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山东省主要土壤类型

山东省主要土壤类型


根据海岸地质基础、岩性、河流入海泥沙对海岸发育的影 响、海岸形态与成因的差异,山东海岸在不同区域分布着 粉砂淤泥质海岸、砂质海岸与基岩港湾海岸3类。
山东除黄河三角洲与莱州湾沿岸外,滨海地貌都是以断裂 上升和海积作用为主的海岸,从成山角至岚山头,主要是 曲折的岩石海岸。成山角至蓬莱角是岩、沙质海岸相间分 布,以沙质海岸为主,滨海平原宽3至5km,有陆连岛、连 岛沙坝、沙嘴等海积地貌。蓬莱角至大河口为河、海堆积 海岸,海滩广阔,潮间带宽5~10km。
山东是中国重要的农产区,素有"粮棉油之库,水果水产之 乡"之称。小麦、棉花、花生、烤烟、麻类等在全国占有重 要地位。山东还是水果、蔬菜、海产品及蚕茧、药材的主要 产区之一,烟台苹果、莱阳梨、肥城桃、乐陵金丝小枣等都 是久负盛名的特产。
山东植被属森林分布区,由于长期受人类活动影响, 区内原始森林早已荡然无存,现状植被多具次生性质, 或为人工栽培。
降水集中、雨热同季,春秋短暂、冬夏较长。
气温: 全省各地平均气温介于11.0~14.2℃;
分布特点:南部高于北部,西部高于东部,内 陆高于沿海,平原高于山区。 全省有两个高 温区和两个低温区。
降水: 省内各地年平均降水量多介于550~920mm之 间,全省年平均约710mm,与同纬度内陆省份相比为 降水较丰富的省份。
山东 中华农耕文化的发祥地之一
3.山东省成土条件区域分异状况
山东省地处黄河、海河、淮河等河流下游,东部为 胶东半岛,系大陆东缘向渤海与黄海的延伸部分, 中部和南部群山崛起,地势最高,西部和北部地处 黄河下游,为泛滥冲积平原。这种面海背陆,中南 崛起的形势,使山东自然地理的东西差异远比南北 差异明显,使形成土壤的自然条件发生明显的差异。 大致可划分为以下三个自然区:
津流向平原,流速顿减,泥沙淤淀河床,天长日久
便形成地上悬河,一但决口便将泥沙倾泻沉积在所 流经地方,形成黄河冲积平原。
② 地形地貌

黄河历年决口改道,形成沉积物交错分布,
地形起伏变化很大(大平小不平),河床处为岗,
岗下微科平原称坡,然后为洼地。
③ 母质

黄土母质有成层性,粗粘相间很不一致,黄
山东省地处中国东部, 东临海洋,西靠大陆。 水平分为半岛和大陆 两部分。东部的山东 半岛突出于黄海、渤 海之间,隔渤海海峡 与辽东半岛遥遥相对。 庙岛群岛屹立在渤海 海峡,是渤海与黄海 的分界处,扼海峡咽 喉,是中国重要的沿 海省市之一,成为拱 卫首都北京的重要海 防门户。西部大陆部 分自北向南依次与河 北、河南、安徽、江 苏4省接壤。
③ 母质 山东省山地丘陵面积共约5.8km2,占全省面积
的37.45%。 山地丘陵是以断块山、断裂谷、断陷盆地为基
础,切割较为强烈 。中生代形成以后,长期受 流水侵蚀切割作用,呈高度破碎状态,表现出 脉络不明显,孤山孤丘较多,坡度平缓,相对 高度较小,沟谷数量多,外形宽浅。 残积物、坡积物分布比较多,零星广布; 成土母质粗大、浅薄。星散分布!
②地形
山东省的地势中部突 起,为隆起的鲁中南 山地丘陵区;东部半 岛大都是起伏和缓的 波状丘陵区;西部、 北部是平坦的黄河冲 积而成的鲁西北平原 区,是华北大平原的 一部分。
山东省的最高点是位于中部的泰山,海 拔1545m;最低处是位于东北部的黄河 三角洲,海拔2m~10m。
山东主要的山脉有泰山、蒙山、崂山、 鲁山、沂山、徂徕山、昆嵛山、九顶山、 艾山、牙山、大泽山、孟良崮等。
②岩石 主要是: ★ 前震旦纪的黑云母片麻岩、变粒岩、角闪岩、
片岩、石英岩,面积最大; ★ 中生代的花岗岩常穿插侵入在变质岩区,构
成较大山体的山岭和顶峰(如崂山); ★ 也有沉积岩:砂岩、页岩、砾岩、粉砂岩; ★ 玄武岩在蓬莱一带有出露。
③ 母质 这些母岩的风化的残积物、坡积物是山
山东省主要土壤类型
内容提要
山东省成土条件概述 山东省土壤类型介绍
一、山东省成土条件概述
1.山东省地理位置 2.山东省成土条件概况 3.山东省成土条件区域分异状况
1.山东省地理位置
山东省地域辽阔,所处地理位置较好: 山东省位于E 114°36′至122°43′,N 34°22′至38°23′
母质受海陆双系统共同作用,颗粒比较粗,盐分含量高, 常形成滨海盐土系列。带状分布!
④ 生物资源丰富
暖温带气候和复杂的地貌,形成了种类繁多的生物资源;
山东境内有各种植物3100余种,其中野生经济植物645种。
陆栖野生脊椎动物450种,占全国种数的21%。其中兽类55 种,鸟类362种,两栖动物8种,爬行动物25种。陆栖无脊 椎动物特别是昆虫,种类繁多,居全国同类物种之首。

