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红军长征与遵义会议

红军长征与遵义会议


内容
意义 1.结束了“左”倾冒险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 2.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 3.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毛 泽 东 周恩来 王 稼 祥
张 闻 天
朱 德
参加遵义会议的主要领导人
为什么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提示:可从会前红军的处境、会上的重大决议、会议产 生的影响、会后的战争形势四个方面分析)。
(2)突破湘江:
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烈士纪念碑园 中央红军在长征途中最大的败仗是湘江战役。1934年 11月25日至12月1日,中央红军在博古、李德的错误指挥 下,同国民党军队在湘江地区浴血奋战,损失巨大,红军 从长征开始时的86000余人锐减至3万余人。
(3)强渡乌江:
蒋介石调集重兵,在红军通 往湘西的道路上,布置新的防线。 若红军继续西进,无异虎口投食。 在这危急关头,毛泽东提出 弃湘西、取贵州的主张,得到多 数人赞同。红军强渡乌江,占领 遵义城。
彝海结盟
红军在彝族区的标语“红军不杀 番人”
中国工农红军在彝族区颁发 的布告
(8)爬雪山、过草地
爬雪山
过草地
最早跨越松潘草地的是红军右路军先头 部队第三十军的二六三团、二六五团和二六八 团。1935年8月18日在右路军参谋长叶剑英、 第三十军军长程世才率领下,从毛儿盖出发, 进入松潘草地,为右路军穿越草地北上开路。 松潘草地位于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的接壤 ,纵横几百公里,海拔3000以上。年平均气温 在零度以下,雨雪风雹来去无常。
谈谈红军长征给你的启示
1、学习红军战士不怕艰难险阻、 勇往直前,战胜一切困难的革命英 雄主义的精神。
2、学会正确处理外因与内因问题, 要善于从内因即自身寻找问题,这 样一个人才会成熟、长大。
中国共产党诞生 (1921年)
遵义会议 (1935年)
新中国成立 (1949年)
14年
出现了很多错误, 如大革命的失败、 第五次反“围剿” 的失利


王明
李德
博古
由于党中央主要领导人在军事指挥上犯了严重的“左”倾错 误,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
二、红军长征的过程
瑞金 → 冲破四道封锁线 → 强渡乌江 → 解放遵义城( 召开遵义会议) → 四渡赤水 → 巧渡金沙江 → 强渡大 渡河、飞夺泸定桥一翻雪山、过草地 → 陕北吴起镇会师 → 三大主力甘肃会师。
“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不是战 役,它不是胜利,它是一曲人类求生 存的凯歌,长征却使毛泽东及其共产 党人赢得了中国。本世纪中没有什么 比长征更令人神往和更为深远地影响 世界前途的事件了”。 ——美国作家哈里森.李尔伯
我们说,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 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 是播种机……总而言之,长征是以我 们胜利、敌人失败的结果而告结束。 谁使长征胜利的呢?是共产党。没有 共产党,这样的长征是不可能设想的。
(4)遵义战役:
1935年时的贵州遵义城 中央红军在长征途中取得的最大一次胜利战役是遵义 战役。1935年2月26日至28日,中央红军在贵州遵义地区击 溃、歼灭敌人两个师又8个团。也是红军在长征途中占领的 最大城市。
阅读课文,找出遵义会议的相关信息
时间 地点
1935年1月 遵义 1.批判了党中央领导人在军事上、组织上 的错误 2.肯定了毛泽东关于红军作战的基本原则 3.增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
胜利
会前:左倾错误路线的领导,致使红军面临全军覆没的 危险。 会上:批判了党中央领导人在军事上、组织上的错误, 肯定了毛泽东关于红军作战的基本原则,增选毛泽东为 政治局常委。 影响:结束了“左倾”冒险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确立 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是中国共产党历史 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会后:红军胜利完成长征,转到了抗日的前沿阵地,开 始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5)四渡赤水
四渡赤水之战,是中央红军在 川黔滇边地区进行的一次出色 的运动战。在这次作战中,毛 泽东充分利用敌人的矛盾,灵 活地变换作战方向,指挥红军 纵横驰骋于川黔滇边界地区, 巧妙地穿插于敌人重兵集团之 间,调动和迷惑敌人。当发现 敌人的弱点时,立即抓住有利 战机,集中兵力,歼敌一部, 牢牢地掌握战场的主动权,成 为战争史上以少胜多、变被动 为主动的光辉范例。
——毛泽东
长征精神
不怕困难,知难而进 同甘共苦,团结奋进
坚定信念,无私奉献
团队协作,艰苦创业 乐观豁达,积极上进
长征精神精神艰苦奋斗的精神,是坚定的信念和 追求崇高理想的精神。
为什么要继承和弘扬红军将士身上折射出的 长征精神?
1.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珍贵的精神财富 2.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可以增强民族 凝聚力,为我们战胜“新长征”道路上 的困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不 竭力量之源
(6)巧渡金沙江 打乱敌人的追剿计划
中央红军最早渡过金沙江的部队是红军干部 团。1935年5月3晚上,在刘伯承率领下赶到皎平 渡口,乘一条木船巧渡金沙江。
(7)飞夺泸定桥 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
中央红军最早抢渡泸定桥的部队是红一军团 第二师第四团第二连。22名突击队员于1935年5 月29日胜利占领泸定桥。
一、红军长征的背景 到1930年夏,全国已 建立起大小十几块农 村革命根据地,分布 在十几个省,革命武 装力量达到十万人。
面对革命根据地和红军 的发展,国民党统治集 团有何想法和行动?
对根据地发动多次 “围剿”,企图消灭 红军
1.四次反“围剿”
粉碎蒋介石的四次“围剿”
国民 中央红 党 军兵力 兵力 4万 3万 3万 7万 避敌主力 毛泽东 诱敌深入 集中优势 各个击破 周恩来 朱德


领导人 红军对策
红军 歼敌数 1.5万 3万多 3万多 3个师
第一次 10万 (1930.11—1931.1) 第二次 (1931.3—5) 20万 30万 50万
第三次 (1931.7—9) 第四次 (1933.2—3)
2.第五次反围剿
国民党兵力 红军兵力 策 略
50万
8万
“左”倾错误主张,进攻中的冒 险主义,防御中的保守主义,退 却中的逃跑主义 1934年10月,中共中央被迫放弃根 据地,实施战略转移,开始长征。
请依据P63 图2-74,找 出上述长征 地点
吴起镇Βιβλιοθήκη 0051936年10月 红军三大主 力会师
1935年10月 中央红军到 达陕北
过草地 爬雪山
飞夺泸定桥 四渡赤水 遵义会议 瑞金 强渡大渡河 1934年10月 中央红军开 始长征
巧渡金沙江
湘江战役 冲破四道封锁线
(1)长征开始:
江西瑞金武阳渡口(红军长征出发地之一)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8万多人离开中央革命根据地,踏上 了向西突围的漫漫征途。
红军过草地吃过的皮带和穿 过的蓑衣
(9)胜利会师 (1)陕北会师: 1935年10月 红一方面军、陕北红军 (2)会宁会师: 1936年10月 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
长征胜利的意义
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 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为 开创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奠定了基础。
转 折 点
14年
由胜利走向 胜利,建立 新中国
国民党发动 多次“围剿 ”活动
第五次反围 剿失败 红军长征
瑞金 → 冲破四道封锁线 → 强 渡乌江 → 解放遵义城(召开遵 义会议) → 四渡赤水 → 巧渡 金沙江 → 强渡大渡河、飞夺泸 定桥一翻雪山、过草地 → 陕北 吴起镇会师 → 三大主力甘肃会 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