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山东土壤类型分析

山东土壤类型分析


(三)主导成土过程: 1、粘化过程:残积粘化及淋溶粘化同时进行,有一深厚的粘 化层。 2、钙化过程:CaCO3的淋溶,淀积明显,土壤正处于脱钙 阶段,沉积层中有菌丝体,砂姜。 3、生物积累聚积过程:比棕壤弱,因褐土必须脱钙至一定程 度时植物才能生长 (四)土壤属性: 1、剖面形态:
腐殖质层:水稳性团粒结构、暗褐色、有淋
(六)褐土的利用和改良 潮褐土为农业利用土壤,褐土、石灰性褐土和淋溶褐土以农 用为主,兼营林、果,褐土性土是农林兼用土壤。注意培肥 土壤和水土保持。
石 灰 岩 风 化 物 发 育 的 褐 土 剖 面
石灰性褐土上的肥城桃
★ 4、砂姜黑土
(一)分布 主要分布在莱西、即墨盆地、胶莱河谷、临沂、郯 城、苍山汶泗河平原洼地及南四湖周围的交接洼地。
2、旱耕熟化过程 开垦耕作熟化的过程。 (四)潮土土壤属性
1、剖面特征
耕作层 犁底层 心土层
15—30cm,浅灰棕色,疏松多孔。 3—10cm,鳞片状,紧实。 深厚,保持沉积特征,层理明显,色泽浅。
潮化层 母质层
出现深度在60—150cm,厚30-60cm有锈纹锈斑。 保持河流沉积物原始沉积状态,具潜育特征。
4、气候 除鲁南大部属润湿半湿润气候区外,本区主要属暖 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年降雨量800—900毫米,干燥度 1.1—1.5,年均温12—13℃,冬季温和较湿润,夏季炎热多雨, 化学风化及淋溶作用也较 由于土壤气候的差异,植被类型及种属差异较大, 有松栎,侧柏等。
第六章 主要土壤类型各论
第一节山东省的主要土壤类型
★1、山东省自然地理地貌概况 山东省位于东径114°36′至122°43′,北纬34°22′ 至 38°33′ 之 间 , 土 地 总 面 积 15.3 万 平 方 公 里 ( 折 合 2.3亿亩),我省地域辽阔,所处地理位置较好,故土 壤资源丰实,类型众多,为发展农林牧副多种经营提供 了有利条件。 山东省东部为胶东半岛,系大陆东缘向渤海与黄海的 延伸部分,中部和南部群山崛起,地势最高,西部和北 部地处黄河下游,为泛滥冲积平原。这种面海背陆,中 南崛起的形势,使形成土壤的自然条件发生明显的差异。
A
溶作用。
B
粘化层:分残积粘化层和淀积粘化层,深厚,
结构体为核状、棱柱状,褐色,结构体表面
Bca 有粘粒胶膜。 钙积层:有假菌丝体,砂姜出现。
C
母质
D
基岩
2、理化性质 ①盐基饱和100%,全剖面有石灰反应。 ②PH为中性至微碱性。 ③阳离子代换量45—58cmol/1000g土 ④通体以褐色为主
(五)褐土的亚类 1、普通褐土 分布在泰沂山地山前平原、山间盆地等鲁东蓬莱龙口莱州也 有零星分布。 2、石灰性褐土 钙化与粘化作用较弱通体富含碳酸盐的一个亚类。 3、淋溶褐土 淋溶作用较强的一个亚类,脱钙明显、粘化作用明显。 4、潮褐土 农民称金黄土,受地下水影响且耕作熟化程度较 高。 5、褐土性土 石灰岩、砂页岩坡积物上发育较弱的褐土亚类
大致可划分为以下三个自然区:
一、鲁东丘陵区二、鲁中丘陵区三、鲁西北平原区
一、鲁东丘陵区 1、地理位置、地形地貌 胶莱河、沭河以东地区占全省面积的 25%,地区起伏和缓,除昆仑山(文登)、牙山(栖霞)、大泽山 (平度)、艾山(胶县)、崂山(青岛)、等海拔在700米以上处, 绝大多数是300米以下的广谷浅丘; 2、岩石 主要是: ⑴前震旦纪的黑云母片麻岩、变粒岩、角闪岩、片岩、石英岩, 面积最大; ⑵中生代的花岗岩常穿插侵入在变质岩区,构成较大山体的山岭 和顶峰(如崂山); ⑶另外也有沉积岩:砂岩、页岩、砾岩、粉砂岩; ⑷玄武岩在蓬莱一带有出露。
