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组停运及保养6.1 机组停运6.1.1 机组停运规定6.1.1.1 机组停运可分为正常停运和滑参数停运。
6.1.1.2 机组停运热备用,应尽量减少机组的蓄热损失,以便在较短时间内重新启动。
6.1.1.3 机组停运检修,为缩短检修时间,需加快汽机转子、缸体等金属部件的冷却,可采用滑参数停机。
除此情况下,一般不得使用滑参数停机。
6.1.1.4 机组停运前,对机组进行全面检查,将设备各类缺陷进行统计、上报,以便检修期间进行消缺。
6.1.1.5 按照要求将原煤仓存煤烧空或维持低煤位,所有原煤仓需烧空时,应根据各原煤仓情况,调整各台磨煤机煤量。
磨煤机停运前,应尽量将给煤机皮带剩煤跑空,并对磨煤机内部进行抽粉,防止高挥份煤长时间积存,引发自燃事故。
6.1.1.6 机组停运前,将空预器漏风控制系统(简称LCS)各扇形板置手动控制位,且处于“完全回复”状态。
6.1.1.7 盘车运行规定在机组停运过程中,严格按照制造厂提供的停机、停炉曲线进行,控制降压、降温速率,减少金属应力,并保证主、再热汽温过热度>80℃。
6.1.1.8 盘车运行规定1)汽轮发电机组停运后,转速降至120r/min盘车应自动投入。
而汽机冲转前,至少维持连续盘车4小时。
2)停机后若连续盘车无法投入,在前12小时应每隔15分钟盘动180°,12小时后可间隔30分钟。
3)盘车投入后无法盘动大轴,应查明原因及时处理。
严禁采用行车、通新蒸汽或是压缩空气等方法强行盘车,而应采取以下闷缸措施,以清除转子热弯曲。
A)隔离汽轮机本体的内外冷源。
B)关闭汽机的所有疏水门,包括汽门、本体、抽汽管道疏水门,进行闷缸。
C)严密监视和记录汽缸各部分的温度、温差和转子晃动随时间的变化情况。
D)上下缸温差小于50℃后可手动试盘车,若转子能盘动,则盘转180°校直转子。
E)转子偶数次180°盘转后,当转子偏心及方向回到原始状态,可投连续盘车。
4)盘车投入后,发现盘动卡涩,液压马达过力矩,则可判断是汽机内部存在动静部件摩擦。
此时应停用盘车,保持油系统运行,并将转子高点置于最低位置,关闭汽缸疏水,保持上下缸温差,直至转子偏心度正常后再手动盘车180°。
5)汽机转子温度大于100℃时,若要临时停用盘车,时间应控制在15~30分钟以内,并密切监视转子偏心度。
发现偏心度较大后手动盘车180°,待偏心度正常后及时投入连续盘车。
6)汽机转子金属温度小于100℃时,可以停用盘车。
7)严禁盘车停运时向轴封送汽。
6.1.1.9 汽轮机静止状态具备盘车条件后,为防止液压盘车过力矩,损坏离合器,必须按以下步骤操作液压盘车:1)确认盘车电磁阀关闭,手动关闭盘车针形调节阀。
2)使用手动盘车装置进行人工盘车,确认汽轮机轴系可正常转动,否则禁止启动液压盘车。
3)打开盘车电磁阀。
4)使用手动盘车装置进行人工连续盘车。
5)手动缓慢开大盘车针形调节阀,观察盘车转速是否上升,如上升,停止使用手动盘车装置,并调整盘车针形调节阀,使盘车转速维持在50r/min左右。
如果盘车转速没有上升,则手动关闭盘车针形调节阀,停止人工盘车,关闭盘车电磁阀,查明原因后,再按上述步骤重新启动盘车。
6.1.2 机组停运前的准备6.1.2.1 接到值长命令,选择停机方式、停机参数和需要采取的特殊措施,准备好停机操作票并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
6.1.2.2 机组停运前应对锅炉、汽机、发电机、励磁系统及其辅助系统、设备做一次全面检查,并将发现的缺陷做好记录。
