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西方世界的兴起 解读

西方世界的兴起 解读

《西方世界的兴起》是1993年诺贝尔经济学得主道格拉斯.诺斯的著作。

全书分为3篇。

第一篇:理论和概念。

有俩章组成。

第1章:问题。

文章开门见山,直指本书写作的宗旨是:对西方世界的兴起这一独有的历史成就的原因作出解释。

文章的中心论题是有效率的经济组织是经济增长的关键,一个有效率的经济组织在西欧的发展是西方兴起的原因所在。

一个有效率的组织需要在制度上作出安排和确立所有权一便造成一种刺激,将个人的经济努力变成私人收益率接近社会收益率的活动。

同时在这一章作者对经济增长做了重新的鉴定,指出经济增长是指人均收入的长期增长。

真正的经济增长意味着社会总收入必然比人口增长得更快。

同时,经济增长是需要社会刺激。

具体的说社会没有对经济创新提供刺激。

接着作者指出传统意义上的经济增长主要是一种外延性的增长,这种增长不能导致每一个人的收入增长。

和作者认为的经济增长是有区别的,有两种途径可以加速这种经济增长。

一、人均生产要素的实际数量的增长。

二、一种或者是几种生产要素的效率的增长,规模经济可以使这种增长得以实现。

作者对欧洲经济的增长给出了自己的答案—有效率的经济组织的存在使欧洲实现了经济增长。

有效率组织的标志是所有权的确立和明晰。

而**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不二人选,因为**可以实现规模经济。

促使**提供这种明晰的所有权的动因是人口的增长。

第二章:概论第二章:概论。

文章截取了人类历史上的一个片段。

从10世纪开始了全书的论述。

主要侧重于对制度安排和演进的论述。

首先对西欧的庄园制进行了必要的考察。

10世纪时西欧的许多地方已经形成了封建主义和庄园制度,这也是作者选取这一段历史作为突破口的原因所在。

庄园制的出现虽然在四分五裂的欧洲大陆给广大的人民提供了一个相对安全的栖息地。

但是不同地区因为要素的禀赋的不同致使贸易的出现,最终促使分工和专门化的增长,让封建庄园生产效率底下的事实更加突出,最终使货币赋役的出现成为可能。

这样就增加了庄园主和农奴的自由性和灵活性。

11和12世纪,贸易和商业的发展促使市镇的快速增加,最重要的是一系列旨在减少市场不完善的制度安排的增加。

同时发展了**的职能。

13世纪,人口的增长使土地这种相对有限的资源占有殆尽。

土地的价值对于相对人口增长带来的丰富的劳动力的价值上升,这样传统的封建庄园的契约对封建庄园主产生不利的影响,刺激了对这种契约进行改进的必要,领主与农奴的新一轮的谈判开始。

在13世纪的发展基调看上去是农民的生活水平的无情下降。

人口的持续的增长,农业劳动的收益的下降,致使西欧的发展陷入马尔萨斯陷阱。

在14世纪这种影响给欧洲的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是劳动力的锐减。

13世纪出现的状况在14世纪发生了逆转。

人口的减少,改变的资源禀赋,劳动力价值的上升与此同时,土地的价值则下降了。

这样改变了封建主与农奴的谈判的天平,封建主对农奴再次做出了相应的让步。

庄园制的主仆关系渐渐的消失,租约的延长,农奴开始获得对土地的专有权。

庄园制度的凝聚力正在从欧洲的乡村消失。

但是在13世纪出现的积极因素也不应该为大家所忽视,这就是贸易和商业的持续发展。

当然这种发展在14世纪的上半叶伴随着人口的锐减出现了一些不利的影响。

但是这种不利的影响并没有持续多久。

大约在14世纪的后半叶,随着欧洲人口再次出现增长,贸易和商业继续发展,阻碍贸易和商业发展的封建社会的基本结构瓦解。

所有权结构已经成为在此期间演变中的制度安排的基本框架,特别是在英国和荷兰,航海设备的改进致使在此期间探险和殖民活动得到空前的发展。

16世纪同样是商业发展的时代,要素禀赋的差异促使贸易的发展。

市场经济的发展促使了各民族国家的出现和形成。

封建庄园已经不能为这种形势下的欧洲经济发展提供保障。

民族国家的形成满足了经济发展对安全要求的需要。

欧洲大陆出现的各个民族国家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自己力所能及的保障。

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两种不同的发展模式。

一、以法国和西班牙为代表的国家,君主制取代了代议制机构的权利,发展了一套税收制度,这套税收制度提高了地方性和地区间的垄断,抑制了创新和要素的流动性,导致了法国和西班牙的生产性经济活动的相对下降。

这种制度的发展最终使法国和西班牙在后来的竞争中失败。

二、以荷兰和英国为代表的国家,因为进行了适宜的所有权的演进,这种所有制的发展最终形成一套旨在减少产品和资本市场的市场缺陷的制度安排。

而这种制度得以创建的原因是生产率的提高。

最终在后来的竞争中去得了成功。

第二篇:公元900——1500年第3章:土地和人的所有权。

本章一开始作者指出对所有权作出改进的压力来源,只有当资源相对与社会需要变得日益短缺时,才会出现改变所有权的压力。

在10世纪的欧洲大陆有充足的土地,因此没有必要去花费代价发明土地使用的专有权。

但是此时的欧洲大陆的乡村是不安全的,北欧的海盗、穆斯林、马扎尔人、土匪的骚扰时刻威胁着乡村的安全,这时对能给欧洲大陆乡村带来安全的机构的需求是十分迫切的,庄园制经济应运而生。