(1) 鲁东丘陵区

(2) 鲁中低山丘陵区

(3) 鲁西北平原区
(1)鲁东丘陵区

① 地理位置、地形地貌

胶莱河、沭河以东地区占全省面积的
25%,地区起伏和缓,除昆仑山(文登)、
牙山(栖霞)、大泽山(平度)、艾山(胶
县)、崂山(青岛)、等海拔在700m以上 处,绝大多数是300m以下的广谷浅丘;
丘土壤的主要母质; 另外第四纪松散积物很多,有黄土及黄土
状堆积物; 沿海一带有宽窄不一的海洋沉积物。
④ 气候

属暖温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年降水量多
在750~850 mm,干燥度1.1~1.2,年均
温在11.0~12.0℃,温暖湿润的气候,造成
成土过程中化学风化和淋溶作用较强烈,土
壤微酸性,沉积粘化明显。
湖积物主要分布于鲁西-北平原、黄河冲积平原与鲁 中南山地丘陵外围山前冲积_洪积平原相接的地势 低洼地带,以及莱州湾南岸和胶莱河平原区。
山东较大的湖泊有南四湖和东平湖。 南四湖由微山湖、昭阳湖、独山湖和南阳湖组成,
总面积1375km2,为中国十大淡水湖之一。其中微 山湖最大, 铁道游击队 东平湖:既是黄河的滞洪水库也是黄河的补给水源, 水泊梁山的遗迹。 生物活性差,母质颗粒细小、深厚。点状分布!
山东省平原面积(含湖泊 与沿海滩涂)约为9.8万 km2,约占全省面积的 62.55%。
山东省平原划分为冲积平 原、河湖积平原、海积平 原以及剥蚀平原4类。
除分布于断块抬升丘陵边 缘的剥蚀平原外,其他各 类平原均形成于断陷构造 基础上。面积最大的黄河 冲积平原属华北断坳的一 部分,其余均处于鲁西断 隆与胶辽台隆中的次级断 陷部位。
⑤ 植被茂密,种属丰富。

1800余种,主要是赤松林及刺槐林。
(2)鲁中南低山丘陵区
① 地理位置

胶.2%。
② 地形地貌

地形起伏较大,泰山最高,主峰达
1532m,属中山,海拔千米以上的还有鲁
山(淄博)、沂山(沂源)徂徕山(泰安)
蒙山(蒙阴),周围的丘陵海拔均400m左
右,中山与山峰之间有连续分布的低山海拔
500~1000m,山麓和丘陵边缘为堆积的 倾斜平原,另外山与山之间为河谷平原;
③ 岩石

主要属前震旦纪以黑云母片麻岩,斜长角
闪岩,混合岩为主,

另有寒武纪页岩,厚层鳞状灰岩、奥陶纪
石灰岩(济南),

还有其他地质时期(二迭纪、石炭纪、侏
土状母质的特点:几乎没有大于0.25mm颗粒,多
数是直径为0.05~0.01mm的粗粉砂粒,毛管作用
强,给水盐运动创造了条件。
④ 地下水情况
山东以其优越的地理位置、交通方便和完善的基础 设施而著称。
高速公路、二级以上公路里程,居全国第一位。中 国的两大铁路干线京沪铁路和京九铁路均纵贯山东 境内。
山东沿海现有港口26处,港口密度居全国之首, 同100多个国家的300多个港口通航。青岛港是中 国最好的天然深水港,是中国沿海五大港口之一, 也是世界上重要的贸易港口之一。
和繁衍的摇篮。 山东境内考古发现的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
证明,距今7000年至4000年之间,生活在这里的东夷 族就实现了从母系氏族社会到父系氏族社会乃至阶级社 会的转变,有了比较发达的农牧业和手工业。 在山东还发现了中国最早的文字“大汶口陶文”和“龙 山陶书”;最早的城邦“城子崖龙山古城”;最早的古 代军事防御工程古“齐长城”;和被列为中国“2000年 考古十大发现”的洛庄汉墓等。 山东还是中国陶瓷和丝绸的发源地之一。
山东省地带性植被主要为落叶阔叶林和温性针叶林。
山东省内原始植被应为暖温带落叶阔叶林。由于人类 干扰与破坏,现有天然植被具有明显的次生性质。山 东现状植被普遍分布的是温性针叶林,阔叶林仅在保 护较好的山丘沟谷内有小片残存,而山丘岭坡大面积 分布的多为次生灌草丛构成的荒草坡。
⑤ 农耕文化历史悠久。 山东是中国古代文化的发祥地之一。 沂源猿人化石证明,早在四五十万年前,是古人类生存
河流冲积物广布在河流两岸。 山东省境内河湖交错,水网密布,干流长50km以上的河流有
100多条。山东水域以黄河为分水岭,以北属海河水系,以南 属淮河水系。 被誉为“中华民族母亲河”的黄河自西南向东北斜穿山东境 域,流程610km多,从渤海湾入海。黄河为地上河(洪灾隐 患巨大),多泥沙,流量小,汛期短,以夏汛为主。春有凌 汛。 著名的京杭大运河自东南向西北纵贯鲁西平原,长630 km多。 其他比较重要的河流还有徒骇河、马颊河、沂河、沭河、大 汶河、小清河、胶莱河、淮河等。小清河曾是以泉水补给为 主河流的代表。 母质颗粒粗细交互,二元有规律结构,沿河两岸片状分布!
罗纪、白垩纪)页岩、灰岩、煤层等

还有大面积黄土堆积。
④ 气候

除鲁南大部属润湿半湿润气候区外,
本区主要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年降
雨量800~900mm,干燥度1.1~1.5,年 均温12~13℃,冬季温和较湿润,夏季炎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