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数学试卷(解析版)一、选择题1.如图,一只蚂蚁从点A 沿数轴向右直爬行2个单位到达点B ,点A 表示-2,设点B 所表示的数为m ,则1m -+(m+6)的值为 ( )A .3B .5C .7D .92.将直角三角形的三条边的长度都扩大同样的倍数后得到的三角形( )A .仍是直角三角形B .一定是锐角三角形 C.可能是钝角三角形 D .一定是钝角三角形3.如图,两个一次函数图象的交点坐标为(2,4),则关于x ,y 的方程组111222,y k x b y k x b =+⎧⎨=+⎩的解为( )A .2,4x y =⎧⎨=⎩B .4,2x y =⎧⎨=⎩C .4,0x y =-⎧⎨=⎩D .3,0x y =⎧⎨=⎩4.若b >0,则一次函数y =﹣x +b 的图象大致是( )A .B .C .D .5.如图,以Rt ABC ∆的三边为边,分别向外作正方形,它们的面积分别为1S 、2S 、3S ,若12316S S S ++=,则1S 的值为( )A .7B .8C .9D .10 6.已知点(,21)P a a -在一、三象限的角平分线上,则a 的值为( )A .1-B .0C .1D .27.如图, Rt ABC 中,90,B ED ∠=︒垂直平分,AC ED 交AC 于点D ,交BC 于点E .已知ABC 的周长为24,ABE 的周长为14,则AC 的长( )A .10B .14C .24D .158.下列图形中:①线段,②角,③等腰三角形,④有一个角是30°的直角三角形,其中一定是轴对称图形的个数( )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9.如图,在R △ABC 中,∠ACB =90°,AC =6,BC =8,E 为AC 上一点,且AE =85,AD 平分∠BAC 交BC 于D .若P 是AD 上的动点,则PC +PE 的最小值等于( )A .185B .245C .4D .26510.下列四个图案中,不是轴对称图案的是( ) A .B .C .D .二、填空题11.某种型号汽车每行驶100km 耗油10L ,其油箱容量为40L .为了有效延长汽车使用寿命,厂家建议每次加油时邮箱内剩余油量不低于油箱容量的18,按此建议,一辆加满油的该型号汽车最多行驶的路程是_____km . 12.9的平方根是_________.13.如图,点P 是BAC ∠的平分线AD 上一点,PE AC ⊥于点E ,若3PE =,则点P 到AB 的距离是______.14.如图,等边△OAB 的边长为2,以它的顶点O 为原点,OB 所在的直线为x 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若直线y =x +b 与△OAB 的边界总有两个公共点,则实数b 的范围是____.15.等腰三角形中有一个角的度数为40°,则底角为_____________.16.如图,长方形OABC 中,8OA =,6AB =,点D 在边BC 上,且3CD DB =,点E 是边OA 上一点,连接DE ,将四边形ABDE 沿DE 折叠,若点A 的对称点'A 恰好落在边OC 上,则OE 的长为____.17.若关于x 的分式方程122x x a x x--=--有增根,则a 的值_____________. 18.小明体重约为62.36千克,如果精确到0.1千克,其结果为____千克. 19.将一次函数y =2x 的图象向上平移1个单位,所得图象对应的函数表达式为__________.20.如图,已知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4cm ,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__________2cm .三、解答题21.在如图所示的正方形网格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都是1,已知三角形ABC 的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为(3,6)A -,(1,2)B -,(5,4)C - (1)作出三角形ABC 关于y 轴对称的三角形111A B C (2)点1A 的坐标为 .(3)①利用网络画出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L ;②P 为直线上L 上一动点,则PA PC +的最小值为 .22.(问题背景)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点A 的坐标是(0,1),点C 是x 轴上的一个动点.当点C 在x 轴上移动时,始终保持ACP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且90CAP ∠=︒(点A 、C 、P 按逆时针方向排列);当点C 移动到点O 时,得到等腰直角三角形AOB (此时点P 与点B 重合). (初步探究)(1)写出点B 的坐标______.