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外电影发展史重点梳理

中外电影发展史重点梳理

中外电影史外国电影一、电影的诞生1829年,比利时物理学家约瑟夫•普拉托提出了“视觉滞留”的原理。

1878年,英国摄影师爱德华•穆布里奇拍出表现物体连续运动的一组照片。

1894年,美国发明家爱迪生在他的机械师协助下制作出了“电影视镜”。

1895年12月28日,法国人卢米埃尔兄弟用他们发明的“活动电影机”首次售票公映了他们的电影。

这一天被公认为电影的诞生日。

二、电影艺术的形成与发展继卢米埃尔之后,法国人乔治•梅里爱把魔术表演剧院改造成摄影棚,进行魔术电影实验。

1903年,美国导演埃德温•鲍特拍摄了《火车大劫案》,由此,电影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叙事体。

1915年,美国导演大卫•格里菲斯拍摄了《一个国家的诞生》,标志着电影艺术的初步形成。

1927年10月6日公映的美国电影《爵士歌手》是有声电影开端的标志。

1935年美国电影《浮华世家》是第一部用彩色胶片拍摄的彩色电影。

20世纪70年代以后,高科技开始影响和改变着电影的面貌。

第一章法国电影第一节法国的印象派和先锋派电影一、印象派电影代表作:路易•德吕克、谢尔曼•杜拉克《西班牙的节日》印象派电影的特点:不注重影片的外在故事情节,而善于展示人物的心理活动;着重创造气氛,用环境衬托人物的心理和命运;追求造型美,追求新奇的视觉形象和新颖的拍摄角度。

二、先锋派电影先锋派电影的特点:1、在反对商业电影的口号下,力图否定电影的大众化性质,使电影成为只能供少数人观赏的、无功利目的的艺术品。

2、借用现代派文艺的各种主张和手法。

先锋派电影的理论主张:1、反对叙事,主张非情节化、非戏剧化,要求以抽象的图形、唯美的形式、孤立的形象和空洞的抒情作为影片的全部内容。

2、倡导通过联想的绝对自由来达到“电影诗”的境界,排斥任何真实、任何理性的含义,需要的只是纯粹的运动、节奏和情绪。

3、描写充满潜意识活动的非理性世界。

4、把表现物放在比表现人更重要的地位或者至少是平等的地位。

三、达达主义电影达达主义电影的特点:没有主题和情节,追求奇异怪诞的视觉效果。

代表作:雷内•克莱尔《幕间休息》四、超现实主义电影超现实主义电影的特点:形象化的表现梦境、潜意识活动和变态心理,真实的场景与非理性行为交织在一起,借以表现主观世界的混乱、幽暗、痛苦和失落感。

代表作:谢尔曼•杜拉克《贝壳与僧侣》、路易斯•布努艾尔《一条安达鲁狗》第二节法国“新浪潮”电影一、“新浪潮”电影的理论基础1、电影的记录本性理论2、场面调度理论3、作者电影观念二、“新浪潮”电影的创作特征(1)、打破传统的叙事形式,情节之间没有因果关系。

(2)、拒绝沿袭传统的剪辑原则,采用跳切的手法。

(3)、在摄影方面,追求纪实风格,画面朴素、自然。

三、“新浪潮”电影的主要导演及其作品1、让-吕克•戈达尔《筋疲力尽》2、弗朗索瓦•特吕弗《四百下》第三节法国“左岸派”电影“左岸派”电影的主要导演及其作品:阿仑•雷乃《广岛之恋》第二章意大利电影第一节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一、新现实主义电影产生的历史背景1、社会背景2、电影现状二、新现实主义电影的特点1、注重描写本国社会现实生活。

2、通过描写普通人的生活遭遇,反映当代社会问题。

3、尽量在实景中拍摄,并运用自然光。

4、反对明星效应,尽量使用非职业演员。

三、新现实主义电影的发展概况1、新现实主义电影的准备期(1942--1945)主要导演及其代表作:鲁西诺•威斯康蒂《沉沦》2、新现实主义电影的全盛期(1 945-- 1 950 )主要导演及其代表作:罗伯托•罗西里尼《罗马,不设防的城市》、鲁西诺•威斯康蒂《大地在波动》、德•西卡《偷自行车的人》、德•桑蒂斯《罗马十一时》《偷自行车的人》的特点:(1 )、深刻反映了意大利平民的生活状况,揭露了社会的黑暗和不平。

