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皮肤科护理常规

皮肤科护理常规

皮肤科急危重症护理常规第一节急性荨麻疹荨麻疹(urticaria)是由于皮肤、黏膜小血管反应性扩张及渗透性增加而产生的一种局限性水肿反应。

起病较急,皮肤突然发痒,很快出现大小不等的红色风团,病情重时可伴有心慌、烦躁、恶心、呕吐甚至血压降低等过敏性休克症状。

1.饮食护理:饮食清淡,在发病期间不吃海鲜、异性蛋白类食物、酒类、浓茶以及辛辣刺激性食物。

2.病情观察: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伴有腹痛、腹泻者应对症处理,有呼吸困难、窒息、休克等症状时,立即就地抢救。

3.慎用青霉素类药物及血清制品;有风团时不宜做青霉素、链霉素、破伤风抗毒素过敏试验,以防加重过敏。

4.积极治疗可疑的慢性病灶。

如扁桃体炎、肠道寄生虫病等。

5.积极寻找致敏源,避免搔抓皮肤,瘙痒时给予外用止痒药。

第二节急性接触性皮炎接触性皮炎(contact dermatitis)是指皮肤或黏膜接触外源性刺激物或致敏物后,在接触部位发生的炎症反应。

严重时出现水疱、大疱,疱壁紧张,内容清亮,水疱破后形成糜烂面,偶可发生组织坏死。

1.紧急处理措施:发生接触性皮炎后应立即停止与可疑物质的接触,去除接触物,避免再接触过敏物质。

可采用局部清洗法。

2.急性期皮疹伴渗出液者可用3%硼酸液湿敷,无渗液者用炉甘石洗剂,有大疱时在无菌条件下抽出疱液。

3.剧痒者给予口服抗组胺类药,静脉注射10%葡萄糖酸钙,严重者口服或静脉注射皮质类固醇激素。

4.病程中避免搔抓及用肥皂、热水清洗。

5.饮食护理:避免辛辣及酒等刺激性食物。

6.病愈后,过敏体质者尤要注意避免接触可能的诱发因素,以防再发。

第三节急性血管性水肿血管性水肿(angioedema)系皮肤、皮下组织血管通透性增高所引起的皮肤黏膜局限性水肿.好发于组织疏松部位,如口唇、舌、眼睑、耳垂、外阴、包皮、喉部、手足等。

急性起病出现局限性肿胀,持续1~3天逐渐消退,亦可在同一部位反复发作。

若发生于喉头黏膜,可引起呼吸困难。

甚至窒息而导致死亡.1.紧急处理措施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有呼吸困难、窒息、休克等症状时,立即就地抢救。

对呼吸道特别是喉头水肿,必要时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术以解除气道梗阻,保持呼吸道通畅。

2.应找寻并去除病因。

3.饮食护理:避免辛辣及酒等刺激性食物.4.病愈后,过敏体质者尤要注意避免接触可能的诱发因素,以防再发。

皮肤科疾病护理常规第一节皮肤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皮肤病是指由各种原因引起的皮肤、黏膜及其附属器发生病理变化的疾病,皮肤病的症状分为自觉症状和他觉症状。

1.入院护理接诊护士热情接待新病人,做好人院介绍及护理评估。

通知管床或值班医生,协助医生完成各项检查。

2.饮食护理忌辛辣、刺激性及易致敏食物,禁烟酒。

3.分级护理根据病情及生活自理能力,按医嘱落实病人分级护理。

4.病情观察(1)观察生命体征及皮肤损害变化,腋下有皮肤损害者不宜测腋温,口腔有糜烂者不宜测口温。

(2)做好危重病人抢救工作。

5.基础护理(1)皮肤护理:每周修剪指甲1次,避免搔抓及用热水、肥皂烫洗皮肤。

(2)排便护理:保持排便通畅,3天无排便者,酌情给予通便处理。

6.药物应用观察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

7.消毒隔离做好感染性皮肤病病人的消毒隔离工作,防止交叉感染。

8.心理护理消除病人不良情绪,克服自卑心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9.健康指导告知病人皮肤病的防治知识及外用药的使用方法。

指导保持皮肤清洁卫生,对传染性皮肤病应做好消毒隔离。

第二节脓疱病护理常规脓疱病(impetigo)俗称黄水疱,是一种小儿多发的化脓性皮肤病,主要由凝固酶阳性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其次是链球菌或两者混合感染所致,可接触传染。