(2)点C 在x 轴上移动过程中,当等腰直角三角形ACP 的顶点P 在第四象限时,连接BP . 求证:AOC ABP ∆∆≌; (深入探究)(3)当点C 在x 轴上移动时,点P 也随之运动.经过探究发现,点P 的横坐标总保持不变,请直接写出点P 的横坐标:______. (拓展延伸)(4)点C 在x 轴上移动过程中,当POB ∆为等腰三角形时,直接写出此时点C 的坐标.备用图23.(1)计算:3(1232)36•-+ (2)因式分解:3312x x - (3)计算:2(1)(2)(3)x x x x -+-+(4)计算:2(21)2(1)(1)x x x +-+-24.某公司购买了一批A 、B 型芯片,其中A 型芯片的单价比B 型芯片的单价少9元,已知该公司用3120元购买A 型芯片的条数与用4200元购买B 型芯片的条数相等. (1)求该公司购买的A 、B 型芯片的单价各是多少元?(2)若两种芯片共购买了200条,且购买的总费用为6280元,求购买了多少条A 型芯片?25.如图,点D 是△ABC 内部的一点,BD=CD ,过点D 作DE ⊥AB ,DF ⊥AC ,垂足分别为E 、F ,且BE=CF .求证:AB=AC .四、压轴题26.(1)问题发现:如图1,△ACB 和△DCE 均为等边三角形,点A 、D 、E 在同一直线上,连接BE .①请直接写出∠AEB 的度数为_____;②试猜想线段AD 与线段BE 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并证明;(2)拓展探究:图2, △ACB 和△DCE 均为等腰三角形,∠ACB =∠DCE =90°,点A 、D 、E 在同-直线上, CM 为△DCE 中DE 边上的高,连接BE ,请判断∠AEB 的度数线段CM 、AE 、BE 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27.如图,已知△ABC 中,AB=AC=10cm ,BC=8cm ,点D 为AB 的中点.如果点P 在线段BC 上以3cm/s 的速度由B 点向C 点运动,同时,点Q 在线段CA 上由C 点向A 点运动. (1)若点Q 的运动速度与点P 的运动速度相等,经过1s 后,BP= cm ,CQ= cm . (2)若点Q 的运动速度与点P 的运动速度相等,经过1s 后,△BPD 与△CQP 是否全等,请说明理由;(3)若点Q 的运动速度与点P 的运动速度不相等,当点Q 的运动速度为多少时,能够使△BPD 与△CQP 全等?(4)若点Q 以(3)中的运动速度从点C 出发,点P 以原来的运动速度从点B 同时出发,都逆时针沿△ABC 三边运动,求经过多长时间点P 与点Q 第一次相遇?28.已知ABC 和ADE 都是等腰三角形,AB AC =,AD AE =,DAE BAC ∠=∠.(初步感知)(1)特殊情形:如图①,若点D ,E 分别在边AB ,AC 上,则DB __________EC .(填>、<或=)(2)发现证明:如图②,将图①中的ADE 绕点A 旋转,当点D 在ABC 外部,点E 在ABC 内部时,求证:DB EC =.(深入研究)(3)如图③,ABC 和ADE 都是等边三角形,点C ,E ,D 在同一条直线上,则CDB ∠的度数为__________;线段CE ,BD 之间的数量关系为__________.(4)如图④,ABC 和ADE 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90BAC DAE ∠=∠=︒,点C 、D 、E 在同一直线上,AM 为ADE 中DE 边上的高,则CDB ∠的度数为__________;线段AM ,BD ,CD 之间的数量关系为__________.(拓展提升)(5)如图⑤,ABC 和ADE 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90BAC DAE ∠=∠=︒,将ADE 绕点A 逆时针旋转,连结BE 、CD .当5AB =,2AD =时,在旋转过程中,ABE △与ADC 的面积和的最大值为__________.29.如图1,在△ABC 中,AB =AC ,∠BAC =90°,D 为AC 边上一动点,且不与点A 点C 重合,连接BD 并延长,在BD 延长线上取一点E ,使AE =AB ,连接CE .(1)若∠AED =20°,则∠DEC = 度;(2)若∠AED=a,试探索∠AED与∠AEC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猜想;(3)如图2,过点A作AF⊥BE于点F,AF的延长线与EC的延长线交于点H,求证:EH2+CH2=2AE2.30.如图,已知直线l1:y1=2x+1与坐标轴交于A、C两点,直线l2:y2=﹣x﹣2与坐标轴交于B、D两点,两直线的交点为P点.(1)求P点的坐标;(2)求△APB的面积;(3)x轴上存在点T,使得S△ATP=S△APB,求出此时点T的坐标.