(2)、在结构上,采用了单纯性和开放性的表现手法。

(3 )、大量使用了对比的手法。

第二节意大利现代主义电影一、现代主义电影的特点1、从题材表现上看:现代主义电影以表现“现代人”相标榜,着重渲染生活中个体的内心孤独和无法互相交流的“存在状态”,善于表现生活困境中的茫然失措,深入挖掘人物的潜意识活动。

2、从表现技巧上看:(1)、用事件的无逻辑组合或非理性意识活动来代替或打乱逻辑的情节结构。

(2)、用跳切、自我介入或其他主观随意的手法来打破传统的技巧。

二、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和他的《红色沙漠》三、费德里科•费里尼和他的《八部半》《八部半》的艺术特点:(1)、通过隐喻性的场景设置,探索了现代人的精神危机。

(2)、把主人公的回忆、幻觉、想像以及梦境与现实交织在一起,表现一个处于混乱中的灵魂。

(3)、采用套层结构,表达了导演本人对电影艺术与现实之间的关系的理解。

第三章前苏联电影第一节蒙太奇学派理论与实践的美学探索蒙太奇学派三大奠基人:库里肖夫《死光》;爱森斯坦《战舰波将金号》第四章;普多夫金《母亲》美国电影第一节好莱坞电影体系的建立和发展一、好莱坞电影体系的建立好莱坞电影生产的特点:1、大规模的垄断性企业2、制片厂内部分工精细3、制片人专权4、明星制度第二节美国电影发展1. 默片时期(1896~~1923):卓别林——《淘金记》《城市之光》《摩登时代》《大独裁者》勃斯特*基顿(喜剧电影奇才)(石面人)——《航海家》《将军号》2. 有声电影时期(1923~~1932)1927 年,华纳:《爵士歌王》3. 蓬勃发展时期(1932~~1941)代表作:《茶花女》《乱世佳人》《公民凯恩》《关山飞渡》《费城故事》《蝴蝶梦》4. 二战时期(1939~~1945)《大独裁者》5. 二战后时期(1945~~七十年代末)奥黛丽* 赫本——《罗马假日》《战争与和平》《窈窕淑女》6.70 年代末~~80年代末《克莱默夫妇》《金色池塘》《雨人》7.90 年代~~至今:《木乃伊》《第六感》《狮子王》《沉默的羔羊》《阿甘正传》《肖恩克的救赎》《勇敢的心》《楚门的世界》《泰坦尼克号》《辛德勒名单》《侏罗纪公园》《拯救大兵瑞恩》第三节类型电影的特点1、公式化的情节2、定型化的人物3、图解式的视觉形象第四节类型电影的类别(1)西部片1903年,埃德温*鲍特《火车大劫案》(奠定西部片基本特点)1939年约翰*福特《关山飞渡》(西部片特点全面形成)(2)科幻片梅里爱《月球旅行记》;德国:弗里茨*朗格《大都市》(世界第一部现代科幻片) 1968年,斯坦利*库布里克《2001:漫游太空》(美国第一科幻片)(3)歌舞片《爵士歌王》《百老汇旋律》;金* 凯利——《雨中曲》犯罪片《教父》;希区柯克(悬念大师)《蝴蝶梦》《后窗》《精神病患者》《群鸟》第五节新好莱坞电影一、新好莱坞电影产生的历史背景1、电视的竞争2、非美活动调查与反垄断法3、观众群的变化4、欧洲电影的影响二、新好莱坞电影的特点1、追求影片的真实性2、塑造了一系列反文化的主人公形象3、更加注重电影技巧的运用三、新好莱坞电影的主要导演及其代表作斯坦利•库布里克和他的《全金属外壳》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和他的《现代启示录》中国电影中国电影史的第一次第一部由中国人拍摄的影片:1905 年,北京丰泰照相馆的任景丰拍摄的《定军山》。

