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水稻主要病害的发生及杀菌剂应用.pptx

水稻主要病害的发生及杀菌剂应用.pptx


谢谢阅读
11
万亩次
4000 3500 3000 2500 2000 1500 1000
500 0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纹枯病发生面积 纹枯病防治面积
安徽省水稻纹枯病发生与防治面积
2020-5-29
谢谢阅读
12
水稻纹枯病的防治药剂
目前登记上防治纹枯病的杀菌剂有:
生物制剂:井冈霉素、申嗪霉素、枯草芽孢 杆菌
稻曲病的侵染循环目前还不清楚。但实验结果表明,在孕穗 前和破口后喷药进行防治几乎没有防治效果,而破口前10天 左右进行药剂防治效果较好。从这些经验看,孕穗期到破口 期是稻曲病菌侵染的关键时期。
2020-5-29
谢谢阅读
31
叶枕平时为防治适期
剑叶 叶枕
2020-5-29
谢谢阅读
有新叶, 不是防 治适期
水稻主要病害的发生及杀菌剂应用
xx 安徽省农科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2020-5-29
谢谢阅读
1
我国水稻病害发生与防治概况
水稻病害是严重影响水稻产量的重要因素,全国水 稻病害如不加防治,平均每年减产稻谷可达300亿 公斤
即使在现有防治水平之下,平均每年损失仍可达 200亿公斤
水稻病害的防治主要包括抗病品种选育、药剂防治 和栽培管理
对鱼类有毒性

