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音乐欣赏
哥 特 式 建 筑 巴 黎 圣 母 院
米 兰 大 教 堂
复调音乐与主调音乐 2、代表人物及其作品选介
1)维瓦尔第(Antonio
Vivaldi,16781741),意大利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小提 琴家 作品:小提琴协奏曲《春》(《四季》套曲 之一 E大调作品第八号) 第一乐章由主要主题(春天的主题)串连, 它华丽而洒脱,具有欢乐的春天气息:“春 天来了,无限欢欣。”有“小鸟唱着欢乐之 歌来迎春”;有“微风轻拂清泉,泉水叮咚 流淌”;有
音乐剧 音乐剧(Musical
theater)是由喜歌剧及轻 歌剧(或称“小歌剧”)演变而成的,早期 称作“音乐喜剧”,后来简称为“音乐剧”, 是19世纪末起源于英国的一种歌剧体裁,是 由对白和歌唱相结合而演出的戏剧形式。音 乐剧熔戏剧、音乐、歌舞等于一炉,富于幽 默情趣和喜剧色彩。它的音乐通俗易懂,因 此很受大众的欢迎。
• 乐例:《青少年管弦乐队指南》布里顿 • 《动物狂欢节》 圣桑 (1)引子与狮子进行曲:兽王出场, 威风凛凛。 (2 )母鸡和公鸡:钢琴于小提琴模 仿母鸡的叫声,钢琴与单簧管模仿 公鸡的叫声。 (3)野驴 (4)乌龟 (5)象
(6)袋鼠:运用了同休止符交替组成 的轻捷跳动音型。 (7)水族馆:两架钢琴奏出节拍交 错的反向琶音进行。 (8)长耳朵角色 (9)林中杜鹃 (10)大鸟笼:长笛奏出半音阶进行 和断音的快速乐句。 (11)钢琴家:钢琴反复奏出一首
托卡塔和赋格都是音乐写作的一种体裁。 《G弦上的咏叹调》
原是巴赫D大调第三号组曲第二乐章。后被改
编成多种演奏形式。其中小提琴独奏,钢琴 伴奏时,小提琴在音色丰厚的最低音弦G弦上 演奏全曲,因而被称为G弦上的咏叹调。 《勃兰登堡协奏曲》
第五节 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
维也纳古典乐派 十八世纪后半叶的欧洲,思想上和政治上发
节奏自由、不分小节 世俗音乐:出现了游吟诗人(法国)、恋诗 歌手(德国),他们自己谱曲,自弹自唱, 即是音乐家、表演家又是诗人;歌词用民族 语言。 作品赏析:《进台经》和《巴勒斯坦之歌》
第三节 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
文艺复兴是欧洲新兴资产阶级在文学、艺术、
哲学和科学等领域内开展的一场革命运动。 文艺复兴以人文主义为主要思潮,反对中世 纪的禁欲主义和宗教观,反对教会对人们思 想的束缚。这一时期的音乐创作具有很大的 变化,由于对人和现实生活的强调,音乐呈 现出越来越丰富,越来越世俗、明朗和情感 化的倾向。 作品赏析:《苏醒吧,高兴吧》:为教皇侄 女的婚礼而作。
作了音乐剧《约瑟夫与惊人五彩梦幻衣》。 1982年的《歌与舞》,1981年的《猫》,19
84年的《星光快车》, 1985年的《安魂曲》, 1986年的《歌剧幽灵》,1989年的《 爱的观 点》以及1993年推出的《日落大道》等。
第六节 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
浪漫主义艺术突破循规蹈矩的古典形式,用
生了巨大的变革。法国的启蒙运动、德国的 狂飙运动为资产阶级革命作了思想准备,也 对音乐艺术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从十 八世纪中叶到十九世纪初,海顿、莫扎特、 贝多芬等音乐家都在维也纳度过了创作的成 熟时期。
