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语文二轮专项练习:小说类阅读经典考题引言高考文学类文本考查中,小说所占比重逐步上升。
恢复高考制度以来,第一份试题始制的2007海南宁夏新课程卷开始尝试着从传统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中选材〔《林冲见差拨》〕命题,同年的湖北卷考查了杨闻宇的《日月行色》。
2017年开始有了四份小说试题,分别是:海南宁夏卷的欧·亨利《二十年以后》、广东卷假设昂·吉马朗埃斯·罗萨的《河的第三条岸》、浙江卷的阿·马·高尔基《乌米》和江苏卷汪曾祺的《侯银匠》。
2017年小说阅读考查开始“扩大化”,由上一年的四份变成了五份:海南宁夏卷的铁凝《孕妇和牛》、辽宁卷贾平凹《遗璞》、安徽卷的宗璞《董师傅游湖》、浙江卷的大卫·洛契佛特《魔盒》和四川卷的凯·杰罗姆《想象》。
2017年高考那么五份,广东卷沃尔夫冈·博歇尔特的《面包》,山东卷老舍的《骆驼祥子》,陕西卷莫泊桑的《保护人》,安徽卷许辉的《碑》和辽宁卷王安忆的《洗澡》。
2017年也是五份:安徽卷加卡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的《巴尔塔萨的一个奇特的下午》,江苏卷宗璞的长篇小说《西征记》节选,广东卷陈秉汗的《严冬海猎》,浙江卷米哈依尔·扎多尔诺夫《第9车厢》,辽宁卷比亚纳的《怪人》。
1000多字的微型小说是小说考查的重点对象,中外兼顾,2017年,外国小说明显增加。
另外,命题也可能会选取长篇、中篇、短篇小说的一个片段、某一个情节或某一个场景进行考查。
试卷阅读材料的选择,应以现当代的中外名篇或名家之作为主,作品内容又具有较强的文学性或审美情趣。
小说主要考查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重在考查学生对小说的分析综合和鉴赏评价能力,着重从小说的情节、高潮、人物形象、语言、结尾、表达技巧等方面设题考查。
同时,注重考查考生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鼓励考生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探讨作品中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为了帮助同学们了解此类考题演变的过程、题型特点、考察点,我们选择了部分代表性的试题回放如下,并请大家尝试解答。
经典回放2017年江苏卷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后面试题。
侯银匠汪曾祺侯银匠店特别处是附带出租花轿。
银匠店出租花轿,不知是什么道理。
侯银匠中年丧妻,身边只有一个女儿侯菊。
在同年的女孩子还只知道抓子儿、踢毽子的时候,她已经把家务全撑了起来。
开门扫地、掸土抹桌、烧茶煮饭、浆洗缝补,事事都做得很精到。
一家有女百家求,头几年就不断有媒人来给侯菊提亲。
侯银匠千挑万选,看定了开粮行陆家的老三。
侯银匠问菊子的意见。
菊子说:“爹作主!”侯银匠拿出一张小照片,让菊子看,菊子噗嗤一声笑了。
“笑什么?”——“这个人我认得!”从菊子的神态上,银匠知道女儿是中意的。
定亲后,陆家不断派媒人来催婚。
三天一催,五天一催。
侯菊有点不耐烦:“总得给人家一点时间准备准备。
”侯银匠顺着女儿的意思,搜罗了点金子打了一对耳坠、一条金链子、一个戒指。
侯菊说:“不是我稀罕金东西。
大嫂子、二嫂子家里陪嫁的金首饰戴不完。
我嫁过去,有个人来客往的,戴两件金的,也显得不过于寒碜。
”侯银匠知道这也是给当爹的做脸,于是加工细做,心里有点甜,又有点苦。
爹问菊子还要什么,菊子指指花轿,说:“我要这顶花轿。