【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1.C解析:C【解析】【分析】【详解】解:意,得2+2∴0<m<1,∴|m-1|+(m+6)=1-m+m+6=7,故选C.【点睛】本题了实数与数轴的关系,绝对值的意义.关键是根据题意求出m的值,确定m的范围.2.A解析:A【解析】 【分析】由于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所以三边满足勾股定理,当各边扩大或者缩小k 倍时,再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断三角形的形状. 【详解】设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分别为a 、b ,斜边为c . 则满足a 2+b 2=c 2.若各边都扩大k 倍(k >0),则三边分别为ak 、bk 、ck (ak )2+(bk )2=k 2(a 2+b 2)=(ck )2 ∴三角形仍为直角三角形. 故选:A .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勾股定理和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若三角形两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的平方,则该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3.A解析:A 【解析】 【分析】根据任何一个一次函数都可以化为一个二元一次方程,再根据两个函数交点坐标就是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可直接得到答案. 【详解】解:∵直线y 1=k 1x+b 1与y 2=k 2x+b 2的交点坐标为(2,4),∴二元一次方程组111222,y k x b y k x b =+⎧⎨=+⎩的解为2,4.x y =⎧⎨=⎩故选A.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函数解析式与图象的关系,满足解析式的点就在函数的图象上,在函数的图象上的点,就一定满足函数解析式.函数图象交点坐标为两函数解析式组成的方程组的解.4.C解析:C 【解析】分析:根据一次函数的k 、b 的符号确定其经过的象限即可确定答案. 详解:∵一次函数y x b =+中100k b =-,, ∴一次函数的图象经过一、二、四象限, 故选C .点睛:主要考查了一次函数的图象性质,要掌握它的性质才能灵活解题.一次函数y kx b =+的图象有四种情况:①当k >0,b >0,函数y =kx +b 的图象经过第一、二、三象限;②当k >0,b <0,函数y =kx +b 的图象经过第一、三、四象限;③当k <0,b >0时,函数y =kx +b 的图象经过第一、二、四象限;④当k <0,b <0时,函数y =kx +b 的图象经过第二、三、四象限.5.B解析:B 【解析】 【分析】根据正方形的面积公式及勾股定理即可求得结果. 【详解】因为是以Rt ABC ∆的三边为边,分别向外作正方形, 所以AB 2=AC 2+BC 2 所以123S S S =+ 因为12316S S S ++= 所以1S =8 故选:B 【点睛】考核知识点:勾股定理应用.熟记并理解勾股定理是关键.6.C解析:C 【解析】 【分析】根据第一、三象限的角平分线上的点的横坐标与纵坐标相等列出方程求解即可. 【详解】∵点P (a ,2a-1)在一、三象限的角平分线上, ∴a=2a-1, 解得a=1. 故选:C . 【点睛】本题考查了坐标与图形性质,熟记第一、三象限的角平分线上的点的横坐标与纵坐标相等是解题的关键.7.A解析:A 【解析】 【分析】首先依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得到AE=CE ;接下来,依据AE=CE 可将△ABE 的周长为:14转化为AB+BC=14,求解即可.【详解】∵DE是AC的垂直平分线,∴AE=CE,∴△ABE的周长为:AB+BE+AE=AB+BE+CE=AB+BC∵ABC的周长为24,ABE的周长为14∴AB+BC=14∴AC=24-14=10故选:A【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掌握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8.C解析:C【解析】【分析】直接利用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分别分析得出答案.【详解】解:①线段,是轴对称图形;②角,是轴对称图形;③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④有一个角是30°的直角三角形,不是轴对称图形.