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工业设计专业建设方案

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工业设计专业建设方案

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项目工业设计专业建设方案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2011年10月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项目工业设计专业建设方案项目负责人:王平(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机械工程系系主任教授)丘永亮(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工业设计专业教研室主任讲师)黎蒙(佛山市龙创域快速制造有限公司常务副总)项目组成员:赵俊峰贺艳苓阎汉生游凯王亚珍肖正涛周渝明孙建强徐锦添(广州番禺汉达五金机械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华锦龙(南海诚丰塑料模具厂总工程师)邹春华(广州亨龙机电实业有限公司工程师高级技师)钟镇威(广州市新动力产品设计公司经理)一、专业建设基础(一)专业产业背景2008年末,世界金融海啸对我国的经济改革和产业结构升级提出了紧迫的要求,国务院出台了《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纲要》中明确提出,广东珠三角地区要进行产业升级,必须高度重视自主创新。

中国不可能一直停留在代工模仿阶段,我们必须发展属于自己的具有竞争力的制造业,通过工业设计提升制造业优势,发挥市场主体的活力,打造能够与国际品牌竞争的中国自主品牌。

近年来,广东立足调整产业结构,加快产业升级,提出由“广东制造”向“广东创造”转型。

工业设计与产业升级同步推进。

作为中国制造业发展缩影的广东制造业,前进的脚步已经踏上了“创造”的台阶。

工业设计专业依托于制造业,处于产品制造流程的上端,包括产品的市场调查、方案设计、外观设计、结构设计、模型制作等。

广东正处于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关键阶段,要实现“三促进一保持”,离不开工业设计的发展壮大,21世纪的市场竞争,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同时也是工业设计的竞争。

(二)人才需求当今中国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随之而来的就是工业设计行业的发展,因为人们的审美品位在提高,市场呼唤性能优良、美观大方、具有强烈时代感的产品。

而随着国家队知识产权的重视,为了适应国内国际的竞争压力,各企业都需要有自己独立的产品造型开发设计来提高市场竞争力。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社会对于工业设计人才的需求是日益剧增,工业设计专业有着极其美好的未来。

由于新思想、新技术、新材料的不断发展,促使工业设计行业不断进步,企业对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在不断提高,需求也不断增大。

既需要工业设计师这样的高层次人才,也需要以效果图绘制、产品手板制作等为代表的高级应用型工业设计人才。

我国和我省对工业设计人员的培养使用都还未引起高度重视,导致其数量和质量都不能满足工业设计产品发展的需要。

据统计,我国当前工业设计行业就业人数约为30万,广东省从业人员达6万人,占全国1/5多。

广东省目前工业设计从业人员需求量超过11万,预计未来5年内需求量将超过20万,需求十分旺盛。

广东省工业设计人才缺口达5万人以上,人才供给严重不足。

按结构层次划分,我国工业设计业(狭义的工业设计)各岗位的人才包括:一是高层设计管理及策划人员,二是设计人员(研发设计师或称原创设计师),三是助理设计人员(绘图员、二次设计人员和市场调研员)和技术人员(产品模型或样机制作、样机组装、质检员)。

其中第一类和第二类通常是大学本科或研究生的培养目标,第三类则是职业来教育的培养目标。

通过对国内外产品设计研发中心的研究与分析,对上述人才的需求比例为1∶5∶10。

这表明我国工业设计业对人才的需求具有多样性。

从业人员从业能力不足也是制约我省工业设计发展的原因之一,根据相关调查,我省工业设计从业人员中,本科以上学历的占70%,但由于缺乏系统的综合技能训练,其从业能力普遍无法达到企业的用人要求。

工业设计高技能人才在未来今年将是就业的热点。

基于上述良好的产业发展背景和市场对工业设计人才的强劲需求,学校决定加强工业设计专业建设,以企业任职岗位能力为核心,创新体制机制,完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工业设计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适应现代企业行业对工业设计人才的需求。

(三)建设基础1.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我校工业设计专业立足工科背景,依托成熟的模具、数控和计辅专业而建。

本专业学生在完成基本美术能力培养的基础上,能进行产品外观设计的同时,大力培养学生产品结构设计的能力,包括产品材料与成型、结构设计、加工工艺、模具常识等方面的知识技能;另一方面在学习设计知识的同时,多方面强化学生原型制作动手能力,包括各类手工模型制作、快速原型制作、后处理技术等。

专业开设以来,结合广东省工业设计和制造业的发展特点,初步建立了“岗位技能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

即围绕工业产品的设计与制造,根据工业设计职业岗位的能力要求,建立了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模块化”课程体系;理论课程按单元知识进行模块化,以“必需,够用”为原则,产品外观与结构设计采用项目教学法,案例来自企业和生产一线,原型制作与后处理采用一体化教学。

课程设置以培养职业岗位能力为原则,突出教学的实践性,推行“双证书”制度,着力培养学生的结构设计和原型制作能力。

2.教学团队本专业教研室现有专业教师7人,其中讲师5人、工程师1人,高级工程师1人。

全部为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其中博士1人,在职博士1人。

校内兼职教师5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2人、讲师2人。

另有实验员4人,其中高级技师1人,技师3人。

目前企业兼职教师6人。

3.实训实习基地我校工业设计专业有针对性的加强了结构设计和原型制作两方面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在原型制作方面,我校工业设计的老师,较早的参与了广东省原型制作师鉴定标准的起草工作。

