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佛教的起源与传播

佛教的起源与传播


佛教中的石窟艺术集建筑、雕塑与壁画于一体成为 人类文化宝库中极珍贵的组成部分。龙门石窟、云冈石窟、 敦煌莫高窟、以及新疆克孜尔千佛洞、伯孜克里克石窟等 都是我国石窟艺术的经典。 文学方面,数千卷由梵文翻译过来的经典本身就是 伟大富丽的文学作品。禅宗的思想,对陶渊明、王维、白 居易、苏轼等著名诗人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刻影响,推动 了新的文学题材的出现。 另外,佛经中的动人故事常常成为艺术家们绘画的 题材,由于佛教宣传的需要,版画壁画也发展起来。唐代 音乐吸收了天竺乐等佛教国家的音乐,至今仍有少部分保 存在某些佛教寺庙中。
阿私陀为太子占相 有位博学多识的星相学家,他名叫阿私 陀来到王宫,细细地端祥安然而卧的太子, 庄重地说:“ 庄重地说:“非凡人!非凡人!太子相貌 奇妙,面如满月,他是释迦族的光荣,他 将会成为人世间 的救主 。”
举世无双的宫殿 净饭王为太子建造一座举世无双,奇妙无 比的宫殿,命名为“四时宫殿” 比的宫殿,命名为“四时宫殿”;进入宫 殿,四季如春,楼上阁下弦歌不绝,宫女 歌妓侍立左右,不知人间还有春去秋来的 凄凉,不知人生还有悲欢离合的悲绪。
佛教
引: 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已有两千五百余年的 历史,它的创立、传播、和发展给人类和历史文化带来了 很大的影响。两汉之际,佛教传入我国,经过与中国传统 思想文化的相互冲突、融合,逐渐发展成为一种中国的民 族宗教,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乃 至民族文化性格。 例如:我国古代建筑保存最多的是佛教寺塔,现存河南嵩 山嵩岳寺砖塔、洛阳白马寺、山西五台山南禅寺、佛光寺 的唐代木构建筑、应县大木塔等都是我国古代建筑史的宝 贵实物。许多佛教建筑已成为我国各地风景轮廓线突出的 标志。
佛陀“初转法轮” 佛陀“初转法轮” 佛陀成道后,开始了四十年不间断的弘扬 佛法,教化众生的活动。他最初说法,是 到波罗奈城的鹿野苑,化度随侍过他的五 个侍者阿若乔陈如等人。佛陀在鹿野苑的 第一次说法,在佛教史上称为“ 第一次说法,在佛教史上称为“初转法 轮”。
佛陀弟子千余人 佛陀离开树林,来到他曾经修道的伽耶山 尼连禅河边。他的目的是化度在这里修行 的、拜火教的首领优楼频罗迦叶。佛陀感 化了他,随后有五百个弟子皈依了佛陀。 优楼频罗迦叶又说服了两个弟弟那提迦叶 和伽耶迦叶,各带领自己的二百五十名教 徒皈依佛陀,这时,佛陀弟子已有千余人。
白猿献花果 太子来到伽耶山苦行林中,开始过其艰苦 日子。他在树下跏趺而坐,不分昼夜,不 避风雨,不卧不起,一心修习禅定。有时 山谷中的白猿摘取花果来供养。但他内心 丝豪没有懈怠的念头。鸟儿飞来了,在他 头上做巢抱卵,撒尿拉屎,他不嗔怒,也 不加驱赶,心性泰然。
பைடு நூலகம்
牧羊女供养牛奶 悉达多结束苦行后,先到尼连禅河洗去了 他身上六年的积垢,随后接受了河边牧羊 女供养的牛奶,恢复了体力。随从他的五 个人见他这样做,都以为他放弃了信心和 努力,便离开了他,前往波罗奈城的鹿野 苑去修苦行。
