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现状及未来发展探究

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现状及未来发展探究

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现状及未来发展探究
作者:周傲楠
来源:《商情》2015年第06期
【摘要】近年来,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建设取得了一定成就,期货市场和场外衍生品市场已具备了相当的规模体量和影响力。

本人分析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指出了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现阶段建设我国多层次金融衍生品市场的战略目标和战略措施。

【关键词】金融衍生品 ;金融市场 ;发展战略
现阶段,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主要包括期货市场和场外金融衍生品市场。

期货市场是由中国证监会负责监管的场内交易市场,由三家商品期货交易所和一家金融期货交易所组成。

场外金融衍生品市场主要包括银行间场外衍生品市场和银行柜台场外衍生品市场,由中国人民银行负责监管。

一、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发展现状
(一)期货市场
改革开放以来经过30多年的发展,我国场内衍生品市场,即期货市场,经历了盲目发展,清理整顿和规范发展三个阶段,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市场功能日益完善。

尤其是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国内期货市场融入世界期货市场的步伐不断加快,新业务、新品种不断推出,我国期货市场进入了创新发展的新阶段。

目前,国内共有上海期货交易所、郑州商品交易所、大连商品交易所和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4家期货交易所。

截至2103年底,上市交易的期货品种共有30个,较为完备的商品期货品种体系已基本形成。

(二)场外金融衍生品市场
现阶段,我国场外金融衍生品市场主要包括银行间场外衍生品市场和银行柜台场外衍生品市场。

其中银行间场外衍生品市场指的是在银行间市场进行的场外衍生品交易,交易发生在银行间市场成员之间;银行柜台场外衍生品市场是商业银行与企业、个人进行交易的零售柜台市场。

二、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存在的问题
(一)金融衍生品市场品种较少,参与限制条件较多,难以满足企业规避风险的需要
近年来我国场内衍生品市场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品种日趋丰富。

截至2013年底,共有29个商品期货品种在上海期货交易所、大连商品交易所和郑州商品交易所上市交易,覆盖农产品、基础金属、贵金属、能源化工等多个行业,初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品种体系。

我国场外衍生品市场发展处于初期阶段,参与者仅限于商业银行以及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部分金融机构,尚未对实体企业以及个人开放。

场外金融衍生品市场上的交易品种主要包括债券远期、人民币外汇远期、货币掉期、利率互换、远期利率协议及少量资产证券化产品,集中在银行间市场,并主要通过中国外汇交易中心进行,交易量少,市场流动性较低。

目前制约我国衍生品市场发展的“瓶颈”主要在于品种缺乏,与我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地位极不匹配。

逐步推出更多的衍生品品种,不仅是发展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的需要,更是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二)金融衍生品市场工具匮乏,不利于金融衍生品市场功能的发挥
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目前以单一的期货市场工具为主,无法完全满足企业的综合管理需求。

单一的期货品种无法完全对冲因到期日不同等原因造成的非线性风险,这就需要选择合适的期权品种对期货形成保护,从而全面准确地匹配风险。

此外,实体经济存在着大量多样化、个性化的风险管理的实际需求,而这些需求需要场外衍生品市场提供,在我国标准化场内市场中无法得到满足。

以新加坡交易所铁矿石场外掉期合约为例,该合约仅2013年12月份的交易量1488万吨,持仓量918万吨,亚洲钢厂和贸易商的交易量在其中占到了13%,可见在我国存在着大量的场内标准化市场无法满足的风险管理需求。

(三)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国际影响力较小
目前,我国的场内金融衍生品市场只允许本国投资者参与,场外金融衍生品市场只允许部分本国金融机构参与,大部分金融衍生品的交易价格对国际金融衍生品的定价影响力较弱、对其他国家和地区衍生品市场的影响力较小,严重影响了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国际化程度和我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定价权,难以取得与经济实力相匹配的话语权。

三、构建我国多层次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发展战略
(一)战略目标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快速发展以及经济金融全球化趋势不断加深,在我国因地制宜地探索多层次金融衍生品市场建设,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建立一个以期货市场为主导,以期货价格指导场外交易定价,并以期货避险为场外交易提供背对背风险管理服务,实现内外结合,期现联动,有效监管的多层次综合发展模式,成为我国持续高效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战略措施
(1)逐渐确立市场监管主体和设立主体相分离原则。

随着现有交易场所改制及市场监管改革深化。

逐步确立市场监管主体和设立主体分离的原则。

即满足法律法规要求的机构和市场主体均可申请设立衍生品交易场所(含场外市场)。

成为市场设立主体并承担市场的自律性管理职能。

但市场监管主体必须是统一的。

按照法律法规要求依法对衍生品市场进行监管。

以银行间场外衍生品市场为例。

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可以作为市场的设立和组织方,对市场实行自律性管理并自主经营。

央行则继续保留对银行间交易商协会治理结构的未来发展指导权。

但市场的监管则必须纳入国务院衍生品市场监管机构的统一监管框架内。

(2)研究规划先行,尽早形成完备的场内金融衍生品序列。

应积极研究制定场内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规划。

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新品种上市机制。

加快推出原油、铁矿石、稀土等对制造业和国计民生具有重要影响意义的原材料类期货。

完善制造业产业链的风险对冲。

同时,加快推出股指期权、商品期权产品、期权交易推出是期货市场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期权交易推出将有利于提高期货市场的效率。

降低期货参与者规避风险的成本。

为套期保值者、期货资产管理业务提供更完善的风险保护。

提高实体企业和机构投资者利用衍生工具的积极性
(3)推进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成为国际定价中心。

目前我国衍生品市场还基本上处于封闭状态。

政策上境外投资者不能投资国内期货市场。

被允许投资海外期货市场的国内投资者也仅局限于为数不多的大型企业。

利用境外期货市场回避生产经营中的价格风险是大多数企业的迫切需要。

但是目前利用境外期货市场进行套期保值还存在着诸多困难,建议尽快开放境外期货业务。

鼓励和培育具有竞争力和创新能力的期货公司。

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