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科学学科上册“生命科学”课类
《食物链和食物网》教学设计
第一部分:教学目标设计:
【教材分析】
《食物链和食物网》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五上第一单元第5课时。
随着年龄的持续增长以及过程与方法的持续深入,学生们对森林、花园、草地、池塘等环境越来越熟悉,对环境方面的科学研究也会越来越感兴趣。
在对环境的进一步观察中,他们会发现一些更加有深度和具有科学意义的问题。
有可能在活动的基础上实行科学推理,进一步体验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理解生物与生物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特别是理解到一种动物或植物可能就是另一种动物或植物生存所依赖的条件,进而在学生的心目中建立起初步的生态系统的概念,形成“生物与生物之间是相互关联的一个整体”的理解。
建立这样一种看待生命世界的观点,需要经历一系列有结构的活动。
本课侧重于研究生物体与生物体之间的关系,初步涉及动植物及微生物之间的依存关系,对动植物间的食物关系实行重点研究。
学生将从观察熟悉的“蔷薇花丛”开始,研究“花丛”中动植物间的关系,理解生态系统;研究它们之间的食物联系,理解食物链和食物网。
教学内容主要分“谁被谁吃”和“田野里的食物网”两部分,通过讨论、探究,协助学生建构“食物链”、“食物网”、“生产者”和“消费者”等概念。
【课标解读】"生命世界"的内容标准的确定是要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去理解不同种类、不同环境中的生物,进而对多种多样的生物有比较全面的理解。
"生命与环境"这部分的具体内容十分强调联系和应用。
"食物链与食物网"这节课内容的学习不应拘泥于生物学上的专有名词和概念,要让学生深入探究生物生命活动中一些有意义的问题,有助于他们对生命本质的理解上升到新的高度。
【学情分析】对概念内涵的梳理还得从学生实际出发。
于是,在认真研读教材的基础上,进一步去了解学生。
我发现在学习“食物链”、“食物网”等概念之前,学生已了解了生物生存条件及食物关系的一些知识,特别是“谁吃谁”方面。
从我一次访谈和调查中,绝大部分学生都能很快地写出“谁吃谁,谁又吃谁”等,并还会用横线、箭头来表示,而对“谁被谁吃”的表述、生产者和消费者的理解则是非常缺乏。
基于以上内容的分析和调查,我决定使用“基于学生已有概念的类比教学策略”来协助学生建构“食物链”、“食物网”的概念。
充分尊重学生的已有概念水平,寻找新、旧概念间的联系,依据已知概念形成的思维路径,构建新概念。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了解蔷薇花丛中动植物之间存有着食物能量交换关系。
科学探究:通过小组分析讨论,发现生物的生存需要一定自然条件,它们之间是相互依赖和相互影响。
科学态度:形成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虚心向别人学习的科学态度;培养积极探索、追求真理的学习精神、
【教学重、难点】
研究动植物之间的食物关系,理解食物链和食物网。
建立起初步的生态系统的概念,形成“生物与生物之间是相互关联的一个整体”的理解。
【教学准备】校园常见动植物样本或图片。
第二部分:教学活动设计:
(一)感知---理解---理解食物链
利用生活中花坛的生物入手,内容感知食物链,再通过小组讨论理解食物链,体现气氛求“活跃”,然后使用学生自能、合作学习获知什么是食物链、生产者、消费者,在写出身边的简单的食物链,并指出生产者和消费者,理解深化,在利用多媒体演示体现对食物链的理解,这样设计体现活动求“活泼”,同时突出了本课的重点。
教师活动:
1、教师出示校园常见动植物样本(也能够借鉴书本的图片),说:这是在一簇花丛中发现的生物,有蔷薇、小草、树叶、蚜虫、瓢虫、蚯蚓、毛毛虫、小鸟等。
2、为什么在同一个区域会出现这些动物和植物呢?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3、教师随机用简单的文字和箭头表示这种关系。
4、讲述:生物之间这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做食物链。
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生产者,直接或者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消费者。
学生活动:
1、仔细看图
2、说说图中动植物的关系?
3、小组交流,用简单的文字和箭头表示这种关系(蔷薇或草——蚜虫——瓢虫——小鸟;落叶——蚯蚓——小鸟;蔷薇——毛毛虫——小鸟) <?
