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心理健康教育:《客观认识自我--自制力》教学设计

心理健康教育:《客观认识自我--自制力》教学设计

《客观认识自我--自制力》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学生认识到自制力的重要性、能够掌握培养自制力的方法,增强学生的自制能力。

过程与方法:体验式;探究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在各种诱惑面前战胜自己,向着自己的人生目标不断前进。

【教学重点】掌握自制力的方法,增强学生的自制能力。

【教学难点】掌握自制力的方法
【教学准备】学生搜集自制力的小故事及身边人培养自制力的好方法。

教师了解学生,准备多媒体课件,个人自制力培养方案表。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引出话题
课件展示《“跳马王”楼云》的故事,师讲述,学生谈此时的感受。

老师明确引导学生:楼云为什么可以拿到世界冠军?除了其自身的运动天赋外,最重要的原因是什么呢?是因为他是一个具有很强自制力的人,由此可见,自制力对一个人来说是可贵的。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可贵的自制力》一课,通过学习,我们要掌握培养自制力的方法教师板书(《可贵的自制力》)。

二体验课堂探究感悟
1、请同学们坐好手背过去一动不动坚持一分钟,学生尝试着这样做。

2、课件出示视频《棉花糖实验》故事,学生谈看到故事后的感受。

假如是你,你会怎么做?棉花糖实验
20世纪60年代,米切尔教授进行了一项非常著名的实验,即所谓的“棉花粮实验”。

在实验中,米切尔教授召集了数百名4岁的小孩,然后依次把孩子单独放在一个房间厘,房间里有一张桌子,上面放着一块棉花糖。

他告诉小朋友,他会离开房间一会,桌上的棉花糖不可以吃掉。

但是,如果能等到回来,就可以吃掉。

3、师小结:故事中有些小孩等了20分钟,他们到底运用了哪些策略抵制诱惑呢?米切尔教授相信在实验过程中小朋友使用的方法,可以让我们受益匪浅。

(1)分散注意力
在米切尔教授的实验过程中,我们会发现许多熟悉的动作:敲桌子、唱歌、数数、缠头发……这都是普通小孩子最常见的行为,并且小孩子的这些行为都可以分散自已的注意力。

其实,分散注意力是一种很好的方法,无论诱惑何时出现,你只要转移注意力就行了。

(2)冷静思考,理性思考
第二种抵御诱惑的策略稍微有些复杂,是要学会换个角度来看待眼前的诱惑。

例如,对一个4风的小孩来说,他对棉花糖的印象就是甜甜的、非常好吃。

为了让小朋友抵挡棉花糖的诱惑,在离开房间彰,米切尔教授会让小朋友从不同的角度来想象桌上的零食。

“我会让他们把这些棉花糖想象成棉球或云朵。

裁缝铺些4岁的孩子来说,这一招相当管用,他们会变得更有意志力。

”如果你想抵挡诱惑,你就必须以冷静、理性的眼光来看待眼前的诱惑。

良好的自制力是人们顺利完成工作和学业、取得成就的必要条件。

良好的自制力还可以帮助人们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并愉快地生活。

那么,怎样来培养自制力呢?
4、智慧小语:(课件展示)决定未来是否成功的不是过去,而是你现在愿不愿意付出。

今天你所做的选择,会在明天带给你大大的回馈——只要你别那么着急吃掉“棉花糖”
三测测自己的自制力
下面有10道自制力测题,每道题有符合(A)、不确定(B)、不符合(C)三个备选答案,请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

1.早上我都能按时起床,1分钟也不拖延。

()
2.一旦决定做的事情,立即就会去做。

()
3.制订好学习计划,一定会按照计划去实施。

()
4.如果作业没有完成,再精彩的电视节目也不看。

()
5.每次长跑或登山活动,一定坚持到底。

()
6.即使很累、很忙,每次作业也都能按时完成。

()
7.学习上遇到困难,一般都是想尽办法自己克服。

()
8.即使对某门功课不感兴趣,也要强制自己学好它。

()
9.自己能够做好的事情一般不求人。

()
10.同学之间发生争执,能主动忍让,没有过激言行。

()
小结:结合测试,掌握自己的自制力是强还是弱。

四方法指南
同学们,在你失去自制力的时候,不妨试试下面的七个方法。

(课件
展示)
1.控制自己的时间
2.控制思想
3.控制接触的对象
4.控制沟通的方式
5.控制承诺
6.控制目标
7.控制忧虑
五谈本节课的感悟与收获(课件播放轻音乐)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的感悟与收获是:
引领学生聆听并齐唱《我的未来不是梦》歌曲,增强学生对自制力的认识。

教学反思
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思想迷茫阶段,对自己缺少理性认识,而且自身的认知水平有限,所以需要更多采用一些直观的感性材料对学生加以启发,通过课堂上的讲解、活动、和学生的亲身体会来实现教学目的。

通过课堂讲解能够让学生充分的认识自我,进行自我反思,从而在以后学习过程中能够认识自己,约束自己,提高克制力,自控能力。

帮助学生坚定信念,增强自信心,提升自我修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