第一位上电影的中国演员:1905 年在《定军山》中出演主角的著名京剧老生谭鑫培。

第一位上电影的中国女演员:1913 年在《庄子试妻》中饰侠女的严姗姗。

第一家电影院:1908年,西班牙人A •雷马斯在上海兴建的维多利亚大戏院。

第一部短故事片:1913 年,郑正秋、张石川编导、拍摄的《难夫难妻》。

第一部有声影片:1931 年,张石川《歌女红牡丹》。

第一部获国际奖的影片:1935年,《渔光曲》参展莫斯科国际电影节,获“荣誉奖”第一部有声卡通片:1941 年拍摄的《铁扇公主》。

第一部彩色影片:1 948年,梅兰芳主演的京剧片《生死恨》。

新中国第一部电影: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桥》。

第一部彩色宽银幕立体电影:1962年,上海天马电影制片厂拍摄的《魔术师的奇遇》第一部全面规范电影的行政法规:《电影管理条例》,1996年7月1日开始实施。

第一部在奥斯卡获奖的电影:2001 年,李安导演的《卧虎藏龙》获第73 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最佳摄影师、最佳音乐、最佳美术指导4 项大奖。

第五章“影戏”--- 中国电影的奠基(1896 年—1932年)第一节最初的尝试一、电影传入中国1896 年,在上海徐园的杂耍游乐场里放映了法国电影,这是中国第一次放映电影。

二、中国第一部电影《定军山》《定军山》的拍摄成功,标志着中国电影的诞生,唤醒了中国人独立拍摄电影的意识;显示出中国传统文化对电影的渗透,体现了民族的审美选择和欣赏趣味。

三、中国电影企业的早期实践活动1、亚细亚影戏公司《难夫难妻》是中国拍摄的第一部故事片,影片有文学剧本和导演。

影片抨击了封建婚姻制度,同时也匡正了人们对电影艺术功能的认识。

2、华美影片公司《庄子试妻》是第一部输往外国放映的中国电影。

3、商务印书馆活动影戏部。

该部的成立,宣告了中国第一家由民族资本独立经营的电影制片机构的诞生,标志着民族资本家自觉参与电影事业的开端。

1920 年,该部更名为“商务印书馆影片部”4、中国影片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新闻片《国民外交大游行记》是一部有较高文献价值的纪录片。

四、最初的三部长片标志着中国电影摄制的重大发展1、《阎瑞生》2、《海誓》3、《红粉骷髅》这三部长故事片的拍摄,显示出中国电影向前跨出了历史性的一步,中国电影的萌芽时期宣告结束。

第二节“影戏”--- 中国主流电影传统的形成一、郑正秋与“影戏”传统的建立二、“影戏”主流电影的特点1、关注社会人生,强调电影的教化功能。

2、以戏剧性矛盾冲突作为叙事的基础,情节模式化。

3、借鉴、移植戏剧,特别是文明戏的艺术形式,作为电影的表现手段。

4、影片故事通俗易懂,具有感染力。

三、田汉对中国早期电影的贡献(1)、他强调电影应该具有相当的社会教育功能和崇高的艺术价值。

(2)、他主张电影一定要和革命运动结合起来,只有这样,中国电影才有前途。

(3)、他是把新文艺界的思想引入电影界的第一人,结束了我国电影一直游离于中国新文艺运动的历史。

第三节中国早期电影的其他成就一、有声电影的出现1930年,明星影片公司拍摄的《歌女红牡丹》是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

二、电影理论的建设1921 年,顾肯夫、陆洁创办的《影戏杂志》是中国第一份电影刊物。

1924年,《昌明电影函授讲义》是中国第一部系统的电影知识著作。

1924年,徐卓呆出版的《影戏学》,是中国第一部电影理论著作。

第六章30 年代电影(1932 年---1937 年)第一节左翼电影运动一、左翼电影运动的兴起和发展1931年9月,左翼电影运动兴起1933年3月,“电影小组”成立,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电影运动的领导由此确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