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轴对称图形的定义,理解定义内容是解此题的关键.9.D解析:D【解析】【分析】如图,作点E关于AD的对称点E′,连接CE′交AD于P′,连接EP′,此时EP′+CP′的值最小,作CH⊥AB于H.求出CE′即可.【详解】如图,作点E关于AD的对称点E′,连接CE′交AD于P′,连接EP′,此时EP′+CP′的值最小,作CH⊥AB于H.∵∠ACB=90°,AC=6,BC=8,∴AB22AC BC+22+,68∴CH=AC BCAB⋅=245,∴AH=185,∴AE=AE′=85,∴E′H=AH-AE′=2,∴P′C+P′E=CP′+P′E′=CE=265,故选:D.【点睛】此题主要考查利用对称性以及勾股定理的运用,解题关键是做好辅助线,转换等量关系. 10.B解析:B【解析】【分析】根据轴对称的概念对各选项分析判断利用排除法求解.【详解】解:A.此图案是轴对称图形,不符合题意;B.此图案不是轴对称图形,符合题意;C.此图案是轴对称图形,不符合题意;D.此图案是轴对称图形,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轴对称图形的概念.轴对称图形的关键是寻找对称轴,图形两部分折叠后可重合.二、填空题11.【解析】【分析】设行驶xkm,由油箱内剩余油量不低于油箱容量的,列出不等式,即可求解.【详解】设该型号汽车行驶的路程是xkm,∵油箱内剩余油量不低于油箱容量的,∴﹣x+40≥40×,解解析:【解析】【分析】设行驶xkm,由油箱内剩余油量不低于油箱容量的18,列出不等式,即可求解.【详解】设该型号汽车行驶的路程是xkm,∵油箱内剩余油量不低于油箱容量的18,∴﹣10100x+40≥40×18,解得:x≤350,答:该辆汽车最多行驶的路程是350km,故答案为:350.【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实际应用,找出不等量关系,列出一元一次不等式,是解题的关键.12.±3【解析】分析:根据平方根的定义解答即可.详解:∵(±3)2=9,∴9的平方根是±3.故答案为±3.点睛:本题考查了平方根的定义,注意一个正数有两个平方根,它们互为相反数;0的平方根是解析:±3【解析】分析:根据平方根的定义解答即可.详解:∵(±3)2=9,∴9的平方根是±3.故答案为±3.点睛:本题考查了平方根的定义,注意一个正数有两个平方根,它们互为相反数;0的平方根是0;负数没有平方根.13.3【解析】【分析】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倒角两边的距离相等判断即可. 【详解】解:∵点是的平分线上一点,且,∴P点到AB上的距离也是3.故答案为3.【点睛】本题考解析:3【解析】【分析】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倒角两边的距离相等判断即可.【详解】解:∵点P 是BAC ∠的平分线AD 上一点,且PE AC ⊥,∴P 点到AB 上的距离也是3.故答案为3.【点睛】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的性质,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正确的理解题意,能够熟练掌握角平分线的性质.14.【解析】【分析】由题意,可知点A 坐标为(1,),点B 坐标为(2,0),由直线与△OAB 的边界总有两个公共点,有截距b 在线段CD 之间,然后分别求出点C 坐标和点D 坐标,即可得到答案.【详解】解解析:231b -<<-【解析】【分析】由题意,可知点A 坐标为(1,3),点B 坐标为(2,0),由直线y x b =+与△OAB 的边界总有两个公共点,有截距b 在线段CD 之间,然后分别求出点C 坐标和点D 坐标,即可得到答案.【详解】解:如图,过点A 作AE ⊥x 轴,.∵△ABC 是等边三角形,且边长为2,∴OB=OA=2,OE=1,∴AE =∴点A 为(1B 为(2,0);当直线y x b =+经过点A (1ABC 边界只有一个交点,则1b +=1b =,∴点D 的坐标为(1);当直线y x b =+经过点B (2,0)时,与△ABC 边界只有一个交点,则20b +=,解得:2b =-,∴点C 的坐标为(0,2-);∴直线y x b =+与△OAB 的边界总有两个公共点时,截距b 在线段CD 之间,∴实数b 的范围是:21b -<<;故答案为:21b -<<.【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一次函数的图形和性质,解题的关键是掌握一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掌握直线与等边三角形有一个交点是临界点,注意分类讨论. 15.40°或70°【解析】解:当40°的角为等腰三角形的顶角时,底角的度数=(180°-40°)÷2=70°;当40°的角为等腰三角形的底角时,其底角为40°,故它的底角的度数是70°或40°.