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产褥期保健知识 ppt课件

产褥期保健知识 ppt课件


• (4) 厌氧性链球菌:以消化链球菌和消化球菌多见,存在于正常阴道中、 当产道损伤时残留组织坏死,局部氧化还原电势低,该菌迅速繁殖,与 大肠杆菌混合感染,放出异常恶臭气味。 • (5) 厌氧类杆菌属:为一组绝对厌氧的革兰氏阴性杆菌,包括脆弱类杆菌 、产色素类杆菌等。此类细菌有加速血液凝固的特点,可引起感染邻近 部位的血栓性静脉炎。 • 此外,梭状芽抱杆菌、淋病双球菌均可导致产褥感染,但较少见。支原 体和衣原体也是产褥感染的病原体之一。 • 2. 感染来源 • (1) 自身感染:正常孕妇生殖道或其他部位寄生的病原体,当出现感染诱 因时可致病。 • (2) 外来感染:由被污染的衣物、用具、各种手术器械、物品等接触患者 后造成感染
• 3. 呼吸 • 深、慢,由娃振期的胸式呼吸变为胸腹式呼吸,每分钟 14"'-'16 次。 • 4. 血压 • 平稳,娃高征产妇血压降低明显。 • (二)子宫复旧 • (1)产后当日,宫底在脐下一指。 • (2) 产后第一日,因宫颈外口上升至坐骨棘水平,宫底至脐平,以后每日 下降 1"'-'2cm。 • (3) 产后 10 天后子宫降至骨盆腔内。 • (三)产后宫缩痛 • 产后宫缩痛发生于产后 1"'-' 2 天内出现,持续 2"'-'d 到自然消失。 •

