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赏析课《6变色龙》
一、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内容,了解变色龙的外形、捕食以及如何变色。
2.掌握注重细节描写的观察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1. 了解变色龙的外形、捕食以及如何变色。
2.学习掌握注重细节描写的观察方法。
三、前置学习活动
1.搜集变色龙的文字资料或图片,了解变色龙的样子和生活习性等信息。
2.默读课文,想想哪一部分给你留下的印象深?为什么?简单写写自己的感受。
四、教学课时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环节一、认识----自主阅读,整体把握
(一)谈话导入,板书课题。
1.同学们,大自然是绿色的课本,是五彩的教科书。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其中的一位朋友——变色龙。
(师板题)齐读课题。
2.通过课前搜集资料,你对变色龙了解多少?
3.教师出示课件,简单介绍。
4.这是我们通过查阅资料,所了解的变色龙。
而本课的作者,向我们介绍了变色龙的哪些方面?作者又是怎样观察的呢?这节课,就让我们细细地读课文,探讨这个问题。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都写了变色龙的哪些方面?你能不能用几个简单的词概括一下。
2.学生读课文思考。
3.小组交流。
4.班内交流,师相机板书:
外形捕食变色
5.它们分别对应课文的哪些自然段呢?
一、外形(1-9)二、捕食(10-12)三、变色(13-16)
环节二、实践----重点突破,语意兼得
(三)精读课文,了解变色龙的外形特点、捕食特点及变色本领。
1.外形特点
(1)默读课文,找出描写变色龙外形特点的语句。
(2)汇报交流。
预设:
第9小节。
(3)感受作者的观察顺序
从这里对变色龙外形的描写可以看出,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观察的呢?
指生交流,明确:作者由“全身-头-身躯”的写作顺序,也是由整体到部分,由头到脚。
师小结:观察时有顺序,描写时才会更有条理。
自由读,指名读,齐读,体会观察的有序。
2.学习捕食特点及变色特点
(1)小组合作学习,讨论作者是怎样运用细节描写的方法写变色龙捕食及变色特点的。
要求:①读相关段落,边读边想作者是怎样写变色龙捕食及变色特点的。
②小组交流:先发表自己的意见,别的同学可以补充说明。
③有感情的读一读。
预设:
(2)第11小节。
体会捕食前的所具有的优势及特别之处。
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3)第12小节。
体会捕食时的迅速、准确。
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4)变色本领。
①在这里,作者观察到变色龙变化了几种颜色?分别是哪几种?
②你觉得变色龙的变色本领怎么样?
③指名读,齐读。
环节三、总结----积累拓展,读写训练
(四)再读课文,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
1.作者通过自己的观察,写出了变色龙的外形特点、捕食特点及变色本领,让大家印象深刻。
那么,作者是如何进行观察的呢?大家再来细细地读课文,看看能不能抓住文中的关键词找到答案。
学生默读圈画。
2.小组交流。
3.班内交流。
(1)看。
“端详”什么意思?
(有“仔细地看”的意思,强调看得仔细,还侧重看清、知道每一个细节)
师小结:观察动物最重要的方法就是“看”。
但“看”也有学问,也要像作者那样有顺序地看,看得还要仔细。
在描写变色龙外形特点时,作者主要使用“看”这种观察方法。
再读第9小节,体会有序看,会让描写更清晰,更具体。
(2)问和听。
当有不理解的地方,可以像作者那样,向别人请教,并且要认真听。
当作者觉得变色龙很“迟钝”时,便向当地人询问。
最终,获知了关于变色龙捕食方面所具有的优势和特别之处。
再读第10、11、12小节,体会通过问,请教别人获取知识的方法。
(3)做。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变色龙到底会不会变色?还要动手试一试。
作者虽然没有自己动手实验,但通过追问朋加沙,让朋加沙来完成实验,效果是一样的。
而且,让熟悉变色龙的朋加沙来实验,也是聪明的做法,安全的做法。
再读13、14段,体会动手观察获得真知的方法。
④看来,观察的方法有很多。
有时需要有序地看一看,有时需要向别人询问,有时需要我们动手实践。
观察的方法多了,描写的内容自然就吸引人,让人印象深刻了。
⑤自由读全文,体会作者运用多种观察方法来观察事物的方法。
(五)布置作业。
课下,大家都来认真观察一种小动物,可以像作者那样看一看、问一问、动动手,看是不是有更多的收获,然后写篇观察日记。
六、板书设计
6.变色龙
外形怪抓住特点
观察捕食快细节描写
变色多按一定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