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拜占庭帝国的故事

拜占庭帝国的故事

流光千年——拜占庭帝国当东方的中华帝国发出的光辉照耀着东亚大陆时,此时在西方,有一个庞大的帝国也放射出夺目的文明之光,至今为人们所津津乐道。

这个帝国就是罗马,当公元三世纪时,它已经呈现出苍老疲敝之态了,各地将军自立为王,连连混战,后来这种局面被一个人打破,他就是戴克里先,这与中华的隋朝颇有相似,隋朝结束了五代十国时期,统一了中国,并创造了一种新的选官制度,而此时的戴克里先也结束了内乱,并创造了一种新的帝国管理制度,那就是有名的四帝共治制:东西部各两个皇帝,西部皇帝为正职,称成为奥古斯都,东部为副,称为凯撒,,副职为正职的养子或女婿。

在这场危机中,东部和西部由于原本存在的差异而导致了更大的更大的分裂,此时,周边蛮族又伺机而动,使得原本衰落的帝国更加衰亡了,就在危机之时,出现了一个伟大的帝王,他的名字与凯撒,屋大维,将永垂罗马史,他就是君士坦丁,他的出现不仅给帝国注入了新的血液,还导致了另一个伟大的帝国的诞生,高瞻远瞩的君士坦丁大帝似乎看到了帝国东部的优势,决定在东部新建一个都城,历史证明大帝的选择是正确的,这个伟大的都城最后成了享誉世界的千年古都,它让帝国更好的对付蛮族和边境的管理,并连通着欧亚大陆的商业和文化线路,也是帝国的政治,文化,商业中心,它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让帝国屹立千年而不倒,它就是——拜占庭(后被大帝改为君士坦丁堡)。

君士坦丁大帝不仅统一了帝国,新建了都城,还开启了共治皇帝时代,并改革了行政区划分,继续戴克里先的职业世袭制,并大量招募蛮族兵,他的另一个史无前例的举措就是将基督教定为国教,并将皇权凌驾于神权之上。

君士坦丁大帝的出现让罗马这头苍狼仿佛又抬起头来,但是一切可能出现的辉煌随着他的逝去而变得不可能了,帝国陷入了他的儿子们导致的混战中,直到另一个人的出现——迪奥多西一世,当人们以为罗马会再次迎来一个君士坦丁时期的春天时,历史却让它成为罗马的最后一个晚秋。

他死后,两个儿子将帝国一分为二,从此出现了东西罗马帝国,当西罗马在饥荒、经济等内患和蛮族入侵等外患中慢慢覆灭时,东罗马帝国因为本身的经济稳定,朝政较清明度过了这个危机,于是,公元476年,原来屹立着两个帝国的欧亚大陆上只有一个帝国。

此时的拜占庭帝国已没有昔日罗马帝国的光彩,但这并不代表它没有这个梦想,在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坎坷后,这个帝国迎来了一个伟大的帝王,这个伟大的帝王一直怀有一个梦想,那就是让罗马的光彩重新照耀起来,同时他也是一个传奇人物,他出生贫寒,但命运之神却垂青于他,先后有舅舅查士丁,妻子提奥多拉帮他成为一代帝王,他带着“一个皇帝,一个法律,一个帝国”的目标出发了,伴随他的是皇后提奥多拉和大将贝利撒留,他制订了新的法律——《罗马民法大全》,建造了中古世界的奇观——圣索菲亚大教堂,还从中国引入了养蚕技术,击败了波斯,征服了汪达尔人。

东哥特人,西哥特人,保加利亚人,拜占庭人似乎看到了昔日罗马帝国的辉煌,但历史是何其的相似,君士坦丁大帝匆匆完成了统一大业,而査士丁尼的帝国之梦也仅仅是昙花一现。

开始是大瘟疫的降临,然后是帝王和将星的离去,最后是外敌的入侵。

后代的君王也为这个帝国之梦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帝国于是又内忧外患,直到另一个伟大的帝王出现,他一个总督、海军将领的儿子,推翻了一个不受欢迎的皇帝的统治后,被推举为皇帝。

