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社会政策概论课件 04 社会政策与人的需要及社会问题
社会政策概论课件 04 社会政策与人的需要及社会问题
社
會
第四章
政
策
社会政策与
導
人的需要及社会问题
論
目录 退出
目录
社
會
政
第一节 社会政策与人的需要
策
導 論
第二节 当代社会问题与社会政策
目录 退出
第一节 社会政策与人的需要
社
會
一、个人需要与社会政策
政
策
二、社会需要与社会政策
導
論
三、个人需求与社会需求对社会政策的导向作用
目录 退出
一、个人需要与社会政策
社
题,为满足人们的需要而进行的资源配置,满足全体
會
社会成员的需要。
政
策
導
論
目录 退出
二、社会需要与社会政策
社
會
1.社会需要的定义
政
策
導
2.社会需要与社会政策的关系
論
目录 退出
1.社会需要的定义
所谓 社会的需要 ,是指社会整体的需要 。
社
功能主义都强调社会是一个如有机体一样的
會
系统,该系统的某些特定的需求必须得到满足。
1.个人的需要及其社会意义
社
2.人的需要与需求
會
政
3.个人需要的需要内容与层次
策
4.需要的“刚性”与“弹性”
導
論
5.影响需要界定的因素
6.当代社会满足个人需要的方式
7.社会政策在满足个人需要中的作用
目录 退出
1.个人的需要及其社会意义
需要:对事物的欲望或要求
社
會
Need:A lack of something required or desirable
社
➢
调节人们社会关系,会影响到原来的利益格
局;
會
政
➢
社会成员行动上的一致性并不能仅仅由于某种
策
社会政策的存在而成为现实;
導
➢
由于社会政策并不能完全控制个人的社会风险;
論
➢
试图通过对市场经济的干预而实现经济与社会
的协同发展。但就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人们有许多争论……
目录
退出
三、个人需求与社会需求对社会政策的导向作用
(6)冲突理论 包括福勒和麦尔斯1948年提出并在上世纪60年代逐渐成熟 的价值冲突论; 社会问题是价值矛盾和冲突造就的社会后果。
(7)标签论 符号互动论的影响,最初由埃德温·莱默特和霍华德· 贝 克尔提出,后来埃里克森、西克雷尔和基特苏斯进一步发展;
重视社会问题的主观定义取向,这种理论有时也被称为越轨的 社会反应论;
退出
1.个人的需要及其社会意义
个人需要的社会意义:
社
會
政
产生是社会性
策
導
論
满足—以社会途径
总和构成社会需要
目录 退出
2.人的需要与需求
社
會
需求(demand)是指在特定条件下人们现实
政
的,可以指望得到满足的需要;
策
只有那些有望在现实条件下得到满足的需要
導
才会对人的行为产生实质性的影响;
論
社会政策主要关注人们的基本需要。
导向作用的方面 :
社
满足的内容,程度和方式
會
以需求为导向的社会政策的困境
政
□ 社会分化:
策
水平方向:地区、种族、性别、宗教等;
導
垂直方向:教育、年龄、职业、地位阶层等。
論
□ 较高层次的个人需要在不同的人那里必然有
不同的表达。
□ 社会政策要满足不同利益群体的不同需要本身 就表现出在社会分化条件下需求导向的复杂性。
政
社会发展
策
導
社会稳定及和谐
論
秩序追求
目录 退出
社会的整合
2.社会需要与社会政策的关系
社
會
政
(1)社会政策满足社会需求的有效性
策
導
(2)社会政策满足社会需求的局限性
論
目录 退出
(1)社会政策满足社会需求的有效性
社
➢
在满足个人基本需要的基础上,能有效调节社
會
会成员之间的社会关系,满足社会的整合需求;
退出
4.需要的“刚性”与“弹性”
社
刚性:人类的某些基本需要是整个社会必须
會
加以回应的,这些基本需要就成为社会政策所面对
政
的具有刚性的需要;
策
導
弹性:人类的需要会随着社会的发展,在不
論
同的时空中有不同的表现。
刚性的需求发生变化,说明对刚性的认定, 是社会建构的。
目录 退出
5.影响需要界定的因素
社
會
(4)文化失调论 文化失调论——来源于社会解组论的观点 奥格本认为,在社会变迁过程中,相互关联的各部分的 文化,其变化速度的不同导致社会整体的混乱现象,这种现 象即为社会问题。亚文化论可视为其中的一枝。