”“这是顶旧花轿,你要它干什么?”“我看了看,骨架都还是好的,我会把它变成一顶新的!”侯菊动手改装花轿,买了大红缎子、各色丝绒,飞针走线,一天忙到晚。
她又请爹打了两串小银铃,作为飘带的坠脚。
轿子一动,银铃碎响。
轿子完工,很多人都来看。
转过年来,春暖花开,侯菊就坐了这顶手制的花轿出门。
临上轿时,菊子说了声:“爹!您多保重。
”鞭炮一响,老银匠的眼泪就下来了。
花轿没有再抬回来,侯菊把轿子留下了。
大嫂、二嫂家里都有钱。
侯菊有什么呢?她有这顶花轿。
全城的花轿,都不如侯菊的花轿鲜亮,接亲的人家都愿意租侯菊的。
这样她每月都有进项。
她把钱放在抽屉里,对丈夫说:“以后你要买书订杂志,要用钱,就从这抽屉里拿。
”陆家一天三顿饭都归侯菊管。
陆家人多,众口难调。
老大爱吃硬饭,老二爱吃烂饭,公公婆婆爱吃焖饭。
侯菊竟能在一口锅里煮出三样饭。
公公婆婆都喜欢三儿媳妇。
婆婆把米柜的钥匙交给了她,公公连粮行账簿都交给了她。
她实际上成了陆家的当家媳妇。
她才十七岁。
侯银匠有时以为女儿还在身边。
他的灯盏里油快干了,就大声喊:“菊子!给我拿点油来!”及至无人应声,才一个人笑了:“老了!糊涂了!”女儿有时提了两瓶酒回来看他,椅子还没有坐热就匆匆忙忙走了,陆家一刻也离不开她。
侯银匠不会打牌,也不会下棋,他能喝一点酒,也不多,而且喝的是慢酒。
两块茶干,二两酒,就够他消磨一晚上。
侯银匠忽然想起两句唐诗,那是他錾在银簪子上的。
想起这两句诗,有点文不对题: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选自《汪曾祺全集》,有删改〕小说第二段〔“侯银匠中年丧妻……很精到”〕,对全文情节展开有什么作用?请具体说明。
〔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①从父女相依为命着眼,为下文选女婿、打陪嫁首饰、在女儿出嫁后父亲的孤独这些情节提供依据。
②从突出侯菊的精细能于着眼,为写侯菊改装花轿、出租花轿、成为当家媳妇等情节提供依据。
【解析】考点:分析作品结构,能力层级为C级。
题干中“对全文情节展开”是审题的关键,意思是第二段与下文哪些情节有什么样的关联。
从下文来看,作者写了选女婿、打陪嫁首饰、女儿改装花轿、出嫁后出租花轿、逐渐成为陆家的当家媳妇、最后父亲在女儿出嫁后很孤独等情节。
那么,这些情节跟第二段有什么关联呢?笼统地讲,这些情节是由第二段展开来的,换句话说,第二段为下文作了铺垫,或提供了具体构思的依据。
具体来说,选女婿、打陪嫁首饰、最后父亲在女儿出嫁后很孤独等情节,显然是由第二段“侯银匠中年丧妻,身边只有一个女儿侯菊”展开来的,所以作用之一可以表述为:第二段写父女相依为命,为下文选女婿、打陪嫁首饰、最后父亲在女儿出嫁后很孤独等情节提供了依据〔或作了铺垫〕。
而女儿改装花轿、出嫁后出租花轿、逐渐成为陆家的当家媳妇等情节,显然是由第二段“她已经把家务全撑了起来”“事事都做得精到”展开来的,所以作用之二可以表述为:第二段写侯菊精细能干,为下文女儿改装花轿、出嫁后出租花轿、逐渐成为陆家的当家媳妇等情节提供了依据〔或作了铺垫〕。
2、文中画线的两处,分别表现了侯银匠什么样的情感?〔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①甜:因为女儿终于长大成人了;嫁了个好人家〔女儿有了个好归宿〕;可以为自己女儿打首饰了。
苦:女儿出嫁后自己会很孤独;女儿出嫁也只能给这点首饰。
②深沉的思念,难言的孤独,自我安慰。
【解析】考点: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C级。
第一个画线句,表现了侯银匠又甜又苦的心情,具体地说,侯银匠既为女儿终于长大成人〔“中年丧妻”,把女儿拉扯大很不容易〕、嫁了个好人家〔“千挑万选,看定了开粮行陆家的老三”〕、总算还能为女儿提供一点金首饰〔“侯银匠知道这也是给当爹的做脸”〕、现在自己可以替女儿打首饰了而感到喜悦,又为女儿出嫁后自己将会很孤独〔最后一段就反映了的孤独〕和自己只能给女儿这点首饰〔虽然女儿说“戴两件金的,也显得不过于寒碜”,但事实上还是有点寒碜〕而感到难受。
