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以重化工为依托推进重庆市长寿区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建设与发展

以重化工为依托推进重庆市长寿区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建设与发展

经济研究导刊ECONOMIC RESEARCH GUIDE总第185期2013年第3期Serial No .185No .3,2013在2011年5月国务院批复的成渝经济区域规划中指出,要引导工业向园区集中发展,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和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力度,做强重庆的万州、涪陵、长寿等区域性中心城市。

重庆市长寿区作为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定位为石油天然气化工、冶金建材、合成材料基地,区域性专用物流节点城市,支持长寿发展成为10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区),并带动周边地区加快发展。

重庆市长寿区构建山水、人文、生态并举的和谐宜居城市,既是长寿自身城市发展的现实选择,也是整个大重庆城镇化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重庆市长寿区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具有自身明显的区位优势1.长寿工业经济优势明显。

从重庆钢铁集团的环保搬迁、MDI一体化、百亿川维、煤化工等一批战略性重特大项目陆续开工建设或全面投产,必将带动长寿区工业产值“井喷式”增长。

当前重庆市长寿区委区政府正在倾全力打造以长寿经济技术开发区为龙头的世界级的天然气化工基地、国家级的船舶钢材供应基地、新材料基地和西部重要的石油化工基地、煤化工基地和精品钢材基地,使长寿真正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国内一流的重化工基地。

2.长寿区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强有力的科研支撑。

长寿经济技术开发区正在建设国家级的化工新材料研发中心,也建有博士后流动工作站,再加上以清华大学博士研究生、重庆大学化工学院、重庆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以及重庆市委党校新型工业园区等一系列教学实践基地的设立,积聚了一大批高级技术人才和科研人才,使长寿区能够充分开发利用高校科研资源并把它及时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这些都将为长寿经济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研和技术人才支撑。

3.长寿旅游资源积淀丰厚。

长寿具有地处长江三峡国际黄金旅游带的独特优势,既有历史悠久的人文景观,更有风景秀丽的自然景观。

长寿区依托全国唯一、得天独厚的“长寿文化”资源,深度挖掘提升长寿文化主题,全面开发菩提长寿山、滨江长寿谷、河街长寿梯,保护性开发长寿湖、大洪湖旅游景区,全力打造世界长寿文化大观园,努力提升宜居长寿魅力的城市特色。

长寿通过深入研究福寿文化对市民文化的影响,提升城市文化魅力,形成以地域特色文化为吸引点的旅游产业,这必定会对长寿城市发展产生积极而又深远的影响,从而提升长寿的城市竞争力。

4.长寿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和较完善的基础设施。

长寿地处重庆腹心地带,襟长江而临重庆主城,居渝东而挟三峡库区。

便利的交通优势,丰富的农副产品和煤炭、石油、天然气资源,电力供应充裕,这些都为加速推进工业化进程提供了充分的能源保障,使长寿成为理想的物质技术中心、物流中心和商品集散地。

长寿交通四通发达,基础设施完善,是重庆主城到三峡库区和渝东地区的必经之地。

渝涪、渝沪高速公路使长寿融入大重庆一小时经济圈;渝怀、渝利铁路两条大动脉贯穿全区;长江黄金水道以及正在建设中的渝万高铁等等,这既缩短了长寿与大城市的距离,也使长寿区域中心城市建设的区位优势更加明显。

二、重化工业是长寿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与发展的重要支撑1.长寿区发展重化工业具有历史积淀的支撑。

重化工业一直是长寿区工业发展的重要基础,而长寿区发展重化工业也是综合我区自然条件和产业基础的充分体现。

早在新中国收稿日期:2012-10-19作者简介:陈国富(1971-),男,河南商水人,副教授,博士,从事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李国辉(1960-),男,重庆人,高级讲师,从事区域经济学研究。

以重化工为依托推进重庆市长寿区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建设与发展陈国富,李国辉(中共重庆市长寿区委党校,重庆401220)摘要:重庆市长寿区作为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定位为石油天然气化工、冶金建材、合成材料基地,区域性专用物流节点城市。

重庆市长寿区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具有自身明显的区位优势,构建山水、人文、生态并举的和谐宜居城市,既是长寿自身城市发展的现实选择,也是整个大重庆城镇化发展的必然要求。

在城市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研究长寿作为成渝经济区的区域中心城市的建设与发展,对长寿城市自身的发展,以及充分发挥其在整个成渝经济区的集聚及辐射作用有着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关键词:成渝经济区;区域中心城市;宜居长寿中图分类号:F12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3)03-0153-02153——建立之后的第一、二个五年计划时期,当时的长寿县就相继建成了狮子滩、回龙寨、下洞水电站。

电力工业的发展及本地区丰富的天然气资源为长寿发展工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世界能源格局的变化以及中国产业结构调整及产业转移的需要,一大批钢铁、石化等重化工项目相继落户长寿工业园区和化工园区,从而促使长寿区成为当今重庆市乃至全国首屈一指的重要的重化工业基地。

2.发展重化工也是长寿区优化产业布局,加速重庆市工业化进程的需要。

现代化以工业化为基础,而工业化又以重化工业为基石;如果没有重化工业的长足发展,无论是城市化进程还是其他各项建设都将无从谈起。

中国大多数居民和家庭的民生需求,都将更倾向于同重化工业相关的产品。

长寿区在发展重化工业方面有得天独厚的长江港口条件,还有深处内陆地区环境敏感度较低,再加上丰富的天然气等自然资源的支撑能力,促使长寿重化工业的崛起具备不可多得的说服力。

