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JTGT F20-2019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

JTGT F20-2019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

2.1m,按1/3错轮碾压,压路机从路的一侧 走到另一侧,需要走(11-2.1)/0.7≈13个 来回,相当于大部分碾压3遍。
3.3 原材料要求——讲解
3.1 一般规定 3.1.1 在原材料试验评定中,应随机选取具有足够数量的样本 进行材料试验。
3.1.2 再生材料可用于低于原路结构层位或原路等级的公路建 设,其技术指标应满足本细则的相关要求。
注:a对花岗岩石料,压碎值可放宽至25%。
3.3 原材料要求——讲解
3.6.2 基层、底基层的粗集料规格要求宜符合表3.6.2的规定。
规格 名称
G1 G2 G3 G4 G5 G6 G7 G8 G9 G10 G11
工程 粒径 (mm) 20-40 20-30 20-25 15-25 15-20 10-30 10-25 10-20 10-15 5-15 5-10
2 修订内容说明
此次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
9.规范了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的养生方式和周期,明确 了层间结合处理的工艺措施及要求。 10.补充了再生材料在各级公路基层中使用的基本要求。
11.强化了基层施工质量的控制措施和指标要求。
3. 关键技术讲解
3.1 总则——讲解
讲解一:本细则的适用范围
基层——包括基层、底基层,垫层参考;
3~5(高速公路、一级公路)
3.5~4.5
3~4
2.5~3.5
5~7
4~6
3~5
强度的均值、变异系数和代表值
半刚性材料强度标准无上限。 控制强度代表值,不仅控制强度的平均水平,
更是控制施工的均匀性。
平均值(MPa) 5.45 6.00 6.65 7.45
变异系数 5% 10% 15% 20%
代表值(MPa) 5.00 5.01 5.01 5.00
3.3 原材料要求——讲解
3.6.1 粗集料 表3.6.1 粗集料技术要求
指标
压碎值(%) 针片状
颗粒含量(%) 0.075mm以
下粉尘含量(%) 软石含量(%)
层位
基层 底基层
基层 底基层
基层 底基层
基层 底基层
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
极重、特重交 重、中、轻交


Ⅰ类 Ⅱ类 Ⅰ类 Ⅱ类
≤22a ≤22 ≤26 ≤26
原材料单一粒径筛分备料
粗集料单一粒级专用筛分机
3.3 原材料要求——讲解
3.7.3 细集料规格要求应符合表3.7.3的规定。
表3.7.3 细集料规格要求
规格
工程粒径
名称
(mm)
9.5
通过下列筛孔(mm)的质量百分率(%)
4.75
2.36
1.18 0.6 0.3 0.15
XG1
3~5
100 90~100
正确认识“强度”的概念
强度的高低不能反映混合料的所有性能的好坏。半刚性材 料设计绝不仅仅是强度设计。
R7是施工施工质量过程化控制的一个必要环节,但也不能 替代其它质量评定。
新旧基层材料强度对比表(水泥稳定材料)(MPa)
交通等级 原基层规范 现行设计规范 此次修订基层规范
特重交通 重交通 中交通 轻交通
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 宣贯材料
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等
宣贯 提 纲
1 背景说明 2 修订内容说明 3 关键技术讲解 4 结语
1. 背景说明
1 背景说明
2007年,据交通运输部交公路发〔2007〕 378号文的要求,由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 主持《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 034— 2000)的修订工作。
10
9 y = 10.33x + 2.6269
8
R2 = 0.1766
7
6
5
4
3
2
1
0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0.3
0.35
y = 6.914x + 0.5748 R2 = 0.5604
0.4
0.45
0.5
0.55
弯拉强度(7天)
R7 R90
4 3.5
3 2.5
2 1.5
1 0.5
0~15
0~5 — — —
XG2
0~3

