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二大气运动(B卷)一、选择题图1、图2分别表明了1960-2010年中国≥10 ℃累积积温为4 500 ℃等值线的经度和纬度迁移规律。
读图回答1~2题。
1.1960-2010年中国≥10 ℃累积积温为4 500 ℃等值线的迁移规律是( )A.整体向南迁移B.整体向东迁移C.波动向西北迁移D.波动向东南迁移2.近50年来,下列我国各地地理事物变化可信的是( )A.天山雪线上升B.黄河汛期延长C.华北针叶林面积扩大D.秦岭山麓可种植甜菜解析:第1题,读图1和图2可以发现≥10 ℃累积积温为4 500 ℃等值线波动向西北迁移,故选C。
第2题,≥10 ℃累积积温为4 500 ℃等值线波动向西北迁移体现的是全球气候变暖,由此可知天山雪线上升,故选A。
答案:1.C 2.A(2017·成都模拟)读我国某山地东坡和西坡年降水量随高度变化示意图,完成3~4题。
3.该山地可能是( )A.大兴安岭B.雪峰山C.长白山D.太行山4.下列关于该山地年降水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东坡降水量平均变化速率小于西坡B.东坡降水量随高度的升高持续增加C.东西坡降水量800 m附近差异最大D.西坡降水量随高度的升高递减解析:第3题,由图可知,该山地降水量超过1 000 mm,属于湿润地区,应位于秦岭-淮河一线以南。
故选B。
第4题,因东坡处于东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量大于西坡,故图中虚线为东坡,实线为西坡。
东坡降水量随高度的变化速率大于西坡,故A错;两侧山坡降水量随高度的增加均表现出先增后减的特点,故B、D错;在海拔800 m附近,两坡降水量差异最大,东坡约为1 750 mm,西坡约为1 350 mm。
故选C。
答案:3.B 4.C季风指数是某一地区季风现象明显程度的量值,其值越大表示季风现象愈明显,它反映了一个地区季风的强弱程度。
读图完成5~6题。
5.1895年,我国东部地区夏季最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A.南旱北涝B.南涝北旱C.南北皆涝D.南北皆旱6.20世纪末东亚冬季风指数明显减小,其原因可能是( )A.温室效应加剧B.海陆热力差异减小C.冬季风减弱D.夏季风减弱解析:第5题,根据材料可知,季风指数越大,表明季风现象愈明显。
在1895年,我国东部地区夏季风指数较距平指数低,说明夏季风势力较弱。
夏季风势力弱,雨带在南方停留时间长,我国易出现南涝北旱现象。
故B项正确。
第6题,冬季风指数明显减小,说明冬季风势力减弱,其原因可能是全球变暖,温室效应加剧,冬季气温不太低,冷高压势力弱,故A项正确。
东亚冬季风指数与亚欧大陆气温相关性强,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相关性弱,故B项错误;冬季风减弱是冬季风指数减小的表现,而不是原因,故C项错误;冬季风指数减小与夏季风减弱相关性较弱,故D项错误。
答案:5.B 6.A读某流域年干旱发生频率(%)空间分布图,回答7~9题。
7.图中40°N沿线,年干旱发生频率最大差值可能是( )A.24 B.27C.39 D.428.该区域干旱发生频率最高的季节是(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9.造成图中甲地数值分布的主要因素可能是( )A.纬度位置B.海陆位置C.地形因素D.人类活动解析:第7题,由图可知,沿40°N纬线年干旱发生频率最大的区域的值为80.2~85.8,年干旱发生频率最小的区域的值为46.6~52.2,因此40°N沿线年干旱发生频率差值范围为28~39.2,最大差值可能为39。
第8题,根据图示经纬度可以判断,该区域位于华北地区,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且雨季尚未到来,气候干旱。
第9题,由图可知,甲地干旱发生频率最小,干旱程度最低,这是因为甲地位于太行山的东侧,夏季风带来大量水汽,受地形抬升产生地形雨,降水较多,故干旱发生的频率小。
答案:7.C 8.A 9.C(2017·浙江绍兴适应性试卷)下图为秦岭太白山南、北坡气温垂直递减率的变化情况。
读图完成10~11题。
10.太白山南、北坡气温垂直递减率( )A.夏季北坡较南坡低B.南坡变化幅度较北坡小C.冬季北坡较南坡高D.与气温高低呈负相关11.影响南北坡5-9月气温垂直递减率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①纬度②坡度③气流运动④植被覆盖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解析:第10题,由图可知,气温垂直递减率夏季北坡较南坡高,冬季北坡较南坡低,南坡变化幅度较北坡小,所以B正确,A、C错误。
气温垂直递减率夏季高冬季低,说明与气温高低呈正相关,D错误。
第11题,5-9月气温垂直递减率南坡小于北坡,是因为南坡位于夏季风的迎风坡,暖湿气流降温凝结释放热量,使气温垂直递减率较低;北坡气流下沉增温的焚风效应,使气温垂直递减率较高。
由此可知,气流运动是主要的影响因素。
又因南坡是夏季风迎风坡,植被覆盖率高,水汽含量高,使空气易达到过饱和状态,凝结放热,使之气温垂直递减率减小。