社 會 政 策 導 論
目录 退出
1.对社会问题的不同界定
(5)越轨论:由默顿提出 社会行为偏离社会目标和制度化手段,或说社会期待与社 会现实之间的差距,就是社会问题。
會
➢
国家/政府能够积极地干预市场和社会生活,
政
扭转其功能缺陷而解决问题;
策
➢
通过科学的研究方法,比较准确地诊断社会问
導
题;通过科学的决策方法合理配置资源;
論
➢
权威性、严肃性和强制性 —>有效性
➢
动员广泛的社会参与,形成全世界的力量解决
社会问题。
目录
退出
2.社会政策在解决社会问题中的局限性
社
➢ 政府失灵;
會
政
➢ 政策选择,政策的覆盖面是有限的;
策
➢ 决策模型本身的问题 (利益集团影响);
導
論
➢ 社会问题的复杂性(解决旧问题带来新问题)
➢ 行动需要其他各方面行动的配合。
目录 退出
目录 退出
3.个人需要的需要内容与层次
社
會 政
策
導
基
論
本
需
要
目录 退出
3.个人需要的需要内容与层次
社
比较的需要 (normative need)
會
政
表达的需要 (expressed need)
策
導
感觉的需要 (felt need)
論 规范性需要 (normative need)
目录
布莱德萧对需要概念的分类(Bradshaw,1977)
政
广义的需要概念:广义的需要概念涉及整个生物界,可
策
以指植物、动物、个人及人类社会的一种摄取状态,
導
以此保证需求主体的生存和发展(张乐天,1997)。
論
狭义的需要概念:社会政策中的需要概念是相对狭义的
概念,指个人及社会的需要,即个体和社会为了维系
其生存并求得发展而必须设法满足的摄取状态。
目录
--
经 济
政
策
政 治
導
論
文化、价值和意识形态
征
目录 退出
6.当代社会满足个人需要的方式
社
➢ 传统社会:
會
家庭和家族、亲友、邻里以及民间慈善团体
政
➢ 市场机制:
策 導
私立医院、私立学校、商业保险、私人养老 院
論
➢ 当代社会:
主流方式——社会政策
目录
退出
--
7.社会政策在满足个人需要中的作用
凯瑟琳•琼斯:社会政策是国家/政府应对社会问
(1)社会病态论 查尔斯•汉德森和萨谬尔•史密斯提出:社会问题是违
背社会道德的现象,社会群体的道德病态或社会本身的道德 不健康状态就是社会问题。
(2)生物社会论 社会问题是由于人类的生理因素造成的某些行为现象
(3)社会解组论 美国早期社会学家库利、托马斯和奥格本的见解:所谓
社会问题就是社会变迁导致的社会失控现象。
贝克尔认为,社会问题是由社会群体导致的,因为社会群体标 定了哪些人的行为属于违反规则的行为。它们能把规则用于特定的 人,使他们被贴上越轨标签而成为“局外人”(outsiders)。标 签理论的核心观点,是社会问题是社会的主观定义,即人们对某些 人、某些行为、某些现象所作的主观性社会反应 。
1.对社会问题的不同界定
成负面影响、社会主流价值不能接受因而需要采取集体
行动进行干预的社会现象。
目录 退出
---
2.社会问题的特点
社
會
客 观 性
政
主 观 性
策
導
社 会 性
論
过 程 性
目录 退出
---
二、当代社会问题的主要方面
➢ 社会不平等问题
社
➢ 贫穷问题
會
➢ 人口老龄化与老年人问题
政
➢ 资源、环境与生态恶化问题
策
➢ 犯罪与其他越轨行为问题问题
政
➢
成为社会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的有效组成部分,
策
能够规范社会成员的社会行动,满足社会秩序需求;
導
➢
通过资源的再分配,缩小不同利益群体和地区
論
之间差别,消除社会紧张状态,满足了社会稳定需求;
➢
有效地调节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之间的不平衡
问题,使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能同步进行。
目录
退出
(2)社会政策满足社会需求的局限性
目录
退出
第二节 当代社会问题与社会政策
社
會
一、社会问题的基本含义与特点
政
策
二、当代社会问题的主要方面
導
論
三、社会政策在解决社会问题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