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城市建设史PPT课件
哈尔滨城市建设史
哈尔滨古城的衰败 LOGO
❖古城的出现使原有的少数民族的开放空间变成了堡垒空间 ,形成了以防御为目的的城市空间形态。公元1153年金朝最 高统治者海陵王为了加强对中原控制,决定迁都燕京,但是 为了打消女贞部落不愿离开上京的想法,尽毁宫殿,变为耕 地。从此哈尔滨地区发展开始走低。 ❖1234年,元朝灭金,随着蒙古人东迁,哈尔滨的女真族继 续南迁,导致哈尔滨人锐减,元明朝哈尔滨变成了严寒不毛 之地,经济再度走低 ❖清朝统一全国后,为了加强统治,定都北京,这次举国搬 迁,使原本人烟稀少的哈尔滨更是雪上加霜,受到重创,这 次大搬迁习惯上称为“从龙入关”,野无农夫,路无商贾, 土旷人稀,生计凋敝。哈尔滨退出政治中心的舞台,因政而 兴,因政而衰。
哈尔滨城市建设与历史
汇报人:
东北地区行政区划 LOGO
东北地区在行政区划上通常指辽宁、吉林、黑龙江 三省的行政管辖区的总和。从经济方面考虑,包括 今辽宁、黑龙江、吉林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东部三 市一盟,总面积120万平方公里。
东北地区行政区划 LOGO
一.哈尔滨古城的形成
历史变迁
LOGO
❖ 哈尔滨地区早起出现城郭形态是在金朝时期。金朝是由 女真族建立的国家,远在黑龙江和松花江流域及长白山 麓活动。1115年女真完颜部落打败辽军建立了大金国, 定都会宁府(现金哈尔滨市阿城区).金朝在全国设14个 管辖府。其中哈尔滨属上京会宁府辖境,是金朝的军机 重地。上京周边有茂密的森林,因此完颜部落都是以水 路为主的,同时,完颜部落的迁徙都是沿着松花江和牡 丹江迁徙的。
哈尔滨城市建设史
早期的哈尔滨城市 LOGO 哈尔滨城市建设史
城市起源小结
LOGO
城市空间形态结构从来都不是单一某个要素决定的,而是社会 ,政治,经济,意识形态多个因子共同作用的。从金朝古都到 清末我们可以看到哈尔滨的衰落是有国家政治和社会制度结合 经济要素共同主导着哈尔滨地区的兴衰。同时,生产力的发展 水平和方式会对地理要素进行选择,使自然地理要素成为城市 空间演变的重要要素。
哈尔滨城市建设史
古城分布图 LOGO
1 1
3
4
2
5
哈尔滨城市建设史
金宋时期古城调查表 LOGO
古城 (今名) 城周长(米) 平面形状
四方台 松山 万宝 莫力街 平乐
2000 680 1500 1300 1350
近于方形 方形 长方形 方形 方形
资料来源于哈尔滨市志
城池面积(公 顷)
25.00 2.89 14.0变影响因子图
LOGO
生产力、 生产关系
自然地理条件
城市选址 、城市布 局
城市空间结构
哈尔滨城市建设史
二.中东铁路的修建于近代城市的兴起
LOGO
中东铁路的修建给传统的东北区域带来了重大改变,尤 其是作为枢纽城市的哈尔滨地区,经济社会带来翻天覆 地变化,促进了哈尔滨城市近代化运动,使其成为东北 的经济中心。随着人口增加,消费剧增,俄侨在此创办 工厂,引进了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模式,促进近代城市发 展,是哈尔滨成为最大的商品集散地。近代工业也由此 而生。
三版哈尔滨城市规划图总结
LOGO
❖ 1901年——1906年城市用地扩张不是很明显, 主要集中在松花江以南集中发展。1906——1923 年城市用地明显扩张,城市得到了较快的发展, 城市建设用地扩张到松花江以北。城市中心区建 筑密度非常大。
哈尔滨城市建设史
近代哈尔滨城市街道空间结构图 LOGO 哈尔滨城市建设史
哈尔滨城市建设史
哈尔滨古城衰败分析简图
政治、经济、军事利益
门户 地区
自 然 要 素
严寒 之地
古城兴起
防御 要地
古城衰败
边陲 之地
LOGO
人 文 要 素
哈尔滨城市建设史
哈尔滨经济的再次复苏 LOGO
自1840年鸦片战争的影响,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 条约,清政府迫于统治危机,决定开禁,大量的 移民来招垦,社会经济再次复苏,随着汉族移民 的增多,1862年设立了呼兰府,这是哈尔滨社会 经济发展的写照,也是哈尔滨政治地位提升的重 要标志。 在经济上随着关内移民的涌入,带来了先进的农 业技术和生产工具,极大的促进了哈尔滨生产力 的提高,城镇随之兴盛起来,展现出一片繁荣的 农业景象。
❖ 由于哈尔滨水系发达便于漕运,同时地势平坦,有利于 发展农业和牧业,于是哈尔滨成为了金朝重点建设的枢 纽城市.修建了通往南京,肇州,依兰县,浦与路等多条 水渠。哈尔滨成为通往上京的重要门户。
哈尔滨城市建设史
金上京会宁府城郭图——完颜首领的中心村落
LOGO
金上京会宁府是仿照北宋都城的布局形式建 造的,体现了“前朝后市”的传统。城周长 10.9公里,外城南城东西2148米,南北1553米 。
LOGO
哈尔滨城市建设史
近代哈尔滨城市的转折点
LOGO
❖ 1905年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东三省事宜条约.>, 转让所有权利给日本,并开放哈尔滨在内的16个 城市为商埠。外国资本大量流入,加速了哈尔滨 城市近代化和近代城市化的步伐。
哈尔滨城市建设史
1901年哈尔滨城市规划
LOGO
哈尔滨城市建设史
1906年和1923年哈尔滨城市规划 LOGO 哈尔滨城市建设史
哈尔滨城市建设史
1901年中东铁路附属地勘界图 LOGO 哈尔滨城市建设史
文化、教育事业、教堂也争先恐后的发展 LOGO 临泉县老集镇总体规划(2014-2030)
中东铁路的影响
总之随着中东铁路的修建,西方 文化和思潮对东北本土文化造成巨 大的冲击。沙俄通过建立金达教育 体系,传播了先进的自然科学与人 文科学知识。报业,文化机构,促 进信息流通和科学研究的发展。在 实质空间形态上,沙俄的教堂,学 校,出版社以及社团活动中心成为 近代城市的组成要素
哈尔滨城市建设史
古城分布图 LOGO
哈尔滨成为重要门户,按照《猛安,谋克城寨体系规划》 以上京为中心在哈尔滨地区修建了四座古城。分别为道里区 新发镇四方台村,太平镇新发村,道外区万宝镇于村,香坊 区幸福乡莫力村,平房区东方红乡平乐村五座古城。各城间 距20—25公里,每城有300—400平方公里作为耕地和牧场, 五座古城面积0.64平方公里。五座城市均扼守水运交通要道, 处于保卫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