庄园制的出现便带着诸种因素。

一、保护的职能,设防的城堡拥有带有武器的骑士作为保护着,给庄园内的农奴带来从事生产所必须的安全。

二、公正。

庄园制度中,农奴提供自己的劳役给庄园主获得的很重要的回报是公正,这是农奴生存所必须的。

三、劳动,农奴为领主服一定数量的劳役换取保护和公正。

在当时的情况下,这是最好的方法(也许是),实施其他的方法存在着比这更高的费用。

但是人口的增长让这种制度趋于混乱,人口的增减对于土地这种相对来说固定的资源的要素禀赋产生了不同的影响。

首先我们来考察人口增长带来的影响。

人口的增长,提供了大量的劳动了,但是土地能容纳的劳动人口却是固定的,在技术水平保持不变的情况下。

这样多余出来的劳动力就去开发那些没有被使用的土地。

这时土地与劳动力的相对价值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最终导致庄园主与农奴契约制度的变化。

现役劳役的人均产出较少,但是换取的保护和公正的数量却没有改变。

现在劳动力丰富,土地变得更有价值,领主有较强的谈判能力,农奴的谈判实力的下降,从长期来看,这对领主是有利的。

也应该看到劳动投入的报酬的递减,土地价值的持续上升。

这时人们对土地的私有欲望应该是相当高的,促使人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有改变土地产权的欲望,人们开始反对这种所有权。

当然不应该期望这种反抗会取得马上的效果,但至少人们开始这种行动。

人口的无限增长将必然会陷入马尔萨斯陷阱。

以前人多地少的状况在此时发生了逆转。

这样劳动力对领主的谈判实力增强。

庄园主为了获取劳动力,必须对农奴作出相应的让步,同时对土地的所有权也开始发生细微的变化,庄园主为了获得稀缺的劳动力,必须付出自己对产权的独占,渐渐的以前的那种庄园主—农奴变成雇主—雇员或者地主—佃农。

第4章:中世纪初期结束时的经济形势以往对中世纪的认识是没有变化停滞时期,这种说法越来越没有市场。

中世纪应该是一个动态扩张的时代,在11世纪,商业就萌生了,城市也兴建和发展起来,经济专业化进入了兴盛时期。

人口增长可以给这一时期的变化提供合理的解释。

人口增长是中世纪经济发展和扩张的原动力,人口的增长为这一时期贸易的发展创造基础,随之而来的市场经济的扩张使中世纪的经济发生了变化。

第5章:中世纪盛世:边疆运动10世纪,人口的增长,促使地区间的商业恢复和新技术得到了开发。

人口自然增长的高速度只能在没有未开发的大量土地存在的条件下才有可能。

商业与人口的增长是同步发展的,随着新开拓的居住地的延伸和发展,欧洲开始了向外扩张。

不同地区间的资源禀赋的差异,为贸易的发展提供了可能,贸易的发展伴随着城市的兴建和复兴。

人口的增长促使新技术的发明和应用。

最后结果封建庄园制度和封建制度发生了不可逆转的变革。

人口的增长是中世纪盛世经济增长、向外扩张的根本动因。

边疆运动在整个欧洲造成了不同的人口密度,还带来了专业化和贸易的增益。

同时地方贸易也随着庄园之间旷地的开垦而日渐繁荣。

当地人口密度的增长使市场扩大,从而降低了交易费用,开始促使手工业和各种服务业的建立。

同时商业、贸易的发展使庄园制的经济效率发生改变,庄园制越来越没有以前有效率。

产品市场(提供了货币和实物支付的方式)的存在最终使庄园制在历史的长河中消失,因为此时劳役契约给庄园主带来了相对较高的实施费用(对劳动力进行必要的监督和控制是需要花费的),自由劳动比不自愿的农奴就现得更有生产力。

这时自由劳动的契约形式显然是更有效率。

这样渐渐的货币给付取代了劳动捐。

领主获得货币税收后就可以不需要依赖承租人就可以提供一些公共产品(他可以用钱,组织军队等等)。

到13世纪由于对岁入的争夺,最终影响了民族国家的兴起。

不应忽视的是在这一时期,新技术的不断出现并得到应用。

总的来讲,这一时期的经济获得持续广泛的发展,同时创造了一个无处不在的市场体系,是这一时期带给历史发展的最大礼物。

市场体系的创立,使交易费用得以降低,使职能专业化,新动力源的广泛利用。

这些最终使人均收入的增长,生产力的提高。

第6章:13世纪的欧洲13世纪代表中世纪的成熟。

13世纪终止了西欧的边疆运动,但没有终止人口增长,人口继续高速的增长。

城区扩大了,地区的或国际性的商业贸易都很兴盛,这是欧洲经济真正觉醒的时代。

人口的增长使西欧各地区间的要素禀赋差异更加明显,这为贸易的发展奠定基础,促使生产的专业化,商业基础的扩大,交易成本的下降。

生产率的提高成了众所周知的事实,组织和制度的效率得到提高。

但是人口的持续高速增长,最终将西欧拖入了马尔萨斯陷阱。

(作出补充)第7章:14世纪和15世纪14世纪和15世纪经受了收缩、危机乃至萧条。

但是也出现了文艺复兴。

致使13世纪特有的经济持续的增长终结的因素是人口的持续的长时间的下降。

这一时期的历史发展基调应该是,民族国家是对欧洲大陆混乱秩序的改善。

到了15世纪的后半叶人口再次出现了增长,人口的增长,市场的复兴,促使欧洲的人们加快将商业扩张到其他地方,欧洲的探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