伴随着佛教俱来的还有天文、医药等科学技术的传习。 唐代高僧一行创《大衍厉》 唐代高僧一行创《大衍厉》和策定子午线,对天文学作出 了卓越贡献。隋唐文书上记载印度翻译过来的医术和药方 就有十余种。 在我们的生活中,于兰盆会,吃腊八粥等民俗活动 都渊源于佛教;佛教的思想对我们的观念有着相当的影响, 如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等被人们沿用至今;我们的日常用 语很多都来源于佛教语汇,如世界、如实、实际、平等、 刹那、清规戒律、相对、绝对、烦恼、因缘等等。 有史学家说,在中国历史上,佛教和文化关系如此 之深,不懂佛学就不懂中国文化。因此我们应该把佛教与 粗俗的封建迷信区别开来,正确看待佛教与佛教文化。
佛教产生的社会背景
奴隶制社会阶级斗争,种族矛盾 婆罗门 祭祀文教的僧侣阶级 刹帝利 掌管军政的国王武士 吠舍 商人、手工业者、农民 首陀罗 农人、牧人、仆役、奴隶 释迦牟尼也是众多反对婆罗门教的教派之一,倡 导四姓平等,教化方式接近平民,有现实性
悉达多的诞生 摩耶夫人途中经过大花园,叫蓝毗尼园。 摩耶夫人途中经过大花园,叫蓝毗尼园。 那天天气特别晴朗,园子里面百花争妍, 绿草如茵,充满了喜庆的气氛,夫人漫步 在花园中,看见一颗高大的无忧树,枝繁 叶茂,犹如伞盖一样柔柔软软地垂下。夫 人看得高兴,举起右手摸了摸枝条,太子 就从右胁诞生了,披着一身金光。(四月 初八,佛诞日)
娑罗树下涅槃 佛陀晚年疾病缠身,仍然到处讲经说法。 来到拘尸那伽城外的娑罗树林,佛陀疲乏 不堪,决定在这里入灭。在两株娑罗树中 间,阿难搀扶佛陀右胁而卧,还对外道须 跋陀罗说法,这是最后度化的弟子,说完 便寂然入定,安祥而逝。这是公元前五四 三年二月十五日中夜,佛陀寿八十岁。
佛诞日——四月初八——释迦牟尼出生 佛诞日——四月初八——释迦牟尼出生 成道日——十二月初八——觉悟成道,成为佛陀,简 成道日——十二月初八——觉悟成道,成为佛陀,简 称佛,意为觉悟者(这一天寺庙都要举行一些佛事活动, 并用各种杂粮煮成乳粥供佛,纪念牧羊女对释迦牟尼的供 养。中国民间在十二月初八喝“腊八粥” 养。中国民间在十二月初八喝“腊八粥”的习俗与此有关。 初转法轮——(宣讲佛法)——标志着佛教的创立 初转法轮——(宣讲佛法)——标志着佛教的创立 二月十五——佛涅磐日 二月十五——佛涅磐日 佛祖四大胜地——蓝毗尼花园、菩提迦耶、鹿野苑、拘尸 佛祖四大胜地——蓝毗尼花园、菩提迦耶、鹿野苑、拘尸 那迦
悉达多驱逐魔女 太子的威光惊动了六欲天上的魔王宫殿, 魔王波旬心惊胆颤,害怕太子圆成佛道。 便派了三个妖冶美丽的魔女去迷惑太子。 魔女来到太子跟前,扭动着窈窕的身子, 露出妩媚的笑容,挑逗太子情欲,而太子 毫不动念!闭目静坐,稳如泰山。三个魔 女自惭形秽,狼狈遁去。
菩提树下悟道 悉达多太子独自一人,走到一棵枝叶繁茂 的毕钵罗树下,拾了一些草叶铺了一个座 位,面向东方,盘腿静坐。当时发下誓愿: 我若不能证到无上正觉,宁让此身粉碎, 永不起此座!” 永不起此座!”终于,在十二月初八日的 凌晨,大彻大悟。 我今若不证,无上大菩提,宁可碎此身, 终不起此坐。七七四十九天
公元8 公元8世纪后,由于伊斯兰教的传入,佛教在印度近乎绝 迹,直到六百多年后的19世纪,佛教才有斯里兰卡重新传 迹,直到六百多年后的19世纪,佛教才有斯里兰卡重新传 入印度。 三、佛教向印度境外的传播 1、北传佛教—中国、朝鲜、日本、越南—大乘佛教 、北传佛教—中国、朝鲜、日本、越南— 2、南传佛教—斯里兰卡、缅甸、泰国、老挝、柬埔寨; 、南传佛教— 我国傣族、崩龙族布朗族 —小乘佛教(上座部) 3、藏传佛教—西藏、青海、内蒙古、四川、甘肃等;世 、藏传佛教— 界上不丹、锡金、尼泊尔、蒙古、俄罗斯等国家地区也有 信奉。
