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1、截至2013年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项目最多的国家是()。
A、埃及B、印度C、希腊D、中国您的答案:A正确答案:D 得分:0.0 分【答疑编号10585239,点击提问】解析:截至2013年,我国共有30个项目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成为世界上入选项目最多的国家。
参见教材P45。
2、文化传统对社会发展有()。
A、正面作用B、负面作用C、鉴戒作用D、积极作用和负面作用您的答案:A正确答案:D 得分:0.0 分【答疑编号10585234,点击提问】解析:文化传统既有对社会发展起积极作用的,也有对社会发展起负面作用的。
前者是文化精华,是优秀的传统;后者是糟粕,是不良的传统。
参见教材P43。
3、文化传统是贯穿于民族和国家各个历史阶段的各类文化的()。
A、核心精神B、集合体C、简要概括D、重要保障您的答案:A正确答案:A 得分:3.0 分【答疑编号10585233,点击提问】解析:文化传统是贯穿于民族和国家各个历史阶段的各类文化的核心精神。
参见教材P43。
4、把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分为上层文化、中层文化和下层文化的是()。
A、钟敬文B、许慎C、明陆容D、梁宗懔您的答案:A正确答案:A 得分:3.0 分【答疑编号10585220,点击提问】解析:钟敬文认为: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可以分为三种干流:即上层文化、中层文化(市民文化)、下层文化。
参见教材P41。
5、文化学研究的基础单位是()。
C、文化思潮D、文化政策您的答案:A正确答案:B 得分:0.0 分【答疑编号10585185,点击提问】解析:文化事象是文化学研究的基础单位。
参见教材P40。
6、打破了束缚人性的僵化的神学,带来了以人为中心的思想解放,使人们看到了人类社会的历史进程的是()。
A、产业革命B、文艺复兴C、地理大发现D、殖民主义扩张您的答案:A正确答案:B 得分:0.0 分【答疑编号10585175,点击提问】解析:14-17世纪欧洲文艺复兴,打破了束缚人性的僵化的神学,带来了以人为中心的思想解放,使人们看到了人类社会的历史进程。
参见教材P38。
7、以下对广义的文化的概念叙述不正确的是()。
A、广义的文化是以人为中心的概念B、广义的文化是一个历史概念,是一个传承发展的综合概念C、广义文化的外延涵盖物质创造和精神创造的全部D、广义的文化关注的是经历历史传承积累凝聚的共有的、成体系的人文精神您的答案:A正确答案:D 得分:0.0 分【答疑编号10585174,点击提问】解析:狭义的文化关注的不是个别人的精神活动,而是经历历史传承积累凝聚的共有的、成体系的人文精神。
参见教材P38-39。
8、文化定义的不同,必然会影响到文化学的()。
A、研究方向B、研究方法C、研究成果D、研究范围您的答案:A正确答案:D 得分:0.0 分【答疑编号10585171,点击提问】解析:文化定义的不同,必然会影响到文化学的研究范围。
参见教材P38。
9、“诚则形,形则著,著则明,明则动,动则变,变则化,唯天下至诚为能化” 出自()。
A、《易·贲卦》B、《礼记·中庸》C、《说苑·指武》D、《荀子·不苟》您的答案:A正确答案:B 得分:0.0 分解析:《礼记·中庸》说:“诚则形,形则著,著则明,明则动,动则变,变则化,唯天下至诚为能化”。
参见教材P37。
10、“文化”一词中,“化”的本义是()。
A、变化B、改易C、融合D、交流您的答案:A正确答案:B 得分:0.0 分【答疑编号10585158,点击提问】解析:“化”的本义是改易。
参见教材P37。
11、到隋唐时期,沟通()的大运河体系已经形成。
A、东西B、东北C、南北D、西南您的答案:A正确答案:C 得分:0.0 分【答疑编号10585665,点击提问】解析:到隋唐时期,沟通南北的大运河体系已经形成。
参见教材P59。
12、有专家统计,洪武年间的植树总量在10亿棵左右。
这的确是()一个了不起的政绩。
A、朱建文B、朱元璋C、朱棣D、朱高炽您的答案:A正确答案:B 得分:0.0 分【答疑编号10585658,点击提问】解析:有专家统计,洪武年间的植树总量在10亿棵左右。
这的确是朱元璋一个了不起的政绩。
参见教材P58。
13、汉代长安一带皇家大规模的园囿,对保护()环境也有相当意义。
A、东南B、西南C、东北D、西北您的答案:A正确答案:D 得分:0.0 分【答疑编号10585656,点击提问】解析:汉代长安一带皇家大规模的园囿,对保护西北环境也有相当意义。
参见教材P58。
14、陈寅恪先生在《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中,认为()文化是隋唐文化一脉重要的资源。
A、汴州B、涿州C、霸州D、凉州解析:陈寅恪先生在《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中,认为凉州文化是隋唐文化一脉重要的资源。
参见教材P57。
15、黄河、漳水之间的一大都会是(),司马迁说那里的交通方便,各地风俗都有体现,南与郑、卫风俗相近,有桑间襥上之风。
A、长安B、邯郸C、咸阳D、洛阳您的答案:A正确答案:B 得分:0.0 分【答疑编号10585640,点击提问】解析:邯郸是黄河、漳水之间的一大都会,司马迁说那里的交通方便,各地风俗都有体现,南与郑、卫风俗相近,有桑间襥上之风。