故解析:40°或70°【解析】解:当40°的角为等腰三角形的顶角时,底角的度数=(180°-40°)÷2=70°; 当40°的角为等腰三角形的底角时,其底角为40°,故它的底角的度数是70°或40°. 故答案为:40°或70°.点睛: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这一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由于不明确40°的角是等腰三角形的底角还是顶角,所以要采用分类讨论的思想.16.【解析】【分析】根据矩形的性质得到BC=OA=8,OC=AB=6,∠C=∠B=∠O=90°,求得CD=6,BD=2,根据折叠可知A′D=AD,A′E=AE,可证明Rt△A′CD≌Rt△DBA, 解析:【解析】【分析】根据矩形的性质得到BC=OA=8,OC=AB=6,∠C=∠B=∠O=90°,求得CD=6,BD=2,根据折叠可知A′D=AD ,A′E=AE ,可证明Rt △A′CD ≌Rt △DBA ,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A′C=BD=2,A′O=4,然后在Rt △A′OE 中根据勾股定理列出方程求解即可.【详解】解:如图,∵四边形OABC 是矩形,∴BC=OA=8,OC=AB=6,∠C=∠B=∠O=90°,∵CD=3DB ,∴CD=6,BD=2,∴CD=AB ,∵将四边形ABDE 沿DE 折叠,若点A 的对称点A′恰好落在边OC 上,∴A′D=AD ,A′E=AE ,在Rt △A′CD 与Rt △DBA 中,CD AB A D AD '=⎧⎨=⎩, ∴Rt △A′CD ≌Rt △DBA (HL ),∴A′C=BD=2,∴A′O=4,∵A′O 2+OE 2=A′E 2,∴42+OE 2=(8-OE )2,∴OE=3,故答案是:3.【点睛】本题考查了轴对称变换(折叠问题),矩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掌握相关性质是解题的关键.17.4【解析】【分析】方程第二个分母提取-1变形后,去分母转化为整式方程,表示出方程的解,令方程的解为2,即可求出a 的值.【详解】方程变形得:,去分母得:x+x-a=x-2,解得:x=a-解析:4【解析】【分析】方程第二个分母提取-1变形后,去分母转化为整式方程,表示出方程的解,令方程的解为2,即可求出a 的值.【详解】 方程变形得:+122x x a x x -=--, 去分母得:x+x-a=x-2,解得:x=a-2, ∵方程122x x a x x--=--有增根, ∴x=2,即a-2=2,解得:a=4,故答案为:4.【点睛】 此题考查了分式方程的增根,增根问题可按如下步骤进行:①让最简公分母为0确定增根;②化分式方程为整式方程;③把增根代入整式方程即可求得相关字母的值. 18.4.【解析】【分析】把百分位上的数字6进行四舍五入即可.【详解】62.36千克精确到0.1千克为62.4千克.故答案为:62.4.【点睛】本题考查了近似数和有效数字:近似数与精确数的解析:4.【解析】【分析】把百分位上的数字6进行四舍五入即可.【详解】62.36千克精确到0.1千克为62.4千克.故答案为:62.4.【点睛】本题考查了近似数和有效数字:近似数与精确数的接近程度,可以用精确度表示.一般有,精确到哪一位,保留几个有效数字等说法.19.y=2x+1.【解析】由“上加下减”的原则可知,将函数y=2x的图象向上平移1个单位所得函数的解析式为y=2x+1,故答案为y=2x+1.解析:y=2x+1.【解析】由“上加下减”的原则可知,将函数y=2x的图象向上平移1个单位所得函数的解析式为y=2x+1,故答案为y=2x+1.20.8【解析】【分析】正方形为轴对称图形,一条对称轴为其对角线所在的直线;由图形条件可以看出阴影部分的面积为正方形面积的一半.【详解】解:依题意有S阴影=×4×4=8cm2.故答案为:8.解析:8【解析】【分析】正方形为轴对称图形,一条对称轴为其对角线所在的直线;由图形条件可以看出阴影部分的面积为正方形面积的一半.【详解】解:依题意有S阴影=12×4×4=8cm2.故答案为:8.【点睛】本题考查轴对称的性质以及正方形的性质,运用割补法是解题的关键.三、解答题21.(1)见解析(2)点1A的坐标为(3,6);(3)①见解析.【解析】【分析】(1)首先确定A、B、C三点关于y轴的对称点位置A1、B1、C1,再连接即可得到△ABC关于y轴对称的△A1B1C1;(2)根据平面直角坐标系写出点1A的坐标;(3)①根据垂直平分线的定义画图即可;②根据轴对称的性质以及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得PA PC的最小值为BC的长,再由勾股定理求解即可.【详解】(1)如图所示:(2)点1A 的坐标为(3,6);(3)①如图所示:②PA PC +的最小值为BC 的长,即2224+=20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作图--轴对称变换,以及三角形的面积,关键是掌握几何图形都可看作是由点组成,画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时,就是确定一些特殊的对称点.22.