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数学课堂差异化教学的一些思考

数学课堂差异化教学的一些思考

数学课堂差异化教学的一些思考
发表时间:2014-05-29T10:48:17.513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4年7月总第177期供稿作者:钱桂保[导读] 我校是一所普通的高级中学,通常的班级都有45个以上的学生聚在一起上课,课堂教学上总有很多的遗憾,也的确忽视了一些学生的发展。

钱桂保江苏南京市临江高级中学211102
我校是一所普通的高级中学,通常的班级都有45个以上的学生聚在一起上课,课堂教学上总有很多的遗憾,也的确忽视了一些学生的发展。

究其原因,还是我们在课堂教学中没有充分关注到差异、重视差异,导致不能很好地面向全体学生进行因材施教,这就使得一些对数学感兴趣的学生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而有些学生却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失去了兴趣,产生了诸多问题,因此探索在数学课堂上进行差异化的教学,显得尤为迫切和必要。

一、教师要接受学生的差异,重视差异
由于居住环境、生活经验、家庭背景的不同,以及学生的生理发展和心理特征的不同,这些客观存在的差异必然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有所体现,表现在兴趣和爱好上的差异、思维品质上的差异和学习能力上的差异。

如:有的学生贪玩怕学而有的好学,有的同学意志坚定而有的不能持之以恒,有的思维灵活、掌握知识快而有的学生思维易受干扰、掌握知识也较慢。

这些客观存在的差异我们必须接受,并且加以重视,否则会出现两极分化,部分学生因“吃不了”而破罐破摔丧失信心,另一部分学生因“不够吃”而骄傲自大失去兴趣,这也不符合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二、教师要面向有差异的全体,缩小差异
“一千个人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也说明了学生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允许这些差异的存在,并且在面对这些差异的时候,努力让他们在课堂上都能有进步,并尽力减小他们之间的差异,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课上都能得到不同的发展。

缩小差异对教师都有着很高的要求,首先是教师要对学生有充分的了解,熟悉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思维品质及学习中存在的智力、能力等等因素,这样才能让基础一般的学生获得较大的进步、基础好的学生在思维品质上得以巩固。

其次,备课的内容及任务和备课的难度更大,和常规教学相比较,“备学生”成为备课的重要内容,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提出面向全体、适合学生的有价值的学习问题,关注“两头”,鼓励全体,让所有学生都能展现自我,实现自身价值,培养自信,提升兴趣,最终获得发展。

三、开展差异化教学的一些具体做法
1.关注差异,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

由于学生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因此,我们首先要在心理上接受现实,承认学生间的差异,关注差异,并着手解决差异问题。

着力点就应是差异中处在弱势的同学,我们不妨从以下几点着手:首先,增强弱势学生的学习自信,培养有差异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条件让他们在课堂学习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激发他们内心的上进心。

其次,我们要鼓励学生不同的学习方式,如对弱势学生解题数量的要求可以少些,对速度与灵活性方面也不做具体要求,能正确解出基本题、能做到理解熟练就行;课堂探究时可以对弱势学生即时暗示点评,个别辅导,规范操作时对弱势学生建立数学问题的思考程序及解题模式等等。

总之,要避免他们在学习中遭遇挫折,遇到挫折时要即时加以指导和心理安慰,帮助他们取得成功,并从成功中获得自信和动力。

2.分层施教,实行差异化的评价和管理。

分层教学是差异化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分层的目的不是制造等级,而是加强针对性、有效性的一种必要措施。

主要做法是在三个主要方面分层实施:其一,根据学生的数学基础和学习能力,结合教材,按课程标准中所要求的基本目标、中层目标、发展目标这三个层次要求,将学生分成C、B、A三个层次,其中A层数学能力强,C层数学较困难、反应较慢。

其次还要把班级中的学生分成5-6个小组,每个小组7-8人,组内确保2个A学生、2个C学生,为小组自学、互学、帮学提供物质条件,让成绩稍好的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潜力,促进共同发展,达到班级整体优化。

其二,课堂的教学目标及教学任务也要实施分层分解,从而确定课堂教学任务目标,力求B类学生完全理解,C类学生能够达到了解,通过自身努力,跳一跳是能够摘到“桃”的,在组内互学、帮学下也能够达到理解,从而最大程度地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其三,课堂教学材料,如新课导学案、课堂讲义等,课后的作业布置及巩固导学案也要实施分层,让不同的学生都能够有针对性地针对自身特点及学情巩固提高自己,最常用的做法是用选学题和必做题加以区分。

对于必做题,根据难易程度用“★”号标出,即最基本标一颗★,难度大点的标二颗★★,依次为★★★,难度较大的★★★★,C类学生做到二颗★★,B类做到★★★,A类做到★★★★,另外还可设置选做题以供A类学生发展提升用。

经过实践一段时间后,班级变得积极向上,学风很浓,人人都有事做,都要努力达到目标,学生也变得更加自信,课堂教学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3.小组合作,促进自学互学共同发展。

古人云“三人行必有我师”,这说明了合作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有自己独特的学习方式,只有在学习中互相帮助、互相学习,才能切实得到提高。

学生间的合作学习离不开学习小环境,更离不开教师的有效指导。

首先要加强小组建设,促进组内成员和谐,学风浓厚,组风向上。

好的小组必然对成员的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一些学习中的小问题就能在组内得到解决,因为一个人的学习不如一个小组的集体智慧来得更有效率,集体的力量是巨大的,它可以发挥出你想象不到的能量。

总之,学生与学生之间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我们不能无视这种差异而去塑造同一类型的“产品”,其实差异是无所不在的,世界正因有了差异而精彩,学生正因差异的存在才显得青春奔放、与众不同。

教学不是为了消除差异,也不可能消除差异,差异化的教学正是让有差异的每个学生都能获得发展、都能学到有用的数学,让每一个学生都获得成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