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专题复习(一)
——文言实词词义推断
【学习目标】掌握文言实词推断的方法,正确了解词义。
【学习重点】根据语境推断词义
【学习过程】
一、课前自测
解释下列画线的词句,并尝试总结文言实词含义推断的一些方法。
永之氓咸善游。
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绝湘水。
中济,船破,皆游。
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
其侣曰:“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曰:“吾腰千钱,重,是以后。
”曰:“何不去之?”不应,摇其首。
有顷益怠。
已济者立岸上呼且号曰:“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货为?”又摇其首。
遂溺死。
吾哀之。
------柳宗元
二、考点阐释
常见实词是指古今词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那一部分”,《考试大纲》中规定应该掌握120个常见文言实词。
实词是理解文言文的关键。
近几年来,高考命题采用多种形式:一是对四个实词分别进行解释,要求选出正确和错误的一项;二是从古今词义比较的角度,选出与现代汉语词义相同或不相同的一项,文言文翻译也主要考查实词理解。
无论采取何种形式,只要在多读中尽可能多地积累常见实词的常见义项,并掌握一些推断词义的技巧,就能从容应对高考对文言实词的考查。
三、方法指导
文言实词含义推断方法
(一)语境分析法(根据上下文意思推断词义)
文言实词绝大部分是一词多义的,词义是不定项的,我们可以结合上下文来判定实词的含义,上下文这个语境是相对稳定的,语境可以帮助我们确定词义的。
【典例分析】(08广东卷)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周穷振.乏,家无余财振作
B、吏误收访,访奋击收.者收留
C、访复以舟师造.湘城前往
D、访威风既著,远近悦服
..愉快【巩固练习】解释加点字,并说明理由:
(2005湖北卷)李请之再四,尼不可。
众怂恿之,尼乃曰:“既是憨师弟子,同是个中人,无妨一戏。
但两相会意可耳。
”李诺之。
然以其文弱故,易.之。
又年少喜胜,思欲败之,以要一日之名。
易__________________。
(二) 结构分析法(根据整句中对应词语的意思推断词义)
文言文中排比句、对偶句、并列词句等对举的语言现象很多,在两两、三三的对举句中,位置对称的词语一般词性相同、词义相近或相反相对,这样通过对已知词语的词义、词性分析,就可以推知未知词语的词性、词义。
【典例分析】“贤俊者自可赏爱,顽鲁者亦当矜怜”一句中,“顽鲁”的正确意义是()
A.愚笨而鲁莽
B.固执而粗鲁
C.顽皮而愚蠢
D.愚昧而蠢笨
【巩固练习】推断下列句子中画线词语的含义,并说明理由:
1.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
2. 披五岳之图,以为知山,不如樵夫之一足;谈沧溟之广,以为知海,不如估客之一瞥;疏八珍之谱,以为知味,不如庖丁之一啜。
()(三)邻字帮助法(根据相邻的字来推断词义)
文言文中,有的合成词是由两个同义或反义的单音节语素合成的,它们可以分成两种情况:一是偏义复词,一是同义复词。
偏义复词,用义偏在其中一个语素上,另一个语素只是起陪衬作用;同义复词是同义复用。
【典例分析】推断画线词语的含义:
1、曹操之众远来疲敝()
2、豫州遁逃至此()【巩固练习】解释画线词语意思,并说明理由:
1、下诏出诩,还假印绶()
2、今主上幼冲,贼臣虎据,雄才奋用之秋也()
(四)词性推断法
古代汉语中的一些词,其词性是动态的,一个词在不同的语境中,可能具有不同的词性,意义也就不会相同(即词类活用)。
可以根据词语所处的语法位置,推知它的词性,进而推知它的意义。
【典例分析】推断加点字含义:
1、(06重庆卷)拜住(人名)袖.其疏入谏袖:__________
2、将军身披坚.执锐.,讨伐暴秦,功盖寰宇! 坚:________ 锐:______ 【巩固练习】判断下列选项的正误,并说明理由:
1、(2000全国)自放驴,取樵炊爨樵:木柴
2、(2004湖南卷)鸣鹤在阴,其子和之和:和睦
(五)联想推断法
◆联系教材:高考文言文阅读所考查的实词,其意义和用法在课本中一般
都能找到落脚点。
因此,我们要善于根据课内学过的知识举一反三,相
互比照,辨其异同,以解决试题中的实词词义问题。
【典例分析】判断下列选项的正误:
1、(2005湖北卷)A . 李超,字魁吾,淄之西鄙人鄙:粗俗
2、(2006福建卷)C.我安适归矣适:往,到
◆联想成语:成语中保留了大量的文言词义,可以根据成语的意义、用法,
推断出文言词义。
【典例分析】推断加点字含义:
1、(2004辽宁卷)敌见,惊退。
逐至东门,左右稍集,合战破之,韩轨遂投.城遁走。
投:__________。
2、(2005辽宁卷)B. 臣所陈虽小,可以喻.大。
喻:__________。
【巩固练习】判断下列选项的正误,并说明理由:
1、(06湖南卷)D. 北枕大江,南薄五岭薄:接近
2、(07江苏卷)A.进之布指算,不爽爽:差错
3、(08江苏卷)A.诸将争欲攻之,汉不听听:准许
4、(09江苏卷)D.率.倜傥非常之人率:率领
(六)古今比照法(以古今构词特点比照推断词义)
汉语词汇中一部分词,古为今用,但意义往往不同(古今异义词),最忌望文生义。
这里要特别注意古今构词特点,古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双音节词往往有其固定义项。
【典例分析】推断加点词语含义:
1、(08江苏卷)及得召见,遂见亲信
..
