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微生物学课程设计

微生物学课程设计

微生物学课程设计
甜酒酿的制作
起止日期:2013 年月日至2013 年月日
学生姓名
班级生物技术1102班
学号
成绩
指导教师(签字)
包装与材料工程学院
2013年1月10日
摘要
甜酒酿简称酒酿,是我国民间广泛食用的一种高糖、低酒精含量的发酵食品。

本文内容主要以微生物学发酵工程中的基本方法,酿制甜酒,旨在学会甜酒的制作技术。

关键词:甜酒、酿造、方法。

ABSTRACT
Sweet whose abbreviation, whose is our country folk widely consumed a high sugar, low alcohol content in fermented food. This paper content mainly by the basic methods of microbiology fermentation engineering, brewing wine, to learn to wine making technology.
Keywords: wine、brewing wine、methods.
目录第一章背景与意义
第二章酿造原理与方法
第三章方法与步骤
第四章实验结果记录与分析
第五章总结报告
第一章背景与意义
甜酒酿,是我国民间的一种广泛食用的食品。

其原理是糯米经过根霉和酵母糖化发酵制成的,制作原理简单。

在学习微生物学之后,通过自行设计酿造甜酒酿,使得理论省时,省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书本上面的东西应用到实践中。

第二章酿造原理与方法
2.1 酿造原理
根霉的孢子在米饭及枝上发芽后,迅速萌发出大量菌丝体,它们分泌的几种淀粉酶将基质中的淀粉水解为葡萄糖。

这是糖化阶段。

接着,再再由根酶和多种酵母菌继续将其中一部分葡萄糖转化为乙醇,此即酒精发酵阶段。

2.2 酿制方法
糯米用水浸透后蒸煮、冷却→接种小曲粉并搅匀→装入洁净容器后压实→25℃下培养3~5d→成品。

从甜酒或小曲等材料中可分离优质根霉菌种。

第三章方法与步骤
3.1 甜酒酿制作
原料:优质大米与糯米各500g、安琪甜酒曲。

1.选好米料:
选择优质糯米(大米)作发酵原
料。

2.淘净浸透:
用清水将米淘净后浸泡12~24h。

3.蒸煮熟透:
用蒸茏或高压锅隔水蒸透米料。

4.降温接种:
将蒸熟的米饭从蒸锅中取出、分散、降温(约30℃),再按干米量接种“浓缩甜酒药”。

沪产“浓缩甜酒药”每包能接种1.5一20kg糯米。

为使接种时酒药与米饭拌匀,可将酒药先与冷开水搅匀,然后均匀撒布后再拌匀。

若使用的曲种是市售块状或球状酒药,则应按用量先将它在研钵中研细,再用一定量的炒熟面粉混匀,然后再与大量米饭拌匀。

5.装料发酵:
接种后的米饭可装入500ml烧杯中(经压实后容积在30Oml左右),中央再留一散热和积液孔道。

若用陶坛或其他容器也可,但事先都应洗净和开水淋泡,以防杂菌污染。

6.保温发酵:
在0℃温箱中先培养Zd左右。

第一天可在米饭表面见到纵横交错的大量菌丝体在延伸,接着可见米饭的薪度逐渐下降,糖化液慢慢溢出;至第二天,菌丝体生长与发酵继续进行。

这时若发现米酷较干时,可适当补加些凉开水。

7.后熟发酵:
酿制2d后的酒酿已初步成熟,但口味不佳(酸涩、甜味和酒香味较差),因此须在8一10℃较低温度下放置数天,进行后发酵,以减少酸味、提高糖度和酒香味。

8.质量评估:
质的甜酒酿应是色泽洁白、米粒分明、酒香浓郁、醛液充盈、甜醇爽口的发酵食品。

3.2 甜酒药中根酶的分离
1.配培养基:
配制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并准备数个平板。

2.平板接种:
先将若干酒药放入研钵中研细(若用“浓缩甜酒药”则可省略研细步骤)。

然后采用无菌牛皮纸弹末法、稀释液平板涂布法或平板划线分离法进行平板菌落分离。

3.恒温培养:
在28℃下培养12~24h后进行纯菌落挑选。

注意:因根霉的甸甸菌丝在平板表面蔓延极快,故培养时间稍长后即无法区分单菌落,从而影响分离效果。

4.选取纯种:
将型的单菌落及时接种到新鲜斜面上,经培养后观察其形态特征。

并作
保存菌种。

5.初步鉴定:
进行载片培养等方法观察其特征性构造,包括假根、抱子囊柄、抱子囊、囊轴和抱囊抱子的形状等。

各种甜酒药中的根霉主要存在米根霉和华根霉等。

若要进一步比较各酒药中菌种的优劣,尤其是糖化率和其他指标,则可参见有关参考书。

第四章实验结果与分析4.1甜酒酿实验结果
4.2根霉的分离与计数
第五章总结报告
参考文献
[1]祖若夫,胡宝龙,周德庆.微生物学实验教程.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3.257~261
[2]周德庆.徐士菊.微生物学辞典.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3]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常见与常用真菌》编写组.常见与常用真菌.北京:科学出版社,1973.50、55。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