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换个角度解放心情教学设计

换个角度解放心情教学设计

换个角度解放心情教学设计一、学情分析情绪是影响人们日常学习与生活的重要因素之一。

高中生的学业压力增大、人际间竞争加剧以及学生们在自我探索等方面存在困惑等原因,许多高中生经常产生一些情绪上的困扰。

因此,帮助学生学会自我心理调节,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不仅是高中心理辅导课的重要教学内容和任务,也是满足高中生情绪情感健康发展和成长的迫切需求。

二、教材内容分析由于心理辅导课在新课程中并无明确的教学大纲,心理辅导课的教材也没有严格统一的指定,不同学校心理辅导课的课时设置也有差异。

因此,在实际授课时,心理辅导教师一般会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参考不同的心理辅导教材内容而灵活选取。

本节的教学内容是参考余国良主编的《心理健康》的《换个角度,解放心情》一课并结合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里的内容。

三、教学时间1课时四、教学目标1.认知与技能:掌握情绪ABC理论的基本含义,理解认知观念对情绪产的重要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并学会用情绪ABC理论调节自己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情绪问题。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善于从积极的角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能辩证地看待问题,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感恩的情怀。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情绪ABC理论。

难点:理解情绪ABC理论在情绪自我调节中的应用。

六、教法与学法心理活动课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课堂的体验性。

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成长。

在活动中运用讨论法、故事分享法、问题启发法、案例分析法等。

七、教具多媒体课件八、教学过程1.问题导入心情天气播报,教师引导学生们说出最近生活中的情绪问题从而引出主题。

2.情绪产生的认知分析(1)幻灯片展示人物照片—霍金,教师先引导鼓励学生说出自己对霍金的了解,最后教师再做总结,并提问,从而使学生明白同样的事情不同的态度产生的情绪行为是不同的。

并结合下边这段对话,教育学生学习霍金这种积极乐观的心态,要怀有一颗感恩的心去生活。

霍金在21岁时患上卢伽雷氏症,全身瘫痪,不能言语,全身仅有三根指头能活动。

当记者问他:病魔将您永远固定在轮椅上,你不认为命运让你失去太多了吗他从容淡定地用三根手指打出五句话:我的手指还能活动,我的大脑还能思维。

我有终生追求的理想,我有爱我和我爱的亲人和朋友。

我还有一颗感恩的心!当他敲完最后一个字,全场掌声雷动!教师提问:换做一般的人遇到霍金这种境况,会怎么想会有什么样的情绪体验会不会觉得上天不公平会悲观、自暴自弃霍金怎么想的,有怎样的情绪(2)教师讲解美国心理学家艾利斯的情绪ABC理论,学生理解。

为说明认知对人的情绪的影响,教师向学生介绍美国心理学家艾利斯的情绪ABC理论。

A(Activatingevents)指引起情绪的事件;B(Beliefs)指个人对该事件的看法、解释和评价,或称信念;C(Consequences)指在特定情境下个人的情绪及行为表现。

艾利斯认为:人的不良情绪和行为结果(C),不是由于某一诱发事件(A)直接引发的,而是由于经受这一事件的个体对它不正确的认知和评价所产生的错误信念(B)所直接引起的,也称为非理性信念。

为进一步解释ABC理论,教师运用《庄子山木》篇里的小故事说明,不仅可以让学生加深对ABC理论的理解,还能激发学生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情怀。

一个人在乘船渡河的时候,前面一只船正要撞过来。

这个人喊了好几声没有人回应,于是破口大骂前面开船的人不长眼。

结果撞上来的竟是一只空船,于是刚才怒气冲冲的人,一下子怒火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其实你会发现,生气与不生气,取决你的评价。

教师进一步介绍非理性信念的一般特征,以便学生区分。

绝对化的要求:指个体以自己的意愿为出发点,认为某一事物必定会发生或不会发生的信念。

这种特征通常是与“必须”和“应该”这类词联系到一起。

如:我必须获得成功、“别人必须友好对待我”等。

过分概括化:一种以偏概全的不合理的思维方式,就好像是以一本书的封面来判定它的好坏一样。

它是个体对自己或别人不合理的评价,典型特征是以某一件或某几件事来评价自身或他人的整体价值。

糟糕至极:一种把事物的可能后果想象、推论到非常可怕、非常糟糕,甚至是灾难性结果的非理性信念。

如一次重要考试失败后就断言“自己的人生已经失去了意义”。

教师总结并引导学生思考明白:情绪ABC理论让我们懂得,生活中的许多烦恼,如果换一个角度来看待的话,也许会有另外一种结果。

3.典型案例剖析:教师通过具体案例引导学生讨论分析,理解学会运用情绪ABC理论调节情绪。

(1)案例:祝杰初中的时候学习非常努力,成绩一直都很好,并顺利地考入市重点中学。

升入高中的祝杰依然努力,但是,第一学期下来,成绩很不理想,一次测验排名排到了班里的末端,临近期中考试,祝杰发现自己整天烦躁不安,非常郁闷,看到或听到同学们讨论有关考试的问题时就特别紧张,上课注意力不能集中,焦虑情绪比较严重。