100
90~100
— —— —
XG3
0~5
100 90~100

— —— —
0.075 —
0~15 0~20
公称粒径 (mm)
2.36~4.75 0~2.36 0~4.75
3.7.4 对0~3mm和0~5mm的细集料应分别严格控制大于2.36mm和4.75mm材料 含量。对3~5mm的细集料应严格控制小于2.36mm的材料含量。
3.7.5 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细集料中小于0.075mm的颗粒含量应不大于15%,二 级及二级以下公路,细集料中小于0.075mm的颗粒含量应不大于20%。
3.3 原材料要求——讲解
3.8.1 材料分档应符合表3.8.1的规定。 表3.8.1 材料分档要求
层位
基层 底基层
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
极重、特重交通 重、中、轻交通
3.4 混合料组成设计——讲解
4.1 一般规定 4.1.1 混合料组成设计应按设计要求,选择技术经济合理的混合料类型和配合比。 4.1.2 应根据公路等级、交通荷载等级、结构形式、材料类型等因素确定材料技术要求。 4.1.3 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组成设计应包括原材料检验、混合料的目标配合比设计、 生产配合比设计和施工参数确定四部分。
变异系数
10.5% 7.9% 5.3% 5.5%
代表值 (MPa)
1.54 3.76 6.70 9.49
层间抗间强度(kPa)
450 400 350 300 250 200 150 100
0.00
2.00
4.00
6.00
半刚性基层强度(MPa)
8.00
10.00
抗压强度与弯拉强度的关系
抗压强度 弯拉强度(90天)
确定技术标准
当地材料特点
确定稳定材料
原材料检验
目标配合比设计
生产配合比设计
施工参数确定
结合料检验 被稳定材料检验 其他材料检验
级配优化
确定结合料剂量 确定合理含水率 确定最大干密度
3.4 混合料组成设计——讲解
4.1.5 目标配合比设计应包括下列技术内容: 1 选择级配范围。 2 确定结合料类型及掺配比例。 3 验证混合料相关的设计及施工技术指标。



0-10


100 90-100


0-10



100 90-100

0-10




100 90-100 0-10




100 90-100 40-70





100
90-100
4.75
— — — — — 0-5 0-5 0-5 0-5 0-10 0-10
2.36
— — — — — — — — — 0-5 0-5
2. 修订内容说明
2 修订内容说明
此次修订的重点
在总结十余年来公路基层施工技术发展经验和相关科研 成果的基础上,经分析论证和广泛征求国内专家意见,以提 高基层施工质量均匀性为核心,以修建耐久性路面基层为目 标,吸收了近些年在基层生产实践中逐渐形成的、成熟的新 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完成本细则的修订工作。
通过下列筛孔(mm)的质量百分率(%)
53
37.5
31.5
26.5
19.0
13.2
9.5
100 90-100 —

0-10
0-5


100 90-100

0-10
0-5



100 90-100 0-10
0-5



100 90-100

0-10
0-5



100 90-100 0-10
0-5

100 90-100
中、轻交通 3.0~5.0 2.0~4.0 2.0~4.0 1.0~3.0
3.4 混合料组成设计——讲解
4.2 强度要求
4.2.5碾压贫混凝土应符合下列规定: 1 7d龄期无侧限抗压强度应不低于7MPa,且宜不高于10MPa。 2 水泥剂量宜不大于13%。 3 需要提高材料强度时,应优化混合料级配,并验证混合料收缩 性能、弯拉强度和模量等指标。
2013年7月,按照“公路工程行业标准制修订 管理导则”(JTG A02-2013)的要求及部公路局 审查意见,原“规范”修改为《公路路面基层施 工技术细则》。
1 背景说明
原规范施行15年来,对指导我国公路路面基 层施工,保证路面质量起到了很大作用。
1 背景说明
本标准于2007年开始搜集国内外资料,进行有关调研。 2007年6月完成编制大纲。 2008年12月形成了征求意见稿。 2010于2月形成送审讨论稿。 2010年11月形成送审稿。 2013年1月形成总校稿。 2013年4月形成报批稿。 2015年8月1日正式实施。
结构层 基层 底基层
表4.2.4 水泥稳定材料的7d龄期无侧限抗压强度标准
公路等级 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 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 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 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
极重、特重交通 5.0~7.0 4.0~6.0 3.0~5.0 2.5~4.5
重交通 4.0~6.0 3.0~5.0 2.5~4.5 2.0~4.0
公称粒径 (mm)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