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材料科学基础5---9章习题

材料科学基础5---9章习题

第5章材料的形变和再结晶1. 有一70MPa应力作用在fcc晶体的[001]方向上,求作用在(111)和(111)滑移系上的分切应力。

答案:矢量数性积a×b=ïaï×ïbï Þ = a×bïaï×ïbï滑移系:(负号不影响切应力大小,故取正号)滑移系:2. Zn单晶在拉伸之前的滑移方向与拉伸轴的夹角为45°,拉伸后滑移方向与拉伸轴的夹角为30°,求拉伸后的延伸率。

答案 :如图所示,AC和A’C’分别为拉伸前后晶体中两相邻滑移面之间的距离。

因为拉伸前后滑移面间距不变,即AC=A’C’故3. 已知平均晶粒直径为1mm和0.0625mm的a-Fe的屈服强度分别为112.7MPa和196MPa,问平均晶粒直径为0.0196mm的纯铁的屈服强度为多少?答案:解得∴4. 铁的回复激活能为88.9 kJ/mol,如果经冷变形的铁在400℃进行回复处理,使其残留加工硬化为60%需160分钟,问在450℃回复处理至同样效果需要多少时间?答案:(分)5. 已知H70黄铜(30%Zn)在400℃的恒温下完成再结晶需要1小时,而在390℃完成再结晶需要2小时,试计算在420℃恒温下完成再结晶需要多少时间?答案:再结晶是一热激活过程,故再结晶速率:,而再结晶速率和产生某一体积分数所需时间t成反比,即∝∴在两个不同的恒定温度产生同样程度的再结晶时,两边取对数;同样故得。

代入相应数据,得到t3 = 0.26 h。

1.有一根长为5 m,直径为3mm的铝线,已知铝的弹性模量为70GPa,求在200N的拉力作用下,此线的总长度。

答案2.一Mg合金的屈服强度为180MPa,E为45GPa,a)求不至于使一块10mm⨯2mm的Mg板发生塑性变形的最大载荷;b)在此载荷作用下,该镁板每mm的伸长量为多少?答案3. 已知烧结Al2O3的孔隙度为5%,其E=370GPa。

若另一烧结Al2O3的E=270GPa,试求其孔隙度。

答案4. 有一Cu-30%Zn黄铜板冷轧25%后厚度变为1cm,接着再将此板厚度减少到0.6cm,试求总冷变形度,并推测冷轧后性能变化。

答案5. 有一截面为10mm⨯10mm的镍基合金试样,其长度为40mm,拉伸实验结果如下:载荷(N)标距长度(mm)0 40.043,100 40.186,200 40.2102,000 40.4104,800 40.8109,600 41.6113,800 42.4121,300 44.0126,900 46.0127,600 48.0113,800(破断)50.2试计算其抗拉强度σb,屈服强度σ0.2,弹性模量E以及延伸率δ。

答案6. 将一根长为20m,直径为14mm的铝棒通过孔径为12.7mm的模具拉拔,求a)这根铝棒拉拔后的尺寸;b)这根铝棒要承受的冷加工率。

答案7. 确定下列情况下的工程应变εe 和真应变εT ,说明何者更能反映真实的变形特性: a )由L 伸长至1.1L ; b )由h 压缩至0.9h ; c )由L 伸长至2L ; d )由h 压缩至0.5h 。

答案8. 对于预先经过退火的金属多晶体,其真实应力—应变曲线的塑性部分可近似表示为,其中k 和n 为经验常数,分别称为强度系数和应变硬化指数。

若有A ,B 两种材料,其k 值大致相等,而n A =0.5,n B =0.2,则问a )那一种材料的硬化能力较高,为什么?b )同样的塑性应变时,A 和B 哪个位错密度高,为什么?c )导出应变硬化指数n 和应变硬化率之间的数学公式。

答案9. 有一70MPa 应力作用在fcc 晶体的[001]方向上,求作用在(111)和(111)滑移系上的分切应力。

答案 10. 有一bcc 晶体的[111]滑移系的临界分切力为60MPa ,试问在[001]和[010]方向必须施加多少的应力才会产生滑移?答案11.Zn 单晶在拉伸之前的滑移方向与拉伸轴的夹角为45︒,拉伸后滑移方向与拉伸轴的夹角为30︒,求拉伸后的延伸率。

答案12. Al 单晶在室温时的临界分切应力τC =7.9×105Pa 。

若室温下对铝单晶试样作为拉伸试验时,拉伸轴为[123]方向,试计算引起该样品屈服所需加的应力。

答案13. Al 单晶制成拉伸试棒(其截面积为9mm 2)进行室温拉伸,拉伸轴与[001]交成36.7︒,与[011]交成19.1︒,与[111]交成22.2︒,开始屈服时载荷为20.40N ,试确定主滑移系的分切应力。

答案14. Mg 单晶体的试样拉伸时,三个滑移方向与拉伸轴分别交成38°、45°、85°,而基面法线与拉伸轴交成60°。

如果在拉应力为2.05MPa 时开始观察到塑性变形,则Mg 的临界分切应力为多少?答案15. MgO 为NaCl 型结构,其滑移面为{110},滑移方向为<110>,试问沿哪一方向拉伸(或压缩)不能引起滑移?答案16. 一个交滑移系包括一个滑移方向和包含这个滑移方向的两个晶面,如bcc 晶体的(101)(110),写出bcc 晶体的其他三个同类型的交滑移系。

答案 17. fcc 和bcc 金属在塑性变形时,流变应力与位错密度ρ的关系为,式中τ为没有干扰位错时,使位错运动所需的应力,也即无加工硬化时所需的切应力,G 为切变模量,b 为位错的柏氏矢量,α为与材料有关的常数,为0.3~0.5。

