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考化学串讲一、考试说明化学试题是按照50分钟时间设置,共13题,计50分,其中包括选择题共8小题和非选择题共5小题。
化学试题考试内容分布:“身边的化学物质”约占40%,“物质构成的奥秘”约占12%,“物质的化学变化”约占36%,“化学与社会发展”约占12%。
有关科学探究能力及化学实验技能的考查融入以上各知识内容之中,约占37%。
根据今年《考试说明》的命题原则,化学考试难度、分值和结构并未发生改变。
考试内容分布与往年无异。
但从近两年的中考考题来看,化学科目考试的取材每年都有适度创新,也考虑到了知识的衔接,更加注重对传统文化和核心素养的考查,突出了吸收、整合信息的能力。
比如试题充分实现了由重视知识的考查向重视技能考查的转变。
试题难度系数约为0.65左右。
二、近2年中考与四调考点对比考试对比考点2016年中考2017年四调2017年中考2018年四调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实验基础操作○○微粒的结构○○○化学与生活○○○质量守恒定律○○○○基础概念的理解与区分○物质之间的转化○○物质的分离与提纯○○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酸碱中和反应的应用○○金属及其氧化物与酸反应○实验综合○○○○宏观、微观及物质性质○○○○溶液与溶解度○○○○推断题○○○○实验综合题○○○○计算题○○○○三、题型预测和复习建议1、题型预测难度预测题型考点预测基础题中档题难题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微粒的性质★基本概念的理解★选择题化学与生活★质量守恒定律★物质之间的分类和转化★★反应后成分的分析★★实验综合★★宏观、微观及物质性质★溶液与溶解度★非选项题推断题★★实验综合题★★计算题★★2、复习建议①注重基础,回归课本初中化学是一门启蒙学科,还是以基础知识为主,所考查的内容还是以课本为原型来出题的,必须搞清楚课本上的相关概念,基础实验操作,课本上实验的原理、现象及注意事项。
②注重细节,答题规范根据元调和四调所透露出的重要信息,可以看出初三化学不仅是考基础和能力,也考学生细心。
细节决定成败,如: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不仅是要将化学式写正确,还要注明反应条件,是否有“↑”“↓”。
如:实验题答题的过程中表达是否规范,不要总是不知道怎么用化学的语言进行表述等。
③对所学知识学会灵活运用有些学生经常在说化学我的基础不比谁差,在保证基础不失分的情况下,为什么总是比别人考的差呢?在化学这方面主要是体现在实验题和推断题上。
实验探究题是拉开分数的分水岭,学生应多思考、多理解,不要一味的生搬硬套,要学会对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找出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推断题是中考中的另一分水岭,在做题中一定要考虑反应停止的标志是什么,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组成等。
最后,建议学生在复习时不要陷入题海战,要选择针对性强的训练题。
平时练习时,要注意变式学习,即考查的知识点不变,但题目的呈现方式改变。
计算题难度不大,但要注意基本格式。
四、例题分析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酒精燃烧B.浓盐酸挥发C.石蜡熔化D.玻璃破碎2.下列做法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A. 潮湿的衣服被晒干B. 石墨在一定条件下转化成金刚石C. 胆矾研磨成细小颗粒D. 石蜡受热熔化3.化学物质都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分子可分为原子,而原子不可再分B.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有巨大差异,原因是其中碳原子的结构不同C.水结冰体积变大时,水分子由运动到静止且水分子体积变大D.空气是一种混合物,其中含有多种不同的分子4.下列有关物质的组成的说法错误的是()A.煤气是由一氧化碳、甲烷、氢气等物质组成的混合物B.甲烷属于有机物C.钢铁和铝合金都是合成材料D.化石燃料都含有碳元素5.下列由事实得出的错误结论个数为()①某气体不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则该气体一定不含氧气;②某微粒的质子数为10,该微粒一定是氖原子;③离子是带电荷的粒子,所以带电荷的粒子一定是离子;④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所以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A.1个B.2个C.3个D.4个6.下列关于溶液、溶解度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 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可能保持不变B. 温度降低时,原饱和溶液可能不析出晶体C. 温度一定时,硝酸钾的溶解度及硝酸钾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各有一定值D. 某溶液析出晶体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减小7.类推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
现有以下类推结果:①酸碱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②碱的水溶液显碱性,所以碱性溶液一定是碱溶液;③氧化物都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④有机物都含碳元素,所以含碳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有机物。
其中错误的是()A.只有① B.只有①②③ C.只有②③④ D.全部8.从化学的角度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回收利用废旧金属是保护金属资源的有效途径之一B.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用于食品防腐C.自然界的水经过沉淀、过滤、吸附等净化处理后,可以大大降低水的硬度D.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混合物9.生活离不开化学.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活性炭能除去水中的异味B.煤的使用给人类带来很多方便且不会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C.吸烟有害健康D.油锅着火可用锅盖盖灭10.日常生活中的下列做法,正确的是()A.人体为了补钙,可以长期饮用硬水,利用其中的钙元素B.为了补充维生素,可以多食水果和蔬菜C.为了防止海产品变质用甲醛水溶液浸泡它们D.为了减少浪费粮食,由于储存不当发生酶变的大米也可以食用11.下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粒子的示意图。