(1)(1,1);(2)证明见解析;(3)1;(4)(2,0)(2,0)(2,0)--.【解析】【分析】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OA=AB ,题干中已知A 点坐标,即可求得OB 的长度,表示出B 点坐标即可.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得到90CAP OAB ︒∠=∠=,再根据等角的余角相等,得出角12∠=∠,最后利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进行判定即可.根据(2)的结论△ABP 也为直角三角形,且AB 垂直BP ,且AB=OB=1,即可得出P 点的横坐标.先根据题意,确定B 点、A 点坐标,设出P 点和C 点坐标,分情况进行讨论,当OP=OB 时,当OB=BP 时,当OP=BP 时,分别利用两点间距离公式求出点P 点的坐标,然后分别算出AP 的长,最后利用AP=AC 计算出A 点坐标即可.【详解】解:(1)∵点A 的坐标为(0,1)△OAB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且OA=AB ,OA⊥BA∴B 点坐标为(1,1).(2)证明:在等腰直角三角形ACP 中,AC AP =,90CAP ∠=︒在等腰直角三角形AOB 中,AO AB =,90OAB ∠=︒90CAP OAB ︒∠=∠=CAP OAP OAB OAP∴∠-∠=∠-∠12∠∠∴=在AOC∆和ABP∆中2AC APAO AB=⎧⎪∠=∠⎨⎪=⎩()AOC ABP SAS∴∆∆≌(3)AOC ABP∆∆≌(已证)∴∠ABP=90°∴PB垂直AB,P点在过B点且垂直与AB的垂线上,∵点B的坐标为(1,1)∴P点的横坐标为1.(4)由题意和(1)可知()01(11)A B,,,,设P(1,y),C(x,0),当OB=OP()()221-1+12y-=解得:21y=或21y=+,则()2212113AP=++-=()2212113AP=+-+-=解得:2x=±所以C点坐标为(2,02,0)同理当OB=OP时,可得C点坐标为(-2,0)当BP=OP时,可得C点坐标为(-1,0)故答案为:(2,0)(2,0)(1,0)(2,0)---【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全的的判定方法,计算两点间距离,动点问题,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能够得到相等的线段和角,动点问题要注意分类进行讨论,根据情况确定答案.23.(1)6;(2)()()322x x x+-;(3)236x x--;(4)2243x x++【解析】【分析】(1)根据二次根式乘法法则运算;(2)先提公因式,再套用公式;(3)根据整式乘法法则运算;(4)运用乘法公式运算.【详解】解:(1+=+=6-=6(2)()()()3231234322x x x x x x x -=-=+- (3)2(1)(2)(3)x x x x -+-+=22226x x x x -++-=236x x --(4)2(21)2(1)(1)x x x +-+-=224412(1)x x x ++--=2244122x x x ++-+=2243x x ++【点睛】考核知识点:因式分解,整式乘法.掌握相应法则是关键.24.(1)A 型芯片的单价为26元/条,B 型芯片的单价为35元/条;(2)80.【解析】【分析】(1)设B 型芯片的单价为x 元/条,则A 型芯片的单价为(x ﹣9)元/条,根据数量=总价÷单价结合用3120元购买A 型芯片的条数与用4200元购买B 型芯片的条数相等,即可得出关于x 的分式方程,解之经检验后即可得出结论;(2)设购买a 条A 型芯片,则购买(200﹣a )条B 型芯片,根据总价=单价×数量,即可得出关于a 的一元一次方程,解之即可得出结论.【详解】(1)设B 型芯片的单价为x 元/条,则A 型芯片的单价为(x ﹣9)元/条,根据题意得: 312042009x x=-, 解得:x =35,经检验,x =35是原方程的解,∴x ﹣9=26.答:A 型芯片的单价为26元/条,B 型芯片的单价为35元/条.(2)设购买a 条A 型芯片,则购买(200﹣a )条B 型芯片,根据题意得:26a +35(200﹣a )=6280,解得:a=80.答:购买了80条A型芯片.【点睛】本题考查了分式方程的应用以及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1)找准等量关系,正确列出分式方程;(2)找准等量关系,正确列出一元一次方程.25.证明见解析.