 2O(g)放出的能量为490 kJ, A 项不正确;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大小与参加反应的反应物的质量成正比, B 项不正确;1 mol H 2(g)与 0.5 mol O 2(g)反应生成1 mol H 2O(g)释放能量为245 kJ, C 项不正确;2 mol H 2(g)与1 mol O 2(g)反应生成2 mol H 2O(g)的反应是放热反应, 故2 mol H 2O(g)的能量比2 mol H 2(g)与1 mol O 2(g)的能量之和低, D 项正确。

9. 纽扣电池可作计算器、电子表等的电源。

有一种纽扣电池, 其电极分别为Zn 和Ag 2O, 用KOH 溶液作电解质溶液, 电池的总反应为Zn +Ag 2O===2Ag +ZnO 。

关于该电池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正极的电极反应为Ag 2O +2e -+H 2O===2Ag +2OH -B. Zn 极发生氧化反应, Ag 2O 极发生还原反应C. 使用时电子由Zn 极经外电路流向Ag 2O 极, Zn 是负极D. 使用时溶液中电流的方向是由Ag 2O 极流向Zn 极答案 D解析 由题意知, 纽扣电池的总反应为Zn +Ag 2O===2Ag +ZnO, 故Zn 为负极、Ag 2O 为正极。

正极发生还原反应, 电极反应为Ag 2O +2e -+H 2O===2Ag +2OH -, A 项正确;Zn 极发生氧化反应, Ag 2O 极发生还原反应, B 项正确;使用时Zn 是负极, 电子由Zn 极经外电路流向正极, C 项正确;使用时溶液中电流的方向(即内电路的电流方向)是由负极流向正极, 即Zn 极流向Ag 2O 极, 溶液中是由离子导电的, D 项不正确。

10. 据最近媒体报道, 化学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可充电锌空气电池, 这种电池的电解质溶液为KOH 溶液, 储电量是锂电池的五倍, 而且更安全、更环保, 其反应原理为2Zn +O 2+4KOH +2H 2O 放电充电2K 2Zn(OH)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放电时, 负极反应式为Zn+2e-+4OH-===Zn(OH)2↓B. 放电时, 电路中通过4 mol电子, 消耗22.4 L氧气C. 充电时, 电解质溶液中OH-浓度逐渐增大D. 放电时, 是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答案 C解析放电时, 负极反应式为Zn+4OH--2e-===Zn(OH)2-4, 选项A错误;放电时, 电路中通过4 mol电子, 则消耗标况下22.4 L氧气, 选项B错误;充电时, 电解池阴极反应为Zn(OH)2-4+2e-===Zn+4OH-, 电解质溶液中c(OH-)逐渐增大, 选项C正确。

11. 某兴趣小组学生设计水果电池:把锌片和铜片用导线连接好, 然后将锌片和铜片平行插入新鲜西红柿中, 再在导线中接一个灵敏电流表, 指针发生偏转, 将西红柿换成橘子后重新做实验, 发现电流表指针没有发生偏转。

下列针对该组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A. 通过对比实验说明西红柿汁是电解质溶液而橘子汁是非电解质溶液B. 通过对比实验得出西红柿汁:pH<7, 橘子汁:pH>7C. 用橘子探究原电池工作原理的实验不可能获得成功D. 通过对比实验说明构成原电池条件之一是两极要和电解质溶液接触并形成闭合回路答案 D解析将西红柿换成橘子后重新做实验, 电流表指针没有发生偏转, 说明没有形成原电池, 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因此不能说明西红柿汁是电解质溶液而橘子汁是非电解质溶液, A项错误;通过对比实验不能得出西红柿汁:pH<7, 橘子汁:pH>7, B项错误;用橘子也可以探究原电池工作原理, C项错误;通过以上分析和实验现象说明构成原电池条件之一是两极要和电解质溶液接触并形成闭合回路, D项正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