1)海顿:后人常尊称海顿为“交响乐之父”,
他为完善和确立这种形式起了重要的历史作 用。经海顿的努力,乐队的规模逐渐扩大, 形成了完整的双管编制。 交响曲:意大利 歌剧序曲“快—慢—快”加 入小步舞曲 2)莫扎特:在他短短三十五年的一生中,创 作了许多优秀的歌剧、协奏曲和交响曲等。 成为音乐史上最早摆脱封建主的“奴仆”地 位的“自由音乐家”之一。
正歌剧:取材严肃、神话故事;风格严谨、
无说白 喜歌剧:取材日常生活或文学作品;诙谐、 幽默、轻松、讽刺(意、法) 宣叙调:是剧中为交代剧情,有时又在咏叹 调之前作为一种心理交代的引子而唱地唱段, 通常旋律性不是很强,比较接近语言的规律。 咏叹调:歌剧剧情发展到关键时刻,剧中主 人翁的内心世界的表露,静场独白,旋律抒 情并带有戏剧性,波浪式起伏,旋律性较强
音乐世家,其父是伦敦音乐学院的院长,母 亲是位钢琴老师,生长在这样一个环境里, 从幼年时代起,韦伯就开始了音乐创作,九 岁时便写成第一部音乐剧。先后入皇家音乐 学院,伦敦市政厅音乐与戏剧学院以及牛 津大学学习深Tim Rice 1944),逐渐对流行音乐产生了浓厚兴趣, 1968年,这两位二十出头的年轻人便共同创
和歌剧的分别是,音乐剧经常运用一些不同
类型的流行音乐以及流行音乐的乐器编制; 歌唱的方法也不一定是美声唱法。 音乐剧普遍比歌剧有更多舞蹈的成份,早期 的音乐剧甚至是没有剧本的歌舞表演。相比 之下,音乐剧里戏剧、舞蹈的成份更重要。
安德鲁· 洛伊· 韦伯 1948年,安德鲁· 洛伊· 韦伯出生于伦敦的一个
国门一步。巴赫从未写过歌剧。 《哈利路亚》选自亨德尔的清唱剧《弥赛 亚》。全剧歌词取自《圣经》,内容表现基 督的诞生、受难、复活。弥赛亚是救世主的 意思,作品寄托了18世纪上半叶的英国人民 希望自己的理想王国永世长存的愿望,歌词 大意:万众齐声欢呼,全能的上帝做了主中 之王,王中之王,直到永远永远。 《d小调托卡塔与赋格》 这是巴赫较著名的一首管风琴作品。
3)贝多芬:是集古典音乐大成、开浪漫乐派
先河的大师。奏鸣曲式在贝多芬手里发展成 为一种从多方面表现音乐形象矛盾冲突的大 型戏剧性结构,并首创了主题贯穿手法。 《第三交响曲》:又称《英雄交响曲》无论 是音乐的内容还是形式,都是音乐史乃至文 化史上前所未有的突破。从内容上来说,歌 颂为争取自由、平等、博爱的崇高理想而英 勇斗争的具有社会政治意义的时代英雄被首 次反映在交响曲这一体裁形式中。
―天空乌云笼罩,电光闪闪,雷声怒号”,接
着“雷鸣电闪转瞬即逝,鸟儿重又婉转歌 唱。” 回旋曲式ABACADA 2)亨德尔(Georg Friederich Hanhel 1685-1759)和巴赫 (Johann Sebastian Bach 1685-1750) 巴洛克音乐在德国作曲家亨德尔和巴赫的手 中达到了顶峰。亨德尔出生在德国,1726年, 他选择了英国国籍。他对周围世界有广泛的 兴趣,善于适应环境。他去过英国、意大利。 而巴赫终生为教会和宫廷服务,不出
西方经典音乐作品赏析
教学范畴、西方经典音乐作品的特点 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西方音乐的历史,熟 悉经典的音乐作品、西方音乐史上各个时 期的音乐风格、著名作曲家的生平以及一 些基本的音乐要素和知识等,学会用理念 的方法欣赏和评析音乐作品。
参考教材
1、《欧洲音乐史话》钱仁康编著 上海音乐出版社 1994年版 2、《古典音乐欣赏50讲》 沈旋 夏楠主编 3、《世界名曲欣赏》(上、下) 杨民望著 上海音乐出版社
