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食品腐败变质的因素及分析

食品腐败变质的因素及分析


3、常见微生物指标
微生物与食品败坏有着重要的因果关系,微生物生长繁殖数量的多少与 食品腐败变质程度有着密切的关系。 (1)菌落总数(一般卫生指标) 是指被检样品的单位重量(g)、容积(ml)或表面积内(cm2)所含在严 格规定的条件下(培养基及pH、培养温度及时间、计数方法等)培养所 生成的细菌菌落总数。以菌落形成单位(colony forming unit )表示, 简写:cfu. (2)大肠菌群(表明了粪便污染的程度) 一般相当于每 100ml或 100g 食品中的可能数来表示,简称大肠菌群最近似数 (most probable number),简写:MPN。 (3)致病菌(可能引起食源性疾病) 能引起疾病的微生物称为病原微生物或致病菌。在食品工业中严格控制。 包括肠道致病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大肠艾希氏菌、变形杆菌、耶 尔森菌),致病性球菌(金黄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
内容概述
第一节 食品败坏的含义 第二节 食品败坏的指标 第三节 食品败坏的控制因素
第一节 食品败坏的含义
食品败坏
狭义:食品失去或降低食用价值。 广义:一种食品,凡是改变了原来的性质和状态而 质量变差称之为食品败坏。包括品质下降、营养价 值、安全性和审美感觉的下降。
第二节 食品败坏的指标
5、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lococcus aureus) 本菌特征:嗜温,最低生长温度为10 C, 耐盐,在含水量极少的食品(水分或度为 0.86,盐度为18%)上可生长,产生外毒 素——肠毒素,引起急性肠胃炎。
肠毒素:对蛋白酶和热具极强的抗性, 100 C 、30 min 仍保持部分毒性,巴氏 消毒和一般家庭烹调温度不能破坏这类毒 素。
控制方法:
充分加热杀菌; 在4C(40F)以下冷藏产品; 防止烹调过程中发生交叉污染; 禁止有病人员加工食品。
2、沙门氏菌 (Salmonella spp.)
分布:天然存在于哺乳 类、鸟类、两栖类、爬行 类肠道内,鱼类、甲壳类 和软体动物中不存在沙门 氏菌,但如果环境受污染 或捕捞后受污染,沙门氏 菌会进入海产品内。 症状:引起恶心、呕吐、 腹部痉挛、发烧。
4、志贺氏菌 (Shigella spp.)
控制措施: ——消除人类粪便对水源的污染; ——改进加工人员个人卫生; ——禁止病人和志贺氏菌携带者进入 食品加工场所。
5、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lococcus aureus)
5、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lococcus aureus)
分布:该菌无处不在,广泛分布于水、 空气、灰尘、污物、食品加工设备表 面,50~60%健康人的鼻腔、口腔、咽 喉、皮肤、甚至头发都有发现。 中毒症状:恶心、呕吐、腹部痉挛、 水性或血性腹泻和发烧。
2、沙门氏菌(Salmonella spp.)
涉及的食品:生肉、禽、海产品、蛋、 奶制品、酵母、酱油、色拉调料、蛋 糕粉、奶油、夹心甜点、糖果等。
3、沙门氏菌 (Salmonella spp.)
控制措施: ——充分加热产品杀菌; ——将产品贮存于4 C(40 F) 温 度下冷藏防止沙门氏菌生长; ——防止加热杀菌后交叉污染; ——禁止病人和沙门氏菌携带者进 入食品加工间。
判定依据:①与保藏相关:水分含量、pH值、总酸、可溶性固形物含
量、过氧化值、酸价、真空度(罐头食品)等。②与保藏无直接关联: 重金属含量、农药残留、毒素、蛋白质、脂肪、含糖量等。
优点:能快速直观反映食品的即时状态,确定食品是否已败坏或可能
存在败坏的风险。
缺点:不能反映食品在长期保藏中微生物造成的败坏。
5、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lococcus aureus)
涉及的食品:
优点:迅速、方便、直观
缺点:难以量化、不能涵盖食品败坏的其他方面
2、理化指标
食品的理化特征与保藏的关系:①有些理化指标与食品保藏直接
相关,可能会导致食品储运期间未达到预期的保质期限而发生败坏;② 有些理化指标是由于保藏过程中由于食品败坏引起,与食品正常状态发 生了较大差异;③有些理化指标不与食品保藏直接相关,但涉及食品质 量安全。
食品中需要控制的常见细菌(部分)
1、大肠杆菌(Escherichia 类型不致病,在肠道 内有有益功能; 致病性大肠杆菌是通过环 境污染进入食品中的;
1、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致病性大肠杆菌感染症状为:腹部痉挛、水性或血性腹 泻、发烧、恶心和呕吐。 染病剂量:几个至上百万个
第三节 食品败坏的控制因素
一、生物学因素
微生物(细菌、酵母、霉菌)、害虫因素(昆虫、啮齿类 动物、鸟类)
二、化学因素
不良褐变、油脂氧化等。
三、物理因素
沉淀、分层、吸潮、机械损伤等。
一、生物学因素
(1)微生物因素 微生物是指所有形体微小、单细胞或个体结构较 简单的多细胞,甚至没有细胞结构的低等生物的 通称。微生物包括细菌、霉菌、酵母、病毒等。 微生物的生长繁殖需要一定条件:水分、适宜温 度、pH值等。
如何对食品败坏进行判定?
食品败坏是以感官性状并配合的物理、化学(简 称理化指标)和微生物指标三方面进行判定。
1、感官性状
食品感官分析是以人们的感觉器官(眼、鼻、舌、手等)对食品 的感官特性(色、香、味、形),进行鉴定的一种简便、灵敏、 准确的方法,具有相当的可靠性。判断一种食品是否变质,首 先应进行的是感官检查,一旦确定,不需要再经实验室的进一 步鉴定。 判定依据:外观状态(如混浊度)、色泽、气味
4、志贺氏菌
(Shigella spp.)
4、志贺氏菌 (Shigella spp.)
志贺氏菌病常为食物爆发型或经水传播。 和志贺氏菌病相关的食品包括色拉(土豆、 金枪鱼、虾、通心粉、鸡),生的蔬菜, 奶和奶制品,禽,水果,面包制品,汉堡 包,和有鳍鱼类。
症状:腹泻、发烧、腹部痉挛和严重脱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