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食用菌形态分类

食用菌形态分类


菌盖边缘的形状也不一样,幼小时与成熟后的形状可以完全不同。 成熟后一般可分成内卷、反卷、上翘、延伸等。周边有全缘而整 齐的,也有呈波浪状而不整齐或撕裂的。 皮层下面便是菌肉,一般由长型的丝状菌丝组成,有的则由膨 大的泡囊状菌丝组成。在皮层菌丝里含有不同的色素,因而使 菌盖呈现各种不同色泽。
2.子实层体
菌柄多数生在菌盖的中央,有的偏生或侧生在一边。 菌柄的质地,有肉质,蜡质,纤维质或脆骨质等;有的与 菌盖不易分离,有的极易分离。 颜色也有多种多样。 菌柄有的实心,有的空心,有的填塞。
4.菌托
子实体在发育早期外面有一层膜包着,这层膜叫 做总苞或外菌幕,有的很厚,有的薄些,在子实体发 育过程中,膜薄的常常消失掉,不留什么明显痕迹; 膜厚的常全部或部分的遗留在菌柄的基部,形成一个 袋状物或杯状物,这就是菌托。 它的边缘整齐或不整齐,有的不成苞状或杯状而 成为几圈残片,环绕在菌柄的基部。外菌幕的残片也
无隔菌丝和有隔菌丝
单核菌丝、双核菌丝、二倍体菌丝
气生菌丝
培养基 基内菌丝
根据菌丝发育的顺序和细胞中细胞核 的数目将菌丝分为:
1.初生(级)菌丝:由孢子萌发形成的菌丝。又叫单核 菌丝,每个细胞中只含有一个细胞核 。 2.次生菌丝:由两条初生菌丝经过质配以后形成的菌 丝,又名二次菌丝或双核菌丝、异核菌丝。 3.三生菌丝:由二次菌丝进一步发育而形成的已组织 化了的双核菌丝。又称结实性双核菌丝或三生菌丝, 它已不是散生的、无组织的双核菌丝,而是有一定 结构,形成菇耳子实体的双核菌丝。
特殊的菌丝组织体
1.菌丝束:菌丝平行排列的绳状结构,具有输 导作用。 2.菌索:菌丝体生长至某一阶段后菌丝缩合, 形成粗绳索状的组织。如密环菌的菌索。 3.菌髓:伞菌菌褶或齿菌类的菌刺中央部分或 菌管之间的菌丝层。 4.菌核:由菌丝体密集而成的有一定形状的休 眠体,质地坚硬,色深,大小不一。 如茯 苓。 5.子座:它是由菌丝组织体即拟薄壁组织和疏 丝组织构成的容纳子实体的褥状结构。如冬 虫夏草。
3.菌柄
形状也各不相同,如圆柱状、棒状、纺锤状、杵状等。长 短从1厘米到50厘米,粗细从1毫米到12厘米。菌柄基部有的 膨大成球形。末端有齐头、圆头,尖头或根状等。
菌柄表面特征也有多种,有的有纵行棱纹,有的有沟纹, 有的有网纹,有的有陷窝,有的有腺点,有的光滑而没有任 何附属物,有的有多种多样的附属物,如鳞片、碎片、茸毛、 颗粒、纤毛等。
菌褶与菌柄连接的方式是分类重要依据之一。 通常有以下几种: (1)离生:菌褶不与菌柄连接,因而在菌 褶与菌柄之间有距离如草菇。 (2)弯生:菌褶与菌柄连接处稍微向上弯 如香菇。 (3)直生:菌褶直接与菌柄连接,不向下 延长,也不向上弯曲如红菇。 (4)延生:菌褶沿菌柄向下延伸如平菇。
(2)菌管
菌管可长可短,与菌柄连接的方式一般与菌褶与菌 柄连接方式相似。也有离生、弯生、直生和延生等 方式。它们的颜色多样,与菌管口部的颜色相同或 不相同。
菌髓