参见教材P56。
16、司马迁的《史记·货殖列传》相当全面地描绘了()各地区域文化特色的。
A、秦汉时期B、汉朝时期C、唐朝时期D、晋朝时期您的答案:A正确答案:A 得分:3.0 分【答疑编号10585636,点击提问】解析:相当全面地描绘了秦汉时期各地区域文化特色的,是司马迁的《史记·货殖列传》。
参见教材P55。
17、区域文化大发展的时期是()。
A、先秦时期B、汉朝时期C、唐朝时期D、明朝时期您的答案:A正确答案:A 得分:3.0 分【答疑编号10585635,点击提问】解析:先秦时期,是区域文化大发展的时期。
参加教材P55。
18、区域文化形成过程中,()是一个地区的“民智资源”。
A、典范人物B、方志记录C、区域意识D、乡土意识您的答案:A正确答案:A 得分:3.0 分【答疑编号10585630,点击提问】解析:典范人物是一个地区的“民智资源”。
参见教材P55。
19、在世界古代文明中,古埃及和巴比伦文明是被毁灭了。
其间原因很多,有一点应当是与其()有关的。
A、人口众多B、地理条件C、族群众多D、族群单一解析:在世界古代文明中,古埃及和巴比伦文明是被毁灭了。
其间原因很多,有一点应当是与其地理条件有关的。
参见教材P52。
20、为中国历史的发展提供了可资回旋的舞台的是()。
A、广阔的地域B、单一的地形C、众多的人口D、多族群您的答案:A正确答案:A 得分:3.0 分【答疑编号10585616,点击提问】解析:广阔的地域,为中国历史的发展提供了可资回旋的舞台。
参见教材P52。
二、多项选择题21、文化三分法包括()。
A、物质B、制度C、精神D、语言E、风俗您的答案:ABC正确答案:ABC 得分:4.0 分【答疑编号10585295,点击提问】解析:关于文化的分科,三分法:物质、制度、精神。
参见教材P46。
22、下列属于非物质文化的有()。
A、昆曲B、泥塑C、丝绸之路D、口技E、中国功夫您的答案:CDE正确答案:ABDE 得分:0.0 分【答疑编号10585249,点击提问】解析:丝绸之路是物质文化遗产,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参见教材P44。
23、中国文化又称(),它属于国别文化。
A、江河文化B、黄河文化C、中华文化D、华夏文化E、炎黄文化您的答案:ABC正确答案:CDE 得分:0.0 分【答疑编号10585221,点击提问】解析:中国文化又称中华文化、华夏文化、炎黄文化,它属于国别文化。
A、文艺政策B、民族政策C、医疗政策D、宗教政策E、语言文字政策您的答案:ABC正确答案:ABDE 得分:0.0 分【答疑编号10585198,点击提问】解析:针对少数民族发展的民族政策、文艺政策、宗教政策、语言文字政策等等,均属于文化政策。
参见教材P40~41。
25、梁启超认为可看作时代思潮的是()。
A、先秦百家B、汉代的经学C、隋唐的佛学D、宋明的理学E、清代的考据学您的答案:ABCD正确答案:BCDE 得分:0.0 分【答疑编号10585195,点击提问】解析:梁启超认为,汉代的经学、隋唐的佛学、宋明的理学、清代的考据学,都可看作是时代思潮。
参见教材P40。
26、黄河是中国文化的母亲河,但以公元10世纪为界,此前黄河虽有改道现象,但不严重,基本是稳定的、安流的。
10世纪也就是唐五代开始,黄河下游迁徙变为常态。
主要原因就是()。
A、中上游地区森林砍伐B、牧场被开垦成耕地C、自然植被破坏严重D、下游地区树木砍伐E、耕地被开垦成牧场您的答案:ABC正确答案:ABC 得分:4.0 分【答疑编号10585678,点击提问】解析:黄河是中国文化的母亲河,但以公元10世纪为界,此前黄河虽有改道现象,但不严重,基本是稳定的、安流的。
10世纪也就是唐五代开始,黄河下游迁徙变为常态。
主要原因就是中上游地区森林砍伐、牧场被开垦成耕地,自然植被破坏严重。
参见教材P60。
27、致使长江三角洲一带湖泊水的吞吐量急剧下降,每当长江汛期一到,中下游地区水患变得十分严重的原因是()。
A、过度追求粮食生产B、大片围湖造田C、减少粮食生产D、冰川融化E、大片毁林造湖您的答案:ABCDE正确答案:AB 得分:0.0 分【答疑编号10585677,点击提问】28、孟子提出的不违天时观念在古代有相当的代表性,例如先秦时期,大规模的()一般安排在秋冬季节进行,都含有着“以时”的观念在内。
A、狩猎活动B、砍伐树木C、祭祀活动D、演练活动E、征兵活动您的答案:BCDE正确答案:AB 得分:0.0 分【答疑编号10585660,点击提问】解析:孟子提出的不违天时观念在古代有相当的代表性,例如先秦时期,大规模的狩猎活动一般安排在秋冬季节进行,砍伐树木也一般在同样的时候,都含有着“以时”的观念在内。
参见教材P57。
29、典范人物带动特定地域的文化特色。
其中,桐城人以文章扬名,()等人物的典范作用不可低估。
A、陈石麟B、方苞C、姚鼐D、张惠言E、恽敬您的答案:ABC正确答案:BC 得分:0.0 分【答疑编号10585632,点击提问】解析:典范人物带动特定地域的文化特色。
其中,桐城人以文章扬名,方苞、姚鼐等人物的典范作用不可低估。
参见教材P55。
30、在北方,中原文明必须长期面对一个由()构成的辽阔的地域和以游牧为基本特征的文明区域。
A、草场B、山地C、沙漠戈壁D、峡谷E、盆地您的答案:ABC正确答案:ABC 得分:4.0 分【答疑编号10585609,点击提问】解析:在北方,中原文明必须长期面对一个由草场、山地、沙漠戈壁构成的辽阔的地域和以游牧为基本特征的文明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