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水资源现状分析及治理措施学院:环境与资源学院专业:地下水科学与工程系年级:13级7班姓名:王学号:641307目录摘要 (3)1 河北省自然地理概况1.1 地理概况 (3)1.2 气候概况 (3)2 河北省水资源现状分析2.1 水资源量短缺 (3)2.2 水质污染严重 (4)2.3 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 (5)2.4 地下水过度开采 (6)3 河北省解决水资源矛盾应采取的措施3.1 多方开源 (8)3.2 强化节水 (8)4 结语 (9)参考文献 (9)河北省水资源现状分析及治理措施64130722 王一凡摘要:河北省水资源由于降水量分布不均及降水量小造成省内资源型缺水;并且由于水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对水环境的认识不足造成水污染而引起省内水质型缺水。
由于水资源的供需矛盾不断加剧,被迫大范围、超常规、掠夺性地开发利用地下水,导致生态环境急剧恶化,地质灾害不断增加。
本文分析了河北省水资源现状及产生机理并提出相应的治理措施。
关键词:河北省;水资源现状;产生机理;治理措施1河北省自然地理概括1.1 地理概况河北省地处华北,北依燕山,南望黄河,西靠太行,东坦沃野,内守京津,外环渤海,周边分别与内蒙古、辽宁、山西、河南、山东等省毗邻,地处东经113º27′-119º50′,北纬36º05′-42º40′之间。
海岸线长487公里,总面积达18.77万平方千米,总人口6.7万,现有11个直辖市、23个县级市、108个县、6个自治县、35个市辖区。
全省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西北部为山区、丘陵和高原,其间分布有盆地和谷地,中部和东南部为广阔的平原。
其中坝上高原平均海拔1200-1500米,占全省总面积的8.5%,燕山和太行山地,其中包括丘陵和盆地,海拔多在2000米以下,占全省总面积的48.1%,河北平原是华北大平原的一部分,海拔多在50米以下,占全省总面积的43.4%.河北省是全国唯一兼有高原、山地、丘陵、平原、湖泊和海滨的省份,也是旅游资源大省。
省内农业自然资源丰富、耕作条件较好、土地肥沃,是全国粮、棉、油的主要产地。
1.2 气候概况受地理位置和地貌的影响,河北省气候的突出特点是季风现象显著。
冬季时,我国大陆在蒙古高压控制之下,受这一高压的影响,河北省上空盛行西北方向的冬季季风,风速大而干冷,为时持久。
夏季时,印度低压笼罩我国大陆,河北省气压也降至全年最低季节,随着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进一步加强,海上来的夏季风频频入境。
春秋为过渡季节,气候也具有过渡色彩;但来去匆忙,为时短暂。
受季风环流的控制和其它天气形势的影响,河北省气候的具体表现是:冬日寒冷少雪,春日干燥,风沙盛行,夏日炎热多雨,秋日晴朗,冷暖适中。
2河北省水资源现状分析2.1 水资源量短缺河北省是严重的资源型缺水省份。
多年平均水资源量为203亿m^3,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31lm^3,是全国平均值的1/7,不及国际上公认的人均1000m^3缺水标准的1/3,甚至比不上以干旱缺水著称的中东和北非地区。
自然因素方面,因为雨水是河北省水资源的主要来源,也是影响河北省水资源周期性变化的主要因素。
水资源最多的年份往往是降水量较多的年份,而缺水年份则完全对应于干旱年份,水资源和气候降水有较强的正相关关系。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河北省近年的气候状况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干旱化趋势愈加明显,水资源日益紧张,降雨量在时空上分布严重不均,存在着明显的地域差异。
根据对河北省1997-2006年10年的降水量的分析,仅2003年为偏丰年,其他时期均为平水、枯水、偏枯年。
并且20世纪50年代以来,由于山区人类活动改变了流域内的植被、地面形态和地下水埋深,增强了流域调蓄能力,延长了产流、汇流时间,使得降雨入渗和土壤的蒸发量加大,地表径流减少;平原区主要由于浅层地下水位普遍下降,土壤包气带增厚,使产流量相应减少。
致使地表水和水资源总量都在急剧减少。
从表1可以看出,自1950年代起,河北省水资源量呈逐渐减少的趋势,由304.7亿立方米减少到128亿立方米,减少幅度达58%。
表1 河北省不同年份地表水资源量变化年份1956-1960 1961-1970 1971-1980 1981-1990 1991-2000 2001-200 8水资源量(亿m^3)304.7 229.9 219.1 151.5 191 128.42.2 水质污染严重2011年全省地表水水质监测情况分析.全省地表水取水样152个.其中Ⅱ类水质监测点44个,Ⅲ类水质监测点55个,Ⅳ类水质监测点8个。
其中不达标的水样高达123个,占全部水样的8l%。
主要污染指标有COD、BOD、氨氮、重金属、石油类等。
石油类超标水样15个,占总数的10%;COD和BOD超标的水样73个,占总样本的48%;重金属超标32个,其超标元素为铅、汞、镉、锰、铁等,占总水样检测总数的21%,仅有19%的水样达目标,如图2。
工业上,河北省工业发展处于快速上升阶段,污水处理效率低,城市污水处理厂管网建设不配套,部分污水处理厂因种种不能达到设计规模能力,投融资渠道不畅等现象,对水环境构成污染威胁。
农业上,河北省作为农业大省,农业化肥和农药使用量过多,这样,不但会造成土壤肥力下降、土地质量退化,而且化肥中的有害成分还通过土壤渗透到地下水中造成水资源的污染。
另外农膜污染也是农业水资源污染的一种,农膜材料的主要成分是高分子化合物。
在自然条件下难以分解。
生活上,居民产生的生活废水其实只有很少一部分经过处理,大部分都是未经过处理直接排入了河流等,从而导致了地表水的污染。