作为重庆市重要的化工基地,长寿区利用宴家工业园区和化学工业园区这两大平台再造产业,基本形成化学工业、机械制造、金属冶炼、新型材料等产业,其中化学工业已成为重庆工业的支柱产业之一,四川维尼纶厂、扬子江乙酰公司、长寿化工公司、长风化工厂、重庆天然气净化厂等大中型企业集中了国内规模最大的天然气化工装置,奠定了重庆市的工业基础。

3.长寿区发展重化工业也是迎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需要。

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东部地区的一些企业由于受资金、能源、原材料缺乏及劳动力价格上涨等因素的制约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企业面临着严重的生存危机。

所以一些企业包括重化工业要向中西部地区转移。

虽然东部工业向中西部的转移是一种市场行为,但转移产业总量则相对稀缺。

在调研中,我们了解到,如果长寿区以重化工为依托搞好产业布局,就能够更好地承接东部的产业转移,从而推动我区的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活力,推动长寿区经济的高速增长和综合实力的提升。

抓住东部地区产业和资本向西部转移的机遇,承接东部地区的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引进东部优强企业集团投资改造提升长寿区传统特色产业和发展新兴产业,将会使长寿成为重庆承接国内外“双转移”的主战场和规模最大增长极。

4.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政策层面对长寿区经济发展的有力支持。

2010年11月19日,经国务院批准重庆(长寿)化工园区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定名为长寿经济技术开发区。

2011年4月11日,长寿经济技术开发区正式挂牌成立,重庆市市长黄奇帆为开发区揭牌。

正如长寿区委书记周勇所言:“重庆(长寿)化工园区升格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是中央和市委、市政府对长寿实践的肯定和提升。

站在更新、更高的起点,90万长寿人民将更加坚定科学发展的信心和决心,解放思想,创新行动,把国家政策优势转化为推动长寿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现实生产力。

”重庆(长寿)化工园区升格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必将为长寿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极大的促进作用,从而有利于长寿在更大范围配置资源,在更高平台上拓展发展空间。

三、以重化工业发展为依托建设区域中心城市是长寿发展向心力和辐射力的体现1.宜居长寿具有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彰显宜居长寿独特魅力。

经济发展与宜居城市建设二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

发展重化工业只是长寿区作为富民强区的重要手段,而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提高和宜居、宜业、宜寿的宜居城市建设是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

重庆市长寿区拥有积淀深厚的文化底蕴,应当结合文化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充分挖掘城市文化内涵,延续历史文脉。

建设宜人的自然生态环境与和谐的社会及人文环境的相统一的宜居城市,既是长寿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长寿城市发展的终极指向。

这不仅有助于增强长寿的向心力、吸引力,而且更有助于提升长寿的整体形象,是受益当代、惠及子孙的伟大事业。

2.拓展城市外延,增强长寿区域中心城市的凝聚力。

城市的外延决定着城市的发展空间、发展规模和吸引力,从而具备引领、辐射、集散功能。

这种功能体现在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

区域中心城市一般具有较强的凝聚力,而它的凝聚力首先就体现在中心城市外延的拓展上。

由于重庆市长寿区是典型的城乡二元结构,在城镇化建设中商业、居住、公共设施等承载城市功能的基础设施比较分散,要实现区域中心城市的发展目标,必须加快城市的发展,拓展城市的外延。

特别是近几年来,长寿区委区政府通过加大对城市基础设施的投入,长寿城市面貌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城市框架不断拉大,城区规划面积已扩大到120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扩大到60平方公里,城市人口达到50万以上,为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积淀城市的内涵,增强长寿区域中心城市的裂变力。

城市尤其区域中心城市是自然、历史、经济、人文的综合体,和人一样,要有个性、有气质、有内涵才能提升品位。

如果说城市的外延在城市的发展中具有积聚效应,那么,城市的内涵则在城市的发展中具有裂变效应和乘数效应。

直辖以来,长寿的经济社会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不过长寿经济发展的人口、资源和环境压力越来越大,传统的经济发展方式已难以为继。

因此,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刻不容缓的任务。

长寿应当充分发挥区域中心城市的优势,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增强科技创新、文化引领和综合服务功能,进一步优化功能分区和产业布局。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重庆自身发展的迫切需要,这将为长寿的发展带来产业的转型和升级;而随着产业的升级,又将吸引全球高级人才的聚集,反过来又能再提高整个社会的技术水平与生产力。

4.充分利用长寿旅游资源,提升长寿城市竞争力。

旅游资源是长寿得天独厚的优势。

长寿既有历史悠久的人文景观,更有风景秀丽的自然景观。

充分利用长寿地处长江三峡国际黄金旅游带的独特优势,依托人文、自然景观和现代工业园区,深度挖掘旅游文化内涵,以“休闲、康乐、养生”为核心,以长寿湖、菩提山旅游开发为龙头,加快滨江长寿谷的开发,整合全区旅游资源,加强与周边区域的合作,大力发展面向国际国内市场和主城区的休闲度假旅游、生态旅游、工业旅游等旅游业态,成为长江三峡黄金旅游带重要的休闲旅游胜地。

长寿湖生态旅游区,菩提山中国长寿文化城,滨江长寿谷等人文景观吸引着大批中外游客。

深入研究福寿文化对市民文化的影响,提升城市文化魅力,形成以地域特色文化为吸引点的旅游产业,必定会对长寿城市发展产生积极而又深远的影响,从而提升长寿的城市竞争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