..( )
2、(09江苏卷)购仰妻子
..急,踪迹至通明家( )
【巩固练习】(01全国卷)乐毅畏诛而不敢归,以伐齐为名,实欲连兵南面
..而王齐。
()
(七)代入检验法(借助题干所给的义项推断词义)
对于选择、判断类的词语解释题,最简单的莫过于将所给的义项放入各自的具体语境中去贯通文意,解释准确而无滞碍之处者即为正确答案。
【典例分析】(08北京卷)C.霍光擢延寿为谏大夫擢:提拔
D.门卒当车,愿有所言愿:希望。
【巩固练习】判断下列选项的正误,并说明理由:
(04江苏卷) C.人怀异意,以沮新政沮:阻止
D.今更五闰矣,未能成书更:经过
(八)通假推断法
文言文中有许多通假字,通假字与本字的读音往往是相同或相近的,有的是形似,可以借助原文中的通假字并结合文意,推断它的本字,用本字的意义解释通假字。
【典例分析】推断加点字含义:
1、(2004江苏翻译题)每曲意事二人,绩不少.降节。
少:_________。
2、(2006江苏翻译题)民,吾民也,发吾粟振.之,胡不可?
振:_________。
【巩固练习】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并说明理由:
1、(2004·青海)每月初得禄,裁.留身粮,其余悉分赈亲族,家人绩纺以供朝夕。
()
2、被.发行吟泽畔()
3、员.径八尺()
4、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
5、子为父死亡.所恨()
(九)字形推断法
汉字是表意文字,字形特别是“偏旁”与字义联系密切。
有些字能直接从字形分析出词义,有些字虽不能直接分析出词义,却可以根据字形圈定出该字的意义范围,为进一步猜测词义提供依据。
例如:“禾”与五谷有关;“贝”与金钱有关;“皿”与器具有关;“宀”与房舍有关;
“阝”与地名有关;“求”与毛皮有关;“言”与说话有关;“隹”与
鸟雀有关;
“尸”与身体关;“冖”与笼罩有关;“系”与捆绑有关;“纟”与丝织品有关;
“歹”与死亡有关;“月”与肉有关;“页”与首有关;“自”关鼻,“目”关眼。
“攴(pū) ”与敲击有关;左“阝”与山有关。
【典例分析】推断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①金就砺.则利()②骐骥
..一跃,不能十步()
③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④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⑤生而眇.者不识日()
【巩固练习】写出下列加点字的意思,并说明理由:
1、(2005江苏卷翻译题)会里人郑俶欲葬亲,贷于人无得,城知其然,举缣.与之。
()
2、(2006江西卷翻译题)家人瞷.见者,悉骇愕,罔测所指()
3、径造.庐访成,视成所蓄,掩口胡卢而笑。
()
4、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
四、当堂演练(用前面所讲的方法,翻译句子)
1、(子产)治郑二十六年而死,丁壮号哭,老人儿啼,曰:“子产去我死乎!民将安归?”
2、盖士方穷时,困厄闾里,庸人孺子皆得易而侮之,若季子(苏秦)不礼于其嫂,买臣见弃于其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