教师引导学生小组讨论交流:祝杰同学对考试可能存在哪些不合理的信念如何改变这些不合理的信念?根据学生分享的结果教师总结:同样是考试失败,不同的想法会产生不同的情绪。

根据情绪ABC理论,一个人产生的不良情绪往往是由于他所持有的一些不合理信念引起的。

祝杰存在的考试焦虑情绪,可能与他存在的一些不合理信念有很大关系。

要想改变祝杰的焦虑情绪,先要找出这些不合理信念并进行驳斥,用积极正向的信念替代这些不合理信念。

当祝杰不再担心自己考不过别人,也不再把得高分看得那么重要,不再对自己提出过高的不合理要求时,他若能通过努力把头脑中的不合理信念消除,在复习时把注意力集中于学习本身,不再焦躁不安,上考场前情绪平和、头脑清晰、充满自信,我们相信,他考试前害怕考试的焦虑情绪将会大为缓解。

(2)教师出示幻灯片向学生展示天使与魔鬼的图片,学生分享自己看到了什么,使学生进一步明白,同一件事看待的角度不同,结果不同。

4.成长工作坊(1)情绪调节求助台学生结合真实的情绪求助案例,在帮助别人解决情绪困扰的同时,进一步熟悉并学会运用情绪ABC理论调节自己的情绪,从而学会理论联系实际,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小组活动:请每个小组选取一个情绪困扰案例,指出求助者的不合理信念,分析如何用积极的信念替代原有的不合理信念。

求助(1):班级里好像有很多同学不太喜欢我,我真的好苦恼!不合理信念:我应该被班级里所有的同学喜欢。

积极信念: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喜好,一个人不可能被所有人都喜欢。

一个人的快乐不是完全建立在别人的喜欢上,不必过于追求完美,只要有部分同学喜欢自己就足够了。

求助(2):我尽心尽力地完成了值日打扫任务,他们非但不表扬我,反而责备我,心情真是糟糕透了!不合理信念:完成工作任务就应该受到表扬。

积极信念:世界上没有那么多的应该。

人生不如意的事情有很多,我们不能苛求所有人都理解自己,我们能做的就是该想办法努力去改善现状,把工作做得更好;当事情实在不能改善时,我们应学会接受事实和现状。

求助(3):我的同桌上课反应敏捷,写作业速度快,成绩比我好,我处处不如他,我感觉很自卑、苦恼。

不合理信念:我也应该处处像同桌一样优秀。

积极信念:与这么聪明的同学成为同桌是一件很幸运的事情,因为他不仅是我学习的榜样,我还可以利用“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便利得到他的帮助。

况且每个人都有优缺点,我只用他的优点和我的不足进行比较,这样永远让人失望。

我只是学习方面不如他,其他方面如乐器演奏我就比他好。

求助(4):自己的妈妈很唠叨,感觉很烦。

不合理信念:妈妈不应该唠叨。

积极信念:妈妈的唠叨代表了对自己的关心,是一种幸福,因为并不是所有的同学都享有妈妈的唠叨。

也许自己可能哪些地方做得确实还不够好,所以妈妈对自己不放心,这提醒今后自己做事要认真仔细些,自己各方面都表现好了,妈妈的唠叨也许就会减少。

(2)我的心理话你来猜教师出示一个情节:炎炎夏日,上完体育课,口干舌燥的回到教室,发现矿泉水只剩半瓶了找一名同学上台表演,要求根据给出的情节表演出两种相反的情绪,下边同学根据台上同学的表演猜出此时这位同学的心理想什么。

学生成长工作坊这一环节进一步理解和体会积极的认知信念对情绪调节的重要作用。

“没有糟糕的环境,只有糟糕的心态”,面对烦恼,面对不如意的事情,如何真正成为快乐者我想,消除我们头脑中存在的一些不合理信念,保持对事情的积极心态,会让学生从根本上保持好的情绪状态。

当然,除了改变心态,从积极的角度看问题外,也需我们正视问题中的现实矛盾和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存在的不足。

对于那些不能改变的客观现实,我们要学会接纳;对于那些自己可以努力改变的,我们要积极采取行动,通过解决问题最终消除烦。

5.分享感悟:学生结合日常生活中的事件小组讨论分享本节课学习学习的感悟和收获,教师点评。

6.教师总结:同一件事情,我们会有很多不一样的感受,这需要我们找到适合的角度,及时调整自己的情绪。

让自己更加专注的解决问题,而不是被负面情绪所困扰。

生活犹如一面镜子,你对它哭,它也对你哭;你对它笑,它也对你笑。

希望我们每一位同学都能够以一种微笑的面孔面对生活。

7.课后实践:请根据情绪ABC理论,从积极的角度调节自己的其他烦恼,进而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