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因工程复习资料一、填空题1、人因工程学的发展大致经历了这样的一个过程,即以机械为中心—以人为中心—以系统为中心—人机系统环境协调。
<注>:萌芽时期——兴起时期——成长时期——发展时期2、人的神经组织主要是由神经细胞(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组成。
3、持续时间长、强度小的各种劳动供能主要是由人体的有氧氧化系统提供。
4、劳动之初和极短时间内的极强体力劳动的供能主要是由人体的ATP-CP系统提供。
5、短时间内强度大的体力劳动供能主要是由人体的乳酸能系统提供。
6、人体活动的直接能源是三磷酸腺苷(ATP)。
<注>:(1)人体活动的直接能源:(2)磷酸原系统:(3)乳酸能系统:(4)有氧氧化系统:7、能量代谢可以通过人体吸入的氧量测定出来。
<注>:人体能量消耗测定方法有直接法、间接法和相关估算法。
直接法:利用各种热量计,测定在绝热室内流过人体周围的冷却水升温情况,直接测量人体在一定时间内散发的热量。
间接法:通过测定人体耗氧量(L/min ),再乘以氧热价(KJ/L )来计算能量消耗的方法。
相关估算法:有某些容易测定的生理指数来估计人体的能耗,如心率。
8、计算相对能量代谢率RMR ,222O O O RMR -=作业时的消耗量安静时时的消耗量基础代谢时的消耗量。
9、人对空气干湿程度的感受与 空气中水汽的饱和程度 有关。
10、人体的热平衡方程式:Qs =Qm -W ±Qc ±Qr -Qe ±Qk<注>:人体单位时间向外散发的热量,取决于人体外表面与周围环境的四种热交换方式,即辐射热交换、对流热交换、蒸发热交换和传导热交换。
Qs 为人体的热积蓄或热债变化率; (J/m 2·h )Qm 为人体的新陈代谢产热率;W 为维持人体生理活动及肌肉活动所做的功;Qc 为人体外表面与周围环境的对流换热率;Qr 为人体外表面向周围环境的传导换热率;Qe 为人体汗液蒸发和呼出水蒸气的蒸发热传递率;Qk 为人体外表面向周围环境的辐射热传递率;“+”表示人体得热,“—”表示人体散热。
11、WBGT 指标用 干球、湿球和黑球的加权平均温标 来评价微气候条件。
12、高温作业环境条件下,人体的耐受度与人体“核心”温度有关,“核心”温度取决于 作业负荷(劳动强度)。
<注>:核心温度=直肠温度=人脑温度=肝脏温度=右心房温度+0.6℃=口腔温度+0.4℃13、不考虑特殊局部需要,为照亮整个假定工作面而设置的照明,称为一般照明。
<注>:工业企业的建筑物照明,通常采用三种形式,及自然照明、人工照明和二者同时并用的混合照明。
人工照明按灯光照射范围和效果,又分为一般照明、局部照明、综合照明和特殊照明。
14、不同的颜色对人眼的刺激不同,所以视野也不同,其中白色的视野最大,绿色的视野最小。
<注>:白色 > 黄色 > 蓝色 > 绿色15、一般把视野分成三个主要视力范围区:静视野、注视野、动视野。
<注>:静视野:在头部固定、眼球静止不动的状态下自然可见的范围。
注视野:头部固定而转动眼球注视某中心点时所见的范围。
动视野:头部固定而自由转动眼球时的可见范围。
16、彩色系列可以根据色调、纯度和明度来辨别。
<注>:色调:色调是色光光谱上各种不同波长的可见光在视觉上的表现,是区别色彩种类的名称。
纯度:纯度是指色彩的纯净程度,及颜色色素的凝聚程度。
明度:明度是指色彩的明暗程度,是全部色彩都具有的属性,与物体表面色彩的反射率有关。
17、当两种颜色相配在一起时,则最易辨认的是黄底黑字。
18、蓝光与黄光是互补色光。
<注>:互补色:青——红,品红——绿,黄——蓝。
19、不同的色彩对心理会产生不同的影响,暖色调会产生距离缩短的感觉。
<注>:(1)温度感:暖色系感觉温暖,冷色系感觉寒冷;(2)轻重感:明度越高显得越轻,明度越低显得越重;(3)硬度感:明度高的色彩感觉软,明度低的色彩感觉硬,中等纯度的色彩感觉软,高纯度和低纯度的色彩感觉硬;(4)涨缩感:明度高的色和暖色有膨胀作用,明度低的色和冷色有收缩作用;(5)远近感:冷色感觉远,暖色感觉近;明度低的色感觉远,明度高的色感觉近;暖色且纯度越高感觉越近,冷色且纯度越高感觉越远;(6)情绪感:红色——增加食欲,蓝色——退烧、稳定情绪,紫色——镇静,褐色——升高血压。
20、符合色光相加混合法则的是红色+绿色=黄色。
<注>:红色+绿色=黄色,蓝色+红色=品红,绿色+蓝色=青色,红色+绿色+蓝色=白色;红色+青色=白色,黄色+蓝色=白色,绿色+品红色=白色21、声音的音色是由声波的波形决定的。
22、把频率与强度的对应关系所表示的图形成为频谱。
<注>:不同频率(或频段)成分的声波具有不同的强度,这种频率成分与声强分布的关系称为声的频谱。
23、我国的《工业企业噪声卫生标准》是基于作业者的听力保护提出来的。
24、声音由物体机械振动产生,它可分为纯音和复合音<注>:纯音:纯音是一种单一频率的声音,只有在严格控制的实验室才能得到。
复合音:由一些频率不同的纯音组合而成的称为复合音。
25、响度、响度级的单位分别是方、宋。
26、我国《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规定,车间空气中的有害物质最高容许浓度采用质量体积浓度浓度表示法。