6.1.2.3 完成汽轮机润滑油泵、顶轴油泵、密封油泵启动试验,高、中压主汽门、调门、抽汽逆止门、高排逆止门、高排通风阀的活动试验、高低旁及再热器安全门试验,柴油发电机试转正常。
若不合格,应暂缓停机,待缺陷消除后再停机。
6.1.2.4 把辅汽汽源切至临机或老厂供,并做好轴封汽、除氧器加热和小机供汽等汽源的切换准备。
6.1.2.5 通知燃料,合理控制各煤仓煤位,并根据检修需要和停炉时间决定是否将煤仓烧空。
6.1.2.6 机组负荷大于500MW时,应对各受热面进行一次全面吹灰。
6.1.2.7 微油点火装置、炉前燃油系统检查合格,并进行油枪试点。
6.1.2.8 确认锅炉启动循环泵电机绝缘合格,锅炉启动系统具备投用条件。
6.1.2.9 将集控及除灰空压机冷却水等公用系统均切至临机供给。
6.1.2.10 及时通知辅控(除灰、脱硫、脱硝和化学)值班人员做好停机准备。
6.1.2.11 准备好充足的二氧化碳、氮气,以备停机后发电机气体置换和机组停运后的保养所需。
6.1.3 机组正常停运6.1.3.1 按照5MW/min降负荷率降低锅炉负荷,先将各台磨煤量减至80%,然后再以由上到下顺序原则逐台停运。
机组负荷降至800MW时,停运第一台磨煤机,机组负荷降至650MW时,停运1台引风机,机组负荷降至500MW时,停运第二台磨煤机,投用B层微油。
若降负荷过程中脱硝反应器入口烟气温度小于327℃时,应及时退出脱硝系统运行,保留稀释风机运行。
6.1.3.2 在机组降负荷过程中,应尽量保持主、再热汽温在额定值。
若不能保持,则随燃烧率的降低而下滑(控制温降速率小于1.5℃/min,但应满足汽机的要求,并密切注意汽机TSC裕度)。
加强对风量、启动分离器出口汽温,及贮水箱水位的监视和控制。
6.1.3.3 负荷降至450MW以下,可根据情况停运一台汽泵和凝结水泵。
6.1.3.4 解除机组协调控制CCS,利用锅炉主控,逐渐降低燃料量,直至把机组负荷降至350MW左右,停运第三台磨煤机,保留BC或BA制粉系统运行。
注意锅炉的燃烧情况,发现燃烧不稳,及时投入相应层轻油枪进行稳燃。
6.1.3.5 当汽水分离器出现水位,由干态运行转为湿态运行时,投用启动系统。
6.1.3.6 将厂用电切至备用电源供,检查厂用电工作正常。
6.1.3.7 利用汽机顺控子组停运汽轮发电机组(SGC TURBINE)。
汽机SGC停运投用的条件:1)汽机润滑油泵功能组已投入。
2)确认汽轮发电机辅助系统正常。
6.1.3.8 顺控步序说明如下表 0-1所示:6.1.3.9 锅炉停用过程中的操作及注意事项1)当汽水分离器出现水位,且持续上升后,锅炉转入湿态运行,锅炉给水流量由焓值控制转入储水罐水位控制。
2)当分离器储水罐水位大于5m 后,启动锅炉启动循环泵。
检查启动循环泵出口调节阀自动控制锅炉水冷壁流量。
3)当汽水分离器储水罐出现水位后,确认储水罐至大气式扩容器管路暖管正常,水位大于17m 后,确认分离器储水罐液位控制阀动作正常。
4)锅炉转湿态时,保证给水流量不变,逐步减少燃料量。
分离器出口焓值逐渐降低到设定值,当分离器储水罐水位控制器参与调节后,给水流量需求值增加,达到燃料和给水量的平衡。
5)锅炉进入低负荷(30%BMCR以下)阶段后或投入油枪(或微油枪),投入空预器连续吹灰。
6)为了防止水冷壁局部超温,在锅炉熄火前应始终保持给水流量在30%BMCR。
7)退出脱硫系统运行(20%BMCR以下)。
8)停运电除尘(20%BMCR 以下)。
9)停运最后两台制粉系统运行,停运前投用轻油枪助燃,将磨煤机内余粉抽尽。