2.3 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一方面,20世纪80年代以来,河北省连续多年干旱,降水量较常年减少,且水质污染严重,致使可供用水量减少;另一方面,不断发展的国民经济对水的需求日益增加,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河北省人口、耕地和水资源总量与全国相比,人口占全国的5.37%,耕地占全国的 8.61%,而现状水资源总量,仅占全国(第一次水资源评价)的 0.72%,人均亩均水量均为全国平均值的 11%左右。
尽管河北省对地表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已大大超出国际社会公认的40%的合理限度,但是其供需缺口还是相当大的。
根据有关水资源部门评价,河北省南水北调中线供水区现状(2006年)平水年(P=50%)缺水量60~80亿m,,偏枯年(P=75%)缺水量100~120亿m3,见表3。
表3 河北省中线供水区水资源供需分配保证率现状2010年2030年需水量可供量缺水量需水量可供量缺水量需水量可供量缺水量50%(平水年)153.72 88.77 65.53 168.46 103.86 64.6 196.07 114.34 81.73 75%(偏枯年)177.76 80.06 98.27 201.62 94.49 107.14 227.53 104.73 122.79 2.4 地下水过度开采2014年中国水资源公报中显示,2014年全国总供水量6095亿m3,占当年水资源总量的22.4%。
其中,地表水源供水量4921亿m3,占总供水量的80.8%;地下水源供水量1117亿m3,占总供水量的18.3%;其他水源供水量57亿m3,占总供水量的0.9%。
如图4。
而北方省份地下水供水量则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其中河北、河南、北京、山西和内蒙古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地下水供水量占总供水量约一半以上。
而2007年河北省水资源公报中,全省供水量201.83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工程供水量39.21亿立方米,占总供水量的19%,地下水开采量162.08亿立方米,占总供水量的80%,其他水源供水量0.54亿立方米,占总供水量的1%。
由此可见,河北省的社会经济发展用水主要靠加大地下水超采量来维持的。
由于长期过量开采,河北省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形成了众多的地下水漏斗。
河北省国土资源厅发布的《2012年河北省地质环境状况公报》披露,全省共有地下水位降落漏斗26个,其中漏斗面积超过1000平方公里的7个。
7个超过1000平方公里漏斗面积地区包括保定高蠡清、邢台宁柏隆2个浅层地下水位降落漏斗和沧州市、邯郸市、衡水市、邢台市巨新、唐山市宁河-唐海5个深层地下水位降落漏斗。
图6 河北省平原区浅层水超采区分布示意图7 河北省平原区深层水超采区分布示意由于地下水过量开采,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造成区域性地面沉降,产生地裂缝,地面塌陷等。
地面沉降的主要危害表现为:城市地面低洼排水困难,铁路、公路、桥梁等地面建筑物基础下沉、开裂,地下管道等断裂,机井报废,河道排洪、排沥能力降低等等。
从而导致城市排水困难、建筑物基础下沉、机井报废加快、地面裂缝增多、工程设施遭到破坏等;据统计,平原区已发现地裂缝约200条,涉及35个县市65个乡。
其长度由数米到数百米,少数达千米.最宽2m左右.可见深度10m左右。
白洋淀千里堤、滹沱河北大堤曾发现大的横穿裂缝,严重影响防洪安全。
至1995年,平原还发生地面塌陷17处,保定市徐水县地面塌陷引发50户200余间房屋裂缝。
沧州市南运河因堤防沉降.影响河道行洪能力40%左右。
过度开采地下水也导致了咸水下移。
在冀东沿海基岩海岸和沙质海岸地带,因深层地下淡水水位急剧下降,与上覆咸水形成了40~80m的水位差,加之凿井开采深层水,使上层咸水与下层淡水局部连通,造成咸水界面下移,使深层淡水水质局部遭到破坏;浅层地下水位普遍降低,加之地表河流、水体干涸,造成湿地面积减少,土壤沙化加重;地下水位下降,增大了地表污水对地下水体的人渗。
3河北省解决水资源矛盾应采取的措施解决水资源紧缺的措施主要有两个:一是开源,二是节流。
开源是根本,节水是关键。
也就是在全面节流、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的基础上,积极采取跨流域调水、增大已建工程蓄水量、开发利用非传统水资源等开源措施,加强水资源统一管理、合理配置、科学调度,充分发挥水资源的多种功能,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以可持续利用的水资源保障河北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3.1 多方开源充分挖掘当地的水资源潜力,通过加大雨洪资源利用,在山区和丘陵区修建水池、水窖、小塘坝等拦蓄工程和引水工程,在平原区修建河渠串联工程和引蓄水工程,在沿海地区兴建海水、微咸水淡化工程,在咸水区开采浅薄层淡水,积极开展污水处理回用和人工增雨作业等措施,力争实现雨洪资源化、污水资源化和劣质水资源化,最大限度地减少水资源供需矛盾。
但由于河北省水资源利用效率和节水水平已达到相当高的程度,缺水矛盾不可能完全靠当地节水、挖潜解决。
在没有外调水的情况下,即使不考虑生态环境用水,河北省2005年和2010年仍将缺水57.3亿m3和61.8亿m3。
因此,引水工程,比如南水北调工程才是解决该省水资源短缺问题的根本性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