实际上,此公式也是加工硬化方法的强化效果的定量关系式。

若Cu 单晶体的τ0=700kPa ,初始位错密度ρ0=105cm -2,则临界分切应力为多少?已知Cu 的G=42⨯103MPa ,b=0.256nm ,[111] Cu 单晶产生1%塑性变形所对应的σ=40MPa ,求它产生1%塑性变形后的位错密度。

答案n TTk ε=σ⎪⎪⎭⎫ ⎝⎛=TT d d εσθ[]110[]101)011(]111[ραττGb +=018. 证明:bcc 及fcc 金属产生孪晶时,孪晶面沿孪生方向的切变均为0.707。

答案19. 试指出Cu 和α-Fe 两晶体易滑移的晶面和晶向,并求出他们的滑移面间距,滑移方向上的原子间及点阵阻力。

(已知G Cu =48.3GPa ,G α-Fe =81.6GPa ,v =0.3). 答案20. 设运动位错被钉扎以后,其平均间距(ρ为位错密度),又设Cu 单晶已经应变硬化到这种程度,作用在该晶体所产生的分切应力为14 MPa ,已知G=40GPa ,b =0.256nm ,计算Cu 单晶的位错密度。

答案21. 设合金中一段直位错线运动时受到间距为λ的第二相粒子的阻碍,试求证使位错按绕过机制继续运动所需的切应力为:,式中T —线张力,b —柏氏矢量,G —切变模量,r 0—第二相粒子半径,B —常数。

答案略22. 40钢经球化退火后渗碳体全部呈半径为10μm 的球状,且均匀地分布在α-Fe 基础上。

已知Fe 的切变模量G=7.9×104Mpa ,α-Fe 的点阵常数a=0.28nm ,试计算40钢的切变强度。

答案23. 已知平均晶粒直径为1mm 和0.0625mm 的α-Fe 的屈服强度分别为112.7MPa 和196MPa,问平均晶粒直径为0.0196mm 的纯铁的屈服强度为多少?答案24. 已知工业纯铜的屈服强度σ S =70MPa ,其晶粒大小为N A =18个/mm 2,当N A =4025个/mm 2时,σ S =95MPa 。

试计算N A =260个/mm 2时的?答案25. 简述陶瓷材料(晶态)塑性变形的特点。

答案略 26. 脆性材料的抗拉强度可用下式来表示:式中σ0为名义上所施加的拉应力,l 为表面裂纹的长度或者为内部裂纹长度的二分之一,r 为裂纹尖端的曲率半径,σ m 实际上为裂纹尖端处应力集中导致最大应力。

现假定Al 2O 3陶瓷的表面裂纹的临界长度为l =2×10-3mm ,其理论的断裂强度为E/10,E 为材料的弹性模量等于393GPa ,试计算当Al 2O 3陶瓷试样施加上275MPa 拉应力产生断裂的裂纹尖端临界曲率半径r C 。

答案27. 三点弯曲试验常用来检测陶瓷材料的力学行为。

有一圆形截面Al 2O 3试样,其截面半径r =3.5mm ,两支点间距为50mm ,当负荷达到950N ,试样断裂。

试问当支点间距为40mm 时,具有边长为12mm 正方形截面的另一同样材料试样在多大负荷会发生断裂? 答案 28. 对许多高分子材料,其抗拉强度σ b 是数均相对分子质量的函数:式中σ 0为无限大分子量时的抗拉强度,A 为常数。

已知二种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数均相对分21-=ρl ⎪⎪⎭⎫ ⎝⎛==02ln 22r B r Gbb T λπλτS σ2102⎪⎭⎫⎝⎛=r l m σσnM nb M A-=0σσ子质量分别为4×104和6×104,所对应的抗拉强度则分别为107MPa 和170MPa ,试确定数均相对分子质量为3×104时的抗拉强度σ b 。

答案29. 解释高聚物在单向拉伸过程中细颈截面积保持基本不变现象。

答案略30. 现有一φ6mm 铝丝需最终加工至φ0.5mm 铝材,但为保证产品质量,此丝材冷加工量不能超过85%,如何制定其合理加工工艺?答案31. 铁的回复激活能为88.9 kJ/mol ,如果经冷变形的铁在400℃进行回复处理,使其残留加工硬化为60%需160分钟,问在450℃回复处理至同样效果需要多少时间?答案32. Ag 冷加工后位错密度为1012/cm 2,设再结晶晶核自大角度晶界向变形基体移动,求晶界弓出的最小曲率半径(Ag: G=30GPa ,b =0.3nm ,γ =0.4J/m 2)。

答案33. 已知纯铁经冷轧后在527℃加热发生50%的再结晶所需的时间为104s ,而在727℃加热产生50%再结晶所需时间仅为0.1s ,试计算要在105s 时间内产生50%的再结晶的最低温度为多少度?答案34. 假定将再结晶温度定义为退火1小时内完成转变量达95%的温度,已知获得95%转变量所需要的时间t 0.95:式中、G 分别为在结晶的形核率和长大线速度:,a)根据上述方程导出再结晶温度T R 与G 0、N 0、Q g 及Q n 的函数关系;b)说明下列因素是怎样影响G 0、N 0、Q g 及Q n 的:1)预变形度;2)原始晶粒度;3)金属纯度。

c)说明上述三因素是怎样影响再结晶温度的。

答案略35. 已知Fe 的T m =1538℃,Cu 的T m =1083℃,试估算Fe 和Cu 的最低再结晶温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