2、土壤理化特性 1、以轻质土分布面积最大,粗粉砂粒(0.01—0.05mm)占优 势。 2、全剖面有石灰反应,CaCO3多。 3、一般pH7.2—8.5, 4、有机质积累较少,N、P少,K相对较丰富。 5、盐基饱和,阳离子代换量10—30cmol/1000g土。 (五)潮土亚类
1、潮土
2、脱潮土
(二)成土条件 地形起决定作用,平坦低洼,地下水排泄不畅, 各种湿生和水生型草本植物曾茂盛生长,为黑土层中腐殖质的形 成积累提供了条件,且为湖积母质含较多游离碳酸钙,是地下水 碳酸氢钙的富集区
(三)成土过程
1、草甸潜育化过程 草甸景观生物积累强烈,积累腐殖质,并使 土壤浸染为暗黑色的黑土层。
2、钙化形成结核过程 地下水蒸发浓缩或上层土壤淋洗形成碳酸 钙结核。
3、脱潜育和自身变性作用过程 气候演变脱潜育,干湿交替形成 楔状自然结构体
4、旱耕熟化过程 排水、耕作、施肥、种植。
(四)土壤属性
1、土壤剖面
耕作层 梨底层
黑土层分化而来
黑土层
质地粘,腐殖质不新鲜,不能改善土壤结构, 中性至微碱性。
砂姜层
砂姜出现,还可见到脱潜育特征:锈纹锈斑, 铁锰结核。
2、理化性状 ①pH值为6.0—8.2 ②阳离子交换量20—30cmol/kg土 ③质地多为重壤土或粘土,结构性差,黑土层僵硬裂隙多。
松,植物根系多,pH中性,至微酸性。 A2 A2淋溶层,腐殖质含量明显少于A1层,色灰棕,pH
低于A1及D。
B
B淀积层,为鲜红色粘化层,有铁锰胶膜,铁子铁
C 盘出现,粗重,坚实,核状,棱块状结构。 C母质层,残坡积物,洪积。
D
D母岩、酸性岩、花岗、片麻为主,普通砂岩、页
岩、片岩、正长岩。
⑵、理化性状 1、典型棕壤表层有机质2以上,但耕作后一般下降至 1%左右。 2、由于淋溶强烈,盐基饱和度只有60—70%,全剖面没 有石灰性反应。 3、pH为中性至微酸性(6)左右,而且下层酸于表层。 4、阳离子代换量为20—30me/100g±,代换性盐基以Ca、 Mg为主。 5、通体以棕色、棕褐色为主,具有明显的鲜棕色或棕 褐色的粘化层。
(三)棕壤形成过程: (1)淋溶作用; (2)淀积粘化作用;淋溶溶积为主,粘粒由上向下移动,有 一鲜红色的粘化层,因为本区降雨较多,排水条件好,土壤 中易溶性盐及碳酸盐均已淋失,而粘粒、铁锰下移出现铁锰 结核。 (3)生物积累作用。 (四)土壤属性
⑴、剖面形态:
A0 A0枯枝落叶层,有的有,有的无,有厚有薄。 A1 A1腐殖质层,色暗棕,屑粒状结构,粒状结构,疏
山东省土壤分类系统 十五个土类: 棕壤、褐土、砂姜黑土、潮土、盐土、滨海盐 土、碱土、红粘土、风沙土、火山灰土、粗骨 土、石质土、山地草甸土、水稻土、沉积土。
★ 2、棕壤 (一)分布:胶东半岛、沭东丘陵和鲁中南地区丘陵地区,在垂 直带上位于褐土之上。 (二)形成条件: 1、气候: 处于暖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大陆气候,降雨量700— 900mm,多的可在1000mm,夏季暖热多雨,冬季干寒。 2、植被:原为夏绿阔叶林,原生林、赤松、油松,但已多被垦殖, 现在多为次生树,人工林。 3、地形:丘陵、低岗高平地,地下水位低,排水良好。 4、母质、母岩:多为酸性岩、花岗岩、片麻岩(也有发育于各种 岩性)