10)锅炉熄火后,检查确认锅炉所有减温水门关闭,一次风机、密封风机跳闸,炉前燃油进油、回油快关阀关闭,现场检查各油枪退出运行,燃油系统根据是否维持炉前循环。
11)锅炉熄火,维持30%BMCR的风量对锅炉通风吹扫5~10分钟后,停运送、引风机,关闭各烟气档板及二次风门,密闭炉膛。
12)锅炉停炉后,保留一台汽泵运行,采用小流量(200t/h)进水冷却约15分钟后,确认水冷壁温度无上升趋势后可暂停进水,启动循环泵连续运行。
高旁控制转为D方式,保持高低压旁路一定开度,对锅炉主蒸汽及再热蒸汽系统进行降压,降压速率不大于0.3MPa/min,当压力降至1.2MPa时,关闭高低压旁路阀,停运启动系统和给水泵,或根据具体停炉要求决定降压值。
13)锅炉在停炉、冷却过程中必须严格控制汽水分离器、过热器出口集箱内外壁温差不超过容许范围(30℃)。
如发现该两处的内外壁温差超过允许范围时应减缓冷却速度。
14)锅炉停运后保持输灰、石子煤、底渣系统运行直至灰、渣全部出清。
15)按需要进行锅炉保养。
16)当空气预热器进口烟气温度小于150℃,允许停空气预热器。
17)炉膛内烟温低于50℃后,可停用火检冷却风机。
6.1.3.10 停炉冷却操作1)锅炉熄火,维持30%BMCR的风量对锅炉通风吹扫5~10分钟后,停运送、引风机,关闭各烟气档板及二次风门,密闭炉膛最短时间不少于4小时。
2)锅炉停炉后,保留一台汽泵运行,采用小流量(200t/h)进水冷却,确认水冷壁温度无上升趋势后可暂停进水,启动循环泵继续连续运行。
高旁控制转为D方式,保持高低压旁路一定开度,对锅炉主蒸汽及再热蒸汽系统进行缓慢降压,降压速率不大于0.3MPa/min,当压力降至1.2MPa时,关闭高低压旁路阀,停运启动系统和给水泵,或根据具体停炉要求决定降压值。
3)锅炉在停炉、冷却过程中必须严格控制汽水分离器、过热器出口集箱内外壁温差不超过30℃。
如发现该两处的内外壁温差超过允许范围时应减缓冷却速度。
4)当汽水分离器压力下降至1MPa以下、分离器入口水温小于200℃时,开启水冷壁、省煤器进口集箱放水门和其他所有疏水门,带压将水排空。
放水温度应低于该压力对应的饱和温度之下20℃,防止引起管道激振。
5)当汽水分离器压力下降至0.5MPa ,开启水冷壁、省煤器、过热器、再热器各空气门,压力降至0.2MPa后,开启高旁、低旁抽真空,将剩余湿汽排尽。
6)锅炉带压放水结束后,根据工作要求是否破坏炉底水封。
7)密闭炉膛8小时后开启二次风挡板,送风机动叶及出口档板,引风机静叶及进出口档板,炉膛各看火孔进行炉膛自然通风冷却。
8)当空预器进口烟气温度降至100℃,且末级过热器管壁温度低于120℃以下,允许启动一台引风机冷却炉膛。
9)若因检修需要加快炉膛冷却,经生产副总或总工批准,机组A、B级检修闷炉12小时,机组C、D级检修闷炉4小时后,启动一台引风机对炉膛进行强冷,控制烟温下降速度不大于40℃/h,并注意汽水分离器、过热器出口集箱内外壁温差不超过30℃。
10)空预器进口烟气温度均降至150℃以下,允许停止空预器运行。
11)炉膛内烟温低于80℃后,可停用火检冷却风机。
6.1.3.11 汽机停运过程中的操作及注意事项1)汽机顺控停运子组启动后,走步到第52步,汽机压力控制方式切换至限压方式后,高旁将转为C方式,高旁开始调节主汽压力、低旁则开始调节再热蒸汽压力。
此时,必须保证高旁阀后温度设定值高于冷再压力对应的蒸汽饱和温度,避免冷再带水。
2)汽轮机跳闸后检查汽轮机高、中压主汽门、调门、补汽门关闭,抽汽电动门、逆止门、高排逆止门关闭,高排通风阀开启,汽轮机转速下降,进行机组惰走听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