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训练试题经典及解析

中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训练试题经典及解析

中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训练试题经典及解析一、中考语文试卷文学类文本阅读1.阅读文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一个不幸的人,贫穷、残废、孤独,世界不给他欢乐,他却创造了欢乐来给予世界!他用他的苦难铸成欢乐,正如他那句豪言壮语所说的,——那是可以总结他一生,可以成为一切英勇心灵的箴言的:“用痛苦换来的欢乐。

”——《名人传》(1)选文中“他”指的是________ ,他是________ 造就的伟人。

(2)通过阅读《名人传》,你感受到他身上具有怎样的精神品质?【答案】(1)贝多芬;痛苦和磨难(2)在困境中顽强奋斗,不向命运低头。

【解析】【分析】《名人传》写的是名人在困境中顽强奋斗,不向命运低头。

【点评】学生要熟悉名著内容。

2.此题考查学生对论证方法的掌握,常见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引用论证。

其作用分别是:1.举例论证: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2.道理论证: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警句以及人们公认的定理公式等来证明论点,3.对比论证:皇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作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

4.比喻论证: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论点。

此外,在驳论中,往往还采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批驳方法和“归谬法”。

在多数议论文中往往是综合运用的。

5.引用论证:引用论证比较复杂,这与具体的引用材料有关,有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名人佚事、笑话趣闻等各种情况,其作用要具体分析。

如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可以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引用名人佚事、奇闻趣事,可以增强论证的趣昧性,吸引读者下读。

结合语境具体分析即可。

3.阅读下面名著选段,完成后面题目。

我走进了另一间屋子,但是马上就要退出来,差点被一种可怕的臭气熏倒。

我的向导催促我走进去,悄悄地告诉我:不要得罪他们,他们会恨你入骨,因此吓得我连鼻子都不敢堵。

这个房间里的设计家是学院里资格最老的学者,他的面孔和胡子都是淡黄色的;手上、衣服上都涂满了污秽。

我被介绍给他的时候,他紧紧地拥抱我,当时我多么想找一个借口谢绝他这种亲热的礼仪啊。

他自从到科学院工作以来,就是研究怎样把人的粪便还原为食物。

……(1)选段出自_______(作者)的名著《格列佛游记》,这是格列佛游历____国时遇到的情形。

(2)这个国家的“设计家”还有哪些“科学研究”?请再列举出两个来。

(3)作者描写这些荒唐的科学研究,想说明一个什么道理?【答案】(1)斯威夫特飞岛(2)①从黄瓜里提取阳光②将冰煅烧成火药③造房子先从房顶造起自上而下一路到地基④用猪耕地⑤以养蜘蛛代替养蚕来纺丝织线⑥用吹风器打气给人治病⑦用谷壳来播种⑧软化大理石想做出枕头、针毡⑨用感觉和嗅觉区别颜色。

(3)说明搞科学研究,必须脚踏实地,实事求是地进行有科学根据的实验,而不应打着科学的幌子搞迷信活动和欺诈活动的道理。

【解析】【分析】(1)《格列佛游记》是乔纳森·斯威夫特的一部杰出的游记体讽刺小说,以较为完美的艺术形式表达了作者的思想观念,作者用丰富的讽刺手法和虚构幻想的离奇情节,深刻地剖析了当时的英国社会现实。

格列佛生于洛丁加姆州,从十四岁开始在英国与荷兰的大学进修,后来以外科医生的身份到船上工作,在一六九九年五月四号乘羚羊号航向南方……船起初平安无事,后来,不幸在苏门答腊岛遇难,漂流到利立浦特岛上。

岛上居民身高都只有六寸左右,因此,和这里的人相比较,他真是硕大无比啊!后来,他又启航,但却在巨人岛——布罗卜丁鲁那克岛搁浅了。

那里的国王身高有六十尺之巨,这会儿格列佛又变成“小人”了。

接着,他又展开了第三次航行来到了勒皮他飞岛,那是个与世隔绝的世界,人们的观念封闭阻塞。

在岛上逗留数日后,他出发到海上游览。

(2)拉格多大科学院影射英国皇家科学院,里面介绍了从黄瓜里提取阳光,将粪便还原为食物,把冰炼成火药,用猪耕地,盖房屋从屋顶造起一直盖到地基,瞎子教授叫徒弟靠嗅觉和触觉来区分不同的颜色,以养蜘蛛代替蚕来纺线,用吹风机从肛门鼓风打气来治疗病人的腹胀,软化大理石想做出枕头和针毡等。

