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信息技术课堂多元评价探索

信息技术课堂多元评价探索

信息技术课堂多元评价探索
【摘要】课堂教学评价应重建评价体系,展开多元评价,评价重心既要重视结果,又不轻视过程;评价内容既要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又要关注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发挥老师主导作用,以激励性评价促进学生的自主评价;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相结合,使学生在评价中发展进步。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堂多元评价
课堂评价对课程的实施起着重要的导向和质量监控作用。

评价的目的功能、目标体系和方式方法等都直接影响着课程培养目标的实现,影响着课程功能的转向与落实。

从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实践经验来看,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对学生的评价仍存在诸多不足,表现在:一是评价的重心过分关注学习结果,在教学评价中重结果,忽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进步状况和努力的程度。

二是评价的内容片面地重视学习中的智力因素,没有全面地评价学生的个性发展以及道德情感、能力等各方面的素质和能力。

三是评价手段单一,缺乏有效的评价工具。

四是评价主体单一被动,过于注重他评,忽视自我评价,处于消极的被评价的地位,没有形成学生、教师等多方面参与交互作用的评价模式。

信息技术课堂应重建评价体系,既关注学习结果又重视学习过程的评价,应展开多指标全方位评价、多主体评价,以科学的评价方式促进
信息技术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有效教学理论认为,有效教学的“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

教学是否有效,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东西或学得好不好。

信息技术课堂要实现有效教学,在评价体系上就应展开多元评价,具体可从以下方面展开:
一、评价重心既要重视结果,又不轻视过程
信息技术课是综合实践课,区别于其他学科,注重对信息的把握、收集、存储、处理、应用等方面。

所有这些对信息的处理都是过程性的,如果评价仅停留在结果上,那就不利于在方法上对学生进行指导,也不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与创造力的培养。

从操作层面看,结果评价很容易实现,通过多媒体教学系统做广播或是示范就可以了,而要对过程进行评价,教师首先就应关注学生学习或操作的过程,找出异同点,找出创新点,然后给予适当的评价。

二、评价内容既要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又要关注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杜威的实用主义理论指出,知识的学习应当与应用相结合,这会促进知识的真正掌握,对技能知识的学习夏应当体现学习与应用的结合。

因此,在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时应注重引导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去解决现实生活和学习中的问题,让学生通过技术去创新。

例如,学生在
学习动画制作软件或图像处理软件时,教师不仅要对学生掌握的相关技能进行评价,还要对学生是否知道在什么情况下使用什么样的技术来解决相应的问题进行评价。

如要求学生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作品制作时可以不限定软件,让学生自己选择熟悉的软件,作品完成后,可以让学生自己来评价,说明自己作品的创意、所使用的相关技术等,最后教师再进行相关评价。

这样可以不断促进学生对所学技术的掌握,并能促使学生利用技术去解决生活和学习中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中培养创新能力。

三、发挥老师主导作用,以激励性评价促进学生的自主评价
新课程要求教师面向全体学生,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倡导对学生进行发展性评价,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提高自信心,激励性评价就体现了这一要求。

激励性评价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语言、情感和恰当的教学方式,不失时机地从不同角度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以充分的肯定、鼓励和赞扬,使学生在心理上获得自新、自信和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诱发其学习兴趣,进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种策略。

四、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相结合,使学生在评价中发展进步
(一)师生互评。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心灵接触。

教师在课堂上不是高高在上的教者,也不只是一个教学的设
计者,而应经常以一个学习者的身份加入学生的学习中去,成为他们学习的伙伴,在其间进行点拨、引导。

这样,才能拉近师生之间的情感距离,拓宽双向交流,让学生在一个平等的环境中进行交流、评价,从而增强他们学习的主动性。

与此同时,教师也能从学生的评价中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及时调整教学方式。

课堂教学中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机制,能融洽师生关系,加深师生情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尊其师而信其道,树立自信心,开发个性想象、创造等多方面的潜力,获得健康的发展。

(二)同学互评。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网络教室让学生进行演示,将学生的作品、操作过程等展示给其他学生看,并让其他学生进行评价,指出作品中的优点及不足或需要修改的地方。

也可让该作品的作者自己讲一讲,或者进一步演示操作过程或修改过程。

尤其在课堂小结部分,让学生从分析作品、展示作品的过程中整理思路,加深理解,巩固记忆.同时对作品作出评价及改进意见,借机对程度较好的同学提出更高的要求,进一步激发兴趣。

采取同学互评的方式,学生能全员进行参与,体现了广泛性原则,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使教学更有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