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法
时间取样法
——即在一个确定的较短的时间内,选择一定 的行为事件洋例或样本进行观察,将儿童在每 个时间段内的行为事件看作是他们通常行为的 代表。 两个限定条件: 1、一是所观察的行为必须是经常出现的,频 度较高,每15分钟不底于1次的才适用于时间 取样法来研究; 2、二是必须是外显的容易被观察到的行为。
观
察
法
第一节 观察法是幼教科研的最基本方法
第二节 观察法类型
第一节
一、什么是观察法 1、此处指狭义的观察即直接观察——研究者 在自然条件下,直接用自己的眼睛、耳朵等各 种感觉器官去感知和观察研究对象。 2、科学观察法是指在自然条件下,研究者有 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观察对象或现象的 外部表现作直接观察,并进行详细记录,收集 有关事物的资料,然后加以分析解释,获得对 所研究的问题的认识。
时间取样法的操作
1、明确观察目的,制订观察计划。 2、确定所要研究的行为的操作定义,对如何观察或 测定某一特定行为作出具体的规定和说明。 3、设计和编制适用的记录方式 (1)确定所需的资料种类和记录方式 (2)确定观察的时间单位 包括单位时间长度、间 隔和观察次数 (3)将所要观察的行为或事件编码 (4)保证观察信度
连续记录法
在一顶的时间范围或阶段内(如半小时、 一小时、几小时或半天、一天等)作持续不 断的观察记录,观察者要按自然发生的顺序 详尽地描述行为。一般情况下,观察者不介 入当时情景和被观察的行为之中。 观察者的目的是无选择地记录行为系列 中的全部细节,获得对这些行为的详细的、 客观的描述,不加以主观推断、解释和评价, 犹如描述一幅反映现实情况的全景系列图。
做好观察记录应注意的几点(6W):
1、谁(Who):行为者与行为对象 2、什么地方(Where):行为或事件发生的 场景、地点 3、什么时候(When):日期和具体时间 4、什么事(What ):哪种行为或事件 5、怎样(How):行为或事件的具体表现及 过程如何 6、为什么(Why):判断思考行为事件的原 因等。
观察信度检验
观察信度检验也叫做观察的可靠性检 验。观察信度通常是指对同一行为或现 象的两个以上的观察的一致性程度。换 言之就是两个以上观察者观察同一现象 的一致性程度。即相关程度。
观察信度检验的方法和步骤
1、每个观察者计算出每类行为出现的次 数; 2、计算出观察者之间对每类行为记录相 同的次数; 3、用观察者观察记录的行为总次数去除 记录相同的次数; 4、最后将结果乘以观察者的人数。
轶事记录法举例
为开展自选游戏,我们重新设置了活动室环 境,提供了娃娃家、积木区、美工区、自然科学区等 各类游戏活动区域,及相应的玩具、活动材料。科学 区设在有阳光的一面窗前,有一些动植物如金鱼、花 草、种子等。一天,张磊很高兴地跑来告诉我,他发 现了“七色光”,并拉着我来到科学区。只见孩子们 聚在金鱼缸旁,正兴奋地喊着“七色光”、“七色 光”!孩子们对七色彩虹如何产生纷纷发表着意见。 原来,太阳光照射在盛满水的鱼缸上,反射出七色光。 张磊说,是他先看到并告诉大家的。张磊这孩子在班 上最顽皮,平时捣乱惹事的总有他,拿他简直没办法。 今天看到他这样认真的样子,真为他的进步而高兴。
运用叙述性观察法应注意的问题
1.说明观察开始时的场景,包括时间、场合、 环境背景,注意被试行为的发生及其背景。 2.准确全面地了解被试所说、所做以及对环境 的反应,详细记录被试时怎样做的。 3.注意描述其他人对被试的影响与反应,记录 相互交往和相互作用的情况。 4.按行为和事件发生的原有顺序进行描述。 5.用日常语言尽可能准确作记录。 6.分层次对行为事件描述记录。 7.将观察者所作的说明或解释性材料括上括号, 以便与事实的描述区分开来。
1、日记描述法 2、轶事记录法 3、连续记录法 4、时间取样法 5、事件取样法 6、等级评定法 7、清单法
日记描述法
——又称儿童传记法。即对一个或一组儿童儿 童长期跟踪进行反复观察,持续记录变化,记 录新的发展和新的行为。这是一种纵向的观察 描述,主要英语研究儿童的成长和发展。 分两种:一种是综合性日记,常记录婴幼儿 各方面发展过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新动作或 行为现象;一种是主题日记,主要记录儿童语 言、认知、社会情绪等特定方面的新进展。
科学观察的要求
1、安排观察预备期 2、不干预活动 3、讲究记录方法,记录力求系统、准确 4、如有多个观察者同时观察同一情景,需要 预先训练,以求取得满意的观察者信度 5、对同一行为应观察足够的次数或时间,以 保证观察结论的可靠性 6、了解各种可能的误差来源,有意识地避免 或减小误差