不具有内吸性
药 性

鱼毒也较高
益 严

防效下降
抗药性迅速 产生
2020-5-29
谢谢阅读
7
有机磷类杀菌剂和稻瘟灵由于田间已产生抗 药性于间接作用的药剂三环唑保护作用较好, 仍然占有重要地位,但防效较以前有所下降。
三唑类药剂已成为防治稻瘟病的重要药剂, 如生产上的爱苗、翠苗等都是以三唑类为主 的混配剂,除防治稻瘟病外,对穗期病害如 稻曲病、叶尖枯病、纹枯病、早衰都有较好 的效果。
稻曲病不仅影响产量,其毒素对人、畜禽也 有不良影响。
2020-5-29
谢谢阅读
25
稻曲病在国内几乎所有稻区都有发生。
长江中下游地区发生较为普遍,在安徽的沿 淮地区发生较严重,通常在中、晚稻上发生。
如2005年该病在安徽省大发生,严重受害的 田块达40万hm2。有一个农户承包36 hm2土 地种植一种两系稻,9吨/ hm2的长势长相, 结果一公顷只收3吨煤炭一样的稻谷,完全失 去了商品价值。
65.04
25%咪鲜胺乳油 60
谢谢阅读
97.61 95.15 88.04 83.62 79.02
72.01 66.02 63.58 65.04 60.79
16
三、白叶枯病和细菌性条斑病
水稻白叶枯病在华东、华中、华南稻区发生 重,但近年来随着耕作制度、水稻品种以及 其后等变化,该病在安徽发病较轻;
4.02 69.43
4.24 67.76
6.91 47.45
7.73 41.22
13.15
--
2020-5-29
谢谢阅读
24
四、稻曲病
随着水稻种植粳稻化和氮肥施用水平的提高, 稻曲病在各地稻区普遍发生,而且逐年加重, 危害较大,由次要病害逐渐上升为主要病害。
稻曲病不但破坏病粒本身,而且使病粒附近 的稻谷千粒重下降、秕谷、碎米增加,出米 率降低。一般产量损失约3~5%,重的可达 50 ~ 70%。
32
目前关于稻曲病的化学防治所使用的主要杀 菌剂为:
苯并咪唑类药剂(多菌灵)
甾醇合成抑制剂(苯醚甲环唑、丙环唑、咪 酰胺等)。
井冈霉素也具有60%左右的防效。
2020-5-29
谢谢阅读
33
室内生测表明,田间稻曲病菌对多菌灵、苯醚甲环唑、
丙环唑和咪鲜胺较为敏感
0.8 0.7 0.6 0.5 0.4 0.3 0.2 0.1
➢ 据研究,2007-2008两年对我国安徽、海南、湖北、广东、 江苏、湖南以及云南省的409份水稻白叶枯菌株对噻枯唑的 抗性监测结果表明,共有52株病菌为抗性菌株,抗性比例为 12.71%;
➢ 2009年总的抗性频率为10.42%。同时监测到云南省的白叶 枯病菌对链霉素也产生了抗性。
2020-5-29
0
稻曲病菌对多菌灵敏感性分布图
EC50
0.4 0.35
0.3 0.25
0.2 0.15
0.1 0.05
0
稻曲病菌对苯醚甲环唑敏感性分布图
EC50
EC50
0.2 0.15
0.1 0.05
0
稻曲病菌对丙环唑敏感性分布图
EC50
0.3 0.25
0.2 0.15
0.1 0.05
0
稻曲病菌对咪酰胺的敏感性分布
2020-5-29
谢谢阅读
8
氰菌胺,稻瘟酰胺,是一个新颖的用于防 治水稻稻瘟病的内吸性杀菌剂,
氰菌胺系由日本农药公司与巴斯夫公司(原 美国氰胺公司)在1995年共同开发成功的内 吸传导型稻瘟病防治药剂。最早由原氰胺 公司所发明
黑色素生物合成抑制剂(MBI),在叶面和水 下施用时防治稻瘟病效果极佳,且持效显著。 主要用于防治水稻稻瘟病, 包括叶瘟和穂颈 瘟。
0.063
0.102
1.62
多菌灵:苯醚甲环唑(1 :5)
0.105
0.108
1.02
多菌灵:苯醚甲环唑(1 :1)
0.120
0.134
1.11
多菌灵:苯醚甲环唑(5 :1)
0.134
0.179
1.34
多菌灵:苯醚甲环唑(10:1)
0.128
0.194
1.51
多菌灵:苯醚甲环唑(20:1)
0.257
苯并咪唑类:甲基硫菌灵、多菌灵、
甲氧基丙烯酸酯类:嘧菌酯、肟菌酯
甾醇合成抑制剂:己唑醇、苯醚甲环唑、丙 环唑、烯唑醇、戊唑醇、百菌清、咪鲜胺, 等等
噻唑酰胺类:噻呋酰胺
2020-5-29
谢谢阅读
13
菌核
水稻纹枯病 云纹状病斑
2020-5-29
谢谢阅读
14
本单位近年来主要研究了纹枯病的配方选药及桶混技 术研究 :
稻瘟病的防治为种植抗病品种,及时处理病 稻草;配方施肥,采浅水分蘖,移苗晒田等 栽培措施和化学防治。
稻瘟病发生后,化学防治是唯一手段。
2020-5-29
谢谢阅读
6
防治的稻瘟病主要药剂 稻瘟净
会使稻谷带有恶臭, 影响产品品质
有机磷类 异稻瘟净
敌瘟磷
二硫杂环 戊烷类
稻瘟灵
间接作用 化合物
三环唑 环丙酰菌胺
谢谢阅读
23
几种药剂对白叶枯病的田间防效
药剂 20%叶枯宁WP 50%氯溴异氰脲酸SP 申嗪霉素1%悬浮剂 枯草芽孢杆菌 72%硫酸链霉素SP 清水对照(CK)
施药量 150(克/亩) 35 (克/亩) 120(克/亩) 700(克/亩) 20 (克/亩)
---
2010 安徽凤阳
病指 防效(%)
3.11 76.35
2020-5-29
谢谢阅读
26
2020-5-29
谢谢阅读
27
稻曲病危害:产量损失,污染稻谷、产生毒素 孢子雾
2020-5-29
谢谢阅读
28
2020-5-29
谢谢阅读
29
存在的问题
基础研究 薄弱
防治时期 不确定
防治药剂 混乱
控灾技术薄弱
危害程度不断加重
2020-5-29
谢谢阅读
30
稻曲病的防治最佳时期
0.203
0.79
多菌灵 苯醚甲环唑
0.215 0.097
2020-5-29
谢谢阅读
35
田间试验的结果也表明,使用单一的药剂(如咪酰胺)对稻 曲病的防治效果不理想,而田间农药的桶混使用,尤其是多 菌灵与苯醚甲环唑按照一定的比例桶混使用,能够提高对稻 曲病的防效
处理号 1
农药桶混防治稻曲病小区试验防效结果(潜山县,2011)
2020-5-29
谢谢阅读
9
甲氧基丙烯酸酯类(嘧菌酯)和咪鲜胺是较新的 药剂,目前对稻瘟病防治效果最好,但都有一定 的缺点,甲氧基丙烯酸酯类药剂易产生抗药性, 咪鲜胺易光解。
因此甲氧基丙烯酸酯类药剂不宜使用多次,而咪 酰胺应该在傍晚使用。
这两类药剂宜与三唑类药剂混用,效果更好。
2020-5-29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为我国重要的植物检疫对 象。目前在江西、江苏、安徽、湖南、湖北、 云南、贵州等省发病较重。(安徽老百姓称 之为“红叶病”)
2020-5-29
谢谢阅读
17
2020-5-29
谢谢阅读
18
2020-5-29
谢谢阅读
19
白叶枯病在安徽凤阳县一般在6月下旬开始发病, 一年内有两个发病高峰期,第一发病高峰期在7月 底至8月上旬,后由于气温高病害趋于平稳, 8月下 旬至9月上旬又有一发病高峰。
多菌灵+苯醚甲环唑 120 多菌灵+苯醚甲环唑 100 多菌灵+苯醚甲环唑 80 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100 30%苯醚甲环唑悬浮剂 20 噻呋酰胺+嘧菌环胺 20 噻呋酰胺+嘧菌环胺 30 噻呋酰胺+嘧菌环胺 40 50%嘧菌环胺水分散粒剂 30 240克/升噻呋酰胺悬浮剂 20
2020-5-29
96.93
噻呋酰胺+戊唑醇 25
94.73
噻呋酰胺+戊唑醇 20
80.95
噻呋酰胺+戊唑醇 15
50.07
240克/升噻呋酰胺悬浮剂 20
67.65
30%戊唑醇悬浮剂 25
51.32
噻呋酰胺+咪鲜胺 4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