有关该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该反应中原子的数目没变,分子的种类也没变B.参加反应的镁和二氧化碳的质量比为12:11 C.该反应中各元素的化合价都没有发生改变D.上图所涉及的物质中有三种物质属于氧化物12.在一定条件下,锌与稀硝酸可发生反应:4Zn+10HNO3=4Zn(NO3)2+□X+N2O↑,其中X为一种常见物质.关于物质X,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X的化学式为H2O2B.X前面的计量系数为5C.X中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16 D.X中元素化合价为零13.纯净物甲是一种可再生绿色能源.在一定条件下,一定质量的甲与48g乙充分反应,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当乙反应完全时,生成44g丙和27g丁.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参加反应的甲物质的质量为23g B.反应生成丙和丁的化学计量数比为2:3C.甲物质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4:1 D.甲物质中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14.将一定质量的a、b、c、d四种物质放入一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物质 a b c d反应前质量(g) 6.4 3.2 4.0 0.5反应后质量(g)待测 2.56 7.2 0.5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a和b是反应物,d可能是催化剂B.反应后a物质的质量为4.64gC.c物质中元素的种类,一定等于a、b两种物质中元素的种类D.若物质a与物质b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2:1,则反应中a与b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2:1A、B、C、D、E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这五种物质之间的部分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部分反应物、1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在CaCO3→CaO→Ca(OH)2→CaCO3的转化过程中钙元素质量保持不变B.不能一步反应实现CuO→Cu(OH)2的相互转化C.实现CO⇌CO2的相互转化,都只有一种途径D.实现H2SO4→HCl和Ca(OH)2→NaOH的转化所发生反应的基本类型相同16.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已略去。
“—”表示物质之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
关于该转化关系图,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如果D是水,则B一定是氢气B.如果A、C均为黑色固体,则C一定为碳,A一定为氧化铜C.若A、C、D三种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均属于复分解反应,则E可能是氧化铜D.若B、D都是盐,则E一定是金属17.下列各组变化中,每一转化在一定条件下均能一步实现的是()A.①和②B.②和③C.①和③D.①②③18.甲、乙、丙、丁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常温下,它们具有如图所示关系.“﹣”表示连接的两种物质能反应,“→”表示物质转化的方向,下列推断错误的是()A、若甲是HCl,则丁可能是CaCl2B、若甲是HCl,则乙和丙中可能有一个为碱C、若甲是Ca(OH)2 ,则丁可能是NaOHD、若甲是Ca(OH)2 ,则乙和丙中至少有一个为酸19.如图中甲、乙、丙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图中“-”表示相连的物质之间可以在溶液中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由某种物质可转化为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甲、乙、丙可能依次为Fe、NaOH、CO2B. 当乙为NaOH时,它由Ca(OH)2与Na2CO3反应生成C. 丙物质只能是氧化物或盐D. 当甲为一种碱时,它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可能产生两种沉淀20.甲、乙、丙、丁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四种物质,它们之间存在如图所示的变化关系,其中“-”表示相连的物质之间可以在溶液中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由某种物质可转化为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若甲是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的金属,丙的水溶液呈蓝色。
则丁可能是一种氧化物,也可能是一种碱B.若甲是一种常见的温室气体,则乙、丙的物质类别可以相同C.若甲是一种黑色粉末,则乙可以是稀硫酸,丙可以是盐酸D.若甲是一种气体单质,丙是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的金属,则乙可以是铜21.向H2SO4和CuSO4的混合溶液中,不断加入NaOH溶液,下列图像横坐标表示加入NaOH溶液质量,纵坐标表示反应的有关变化情况,其中正确的是()22.两份完全相同的稀盐酸分别与等质量的锌粉和镁粉反应,下列情况无法用所给图像表示的是()A.x轴表示加入金属质量B.x轴表示加入稀盐酸的质量C.x轴表示反应时间,Zn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D.x轴表示反应时间,Mg和Zn都有剩余23AB.①③C.②③D.③④24.将铁粉和氧化铜粉末加入到一定量的稀硫酸中充分反应后过滤,为分析过滤后的滤渣和滤液成分,向滤液中插入洁净的铁片,铁片表面一直无变化.对过滤后的滤渣和滤液有下列判断①滤渣中一定有铜,一定无铁②向滤渣中加盐酸可能产生气泡③滤液中一定有硫酸亚铁,可能含有硫酸铜和硫酸④滤液可能为无色⑤滤液中一定有硫酸亚铁和硫酸铜,不可能含有硫酸上述判断正确的是()A. 1个B. 2个C. 3个D. 4个25.向某AgNO3溶液中加入一定量Zn、Cu混合粉末,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A和蓝色滤液B;再向B中加入一定量Zn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C和滤液D.取滤液D加稀盐酸产生白色沉淀.则下列说法:①滤渣A和C中都一定有Ag,可能有Cu②取滤渣C加足量稀盐酸后肯定无明显变化③滤液B和D中溶质成分相同④滤液B的质量比滤液D的质量小其中正确说法的个数是()A.4 B.3 C.2 D.126.将a g 的锌粉投入到Fe(NO3)2、Cu(NO3)2、AgNO3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a g 和滤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