初、经产妇宫颈比较

• 3.阴道 • 分娩后阴道腔扩大,素占膜皱裴伸展、消失,产后 3 周重新出现。 • 4. 外阴 • 分娩后外阴轻度水肿,产后 2"""" 3d 消退,外阴伤口 3 /"'.J 5d 均能愈 合。 • 5.盆底组织 • 盆底肌及其筋膜因分娩而扩张或断裂导致盆底松弛,如过早参加重体 力劳动,可导致阴道壁膨 • 出,甚至子宫脱垂。 (二)血液及循环系统的变化 • (1)产后 3 日内血容量增加 15%/"'.J 25%,产后 2/"'.J 3 周恢复至未孕 状态。 • (2) 产褥早期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有利于胎盘剥离面形成血栓,减少出 血。
• (四)褥汗 • 褥汗常出现在产褥早期,皮肤排泄功能旺盛,排出大量汗液,产后 1 周 内会好转。 • (五)恶露 • 产后随子宫蜕膜(特别是胎盘附着处蜕膜)脱落含有血液、宫腔分泌液等经 阴道排出,称恶露口 • 有血腥味,但无臭味,持续 4"'-'6 周。恶露排出顺序依次为血性恶露、 浆液恶露、白色恶露。 • 1.血性恶露 • 色鲜红,含大量血液,持续 3 天。 • 2.浆液恶露 • 色淡红,似浆液,持续 2 周。 • 3. 白色恶露 • 黠稠,色泽较白,持续约 3 周。
• (六)乳房的变化 • 1.乳房的主要变化是泌乳 • 初乳:产后 7d 内分泌的乳汁,含自一胡萝卡素,呈淡黄色,含较多有形 物质,质稠。蛋白质(尤 • 其是分泌型 IgA) 含量较多:脂肪及乳糖含量较少,极易消化,是新生儿 早期理想的天然食物。 • 过渡乳:产后 2 周内分泌的乳汁,蛋白质含量逐渐减少,脂肪及乳糖逐步 增加。 • 成熟乳:产后 2 周后分泌的乳汁,呈乳白色,蛋白质含量降低,但脂肪及 乳糖含量增多,有助于 • 新生儿体重的增长。 • 2.影响产后泌乳的因素 • (1) 低雌激素、高催乳激素水平。 (2) 吸吮的刺激。 • (3) 产妇营养、睡眠、情绪和健康状况。 (4) 乳腺管的疏通。
第二节、产褥期常见症状及处理
• 一、产褥期的概念 • 从胎盘娩出至产妇全身各器官除乳腺外恢复或接近正常未孕状态 所需的一段时期称为产褥期,一般规定为 6 周。 • 二、产褥期常见的表现及处理 • (一)产后宫缩痛(下腹部阵痛) • (3) 葡萄球菌:主要致病菌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二 者的致病有显著不同。金黄色葡萄球菌多为外源性感染,很容易 引起严重的伤口感染。表皮葡萄球菌存在于阴道菌丛内,引起的 感染较轻。葡萄球菌因能产生青霉素酶而对青霉素出现耐药性。
• (七)月经的变化 • (1)不哺乳者产后 6r-..; 10周恢复月经,平均 10周恢复排卵。 • (2) 哺乳者平均 4 r-..; 6 月恢复排卵,月经恢复前可有排卵。(个别人群可 能在恶露结束后隔月恢复排卵) (八)腹壁的变化 • 色素沉着逐渐消退,女王振纹变为银白色。腹壁紧张度于产后 6r-..; 8 周 恢复。 • 二、产褥期症状和体征 • (一)体温、脉搏、呼吸、血压 • 1.体温 • 多数正常,若产程延长或过度疲劳,24h 内可略升高,一般不超过 380C ,张奶时可达 38. 50C ,但很快下降。 • 2.脉搏 • 略慢,每分钟 60"'-'70 次。
产褥期保健知识
1 2
产褥期母体生理变化 产褥期常见症状及处理
C
目录
ONTENTS
3 4 5
产后膳食及营养
产褥期护理 产褥期为急症的常见与处理 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治疗 产后恢复及产后调养
6
7
• 第一节:产褥期母体生理变化 • 产褥期是指从胎盘娩出至产妇全身各器官除乳 • 腺外恢复或接近正常未孕状态所需的一段时期,通 • 常需要 6""""8 周。
• 一、产褥期母体各系统的变化 (一)生殖系统的变化 • 1.子宫 • (1) 子宫复旧(invo1ution of uterus) 胎盘娩出 • 后的子宫逐渐恢复至未孕状态的过程。主要表现为 • 宫体肌纤维缩复和宫内膜再生。
• (2) 宫体肌纤维缩复:产后 10d 后,子宫降至骨盆腔内,腹部检查扪 不到宫底,产后 6 周子宫恢复正常,较非孕期子宫稍大(50 /"'.J 60g) • (3) 子宫内膜再生:产后第 3 周,宫腔表面由新生内膜修复;产后第 6 周 ,全部修复。 • 若此时子宫复旧不良,胎盘附着面血栓脱落,可引起晚期产后出血。 • 2. 宫颈 • 宫颈外形(产后 l周)及宫颈内口(产后 10 日)恢复至未孕状态,产后 4 周宫颈完全恢复至正常状态,因宫颈外口分娩时发生轻度裂伤,多在 宫颈 3 时、9 时处,宫颈外口由圆形(未产型) ,变为"一"字形(己产型)
• (3)红细胞计数及血红蛋白值逐渐增多;白细胞总数仍高,可达 20x109/L • (三)消化系统的变化 • 产后 1r-..; 2d 内常感口渴,但食欲不佳,容易便秘。产后 2 周,胃排 空速度即肠蠕动恢复至孕前。 (四)泌尿系统的变化 • 产后最初几日尿量增多,易发生尿游留,女王振期发生的肾孟及输尿管 扩张 4 周恢复正常。 • (五)内分泌系统的变化 • (1) 雌、孕激素产后 1 周降至未孕水平。 • (2) 胎盘生乳素产后 6h 已不能测出。 • (3) 垂体催乳激素:哺乳者产后数日降至60μg/L,哺乳时增高:不哺乳者 降至 20μg/L。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