(3)格列佛游记》的第三部分中对勒皮他(飞岛)的描述,反映了作者反对假科学的鲜明立场,指出脱离现实生活的科学实际上有多么荒谬,这些所谓的科学家从事的全部是虚无飘渺毫无结果的研究。

作者认为,科学必须为人民服务,而不应当成为统治阶级与人民为敌的工具。

在巴尔尼巴比这一魔术国度中,通过主人公格列佛召见一系列历史人物,作者试图向读者揭示,所谓的历史英雄人物,都是些如此丑恶的人,是通过种种卑劣手段而获得高位的,作者借此非难了君主的政体,表达了赞成共和制度的态度。

【点评】(1)在阅读文学名著的同时要对文学常识进行识记。

如作者、作者的国籍等都要识记。

特别是课程标准推荐阅读的作品,一定要记熟作者、作品的主要人物、人物主要的事件等内容。

(2)阅读文学名著要注意梳理情节,把重要的人和事都弄清楚。

如《格列佛游记》该书通过里梅尔•格列佛船长之口,叙述了周游四国(小人国、大人国、飞岛国、智马国)的奇特经历。

(3)理解名著内容要结合作者的创作意图,创作背景,名著表达的中心来表达。

《格列佛游记》处处揭露着英国社会的黑暗现实,并寄寓着作者的理想。

4.阅读下文,回答问题①整整的三年,他凑足了一百块钱!②他不能再等了。

原来的计划是买辆最完全最新式最可心的车,现在只好按着一百块钱说了。

不能再等:万一出点什么事再丢失几块呢!恰巧有辆刚打好的车(定作而没钱取货的)跟他所期望的车差不甚多;本来值一百多,可是因为定钱放弃了,车铺愿意少要一点。

祥子的脸通红,手哆嗦着,拍出九十六块钱来:“我要这辆车!”铺主打算挤到个整数,说了不知多少话,把他的车拉出去又拉进来,支开棚子,又放下,按按喇叭,每一个动作都伴着一大串最好的形容词;最后还在钢轮条上踢了两脚,“听听声儿吧,铃铛似的!拉去吧,你就是把车拉碎了,要是钢条软了一根,你拿回来,把它摔在我脸上!一百块,少一分咱们吹!”祥子把钱又数了一遍:“我要这辆车,九十六!”铺主知道是遇见了一个死心眼的人,看看钱,看看祥子,叹了口气:“交个朋友,车算你的了;保六个月:除非你把大箱碰碎,我都白给修理。

保单,拿着!”③祥子的手哆嗦得更厉害了,揣起保单,拉起车,几乎要哭出来。

拉到个僻静地方,细细端详自己的车,在漆板上试着照照自己的脸!越看越可爱,就是那不尽合自己的理想的地方也都可以原谅了,因为已经是自己的车了。

把车看得似乎暂时可以休息会儿了,他坐在了水簸箕的新脚垫儿上,看着车把上的发亮的黄铜喇叭。

他忽然想起来,今年是二十二岁。

因为父母死得早,他忘了生日是在哪一天。

自从到城里来,他没过一次生日。

好吧,今天买上了新车,就算是生日吧,人的也是车的,好记,而且车既是自己的心血,简直没什么不可以把人与车算在一块的地方。

④怎样过这个“双寿”呢?祥子有主意:头一个买卖必须拉个穿得体面的人,绝对不能是个女的。

最好是拉到前门,其次是东安市场。

拉到了,他应当在最好的饭摊上吃顿饭,如热烧饼夹爆羊肉之类的东西。

吃完,有好买卖呢就再拉一两个;没有呢,就收车;这是生日!⑤自从有了这辆车,他的生活过得越来越起劲了。

拉包月也好,拉散座也好,他天天用不着为“车份儿”着急,拉多少钱全是自己的。

心里舒服,对人就更和气,买卖也就更顺心。

拉了半年,他的希望更大了:照这样下去,干上两年,至多两年,他就又可以买辆车,一辆,两辆……他也可以开车厂子了!⑥可是,希望多半落空,祥子的也非例外。

(1)选文节选自________(作者名)《________》(作品名)(2)文中画线句子体现了祥子怎样的心情?(3)第⑥段中的“希望”是指什么?(用选文中原文回答)。