【解析】【分析】欲证明AB=AC,只要证明∠ABC=∠ACB即可,根据“HL”证明Rt△BDE≌Rt△CDF,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证∠EBD=∠FCD,再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DBC=∠DCB,从而可证∠ABC=∠ACB.【详解】∵DE⊥AB,DF⊥AC,∴∠BED=∠CFD=90°.在Rt△BDE和Rt△CDF中,∴Rt△BDE≌Rt△CDF(HL),∴∠EBD=∠FCD,∵BD=CD,∴∠DBC=∠DCB,∴∠DBC+∠EBD=∠DCB+∠FCD,即∠ABC=∠ACB,∴AB=AC.【点睛】本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正确寻找全等三角形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常考题型.四、压轴题26.(1)①60°;②AD=BE.证明见解析;(2)∠AEB=90°;AE=2CM+BE;理由见解析.【解析】【分析】(1)①由条件△ACB和△DCE均为等边三角形,易证△ACD≌△BCE,从而得到:AD=BE,∠ADC=∠BEC.由点A,D,E在同一直线上可求出∠ADC,从而可以求出∠AEB的度数.②由△ACD≌△BCE,可得AD=BE;(2)首先根据△ACB和△DCE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可得AC=BC,CD=CE,∠ACB=∠DCE=90°,据此判断出∠ACD=∠BCE;然后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判断出△ACD≌△BCE,即可判断出BE=AD,∠BEC=∠ADC,进而判断出∠AEB的度数为90°;根据DCE=90°,CD=CE,CM⊥DE,可得CM=DM=EM,所以DE=DM+EM=2CM,据此判断出AE=BE+2CM .【详解】(1)①∵∠ACB=∠DCE ,∠DCB=∠DCB ,∴∠ACD=∠BCE ,在△ACD 和△BCE 中,AC BC ACD BCE CD CE =⎧⎪∠=∠⎨⎪=⎩, ∴△ACD ≌△BCE ,∴AD=BE ,∠CEB=∠ADC=180°−∠CDE=120°,∴∠AEB=∠CEB−∠CED=60°;②AD=BE.证明:∵△ACD ≌△BCE ,∴AD=BE .(2)∠AEB =90°;AE=2CM+BE ;理由如下:∵△ACB 和△DCE 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CB =∠DCE= 90°,∴AC = BC , CD = CE , ∠ACB =∠DCB =∠DCE -∠DCB , 即∠ACD = ∠BCE ,∴△ACD ≌△BCE ,∴AD = BE ,∠BEC = ∠ADC=135°.∴∠AEB =∠BEC -∠CED =135°- 45°= 90°.在等腰直角△DCE 中,CM 为斜边DE 上的高,∴CM =DM= ME ,∴DE = 2CM .∴AE = DE+AD=2CM+BE .【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边三角形的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与性质等知识,解题时需注意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解决相似问题.27.(1)BP=3cm ,CQ=3cm ;(2)全等,理由详见解析;(3)154;(4)经过803s 点P 与点Q 第一次相遇.【解析】【分析】(1)速度和时间相乘可得BP 、CQ 的长;(2)利用SAS 可证三角形全等;(3)三角形全等,则可得出BP=PC ,CQ=BD ,从而求出t 的值;(4)第一次相遇,即点Q 第一次追上点P ,即点Q 的运动的路程比点P 运动的路程多10+10=20cm 的长度.【详解】解:(1)BP=3×1=3㎝,CQ=3×1=3㎝(2)∵t=1s ,点Q 的运动速度与点P 的运动速度相等∴BP=CQ=3×1=3cm ,∵AB=10cm ,点D 为AB 的中点,∴BD=5cm .又∵PC=BC ﹣BP ,BC=8cm ,∴PC=8﹣3=5cm ,∴PC=BD又∵AB=AC ,∴∠B=∠C ,在△BPD 和△CQP 中,PC BD B C BP CQ =⎧⎪∠=∠⎨⎪=⎩∴△BPD ≌△CQP(SAS)(3)∵点Q 的运动速度与点P 的运动速度不相等,∴BP 与CQ 不是对应边,即BP≠CQ∴若△BPD ≌△CPQ ,且∠B=∠C ,则BP=PC=4cm ,CQ=BD=5cm ,∴点P ,点Q 运动的时间t=433BP =s , ∴154Q CQ V t ==cm/s ; (4)设经过x 秒后点P 与点Q 第一次相遇. 由题意,得154x=3x+2×10, 解得80x=3 ∴经过803s 点P 与点Q 第一次相遇. 【点睛】本题考查动点问题,解题关键还是全等的证明和利用,将动点问题视为定点问题来分析可简化思考过程.28.