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
摘要:
新社会课程标准对社会课教学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更加强调社会课教学实践活动中学生的参与性、体验性和探究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只有在日常的教学中更加注重对学生人主素养的培养,才能使社会课堂教学焕发出生机勃勃的活力,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教学实践设计意图
正文:
新的社会课程标准对社会课教学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更加强调社会课教学实践活动中学生的参与性、体验性和探究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只有在日常的教学中更加注重对学生人主素养的培养,才能使社会课堂教学焕发出生机勃勃的活力,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下文是本人在日常的教学实践过程中针对初二旧教材“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一节的教学如何体现新教学理念整理出来的一个个案。
一.教材分析:
本节讲述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红军被迫进行战略大转移的经过和意义,重点分析了遵义会议和红军长征
胜利的意义。
要讲清长征中战斗的激烈,红军生活的艰辛和红军不怕艰难困苦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的教育。
长征中的战役学生普遍比较熟悉,不用过多讲述,讲清经过的重要线路和地点即可。
教师可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以形象生动的探究性课堂教学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经过及南方八省的游击战争。
2.掌握遵义会议的有关知识,深刻领会其伟大的历史意义。
3.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遵义会议和长征胜利的伟大意义。
2.教学难点:遵义会议和长征胜利的影响。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授课过程设计意图
老师:同学们,在上课前,请大家欣赏一首歌曲《长征》主题曲《十里送红军》,(播放)并请同学们阅读书本
p122第一段,思考归纳:红军为什么要进行长征?
学生:由于王明夺取党中央领导权和“左”倾冒险主义
的危害,使第五次反围剿失利,长征开始。
教师:1934年10月,红一方面军(即中央红军)8万多人从江西中央革命根据地出发,开始长征。
(多媒体显示)请看一段录像《长征》(播放录像)
学生:(观看录像)
老师:长征过程中是什么事件在极其危急的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学生:是遵义会议。
老师:为什么说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
攸关的转折点?请同学分组讨论后回答。
学生:(讨论并回答)遵义会议纠正了军事上和组织上的“左”倾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改组了中央
领导机构,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张闻天负总责,撤消“左”倾路线领导人博古、李德的军事指挥权。
遵义会议后,又成立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的
三人军事指挥小组,负责的指挥红军的军事行动。
因而,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党中央的统治,确
立了毛泽东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是中国共产党
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教师:请同学们比较“八七”会议和“遵义会议。
学生:(比较)
教师:比较了这两次重要的会议后,我们再看看遵义会
议前后红军的军事行为及结果有什么不同?
学生:前:犯了退却中的逃跑主义的错误,结果: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后:进行了灵活机动的运动战,克服了重重困难,取得了长征的胜利。
教师:从哪些事实来说明长征取得了胜利?
师生:(共同完成)
[1][2][3]下一页
1935年6月,红一与红四方面军在懋功会师
1935年10月,红一与陕北红军在吴起镇会师
四次会师1936年7月,红二、六军团与红四方面军在甘孜会师
1936年10月,红四、红二与红一方面军在会宁会师
教师:(幻灯片呈现上述内容)
教师:红军长征在克服了重重困难后,终于取得了胜利。
请同学讲讲在长征过程中红军战士的感人事迹。
学生:(讲故事)
教师:是呀,“苦不苦,想想红军两万五;累不累,学
学革命老前辈”。
红军战士克服了重重困难,终于取得
了长征的胜利。
请同学们结合书本来说一说红军长征胜
利的伟大历史意义。
学生:红军长征的胜利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长征保存
了党和红军的基本来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长
征是宣言书”,宣告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是不
可战胜的力量;“长征是宣传队”,它宣传了中国共产
党的革命理论和政策;“长征是播种机”它到处播下了
革命的火种。
:教师:(多媒体显示上述内容)问:课文中有哪些句子是你不能理解的?
学生:为什么说:“长征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本力量”?教师:(多媒体显示)“我们红军像经过了一场暴风雨的大树一样,虽然失去了一些枝叶,但保存了树身和树根”——周恩来
学生:为什么说“长征是播种机”?
教师:(多媒体显示)“万里遍撒革命种,到时定收千斤粮”——毛泽东
教师:红军主力长征后,留下的红军游击队进行了艰苦
卓绝的斗争,支援了主力红军的战略大转移。
教师:这一节我们主要学习了什么内容?请同学们归纳。
学生:(归纳)学习了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理解了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和红军
长征胜利的历史意义。
教师:学习了本课书后的内容后,请说说在新的历史时期,长征精神应该是什么?
学生:(讨论)不怕困难。
发扬革命的英雄主义精神。
将人民的利益,国家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
教师:在今天抗击非典的这场战斗中,我们应该怎么做?教师:(播放歌曲)请同学们再次欣赏歌曲《长征》主题曲《十里送红军》
创设情景,设置悬念,以利于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
生探究兴趣。
运用读书指导法,是为遵循发展个性,回归主体的教育
理念,以强化学生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我
成功。
同时,通过教师的启发诱导,使学生对知识的发
展过程,做到心中有数,教给学生获得知识的方法。
[3]下一页
使学生了解基本的知识,对长征有初步的认识。
播放录像,使课堂生动活泼,引起学生思维共鸣,创设
具有探索因素的问题情景,激发和鼓励学生进行探索性
的智力活动。
通过分组讨论,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读、议、悟,以发
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适应研究性学习的要求,从而
使学生真正感受到上课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而是心态
的开放,主体性的突现,个性的张扬和创造性的释放。
通过对比归纳,教师对信息反馈及时鼓励,或纠偏或弥补,指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收集、分析、处理
信息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真正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
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学生的认知得以提高,从而升华
教学。
教师运用承上启下的提问,有利于前后知识的衔接,便
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知识
把难点化整为零,同时有意设置阶梯,迁移知识,层层
设问,以问助讲、以问促讲,通过阶梯步步登高,使难
点的突破水到渠成。
突出重点,解决学生在学习中的难点,充分运用多媒体,给学生提供完整的知识体系。
注重人文素质的培养,使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的生活态度,以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学生主动思考、分析、演绎等
思维能力。
利用多媒体,提高教学时间的利用效率,帮助学生理解掌握教学重点,突破教训难点,拓展思维,开发智力。
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加速学生感知和理解的进程,同
时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领域。
培养学生用辨证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的能力和举一反三
的思考能力。
用归纳的句子,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教师点拨启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参与本框内容的重温
和梳理工作。
通过归纳总结,学生将所学的知识系统化,明确重点及知识点的内在联系。
同时,学生小结是为了
更直接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利于培养他们的综合能
力及勇于思考,善于思考的学习方法及技巧。
立足教材,结合实际,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引进社会生活中的热点,是学生立足教才,面向社会实际,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有效途径。
创设情景,促使学生思维活动进一步发展,实现对知识
的深化与情感的升华,起到课断思不断,言尽意无穷的
作用。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