菌核
子座
子实体:
菌丝生长后期,即生理成熟阶段,菌丝体 局部膨大,而成为许多小瘤状的菌蕾,或 叫子实体原基。原基中菌丝细胞迅速生长, 体积逐渐增大,并不断分化发育,形成菌 柄和菌盖。在菌盖下方也逐渐分化出菌褶, 菌褶上形成子实层。子实体这部分是人们 食用的,也是食用菌的繁殖器官,只有在 特定的季节里才会出现,而且寿命长短不 一,有些种类甚至能活几周。
经常贴附在菌盖的表面,形成各式各样的大小不同的
鳞片、碎片或颗粒,而成为那个种的特征之—。
5.菌环 菌环是内菌幕的遗迹。原来菌盖在发育中, 它的边缘和菌柄连接着,形成一层膜叫内菌 幕.这层膜也有厚的、也有薄的、也有成蛛 网状的。子实体长成后,内菌幕常在菌柄上
食用 菌由 菌丝 体和 子实 体组 成
内菌幕
一、菌丝体
菌丝体:由无数纤细的菌丝组成,在基质中吸 取水分和营养物质,在一定的条件下发育成子 实体,是食用菌的营养器官。
子实体:菌丝生长发育到一定阶段,在一定条件下, 形成有一定形态的可食用的组织结隔的有无分为有隔菌丝 和无隔菌丝。 • 按细胞内核的个数划分: 单核菌丝、双核菌丝、多核菌 丝、二倍体菌丝 • 按生长的空间划分: 气生菌丝、基内菌丝
1.菌盖
形状多种多样,一般常见的有钟形、斗笠形、半球形、 平展形、漏斗形等。
菌盖颜色十分复杂,虽然可以基本上辨别出白、黄、褐、灰、 红、绿、紫等颜色,但是各类颜色中又有深、浅、淡、浓的差 异,更常见是混合色泽。
表面有干燥的、有湿润的、有粘的,有光滑的、有粗糙的,还有 的具有各种附属物:如纤毛、环纹、各种鳞片等。
(3)子实层:菌褶的两侧和菌管的里面布满子实层。
子实层中有担子、囊状体等。担子通常棒状,有四个小梗, 上面各生一个担孢子。有时只生两个小梗,产生两个担孢子。 担孢子简称孢子。 它的形状、颜色、大小、花纹是食用菌分种的重要依据之一。 其形状有圆的、卵圆的、椭圆的、圆筒形的、多角形的、星状 的等。 它们的外面有一层或两层膜,膜光滑或粗糙,有小疣、小刺、 网纹、棱纹等。 囊状体生在担子间,它们的起源多数如同担子,分布在菌褶 的整个表面,因为它着生位置不同,又给以不同名称。生在菌 褶两侧的叫囊状体,生在菌褶边缘的叫褶缘囊体。 它们通常没有颜色,但有些种内部有颜色. 它的形状有多种,如棒状、纺锤状、梭状、瓶状、洋梨状等。 顶端有尖细呈尾状的、有头圆的、有角状的、也有顶端有结晶 体的,等等。
子实层体是长在菌盖下面产生子实层的部分,有的呈叶状,叫 作菌褶。有的呈管状,叫作菌管。子实层就排列在菌褶两侧, 或存在于菌管里面的周围。
(1)菌褶:呈放射状排列,向中央连接菌柄的顶部,向外到 达菌盖边缘。 经常看见的菌褶颜色,一般是孢子的颜色。幼嫩时一般是白色, 老熟后变成各种不同的颜色。 菌褶的形状有宽的、窄的,三角形的;有等长的、不等长的、 分叉的等。 菌褶与菌褶间,有的有横脉连接,有的在靠近菌柄的一端互相 交织成网状等。 菌褶边缘通常完整平滑,但有呈波浪状或锯齿状的,也有边缘 粗糙有颗粒状物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