古希腊:典雅淳朴;古 罗马:军乐、享乐 调式、字母记谱法、希 腊悲剧 作品赏析《赛基洛斯墓 志铭》:这是刻在墓石 上的一首歌曲,内容是 赛基洛斯悼念他死去的 妻子。
古 罗 马 决 斗 场 废 墟
第二节 中世纪音乐
教会音乐:格里高利圣咏
歌词出自《圣经》、拉丁文、无伴奏、男声、
圆舞曲,创音乐史上的新纪录。1899年,约
翰· 施特劳斯逝世时,维也纳人民举行了十万 人的盛大葬礼。 约翰· 施特劳斯一生创作了168首圆舞曲,117 首波尔卡,43首进行曲,16部轻歌剧。作品 大都热情欢快,旋律性很强,散发出浓郁的 浪漫主义气息,并常带有幽默感。人们所熟 悉的《蓝色多瑙河》、《维也纳森林的故 事》、《艺术家的生涯》、《春之声》等圆 舞曲,都出自他的笔下。 他与他父亲同名,
《第五交响曲》:揭示了人在生活中遇到的
失败和胜利、痛苦和欢乐,说明生活的道路 是艰难曲折和布满荆棘的。从黑暗到光明, 通过斗争走向胜利,是这部作品戏剧性冲突 的整个发展过程。 《第九交响曲》:在最后乐章中用人声歌唱 席勒的《欢乐颂》中的一部分诗句,表现全 人类的自由和解放、胜利和欢乐、团结和友 爱。
浪 漫 主 义 时 期 : 19 世 纪 初 ——20 世 纪 初 (1820年——1900年) 现代:20世纪初—— (1900年—— ) 交响乐乐队编制 弦乐组:小、中、大提琴,低音提琴、 木管组:长笛、短笛、双簧管、单簧管 (黑管)、大管 铜管组:圆号、小号、长号、大号 打击器乐组:定音鼓、小军鼓、响板、钢 片琴、木琴、锣等
西方音乐史各时期的划分
古代:公元前32世纪——公元5世纪 中世纪:公元 5世纪——15世纪 (476年— —1430年) 文艺复兴时期: 15 世纪 ——16 世纪末、 17 世纪初(1430年——1600年) 巴 洛 克 时 期 : 16 世 纪 末 ——18 世 纪 中 叶 (1600年——1750年) 古典主义时期: 18 世纪中叶 ——19 世纪初 (1750年——1820年)
车尔尼的简易练习曲。 • (12)化石 • (13)天鹅:大提琴演奏的经典乐曲。 • (14)终曲:动物园里所有的角色出来 做最后一次谢幕。
• <From Mao To Mozart> • 本片为青年学琴必备影片,获奥斯卡最 佳记录片和戛纳电影节特别奖。背景: 1979年,小提琴家史坦以西方文化大使 的身份来到中国。他的此次中国之行被 美国的记录片导演艾伦 米勒拍成记录片。 2000年,史坦重回中国时拍成续集。
第四节 巴洛克时期的音乐
1、概述
17世纪至18世纪中叶是音乐史上的巴洛克时
期。“巴洛克”这个词源于葡萄牙文Barroco, 意思形状不规则的珍珠。艺术史用巴洛克一 词称呼17至18世纪中叶西方建筑、绘画、雕 塑等艺术新的风格特征,即:雄伟、奇异、 夸张。巴洛克之后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家趋 于将音乐语言简化和规范化,在他们看来, 巴洛克音乐过于夸饰和不够规范。这一时期, 歌剧兴起,乐器制造业发达,出现了许多提 琴家族。
歌剧:《费加罗的婚礼》,描写作为第三等
级代表的平民费加罗,同他那美貌的未婚妻 的贵族主人之间的斗争,最后以他的机敏取 得胜利。 《魔笛》的剧词取材于维兰(1733──1813) 的一首幻想诗《鲁鲁》,他的中心情节叙述 古埃及一个叫塔米诺的王子,同他所爱慕的 少女帕米娜的爱情经历,紧急关头还依靠魔 笛的魔力,经历了种种严峻考验,最后终成 眷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