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内容
稳定型心绞痛的定义 病因
急性发作时的治疗
药物治疗进展
厂 1 k 2
J
J
FT 1 L
3 A
J
临床症状及体征 1
心L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
,无溃疡破裂夹层及血栓形成等不稳
定因素
低血压、 血液黏滞 度增高或 血流缓慢 g 临床症状及体征
性质:胸痛
的性质常呈紧缩、压
迫、发闷、绞榨感、不
尖锐 的烧灼感,或有窒息濒死感、沉重
感,有的患者只述为胸部 不
肥厚型 心肌病 二尖瓣
脱垂
冠状动 脉粥样 硬化
非冠状动 脉病变 冠状动脉
痉挛
冠状动脉其
他病变: 炎
症栓塞或 鉅
天畸形J
g急性发作时的治疗
1.在心绞痛突然发作时要立即停止活动并休息,喜取立位或坐位'不喜卧位。
2•若症状仍不缓解可使用作用较快的硝酸酯类药物,一般首选硝酸甘油(舌下含服0.3〜0・6陀,药效0・5h)和硝酸异山梨酯(5〜舌下含服,药效2h) o
3 •及时到附近医疗中心就诊。
g药物治疗
稳定型心绞痛的药物治疗有两个主要目标:
r减轻心绞痛症状,减少缺血发生,从而改善生活质量。
匚预防心肌梗死(Ml)和死亡,改善预后,从而延长寿命。
可起到明显作用的药物:
阿司匹林,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 B受体阻断剂,轻甲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
(他汀类药物)等
0阿司匹林
消炎、抗
防
化
肿
预
消
道
邻乙酰水
杨酸的适
用病症
抗
血
栓
关
节
炎
2-accloxybcnzoic
acid
0阿司匹林
阿司匹林对患者有保护作用,通过抑制环氧化酶和血栓烷(TXA2)的合成达到抗血小板聚集
的作用,服用阿司匹林可降低心肌梗死、脑卒中或心血管性死亡危险。
2007中国指南建议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均应
口服阿司匹林一日75・250mg,有禁忌者以
氯毗格雷替代。
0阿司匹林
阿司匹林主要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出血或过敏
有以下情况者禁用:出血症状的溃疡病,血友病或血小板减少症,痛风,肝功能减退或不全者,心功能不全或高血压,肾功能衰竭
g J6l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
g J6l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
1.肾素一血管紧张素一醛固酮系统(RAS) 在高血
压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其中血管紧张素II
是主要的效应肽。
2.ACEI可以抑制血管紧张素I转换为血管紧张素
II,不灭活缓激肽,产生降压效应
3.ACEI这组药物的等效剂量如下:依那普利
10mg,西拉普利2.5mg,奎那普利15mg,雷米普利
2.5mg,苯那普利7.5mg ,培味普利4mg,螺普利6mg,
福辛普利
均相当于卡托普利50mg o
依那普利
t 制剂
(ACEI)
NH 2 OH N
OH
N
H
OH N © 0
g J6l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
ACEI在下列的情况下慎用:重度血容量减少;重度主动脉、二尖瓣狭窄;限制性心包炎;重度充血性心衰( NYHA4级);
肾性高血压尤其是取侧肾血管病变或孤立肾伴肾动脉狭窄;
原因未明的肾功不全;有血管杂音的老年吸烟者;服用非备体抗炎药的肾功不全者。
副作用:发生率较低,在大规模临床研究中,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10%,较其它药物低。
0 B受体阻断剂
作用
邛受体阻断剂能降低心室颤动的危险性,缩小梗死面积。
2•长期治疗可明显减少猝死,降低死亡率。
3.B受体阻断剂通过降低心率、心肌收缩力和血压而
减少心肌耗氧量
4•通过降低缺血心脏儿茶酚胺水平,促使冠脉
血流发生有利的再分布。
G B受体阻断剂
美托洛尔(美多心安):脂溶性,主要经肝脏代谢, 剂量25 〜200mg/d;
阿替洛尔(氨酰心安)和比索洛尔(康可):为水溶性,主要经肾脏代谢,阿替洛尔(氨酰心安)12.5 〜100mg/d;
比索洛尔(康可)2.5〜10mg/d:
由于在具体应用中屡屡遇到的耐受性问题,2007 年中国指南更突岀使用时应从低剂量开始,逐茄/ 增
量。
&
G B受体阻断剂
下列情况应禁用:①支气管哮喘;②心源性休克;③心传导阻滞(II至HI度房室传导阻滞);④重度心力衰竭;⑤窦性心动过缓
下列情况应慎用:①过敏史;②充血性心力衰竭;
③糖尿病;④肺气肿或非过敏性支气管炎;⑤肝功
能不全;⑥甲状腺功能低下;⑦雷诺综合征或其他周围血管疾病;⑧肾功能减退。
G B受体阻断剂
不良反应及解决措施:
少数患者服心得安或倍他乐克后有头晕、多梦、失眠、抑郁等症,可换用氨酰心安、比索洛尔,它们进入神经系统少,因而这方面的副作用小。
J、羟甲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齐IJ
背景
冠心病的病变基础是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
化,脂质沉着于血管壁内'脂质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重要危险因素,因而如何保
持粥样硬化斑块稳定,延缓其进展是稳定型
心绞痛二级预防的重要内容。
刑
務甲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是一
类新型抗高血脂药物。
由于这类药物能有效的阻止内源性胆固醇的合成'所以能
显著的降低血中胆固醇的水平,它还具
有调整血脂,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增强
血凝纤溶、逆转AS、降低冠状动脉疾病
等作用,疗效确切,不良反应较少,目前已广泛用于临床。
”
1.血浆中的胆固醇来源有外源性和内源性两种途径
2.外源性胆固醇主要来自食物,可通过调节食物结构来
控制摄入量;
3.内源性的则在肝脏中合成。
在肝细胞的细胞质中 ,由
乙酸经26步生物合成步骤合成内源性胆固醇o其中鏗甲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3-務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是该合成过程中的限速酶,能催化HMG-CoA还原为甲務戊酸。
此步骤是内源性胆固醇合成中关键一步,若抑制HMG- CoA还原酶,则内源性胆固醇合成减少。
雀
目前上市的药物有:
洛伐他汀(Lovastati n): 1987年美国默克公司上市的第一个他汀类调血脂药物
普伐他汀(Pravastatin):源于微生物的产品,由日本三共株式会社研究成功后于1989年率先在日本上市辛伐他汀(Simvastatin)由美国默克公司开发,是以洛伐他汀为原料半合成而成的H MG-CoA还原酶抑制剂
氟伐他汀:成本一效益比最佳
西伐他汀等
常见不良反应:皮疹、肌痛、头痛、胸痛、恶心、呕吐、腹泻、疲乏
禁忌:对本品过敏者,活动性肝炎或肝功能试验持续升高者,以及妊娠及哺乳期的妇女禁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