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思维导图之鸿门宴(李伟希)

思维导图之鸿门宴(李伟希)

思维导图之鸿门宴
李伟希(思维培训师)看了《鸿门宴》后,感触颇多,心想要写一篇评记。

拖,淡,忘,很多事情就在这样的程序中迷失了。

直到电视访谈又见黄秋生,重新记起,立即回忆写之。

一,授权。

一个好的执行力就是体现在一份充满信任的授权。

刘备赴宴前,在众人之前当面托印给萧何,就这样,信任了萧何,也信服了众人,一个有执行力的团队就这样建立起来了。

其实,地球没你照样转,这又不是做原子弹。

但凡不授权,常常是担心风筝放出去,收不回,所以更多不是能不能的问题,而是愿不愿的问题;
二,分合。

刘邦项羽之合,始为兄弟,后为辖属,乃至敌我,所谓“天下之大,你我之间只能留一人”。

合作之前先谈好要分什么,如何分。

分好了,才能合好,合好了,才有得分。

这就是合分。

韩信与刘邦的合作出发点是清楚的,合作前就先说明白,我们各取所需。

分好—合好—分好,如此循环;
三,亲情。

项羽直到乌江边才发现,一生戎马,与虞姬相处的时间太少了。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很容易的迷失自我。

健康,亲情,学习,人生最重要的三件事,最好顺序也不要错。

人活在世上有三种对话,1是人与人的对话;2是人与自然的对话;3是人与自我内心的对话,我
们对1全力以赴,乐此不疲,忘记了2,3,殊不知,2,3才是更重要的。

这是时间管理;
四,位置。

范增计谋天下,死后一个锦囊也杀多人,与诸葛亮不差毫分。

张良到后,从亚父到谋士,从羽儿到项王。

范增从无异于项羽,但在项羽看来,却是多有不爽。

老板就是老板,职业经理人就是职业经理人,分不清位置也是心态不好。

这就是能力好,态度不好的一个从中心位置到边缘位置的情境管理;
五,文化。

黄沙马革,兵戎相见。

一个男人的天下,开口闭口都是“杀无赦”。

这是制度,这是命令。

只是,制度,命令就像砖瓦,总有缝隙;而文化就像泥浆,无处不在。

楚曲的笛声响起,“我要回家”,放下屠刀,再无杀机。

这,就是文化;
六,需求。

最早刘邦、樊哙出道的时候,无非就是“打完这一战,回去喝家乡酒”,仅仅是一个温饱需求而已。

没想到,刘邦的生意做大了,先称王,后称帝,最好弄个高祖还乡,自我价值的实现。

樊哙需求层次跟不上,老记得“回去喝家乡酒”,只好自杀,其实是被刘邦逼死;
七,创业。

项羽、刘邦都是创业者。

带着一班亲戚朋友,从老家出发,这批人是创业元老。

后来不断的有职业经理人加入,他们是空降兵。

元老们忠心耿耿,心态是有的,但职业化差一点,例如樊哙;而空降兵能力是好的,但注重利益最大化,例如韩信。

这是一个人本管理中,采
用激励因素还是保健因素的选择问题。

最怕遇到一个狡兔死,走狗烹的刘邦;
八,平衡。

或许是为人厚道,或许是旁观者清,最清醒的莫过于项伯。

项伯知道项羽、刘邦均打着为家国,安太平的旗号,你杀我,我杀你,都是一个唯自我,枉苍生的选择,就像秦灭楚,楚灭秦一样,无非就是换张脸。

对于天下百姓而言,需要的是一个平衡。

平衡,最难,几千年了,至今不见。

关于电影本身,在穿越的年代,我也不知道历史上的鸿门宴是不是这样吃的。

光下棋,不上菜,也叫宴;按理韩信用兵,多多益善,这个韩信只见单挑杀人,不见升帐用兵。

黄秋生的演技确实好,看他的访谈说:因为最好的编剧莎士比亚死了,所以他现在,不做友情赞助,没片酬,不开工。

你要的是演技,我要的是片酬。

我演了戏,你给了钱,两不相欠,这个性格,和罗大佑一样。

嗯,职业态度。

他们在鸿门用餐,我从门缝中就瞄了一小眼,里面真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