答案:10.B 11.D二、综合题1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乌尤尼盐湖在玻利维亚波托西省西部高原内,海拔3 656米,面积9 065平方千米,为世界最大的盐层覆盖的荒原,边缘有盐场。
主要盐场间有公路相通。
乌尤尼盐湖是世界最大的高原盐沼,含盐量超过100亿吨,富含钾、硼、镁、锶、钙、碘等元素。
其中,制作锂电池的原料——锂,储量大约为900万吨,占世界锂资源储量的50%以上。
A图示意乌尤尼盐湖的位置,B图示意乌尤尼盐湖附近的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
(1)分析乌尤尼盐湖地区气温日较差大的原因。
(2)描述乌尤尼盐湖地区降水季节分布特点并分析原因。
(3)该地经济比较落后,为发展经济,近年当地政府提出努力发展以旅游为中心的第三产业和以“风”“光”为核心的清洁能源产业的战略构想。
请分析提出以“风”“光”为核心的清洁能源产业这种构想的原因。
(4)你是否赞成大规模开发乌尤尼盐湖的锂资源?请说明理由。
解析:(1)气温日较差大小与当地所处的纬度、海拔、地形等有关。
(2)由气温和降水图可知乌尤尼盐湖降水主要集中在12月-次年2月,为南半球夏季,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冬季,气压带、风带北移,受信风带控制,4-11月降水稀少。
(3)该地海拔高,风力大且风向稳定,风能资源丰富;该地纬度低,正午太阳高度大,且降水较少,光照充足,太阳能资源丰富。
(4)赞成可以从开发锂资源有利方面分析,如从资源丰富,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增加就业,增加收入,改变能源消费结构等。
不赞成可以从开发乌尤尼盐湖锂资源可能存在的问题分析。
答案:(1)海拔高,空气稀薄;降水少,晴天多,云量少;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气温高;夜晚,大气逆辐射作用弱,保温效果差,气温低。
(2)特点:降水季节变化大;夏季多,冬季少。
原因:夏季主要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大气对流强烈,降水多;冬季主要受干燥的信风(东南信风)影响,降水少。
(3)该地纬度较低,太阳高度大;海拔较高,大气稀薄;降水少,晴天多,太阳辐射强,太阳能丰富,所以可以积极发展“光”的产业。
该地海拔高,风力大;低纬地区,风向稳定,有利于发展风能。
(4)赞成。
当地锂资源丰富;国际市场广阔;开发锂资源可增加就业,增加收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发展锂电池工业可改善能源消费结构。
或不赞成。
乌尤尼盐湖地处高原山区,自然条件恶劣,经济发展水平不高,技术力量不足,开采难度大;交通等基础设施不完善等。
13.(2017·钦州期末)图甲为世界某区域1月、7月等压线与主导风向示意图,那不勒斯、巴里的降水量如图乙所示。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调查发现,位于卡昂的风力发电机组单位时间的发电量冬季远大于夏季,据图简析原因。
(2)简述那不勒斯和巴里的降水差异,并解释其原因。
(3)分析地中海对图示地区地中海气候的影响。
解析:(1)风力发电量与风力强弱相关,结合图中冬夏季节的等压线分布可知,卡昂1月等压线较7月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强。
(2)那不勒斯降水的季节变化较巴里大,且降水量较多;两地均为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降水少,冬季受西风带影响,降水较多,但那不勒斯位于亚平宁山脉西侧,位于西风带的山地迎风坡,降水较背风坡的巴里多。
(3)地中海海域对地中海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夏季扩大了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控制范围,冬季增强了西风的湿润程度。
答案:(1)冬季欧洲西部地区等压线较夏季密集,单位距离上的气压差(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速快,发电量大。
(2)那不勒斯年降水量大于巴里,降水季节差异大。
冬季那不勒斯地处西风迎风坡,冬季降水多;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干旱少雨。
(或巴里年降水量小于那不勒斯,降水季节分配较均匀。
巴里冬季地处西风背风坡,受西风影响小,降水少,冬夏季节之间降水差异小。
)(3)地中海增强了沿岸地区的地中海气候(加大降水季节变化,缩小气温年较差),扩大了地中海气候的分布范围(使地中海气候分布范围向北扩展);地中海水域辽阔,冬季因气温较周边陆地偏高形成局部性低压,使周边地区增温、增加降水;夏季地中海上的气温较周围陆地低,气压较高,对副热带高压起加强作用,形成稳定的晴朗干燥天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