这些母岩的风化的残积物、坡积物是山丘土壤的主要母质, 另外第四纪松散积物很多,有黄土及黄土状堆积物,沿海一 带有宽窄不一的海洋沉积物。 3、气候 属暖温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年降水量多在750— 850mm,干燥度1.1—1.2,年均温在11.0—12.0℃,温暖湿润 的气候,造成成土过程中化学风化和淋溶作用较强烈,土壤 微酸性,沉积粘化明显。 4、地带性土壤为棕壤 另外在黄土母质上有少量褐土。 5、植被茂密,种属丰富。1800余种,主要是赤松林及刺槐林。
2、母质 黄土母质有成层性,粗粘相间很不一致,黄土状母质的 特点:几乎没有大于0.25毫米颗粒,多数是直径为0.05—0.01mm 的粗粉砂粒,毛管作用强,给水盐运动创造了条件。 3、地下水情况 水平方向出流不畅,垂直运动旺盛,蒸发量大, 水平排泄约为蒸发排泄量的1%~3%。 4、气候 本区属暖温带半干旱季风气候区,干燥度1.3—1.7,年 均气温12—14℃,平均降雨量600mm,主要分布在6、7、8三个 月,蒸发量为1800—2000mm。 5、自然植被很少,主要为农田。 6、土壤为潮土、盐土、碱土、滨海盐土。
(五) 棕壤的亚类 (1)棕壤(普通棕壤)分布在缓坡丘陵中、下部,山麓、 地形平缓处。 (2)白浆化棕壤 分布在坡度较大的山坡地,剥蚀残丘。次 要的成土过程为白浆化过程。 (3)酸性棕壤 分布在森林覆盖度大酸性岩的山地中上部, 淋溶作用强,生物积累十分明显,PH值5.0左右,B层不发 育 (4)潮棕壤(草甸棕壤)分布在山前平原,地形平坦,地 下水位高3~4米;附加成土过程为潮化过程; (5)棕壤性土 分布在低山丘岭的中上部、山脊处,母质为 残积坡积物;成土时间短,粗骨。
(六)棕壤的改良利用: 普通棕壤、潮棕壤土层厚,水分条件好,宜农 白浆化棕壤,土层较薄,宜林, 粗骨性棕壤土层薄宜林、宜草, 改良:保持水土、培肥。
(花 栖岗 霞岩 亭风 口化 )物
发 育 的 棕 壤 剖 面
棕壤上的苹果
棕 壤 上 的
板 栗
★ 3、褐土 (一)褐土分布:鲁中南低山丘陵,胶济、津浦两线的山麓平原地带垂 直带,谱中位于棕壤之下,蓬莱、黄县、摧县有部分为褐土存在。 (二)成土条件: 1、气候:处于暖温带半湿润的山丘地区,受季风影响,夏季高温多雨, 风化及成土作用多发生在夏季,降雨量500~700mm。 2、植被:自然植被,夏绿阔叶林,伴生旱生森林及灌木,但多数已被垦 殖,现在为次生林,侧柏石质山地无植被。 3、地形:低山丘岭,山麓平原,河谷阶地。 4、母质:碳酸盐类母质,黄土及黄土性沉积物上。
(五)砂姜黑土亚类 1、砂姜黑土 2、石灰性砂姜黑土 (六)利用和改良 主要为农业利用; 问题:旱、涝、瘠、僵。
砂 姜 黑 土 剖 面 ( 平 度 )
石灰性砂姜黑土上的大蒜
★ 5、潮土(浅色草甸土、冲积土)
(一)分布:鲁西北黄河冲积平原,鲁东鲁中南山地丘岭区各大小河 流下游冲积平原、河谷平原。山东省主要旱作土壤。 (二)成土条件: 本省潮土是在暖温带半干旱半湿润生物气候条件下受区域水文地质、 成土母质、人类旱耕熟化等诸多因素长期综合作用下形成的。 (三)主导成土过程 1、潮化过程(潴育化过程)全年季节性降雨不均匀,地下水常年上 下变动,土体出现氧化还原交替,Fe、Mn物质还原时溶解迁移,氧 化时淀积,在剖面中形成锈纹锈斑和细小的铁锰结核,碳酸钙也因溶 解沉淀形成石灰结核。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