连续记录法举例
……他把刚捡起的一只瓶子仍下去,模仿他妈妈的 样子说:“坏孩子!”又拣起那只瓶子,坐下来, 啃它。然后,右手拿着瓶子爬到左边,起身,丢下 瓶子,朝他妈妈那儿走去,拿了他那装有食物的瓶 子,向左转,往回走。走回他丢下的另一只瓶子那 里。他试着把一个瓶盖盖在瓶子上。之后,他爬到 钢琴罩子下面,用瓶子敲打钢琴。他被拉开,驯服 地接受惩罚。他又躺下来吃东西,站起来,走了几 步,又向左转,走了几步到钢琴前,往琴罩子下爬, 又从罩子下钻出来。他拿起娃娃,弄得它哇哇叫, 又扔下娃娃,去拿软木塞和锡盒,再次试图把它们
事件取样法的使用原则
1、确定所要研究的行为或事件,确定其 操作定义。 2、了解这类行为或事件的一般状况,以 便在最有利和适当的时机和场合进行观 察。 3、确定所需记录的资料种类与记录形式。
在40名幼儿中间,每小时要发生3—4次争执。 这些争执都很短暂,平均不超过24秒钟。在200次争 执中,只有13次超过了一分钟。室内的争执比室外的 要短,而且都被教师及时地制止了。与男孩子相比, 女孩子很少卷入争执,攻击性水平较低。争执常常发 生在不同年龄,相同性别的幼儿之间。然而,一旦男 女幼儿之间发生争执,却只有三分之一能够像相同性 别幼儿间争执那样得到和平解决。随着年龄的增长, 争执行为的出现有所降低,而攻击性行为的程度和报 复倾向都有所增长。在大多数的争执中都有为了占有 某种物品而发生的争执,几乎所有的争执都伴有动作, 诸如冲击,推拉等。尽管有时在争执中也会出现哭泣 和阻止等有声的情况,但无声的争执占主要地位。大 部分争执是由参与者自行解决的,往往是年幼的幼儿 被迫服从年长的幼儿,或是年长的幼儿自愿退出争执。 在四份之三以上的情况下,幼儿在争执发生之后,能 够迅速复原,很快就显得很兴奋,而不是不满。
观察法最适合于幼儿,是幼教 科研的最基本方法
1、观察法不需要幼儿做出超出自身水平的反 应。 2、观察法可以直接了解并客观记录幼儿的行 为,所得资料较少手研究者主观因素的影响。 3、观察法可以捕捉发展中的过程,并考察幼 儿与周围事物的相互作用的过程。 4、幼儿不容易受观察者在场的干扰,不会掩 饰自己的行为,因而观察的结果比较自然真实。
日记描述法的优点
1、日记法可以全面详尽地了解儿童各方面的 发展; 2、日记法通过长期不间断的记录,可以掌握 儿童的发展过程,了解儿童发展的顺序、行为 的连续性; 3、日记法是把儿童的发展置于真实生活的情 景中加以考察; 4、日记法记录简便。
日记描述法的缺点
1、研究对象缺乏代表性,观察易带主观倾向 性。
时间取样观察中的行为编码
——目的在把大的行为单位分解为具体的行为 成分,进而设计简化记录的方式。 注意:1、行为类型是单一的、相互排斥的,即 各类行为是各不相同的,而不是相互交叉重叠 的。一个儿童不可能在同一时间内从事两种类 型的行为。 2、根据研究目的和需要决定应包括的行为类型。
幼儿游戏中社会参与行为观察表 幼儿园名称 班级 幼儿人数。 观察场景与时间 观察者 观察日期
2、观察的案例有限,较难概括出一般。
3、日记法需长时期持续记录,比较费时费力。
轶事记录法
——与日记描述法有所不同,它不是连续记 录某一个特定儿童的行为及其发展的,而是 着重记录有价值的资料或信息。 可以是有主题的,也可以是没主题的。 轶事记录法是各种直接观察法中,最容易 最简便的一种。它不受任何条件的限制,随 时随地都可以记录,可以在当时作观察记录, 或是事后加以追忆。凡是观察者认为有价值 有意义的行为或事件,均可随其发生,加以 观察记录。
2、根据主要项目列出具体项目——列出各 项项目或各类行为的详尽表现,将各方面 观察内容或主要项目具体化。
例如,关于幼儿对几何形体的认识,可具体 化:为当教师说出几何形体名称时,儿童能正 确指出。可依次将各项目具体化: 任务: 正 误 —能根据名称指出相应的图形 圆形 —能根据名称指出相应的图形 三角形
专断事件记录表
事件第
时间 。 观察者 。 专断儿童(姓名) 年龄 性别 。 情景(描述): 专断行为: C 。 PL 。 ID 。 专断行为表现(描述): 行为结果: COMP 。 REF 。
号 场景
日期
事件取样法的优缺点
优点:1、保留了事件发生的背景。 2、收集资料所用的时间比较经济。 3、可用于研究比较广泛的行为事件。 缺点:主要注重收集定性资料,不太容易进 行定量化统计分析;事件取样法集中观察特 定事件本身,注重行为的当时状况,对导致 其发生的条件和情境等有关行为事件全貌的 信息不能充分了解。
。
行为类型
无所事事
(U)
旁观
( O)
独自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