“祥子的也非例外”在小说中是指哪一件事情?【答案】(1)老舍(舒庆春);骆驼祥子(2)动作、神态,体现了祥子买车时激动而喜悦的心情。

(3)“希望”指“照这样下去,干上两年,至多两年,他就又可以买辆车,一辆,两辆……他也可以开车厂子了!”“祥子的也非例外”在小说中指祥子的车被大兵拉走。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名著《骆驼祥子》。

(1)本题考查作家作品。

应该说没有难度,都能写出,老舍的《骆驼祥子》是经典作品,应当牢固掌握。

(2)本题考查名著情节。

根据文段内容的理解,明确祥子如此激动,是因为终于有了自己的车时极度欢喜之情。

买车子对他来说是实现人生梦想的第一个重要的开端,有了车子之后他感到幸福、快乐。

(3)本题考查名著的细节内容和经典段落。

要根据文中故事情节和人物的言行描写具体举例,从人物的性格和思想品质来分析。

抓住“自从有了这辆车,他的生活过得越来越起劲了”“拉了半年,他的希望更大了”,看出他是一个有理想,有信心,对生活充满希望的人。

故答案为:(1)老舍(舒庆春),骆驼祥子;(2)动作、神态,体现了祥子买车时激动而喜悦的心情。

(3)“希望”指“照这样下去,干上两年,至多两年,他就又可以买辆车,一辆,两辆……他也可以开车厂子了!”“祥子的也非例外”在小说中指祥子的车被大兵拉走。

【点评】(1)对于名著的阅读,作家作品是必须掌握的内容,记住重点情节及人物的特征,人名书名必要时死记硬背,不可写错。

(2)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于名著的了解。

阅读名著除了识记文学常识,还要对涉及主要人物的精彩片段反复阅读,从而形成自己的阅读体验。

祥子最大的梦想就是想拥有一辆自己的车,为了这个希望,他风里来,雨里去,拼命拉车,省吃俭用。

车到手以后的高兴喜悦之情难以言表。

(3)本题要结合原著内容来解答,仔细回顾小说内容,了解祥子三次“丢车”的遭遇,依此情节来概括说明祥子希望破灭的过程。

“希望”就是买辆车,一辆,两辆,甚至幻想开车厂。

“祥子的也非例外”,指受战争大兵的牵连,祥子的车被大兵拉走。

5.认真阅读下面的选文,思考并回答问题竹颂①冬天来临,树木都落下变黄的叶子,变成光秃秃的,而你——翠竹,却在寒风中伸开傲雪的双臂,迎接冬神的到来。

②___________被人们称为“岁寒三友”,它们在冬天,依旧是翠绿如常,幽香袭人,然而三友中的竹子,却具有不平凡的气质。

③它和松树一样碧绿常青,和梅花一样挺雪傲霜,它还具有中通外直、不屈不挠的气概,难怪自古以来人们都称赞它。

④我见过有斑斑泪痕的湘妃竹,高大挺拔的楠竹,婆娑起舞、婀娜多姿的凤尾竹,还有不引人注意的小毛竹,它们不管是大是小,是在贫瘠或肥沃的土地上,都是那么的坚定,端直挺拔。

⑤我赞美翠竹,是啊!“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_______________”竹就是这样,牢牢扎根在山上,小道旁。

砍去了它的躯干,还有在地里的竹鞭;挖去了它的鞭,更有那深埋在地下的竹根。

它是那么具有顽强生命力。

当地上冒出小笋子,不论压在笋身上的东西有多大,多重,它都不屈服。

难怪人们用“________”来形容某种新事物的发展极快,生机勃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