27、当人的劳动强度增大,以至于有氧作业的稳定状态难以维持时,人体的氧需大于摄氧量,就会产生无氧分解代谢,造成机体内氧亏负,这种机体的氧亏负需要在劳动停止的恢复期偿还。
这种作业停止后还需要继续偿还的氧量叫氧债。
<注>:作业时人体的耗氧量是变化的,在作业开始的2~3min内,呼吸和循环系统的活动不能马上满足氧需,肌肉是在缺氧状态下活动的。
这种氧需和供氧量之差叫氧债。
28、静态作业的特征是能量消耗水平不高,却很容易疲劳。
<注>:依靠肌肉等长收缩来维持一定体位所进行的作业叫静态作业。
29、维持生命所必需的能量称为基础代谢量。
<注>:基础代谢量是人在绝对安静下(平卧状态)维持生命所必须消耗的能量。
条件:人清醒而极安静(卧床),空腹(食后10h以上),室温在20℃左右。
30、用能量消耗划分劳动强度,只适用于以体力劳动为主的作业。
31、疲劳不仅是生理反应,而且也包含着大量的心理和环境因素等。
<注>:体力疲劳是指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出现的劳动机能衰退,作业能力下降,有时伴有疲倦感等自觉症状的现象。
32、视觉疲劳可以通过闪光融合值,反应时间与眨眼次数等方法间接测定。
33、人的短时记忆保持时间一般在1mim以内。
<注>:短时记忆也叫工作记忆和操作记忆,是感觉记忆和长时记忆的中间阶段。
特点:(1)信息保持时间很短:大约为5s~1min;(2)记忆容量小:正常成年人记忆容量在5~9bit之间波动,平均7bit;(3)对中断的高度敏感;(4)短时记忆中的信息可被意识。
34、注意分为无意注意、有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
<注>:无意注意:指事先没有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有意注意:指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有意后注意:是注意的一种特殊形式。
它和自觉的目的、任务联系在一起,但不需要意志的努力。
35、人体测量数据常以百分位数表示人体尺寸等级,第95%百分位数是指有95%的人群身体尺寸小于此值,5%的人群身体尺寸大于此值。
36、由于活动空间应尽可能适应于绝大多数人的使用,设计时应以高百分位人体尺寸为依据。
37、人体测量基准面中,正中矢状面将人体分成左右对称的两部分。
<注>:(1)矢状面:通过铅垂线和纵轴的平面及与其平行的所有平面。
(2)正中矢状面:把通过人体正中线的矢状面称为正中矢状面。
将人体分为左、右对称的两部分。
(3)冠状面:通过铅垂线和横轴的平面及与其平行的所有平面。
将人体分为前、后两部分。
(4)水平面:与矢状面及冠状面同时垂直的所有平面都称为水平面。
将人体分为上、下两部分。
(5)眼耳平面:通过左右耳屏点及右眼眶下点的水平面。
38、作业空间根据其大小及特点的不同,可分为近身作业空间、个体作业场所和总体作业空间三类。
<注>:人、机器设备、工装以及被加工物所占的空间称之为作业空间。
近身作业空间:指作业者在某一固定工作岗位时,考虑人的静态和动态尺寸,在坐姿或站姿状态下,作业者完成作业所及的空间范围时的近身作业空间。
个体作业场所:指作业者周围与作业有关的、包含设备因素在内的作业区域。
总体作业空间:多个相互联系的个体作业场所布置在一起构成总体作业空间。
39、单调作业采用立姿姿势为佳。
40、立姿作业时,最舒适的作业范围是由上臂与身体躯干夹角不大于45。
左右的两个因弧构成,其半径为300mm。
<注>:最大可及范围——以肩关节为中心,臂的长度为半径(720mm),所划过的圆弧;最大可抓取作业范围——是以600mm为半径所画的圆弧;正常或舒适作业范围——是以300mm为半径所画的圆弧。
41、按照有无反馈控制作用分类,人机系统可分为开环人机系统和闭环人机系统。
<注>:按系统自动化程度可分为人工操作系统、半自动化系统和自动化系统。
闭环:系统的输出直接作用于系统的控制。
开环:系统输出不对系统的控制发生作用,所提供的反馈信息不能控制下一步的操作。
42、狭义的人机系统是指人机共同体。
二、判断题1、各感觉器官对其感受信号变化的感觉,不仅取决于信号变化的绝对量,还取决于信号变化的相对增量(√)。
2、静态作业的能量消耗不会超过氧上限,作业停止后,机体的耗氧量迅速降到安静状态时的耗氧水平(×)。
<注>:即使劳动强度很大,氧需也达不到氧上线,通常每分钟不会超过1L。
但在作业停止后数分钟内,氧耗不像动态作业那样迅速降低,而是先升高,然后再逐渐降低到安静水平。
3、RMR和劳动强度指数Ⅰ主要反应体力劳动强度(√)。
4、由人体向物体辐射热量的过程叫“正辐射”。
(√)5、色彩之间的区别主要以色调对比为主(√)。
6、绿色不易引起人们的视觉疲劳,因此在工作房间内都应采用统一的绿色。
(×)7、提高照度值可以提高识别速度和立体感觉,从而提高作业效率,因此,增加照度值与作业效率的增长相关(√)8、照明水平越好,工作效率的提高就越明显。
(×)9、一般照明方式适用于工作地较分散或作业时工作地不固定的场所。
(×)10、气流速度对人体散热的影响呈线性关系,所以,当气流速度增加时,将会显著增加人体的散热量(×)。
11、综合温标WBGT(三球温度指数)能评价环境微气候条件,但有效温度是最简单和最适当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