(1)=;(2)证明见解析;(3)60°,BD=CE ;(4)90°,AM+BD=CM ;(5)7【解析】【分析】(1)由DE ∥BC ,得到DB EC AB AC=,结合AB=AC ,得到DB=EC ; (2)由旋转得到的结论判断出△DAB ≌△EAC ,得到DB=CE ;(3)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证明△DAB≌△EAC,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求出结论;(4)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和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得到结论;(5)根据旋转的过程中△ADE的面积始终保持不变,而在旋转的过程中,△ADC的AC始终保持不变,即可.【详解】[初步感知](1)∵DE∥BC,∴DB ECAB AC=,∵AB=AC,∴DB=EC,故答案为:=,(2)成立.理由:由旋转性质可知∠DAB=∠EAC,在△DAB和△EAC中AD AEDAB EACAB AC⎪∠⎪⎩∠⎧⎨===,∴△DAB≌△EAC(SAS),∴DB=CE;[深入探究](3)如图③,设AB,CD交于O,∵△ABC和△ADE都是等边三角形,∴AD=AE,AB=AC,∠DAE=∠BAC=60°,∴∠DAB=∠EAC,在△DAB和△EAC中AD AEDAB EACAB AC⎪∠⎪⎩∠⎧⎨===,∴△DAB≌△EAC(SAS),∴DB=CE,∠ABD=∠ACE,∵∠BOD=∠AOC,∴∠BDC=∠BAC=60°;(4)∵△DAE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ED=45°,∴∠AEC=135°,在△DAB和△EAC中AD AEDAB EACAB AC⎪∠⎪⎩∠⎧⎨===,∴△DAB≌△EAC(SAS),∴∠ADB=∠AEC=135°,BD=CE,∵∠ADE=45°,∴∠BDC=∠ADB-∠ADE=90°,∵△ADE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M为△ADE中DE边上的高,∴AM=EM=MD,∴AM+BD=CM;故答案为:90°,AM+BD=CM;【拓展提升】(5)如图,由旋转可知,在旋转的过程中△ADE的面积始终保持不变,△ADE与△ADC面积的和达到最大,∴△ADC面积最大,∵在旋转的过程中,AC始终保持不变,∴要△ADC面积最大,∴点D到AC的距离最大,∴DA⊥AC,∴△ADE与△ADC面积的和达到的最大为2+12×AC×AD=5+2=7,故答案为7.【点睛】此题是几何变换综合题,主要考查了旋转和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旋转过程中面积变化分析,解本题的关键是三角形全等的判定.29.(1)45度;(2)∠AEC﹣∠AED=45°,理由见解析;(3)见解析【解析】【分析】(1)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求∠BAE=140°,可得∠CAE=50°,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得∠AEC=∠ACE=65°,即可求解;(2)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求∠BAE=180°﹣2α,可得∠CAE=90°﹣2α,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得∠AEC=∠ACE=45°+α,可得结论;(3)如图,过点C作CG⊥AH于G,由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得EH=2EF,CH=2CG,由“AAS”可证△AFB≌△CGA,可得AF=CG,由勾股定理可得结论.【详解】解:(1)∵AB=AC,AE=AB,∴AB=AC=AE,∴∠ABE=∠AEB,∠ACE=∠AEC,∵∠AED=20°,∴∠ABE=∠AED=20°,∴∠BAE=140°,且∠BAC=90°∴∠CAE=50°,∵∠CAE+∠ACE+∠AEC=180°,且∠ACE=∠AEC,∴∠AEC=∠ACE=65°,∴∠DEC=∠AEC﹣∠AED=45°,故答案为:45;(2)猜想:∠AEC﹣∠AED=45°,理由如下:∵∠AED=∠ABE=α,∴∠BAE=180°﹣2α,∴∠CAE=∠BAE﹣∠BAC=90°﹣2α,∵∠CAE+∠ACE+∠AEC=180°,且∠ACE=∠AEC,∴∠AEC=45°+α,∴∠AEC﹣∠AED=45°;(3)如图,过点C作CG⊥AH于G,∵∠AEC﹣∠AED=45°,∴∠FEH=45°,∵AH⊥BE,∴∠FHE=∠FEH=45°,∴EF=FH,且∠EFH=90°,∴EH2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