1.按皮肤科疾病病人一般护理常规。

2.消毒隔离:安置病人于单人房间,做好床边隔离。

换药用具必须严格消毒,污染的敷料应焚烧。

新生儿脓疱疮应注意衣物及尿布的消毒。

3.病情观察(1)如出现体温升高、淋巴结肿大等全身症状或伴发肾炎者,应遵医嘱及时处理。

(2)注意保暖,做好口腔及眼部护理,预防并发症。

(3)皮肤护理:脓疱、水疱在无菌操作下刺破、吸干,再涂1%甲紫溶液,全身损害者,可用1:15 000~1:20 000高锰酸钾溶液药浴。

4.健康指导(1)自我护理:加强个人卫生,保持皮肤清洁,增强皮肤抵抗力,避免搔抓,以防自身传播。

(2)预防控制:夏季应定期检查儿童集中的场所,发现病例及时处理。

第三节带状疱疹护理常规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由水痘一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是一种沿神经走向单侧分布,有成簇炎性水疱伴有神经痛的皮肤病。

初次感染该病毒表现为水痘或隐性感染,以后病毒长期潜伏于脊髓后根神经节的神经元内,当机体免疫力低下时,病毒即被激活,使神经节发炎,引起相应神经分布区出现带状疱疹。

1.按皮肤科疾病病人一般护理常规。

2.饮食护理:给予高蛋白质、高维生素饮食。

3.病情观察(1)局部淋巴结增大者,应观察体温、脉搏变化,发现大疱性带状疱疹,应警惕恶性肿瘤。

(2)三叉神经眼支受累者应加强眼部护理,定时滴眼药水。

4.药物应用:静脉和局部给予抗病毒类药物治疗,必要时给予镇痛药物。

5.心理护理:消除病人对疼痛的恐惧心理,关心体贴、同情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6.健康指导:加强锻炼,增加机体免疫力,预防感冒,注意休息,避免劳累。

第四节疥疮护理常规疥疮(scabies)是疥螨引起的一种接触传染性皮肤病,可集体发病,易在集体宿舍和家庭流行。

成人疥疮可通过性接触传染,在国外列为性传播疾病之一。

1.按皮肤科疾病病人一般护理常规。

2.药物应用(1)正确使用外用药,热水和肥皂洗澡后,用10%硫磺软膏(婴幼儿用5%)自颈以下遍擦全身,有皮疹处应加强搽药,每天1~2次,连续3~4天为1个疗程,搽药期间不洗澡,不更衣,以保持药效。

(2)观察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

如2周后还发现新发皮疹者,应再重复第2个疗程;如出现剧烈瘙痒者,应及时就医,对症治疗。

3.预防感染:避免搔抓,防止感染。

4.家庭或集体宿舍病人应同时治疗,以达到根治。

5.健康指导(1)消毒隔离:病人用过的衣物、被服应煮沸或暴晒消毒,避免病人睡卧他人床铺。

集体场所如招待所、宾馆、幼儿园等传播疥疮的重要场所应经常消毒。

(2)加强个人卫生,勤洗澡,勤更衣。

第五节手足癣护理常规手足癣(tinea manus/pedis)是分别发生于手部和足部的皮肤癣菌感染。

手足癣的致病菌为皮肤癣菌,主要是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絮状表皮癣菌、玫瑰色毛癣菌等。

1.按皮肤科疾病病人一般护理常规。

2.用药护理(1)外阴等皮肤柔嫩处,不宜用高浓度、刺激性强的药物,以免引起接触性皮炎。

若局部有刺激,暂停擦药,待症状消失后,继续治疗以防复发。

(2)手足癣继发感染,湿敷时指、趾间应分开包扎。

合并感染和湿疹性变时应治疗合并症。

涂甲癣药物时,避免刺激甲沿皮肤。

(3)观察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必要时监测肝功能变化。

3.消毒隔离:做好消毒隔离工作,病人生活用品均须消毒。

4.健康指导:指导病人注意个人卫生,不与其他人共用浴具。

有足癣病人应避免搔抓或通过用具传染到手和甲。

第六节性传播疾病护理常规性传播疾病(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STD)是由性接触、类似性行为及间接接触所感染的一组传染性疾病。