4、全班交流,互相评价,纠错并补充。
5、让学生指出上面几条食物链中的生产者和消费者。
并发现绝大部分食物链都是从植物开始的
6、学生再根据生活经验说几条食物链。
设计意图:
以教材中在一簇花丛中发现的生物为引子,引导学生充分说出与其相关的各种生物,感受生物环境的奇妙,感受生物之间的吃与被吃的关系。
从而了解是食物链中生物的相互关系和影响.
(二)逐层递进—学习食物网
通过游戏连接食物链,利用下发给学生各种生物角色图,让学生用不同颜色的毛线找出所知道的食物链,体现探究有活力,综合分析、理解什么是食物网,并通过破坏其中的一条食物链,分析他们之间的能量交换关系,强化生物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影响,来突破本课的难点。
教师活动:
1、组织学生参与田野里生物角色扮演,你能从中找出几条食物链吗?
2、你们看看这些食物链相互交错,彼此连接看起来像什么?(像张网)你们能给它取个名字吗?看看叫什么网?(食物网)
3、你们发现的多条食物链相互交错,彼此连接形成网状结构就是食物网
学生活动:
1、参与田野里生物角色扮演,用毛线连接出其中的食物链
2、用同种颜色的水彩笔表示同一条食物链,用不同颜色的水彩笔表示不同的食物链。
3、小组讨论
4、全班交流
5、食物连被破坏带来的生物之间的相互影响,体会我们人类要保护他们。
设计意图:巧妙创设情景,将田野里的食物网通过表演的方式再现出来,使学生直观的理解食物网,
(三)拓展延伸促动内化
利用两个生活中实际例子,感知食物链和食物网中每一种生物存有的重要性,并让学生
协助解决问题,既能反馈学习效果又是对知识的升华,同时又实行了德育教育、环保教育。
教师活动:
1、破坏其中的一条食物连,蝗虫被消灭了,请观察刚才的网线,有什么变化?
2、请蝗虫说说你们的感受?(教师肯定学生的想法,实行适时的评价,并给予补充)
3、蝗虫被消灭了,其他动物,现在有什么想法?
4、请认为会受影响的动物放掉网线。
学生活动:
1、说自己生物角色各自的感受
2、分析、讨论食物网的影响。
全班讨论,学生互评,纠错补充。
设计意图:创设游戏活动情景,在说一说的互动中感受食物网的内在联系,进一步体会食物链遭到破坏,发现食物网的影响,更深地体验整个生态系统的影响,我们人类要保护他们。
这种生成性的教学活动有利于学生自由发挥,更能突显真实生活。
五、板书设计
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了图解型板书,利用色彩线条和鲜活的生物图片突出重点和难点,真实的再现了食物链和食物网,使学生更加直观的理解生物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关系,符合五年级学生的心理需求。
第三部分:教学评价设计
(一)学习过程评价
以互评和教师评价为主,随时实行
(二)学习结果的评价
1.下列属于消费者和生产者关系的是 ( )
A.小猫吃鱼 B.黄鼠狼吃鸡 C.长颈鹿吃树叶 D.松鼠吃蘑菇答案:C
2.在“草→蚱蜢→青蛙→蛇”这条食物链中,次级消费者是 ( )
A.草 B.蚱蜢 C.青蛙 D.蛇答案:C
3.在广阔的草原生态系统中,数量最多的是 ( )
A.草本植物 B.野鼠 C.牛、羊 D.狼
4.相关食物链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沿食物链流动
B.食物链表示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被吃与吃的关系
C.食物链交错形成食物网
D.食物链在自然界中具体存有答案:D
5.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对各种生物的数量起决定作用的是 ( )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食肉动物答案:A
6.下图为某生态系统食物关系简图,则下列食物链表示完全准确的是 ( )
A.阳光→植物→鼠→蛇→鹰 B.植物→鼠→蛇→鹰 C.昆虫→蛇→鹰 D.植物→鹰6.答案:B
7.某生态系统的食物链如图所示,则此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是 ( ) 答案:A
8.下列各组生物中,能构成食物链的是 ( )
A.草、鼠、兔 B.草、兔、鹰 C.马、牛、羊 D.鲜花、蜜蜂、蝴蝶8.答案:B (三)课外学习
找找菜园里、小河边、池塘里的食物链和食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