佛教开始成为世界性的宗教。 佛教开始成为世界性的宗教。 3、大乘佛教时期(前1世纪左右) 、大乘佛教时期(前1 大乘佛教;主张“普渡众生” 大乘佛教;主张“普渡众生”,认为世界十方皆有佛,修 行果位分罗汉、菩萨、佛三级,修行的最高目的在于成佛。 小乘佛教,注重自我解脱,认为世界上只有一个佛即佛祖 小乘佛教,注重自我解脱,认为世界上只有一个佛即佛祖 释迦牟尼,修行的最高果位为罗汉。 *乘,原意为“乘载”或“车辆”,大乘意为能运载无量 ,原意为“乘载” 车辆” 众生从生死轮回之此岸到达涅磐解脱之彼岸。 4、密教时期(公元7世纪-公元13世纪) 、密教时期(公元7世纪-公元13世纪) 密教其实是大乘佛教、印度教和民间信仰相结合的产物, 以高度组织化的咒术、礼仪、民族信仰为其特征。
转法轮的含义
轮,印度古代战争中的一种武器,印度古 代传说,政府四方的大王叫转轮王。佛教 用轮比喻说法。法轮现世,一切不正确的 观念,不善的法都破碎无语。
回家探望父王 佛陀成道后的第六年,净饭王思念儿子, 很想见他一面。佛陀为了报答父母养育之 恩,率弟子回国省亲。回到阔别十二年的 故乡。他见到了父王,自然流露出的关爱 之情,感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父王万分 激动。
摩耶夫人纪念堂
印度瓦拉纳西鹿野苑遗迹——达曼克塔 印度瓦拉纳西鹿野苑遗迹——达曼克塔
印度瓦拉纳西鹿野苑主寺
二、佛教在印度境内的发展
印度是佛教的故乡,佛教自产生之日起在古印度流 传了1800多年,形成了一个佛教文化的发源地带。 传了1800多年,形成了一个佛教文化的发源地带。 印度佛教发展史一般分四个时期: 1、原始佛教时期(前6世纪-前4世纪中叶) 、原始佛教时期(前6世纪佛陀及其弟子所传佛教,口授身传 2、部派佛教时期(前4世纪中叶-前1世纪中叶) 、部派佛教时期(前4世纪中叶佛教集团的分裂时期:根本分裂,遵从传统、保守旧 规的上座部 规的上座部;较为进取,强调改革和发展的大众部;后又 上座部;较为进取,强调改革和发展的大众部 大众部;后又 发展为18部。三次大集结,尤其是前3世纪,孔雀王朝阿 发展为18部。三次大集结,尤其是前3世纪,孔雀王朝阿 育王把佛教定为国教。从阿育王开始,佛教从印度境内向 育王把佛教定为国教。从阿育王开始,佛教从印度境内向 境外四方传播。到公元前一世纪中叶,佛教僧侣的足迹已 达到西亚、中亚、东南亚的许多地区,
罗睺罗“小沙弥” 罗睺罗“小沙弥” 佛陀回国省亲,讲经说法,王室宗亲纷纷 披剃出家。就连净饭王的爱孙罗睺罗也随 佛陀出家做了“小沙弥” 佛陀出家做了“小沙弥”。过了两年,佛 陀的姨母带着耶轮陀罗及五百宫女要求随 佛陀出家,佛陀慈悲让她们出家为比丘尼, 并且特制《八敬法》 并且特制《八敬法》戒律,要求比丘尼众 遵守。
例如对玄奘这个中国历史上伟大的翻译家、旅行家、语言 家、佛学大师,在西方学者的世界史著作中都给他留下了 应有的篇章。在印度他的名字更是家喻户晓,印度前总理 尼赫鲁把他列为历史上四大伟人之一。但在中国,人们反 而只知《西游记》 而只知《西游记》中的唐僧,不知中国文化史中的玄奘。 今天,当你在旅游活动中遇到众多的佛教文化景观 时,你了解她们的独特含义与价值吗?能充分欣赏吗;作 为一名导游,特别在佛教旅游资源如此丰富的河南,你能 把我们为之骄傲的宗教旅游资源展现在八方游客面前吗? 通过本章对佛教起源和发展简史,佛教教义教理和佛教供 奉诸神,以及旅游活动中常遇到的佛教文化艺术的介绍, 希望能为大家打开一扇通向灿烂宗教文化之旅的大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