他就是希拉克略。

当时拜占庭帝国是四面楚歌,于是这位帝王开始建立军区,实行兵农合一、军政兼容的制度,军区制使得拜占庭的军事实力提升,于是拜占庭解除了外患,特别是波斯人的威胁。

但是这样的好景不长,此时阿拉伯帝国已经崛起,并在不断地开拓疆土,帝国在于阿拉伯作战时节节败退,于是叙利亚和北非被阿拉伯人给占领了。

当希拉克略的曾孙君士坦丁四世即位后,情况有所好转,同时,由于新式武器——希腊火的出现,阿拉伯人在进攻君士坦丁堡时受挫,而后与帝国签订了合约,这次战争对于拜占庭人而言,是拯救了他们的帝国,而对于欧洲人来说,这场战争的意义更大,它使欧洲免遭阿拉伯军队的蹂躏,同时使基督教免遭伊斯兰教的征服,也许上帝不忍心看到自己的儿子所创造的宗教就这样被别的教给征服,所以当阿拉伯人在向拜占庭侵犯时,它保佑拜占庭人打败了敌人,从而保护了东正教;当阿拉伯人侵犯高卢时,他们被法兰克人击败,天主教于是被保护了,历史就是这样,如果阿拉伯人在这两次入侵中有一次得手的话,那么今天的世界未免太过于单调了,东方和西方也就没有那么多吸引人的文化差异了。

当阿拉伯人的威胁解除后,帝国进入了一个新的王朝——伊苏里亚王朝,这个王朝发生了一场运动,人们称之为——损坏圣像运动,其结果是神权的削弱和帝国对教会控制的全面加强,同时也是东西教会大分裂的重要原因之一。

伊苏里亚王朝之后,帝国内乱不止,军区贵族的势力得到了加强。

而后,有一位伟大的君主出现了,他和査士丁尼有相似之处,他们都出生卑微,但却都有非凡的统治能力,他开创了一个新的时代——马其顿王朝时代,这也是拜占庭帝国的黄金时代。

他就是瓦西里,帝国在他的统治之下,内部和外部的局势都有较稳定的局势,瓦西里后,其子可没他这样的能力,于是在外事上不时失利,其子死后,帝国又陷入了内斗中,政权逐渐被军人所掌控,军人的统治让帝国在对外战事上取得了不少胜利,到瓦西里二世,帝国在军事上的辉煌已达到了极点,这也是拜占庭由盛转衰的开始,旷日持久的战争耗费了国力,使得中小军农和自由农民破产,军人贵族的势力增强。

在此之间,发生了一个重要的事情,东正教成了斯拉夫人的重要宗教,俄罗斯因此成为基督教的一员。

当瓦西里去世后,帝国变走向衰弱,但这次历史的长河吞没了它,从此帝国在没有出现一个可以和之前的几位明君相比的君王,帝国也在没有崛起过,一直走向灭亡。

但这个黄金时代却让人无法忘记,如果一个人要怀恋拜占庭的疆域时,当然会去回想査士丁尼时代,但如果一个人对拜占庭的文化感兴趣,最好就是去研究一下这个黄金时代的文化。

但黄金时代后便是帝国的衰落,此时军人贵族的势力已经很强大了,于是各军事首领各地割据,大贵族左右着政权,在加上军区制的衰败,女人干政,个贵族家庭的争斗,于是帝国内乱不止,此时帝国的在外部受到了三个方向的外敌压力——东方的塞尔柱突厥人,西方的诺曼底人,北方的斯拉夫人,保加利亚人和塞尔维亚人也在巴尔干半岛蠢蠢欲动,最为严重的便是塞尔柱突厥人的崛起了,历史最终也将见证它给这个帝国所带来的影响。

塞尔主人对拜占庭的不断入侵,帝国虽组织了反击,但总是归于失败,于是帝国东部的领土被不断地蚕食。

于是这场竞争中两个帝国的实力不断地发生了改变,半个世纪后,拜占庭已不是这些突厥人的对手。

国力不断衰弱的拜占庭不得不向同样信仰基督教的西方求助,于是一场深刻影响历史的事情开始了,那就是十字军东征,但令拜占庭人未想到的是,这样的求援最终变成了引狼入室,在第四次东征时,十字军的入侵不再是东部的伊斯兰地区,而是拜占庭的古都——君士坦丁堡,君士坦丁堡的陷落无疑是对原本已经很羸弱的帝国的一次致命打击,从此更加一蹶不振了,但历史似乎不愿看到这个帝国就这样灭亡了。

当这些十字军士兵攻占的帝都后,并没有夺取整个帝国,于是拜占庭的血脉得到了保存,而保存着帝国血脉的是三个贵族,这三个贵族在昔日的领土上建立了三个据点,并成立了三个王国——特拉布松王国,伊庇鲁斯王国,尼西亚帝国,历经曲折后,尼西亚复兴了帝国。