第二个画线句,写侯银匠的糊涂语,虽无理却很妙,因为如果不是对已出嫁的女儿思念如此之深,是不会有如此出人意外的行为的。
“才一个人笑道”,既反映了他孤独的处境,又反映了他只好自我安慰的情态。
3. 小说中的花轿与刻画侯菊的形象有密切关系,请简要分析。
〔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①要花轿早有打算②改装花轿心灵手巧③出租花轿善于经营,贤惠体贴。
【解析】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能力层级为D级。
小说中的花轿,在改装前“骨架都还是好的”,在改装后“银铃碎响”“很多人都来看”,在随侯菊陪嫁过去后,“全城的花轿,都不如侯菊的花轿鲜亮,接亲的人家都愿意租侯菊的”。
这几处的叙写,都对刻画侯菊这一人物形象有很要的作用:跟父亲要花轿,说明她对此早有打算;改装花轿,说明她心灵手巧;出租花轿,在陆家独当一面,说明她善于经营,贤惠体贴。
4、小说题为“侯银匠”,但写侯菊的文字多,请结合全文探究作者这样安排的理由。
〔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①小说的主旨是表现侯银匠,侯家父女相依为命,侯菊继承了父亲的精细、勤劳等品质,写侯菊就是表现侯银匠。
②小说的主旨是表现侯银匠,女儿出嫁是他生活中的大事,更多描写此时此刻的情景,重点突出,可以避免平铺直叙。
③小说的主旨是表现侯银匠,作者截取侯菊出嫁前后的片段,正面描写侯菊,间接烘托出侯银匠的人生况味。
④小说的主旨是表现侯银匠,作者实写侯菊,暗写侯银匠,更有情趣。
⑤小说的主旨是表现侯银匠,更多描写女儿出嫁前后的情景,在人物关系中深刻表现中国传统的人情美、人性美,意味深长。
【解析】考点: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探讨作品中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能力层级为F级。
这道探究题有一定难度,光停留于一些文句和字词,是做不好的,必须要把握准小说的主旨和主人公〔后者往往服从于前者,因为最能表现作品主旨的那个人物才是主人公〕。
那么,本文的主旨和主人公是什么呢?小说开头几段和最后几段,都从侯银匠的角度来叙事的。
第一段写“侯银匠出租花轿,不知是什么道理”,下文虽未直接回答是“什么道理”,但仔细玩味,应该是指他作为手艺人,勤劳且灵巧。
有其父必有其女,正是因为侯银匠勤劳、精细、能干,才有中间大部分文字中女儿的勤劳、精细、能干。
也许是作者考虑到小说的着眼点在于侯银匠,所以倒数第三段又回到了侯银匠的身上,写他无妻而女儿又不在身边,于是对女儿十分思念;最后一段写侯银匠喝酒,写他想起两句唐诗,进一步写他对女儿的深深思念。
这把侯银匠这一形象塑造得富有人情美、人性美。
如果题目换成“侯银匠的女儿”,恐怕开头几段和最后几段的叙事角度是要变一变的,但这显然不符合作者的本意。
作家汪曾祺师承他的老师沈从文,对人物所处的更为本质的文化背景和环境是非常重视的,而女儿侯菊这枝叶正是侯银匠这棵大树生长出来的,她的勤劳、精细、能干正是源于她父亲同样的品质。
2017年安徽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①罗永才被第一声鸡叫惊醒,外面的世界里像是有了点扰动。
春夜总是这样,惊乍乍的,其实完全不成一回事的。
但罗永才还是下了床,开门出去看看,听听。
②就在去年这个时节,他去山王庄给亡妻洗碑①。
那里有个叫王麻子的石匠,洗碑的手艺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