学院也投入了专项资金,新建了工业设计综合实训基地,包括模型制作和修模室、快速成型实验室、产品创新设计工作室、结构设计实训室等,见表一,我校工业设计专业已经具备了良好的实训条件。

此外,与广东佛山市龙创域快速制造有限公司、广州新动力产品设计公司、佛山朝野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等合作,建立工业设计专业校外实习基地,确保每年安排学生到校外实习基地进行专业综合实习及顶岗实习,校外实习基地见表二。

表一工业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条件(校内实训基地)4.专业教改成果我校工业设计专业成立四年来,仅仅抓住国家关于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有利契机,在借鉴兄弟院校办学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广东制造业的发展特点,积极开展工业设计职业岗位调研,以课程建设为龙头,以师资建设为突破点,大胆探索,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根据企业对职业能力的要求,优化并完成了工业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2)省级精品课程《数控编程与加工》已结题通过,院级精品课程《快速成型与后处理》准备验收。

(3)专业教师在搞好教学工作的同时,积极参与科研工作,这几年共有三项院级课题立项,在省级以上期刊发表论文十二篇。

(4)与企业进行深度合作。

2010年,我校工业设计专业教师与顺德区龙创域公司合作编写了三本实训教材,该书已经成为了企业的生产指导文件和我校实训课程的指导用书。

书中既有企业工程师的经验介绍,又有我校老师的理论分析和总结,是工业设计专业进行校企合作的一种新探索。

(5)项目教学和一体化教学改革已取得初步成功,以证代考,基于过程考核和成果评价等多种教学效果评价模式也全面铺开。

(6)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参与各种工业设计相关的大赛,成绩突出,竞赛获奖见表三。

表三竞赛获奖一览表5.毕业生就业情况我校工业设计专业现有两届毕业生,毕业生主要在企事业单位担任产品结构设计师、产品外观设计师、模型制作师、平面效果设计师、CAD绘图员等工作,就业专业对口率较高。

07、08届学生初次毕业率均为100%,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得到了用人单位的高度认可。

此外, 08届毕业班还有两个学生考入了广州美术学院专插本二、专业建设目标建立校企合作育人新机制,推行“双证书”制度;完善“岗位技能导向,产品设计项目驱动职业能力递进”的人才培养模式,优化人才培养方案;联合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共同制定技能递进的中高职衔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打通中高职衔接培养通道;建成一支师德好、理论深、动手能力强富有生产一线经验的一流“双师”型教学团队;积极推进校企合作,共同建立“校中厂”,“厂中校”等形式的实训基地;转变人才培养方式,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和实施项目教学、一体化教学、分段教学等教学模式;成立工业设计对外服务中心,推动行业技术水平发展,提升社会服务能力;构建行业、企业和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人才评价机制;三、人才培养目标以职业岗位能力为导向,以培养学生具有宽广的工业设计基础知识、扎实的工程实践能力和较高的人文道德素质为总体目标,突出学生的结构设计和原型制作能力培养。

学生在完成基本美术能力培养的基础上,能进行产品外观设计的同时,大力培养学生产品结构设计的能力,包括产品材料与成型、结构设计、加工工艺、模具常识等方面的知识技能;另一方面在学习设计知识的同时,多方面强化学生原型制作动手能力,包括各类手工模型制作、快速原型制作、后处理技术等。

四、建设内容(一)建立“以工业设计专业建设委员会为中心的‘校政企’合作人才共育”新机制依托两平台(“校政企”三方联动合作平台、“校企合作产业园”)各工业设计相关企业,以学校为主体,联合行业(广东省工业设计协会)、工业产品结构设计及原型制作等企业共同组成“工业设计专业建设委员会”。

该委员会由学校负责协调,多家企业参与。

学校提供教学场地、设施及专任教师;各企业通过投入设备、技术、人员、场地等资源成为合作单位;实行学生就业预分配制度,各合作企业享有优先与学生进行就业双向选择的权利,并可利用学校的资源对签约的在校学生进行专项培训及岗前培训。

建立宽基础、一专多能的弹性课程体系,各企业可根据各自的用工计划进行课程选择及设置,并参与课程教学的实施与考核,实现人才培养的“校企共育,行(企)业评价”。

1.机构组成♦“工业设计专业建设委员会”下设三个机构:“工业设计专业校企合作办公室”、“工业设计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简称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工业设计专业教学评价委员会”(简称教学评价委员会)。

♦“工业设计专业校企合作办公室”为“工业设计专业建设委员会”常设机构,负责企业信息搜集及校企联络。

♦“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负责联系、组织各企业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标准编写,考试标准制定。

♦“教学评价委员会”是由行业、企业及专任教师共同组成,负责对专业核心课程进行评价,对学生的专业技能及任职能力进行测评。

2.职责及权利♦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为工业设计专业建设委员会的主体,各企业通过合约方式加入联盟。

♦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负责学生的招生及日常教学组织管理。

♦合作企业有权利优先与毕业生进行双向就业选择,对已签约学生,合作企业可在合约规定范畴内修改培养计划。

♦学校应优先满足合作企业“订单”培养要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