但这并不意味着帝国的重新崛起,此时的帝都几乎是一座废城,而拜占庭也如同一个垂垂老矣的老人,将开始走完了人生的最后两百年。

此时仍内忧外患,而且拜占庭在欧亚的商贸地位完全被土耳其给去取代了,而土耳其也已经崛起了,统治者无法判断形势,要么亲土耳其,要么亲西方,昔日辉煌的帝国一步步走向了死亡的深渊。

当土耳其的巴耶扎克成为苏丹时,这位野心勃勃的帝王曾包围了君士坦丁堡,帝国濒临灭亡,但碰巧的是当时的莫卧儿帝国的帝王帖木儿在于土耳其大战中取胜了,无心的救了这个千年帝国,使它多走了半个世纪。

但这天还是来了,当默罕默德二世即位时,拜占庭帝国迎来了那一天,1453年将是帝国的最后一年,此时的拜占庭已只剩下一座帝都,称不上帝国了,但拜占庭人在这刻却给世人展现了衣服誓死拼搏的悲壮画面,一万守军对抗十七万入侵者,君士坦丁堡那著名的内外双城墙对抗五十多门大炮,这场战争无疑是毫无悬念的。

但末代君王君士坦丁十一世却与臣民们表现的一场顽强,他们仍每天在圣索菲亚大教堂对着主祷告。

5月29号拂晓,敌人发动了全面进攻,这次,全能的主再也无法保护他的子民,君士坦丁堡陷落了,末代君主战死了,千年帝都惨遭劫掠,徒留着的圣索菲亚大教堂默默的见证了这一切。

1453年5月29日,千年帝国拜占庭寿终正寝。

当人们为这个帝国的灭亡惋惜时,不得不思考帝国覆灭的原因。

从地图上看,拜占庭位于黑海与地中海之间的航道和欧亚两洲之间的陆地交通要冲,这使得帝国处于四面包围的局势,西有西哥特人,北非有汪达尔人,东有波斯人,南部有保加利亚人,西南部有诺曼人,帝国在千年历史中,总要不断的抵制这些这些国家,帝国很少有宁静的日子,于是,国力便在一次一次的战争中逐步消耗,同时,由于拜占庭是原来罗马帝国的分支,很多拜占庭帝王想重现昔日罗马帝国的辉煌,于是不断的开拓疆土,最典型的就是査士丁尼,他在位期间征服过不少周边蛮族,极力想重新塑造昔日的罗马帝国,同时,他又喜欢华丽与威严,他对建筑有着狂热的喜爱,他想成为第二个所罗门甚至比所罗门更伟大,于是在帝都内修建了不少宏伟的建筑,最著名的便是圣索菲亚大教堂。

不断的对外扩征和大兴土木,无疑让帝国的财力,物力,人力消耗很大,同时由于征服使得帝国的版块很大,帝国也成为地中海的霸主,但是要维持住这样的地位所付出的代价太大了,后来的几个皇帝无疑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可见,査士丁尼的梦想在追求和维持中都让帝国付出了很大的代价。

同时,在拜占庭帝国时期,东西方的地理和文化差异以及关于关于圣子,圣父,圣灵的争执让罗马教会和君士坦丁主教间的分歧越来越大,最终造成了东西教会分裂,帝国与西方各国的关系较差,从十字军东征我们就可以看到,这些西方国家对帝国没有一点友情,前三次东征,他们打劫了帝国的不少地方,而且还没有履行和拜占庭的合约,第四次东征,十字军对君士坦丁堡的围攻更是表现了他们完全没把这个所谓的同教弟兄当弟兄看。

帝国没有很好的盟友,拜占庭陷入了孤立中。

同时由于君士坦丁大帝所创建的共治皇帝制度没有明确规定皇位的继承人一定是当世皇帝的长子,因此皇位也不像中国那样存在较少的争议。

皇位的这种不确定性造成了皇位继承人的斗争,加剧了王室内乱和政权频繁更迭,使得统治很不稳定,导致拜占庭逐渐衰弱。

同时,统治者又多无能,许多统治者毫不关心国家政事,反对赛马很有热情,同时又喜欢花天酒地的生活,如瓦里西二世之后的君士坦丁八世仅三年时间就将国家积累的财富耗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