它们不仅在性器官上发生病变,还可以通过淋巴系统侵犯性器官所属的淋巴结、皮肤黏膜,甚至通过血行播散侵犯全身重要组织、器官。

1.按皮肤科疾病病人一般护理常规。

2.饮食护理:宜清淡,禁饮酒和辛辣食物。

3.消毒隔离:做好消毒隔离工作,接触病人体液、血液和分泌物时应戴手套,病人的用具应严格消毒。

4.保护病人的隐私,做好性病疫情登记、上报、追踪、随访等工作。

5.药物应用:及时就医,早诊断、早治疗,规则、足量、合理用药。

6.健康指导:切断传播途径,不与他人共用浴具,避免在公共浴池洗浴,便前、便后要洗手,拒绝毒品和不洁性行为,提倡洁身自爱和正确使用安全套;性伴侣同时治疗;发病和治疗期间禁止性生活。

第七节湿疹护理常规湿疹(eczema)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真皮浅层及表皮炎症。

临床上根据皮损的性质可分为急性湿疹、亚急性湿疹、慢性湿疹。

急性湿疹以丘疹、丘疱疹为主,有渗出倾向。

慢性湿疹以苔藓样变为主。

亚急性湿疹介入两者之间。

1.按皮肤科疾病病人一般护理常规。

2.饮食护理:宜清淡,忌辛辣或其他刺激性食物,不饮酒、浓茶、咖啡,保持排便通畅。

3.换药护理:换药时剪毛去痂,避免使用胶布,冬季湿敷时防止受凉,皮疹广泛、包敷面积大时要分片使用不同药物,防止药物中毒。

4.避免各种诱发因素,及时治疗全身性疾病。

5.健康指导:宜穿棉、布类柔软的衣裤。

第八节药疹护理常规药疹(drug eruption)亦称药物性皮炎,是药物通过内服、注射、吸入、灌肠、栓剂使用,甚至通过破损皮肤等途径进入人体后,在皮肤黏膜上引起的炎症性皮疹,严重者可累及机体的其他系统。

病情严重、病死率较高的大疱表皮松解型药疹、重症多型红斑型药疹及剥脱性皮炎型药疹称为重症药疹。

1.按皮肤科疾病病人一般护理常规。

2.饮食护理:饮食宜清淡,禁食辛辣刺激性食物,保持排便通畅。

鼓励病人多饮水,以加速药物排泄。

3.病情观察:如有发热、皮疹、瘙痒等情况发生,立即停用一切可疑致敏药物及与其化学结构近似的药物,遵医嘱及时治疗。

4.药物应用:用药前详细询问有无药疹史或其他过敏史,严格做好药敏试验及药物过敏标识,并告知病人以后禁用该类药物。

5.基础护理(1)眼部护理每日冲洗双眼,白天定时滴眼药水,晚上用抗生素眼膏。

(2)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可用复方硼砂溶液漱口。

(3)皮肤护理外阴、肛门糜烂者可湿敷,定时翻身,预防压疮。

6.消毒隔离:重症药疹病人应住单人病房,病房内空气流通,定期消毒。

被褥床单要及时更换、消毒,医护人员在治疗护理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7.健康指导(1)告知病人药物过敏名称,用药前了解药物的性能,告知医务人员自身药物过敏情况,不盲目用药。

(2)用药期间如出现皮肤发红、发痒甚至皮疹,应及时就诊和治疗。

(3)加强营养,保持心情舒畅,注意皮肤清洁,促进身体康复。

第九节银屑病护理常规银屑病(psoriasis)俗称牛皮癣,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

基本损害为红色丘疹或斑块上覆有多层白色鳞屑,病程慢,确切病因尚未清楚。

临床上分为寻常型、脓疱型、关节病型、红皮病型4种类型。

以寻常型为多见。

1.按皮肤科疾病病人一般护理常规。

2.饮食护理:给予低脂肪、低盐饮食,避免饮酒,禁食异性蛋白和刺激性食物。

3.药物应用(1)擦药前宜用温热水清洗,去除鳞屑.以提高药效。

进行期禁用紫外线照射或刺激性强的外用药物。

(2)长期应用免疫抑制药时应观察有无口腔溃疡及胃肠道反应,监测白细胞计数变化。

4.基础护理保持床铺清洁卫生,及时清扫皮屑,勤洗澡,勤更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