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济南的冬天优秀公开课教案

人教版济南的冬天优秀公开课教案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第三单元的主题是描写写大自然的美景。

《济南的冬天》是一篇诗意盎然的写景散文,文章生动而真切地描写了冬天的济南的山和水,表现出了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给我们呈现了一幅美丽如画的景色,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和赞美。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本课的重点生字词。

朗读课文感受作者准确生动的
语言描写和修辞手法的运用。

2.过程与方法:在朗读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归纳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


过朗读找出文中修辞手法的运用以及表达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准备运用修辞手法和表
达方式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水平。

同时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态度。

三、教学重点:把握文章的内容,分析文章的语文特点。

四、教学难点:分析文章的语言特点。

五、教学程序:
(一)导入:让学生用一个词语或者一句话来描述西乡本地的冬天。

由此导入《济南的冬天》。

(二)检查预习:
1.作者简介
老舍(),满族,祖籍北京,出生在一个贫困家庭。

原名舒庆春,字舍予。

老舍是他最常用的笔名。

现代著名作家、小说家、剧作家。

曾任伦
敦大学东方学院中文讲师。

老舍的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剧本《龙须沟》《茶馆》。

本文写于1931年他在山东齐鲁大学任教时。

他在山东呆了7年之久,济南可以说是他的第二故乡。

2.生字词
济.南伦敦.暖和.着.落着.急髻.看.护妇镶.
薄.雪水藻.贮.蓄澄.清
(三)新课讲授
1.速读课文,初步感知。

本过程主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积极引导,培养学生的分析与综合的能力,要求学生在本次阅读的基础上感知本文的主要内容,并标记出关键的语句。

2.精读文本,总结出作者眼中的济南的冬天具有什么特点,用文中的一个词语概括这一特点。

温暖、阳光朗照。

“温晴”
3.文章第一自然段分别写了北平、伦敦和济南的冬天,他们各是什么样子的突出了什么这种写作手法叫什么
北平:寒风凛冽
伦敦:多雾、没有阳光
济南:无风、温晴
手法:对比。

突出济南冬天的温晴的特点,同时表达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

4.文章写了济南冬天的哪些景物他们各自具有什么特点
(1)文章主要写了济南冬天的山和水。

写出了济南冬天的山水美景,突出了济南冬天的温晴。

(2)济南冬天的山:(3)济南冬天的水
a.阳关朗照下的山(可爱) a.不结冰、不冒气
b薄雪覆盖下的山(秀气) b.水藻绿
c.城外的远山(水墨画)
5.本文作者运用了许多修辞手法来描写济南的冬天,快速找出来并简单分析。

(1)拟人: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

用一“晒”、-“睡”、-“醒”,一连串相关的拟人手法,烘托舒适、温暖的环境。

(2)用比喻、拟人手法: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用“小摇篮”比喻小山围城的地理环境,用“看护者”比喻四周的小山,加上温存体贴的抚慰,写出这一圈小山的特别可爱。

(把老城四周的小山新巧地比作“小摇篮”,写出山景的小巧秀丽,又用拟人显出感人的脉脉温情。

躺在摇篮里承受母亲体贴入微的抚爱,那当然是最暖和不过的了,而况山们还“低声地”哼着摇篮曲,秀美的睡态再现了这个“理想境界”的温暖、舒适的特点。

)(3)文中的动词用得好,如:树尖用“顶”,山尖用“镶”,山坡用“穿”,山腰用“露”,几个字各得其所。

六、课堂小结:
本文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散文,我们应该用心去感悟,在朗读中细细去体会优美的语言。

同时老舍先生也给我们带来了别样的北方冬天,给我们带来的最大感受是这里的冬天不太冷。

七、作业布置:
1、学习了本文,你是不是对于我们家乡的冬天有了更新的认识,请以“家乡的冬天”为题写一篇小作文。

2、搜集有关描写冬天的诗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