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点线面位置关系例题及练习含答案

点线面位置关系例题及练习含答案

点、线、面的位置关系● 知识梳理 (一).平面公理1:如果一条直线上有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直线在平面内。

公理2:不共线...的三点确定一个平面. 推论1:直线与直线外的一点确定一个平面. 推论2:两条相交直线确定一个平面. 推论3:两条平行直线确定一个平面.公理3:如果两个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还有公共点,这些公共点的集合是一条直线 (二)空间图形的位置关系1.空间直线的位置关系:相交,平行,异面1.1平行线的传递公理: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1.2等角定理:如果一个角的两边与另一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或互补。

1.3异面直线定义:不同在任何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异面直线;1.4异面直线所成的角:(1)X 围:(]0,90θ∈︒︒;(2)作异面直线所成的角:平移法.2.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 包含,相交,平行3.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平行,相交(三)平行关系(包括线面平行,面面平行) 1.线面平行:①定义:直线与平面无公共点.②判定定理:////a b a a b ααα⎫⎪⊄⇒⎬⎪⊂⎭③性质定理:////a a a b b αβαβ⎫⎪⊂⇒⎬⎪=⎭ 2.线面斜交:①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简称线面角):若直线与平面斜交,则平面的斜线与该斜线在平面内射影的夹角。

X 围:[]0,90θ∈︒︒ 3.面面平行:①定义://αβαβ=∅⇒;②判定定理:如果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平行于另一个平面,那么两个平面互相平行; 符号表述:,,,//,////a b ab O a b ααααβ⊂=⇒判定2: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个平面互相平行.符号表述:,//a a αβαβ⊥⊥⇒.③面面平行的性质:(1)////a a αββα⎫⇒⎬⊂⎭;(2)////a a b b αβαγβγ⎫⎪=⇒⎬⎪=⎭(四)垂直关系(包括线面垂直,面面垂直)1.线面垂直①定义:若一条直线垂直于平面内的任意一条直线,则这条直线垂直于平面。

符号表述:若任意,a α⊂都有l a ⊥,且l α⊄,则l α⊥.②判定:,a b a b O l l l al b ααα⊂⎫⎪=⎪⎪⊄⇒⊥⎬⎪⊥⎪⊥⎪⎭③性质:(1),l a l a αα⊥⊂⇒⊥;(2),//a b a b αα⊥⊥⇒;3.2面面斜交①二面角:(1)定义:【如图】,OB l OA l AOB l αβ⊥⊥⇒∠-是二面角-的平面角 X 围:[0,180]AOB ∠∈︒︒②作二面角的平面角的方法:(1)定义法;(2)三垂线法(常用);(3)垂面法. 3.3面面垂直(1)定义:若二面角l αβ--的平面角为90︒,则αβ⊥; (2)判定定理:a a ααββ⊂⎫⇒⊥⎬⊥⎭(3)性质:①若αβ⊥,二面角的一个平面角为MON ∠,则90MON ∠=︒;②a AB a a a ABαβββα⊥⎫⎪=⎪⇒⊥⎬⊂⎪⎪⊥⎭● 热点例析【例1】热点一 有关线面位置关系的组合判断若a ,b 是两条异面直线,α,β是两个不同平面,a ⊂α,b ⊂β,α∩β=l ,则( ). A .l 与a ,b 分别相交 B .l 与a ,b 都不相交C .l 至多与a ,b 中一条相交D .l 至少与a ,b 中的一条相交解析:假设l 与a ,b 均不相交,则l ∥a ,l ∥b ,从而a ∥b 与a ,b 是异面直线矛盾,故l 至少与a ,b 中的一条相交.选D.热点二 线线、线面平行与垂直的证明【例2】如图,在四棱台ABCD -A 1B 1C 1D 1中,D 1D ⊥平面ABCD ,底面ABCD 是平行四边形,AB =2AD ,AD =A 1B 1,∠BAD =60°.(1)证明:AA 1⊥BD ;(2)证明:CC 1∥平面A 1BD .(1)方法一:因为D 1D ⊥平面ABCD ,且BD ⊂平面ABCD ,所以D 1D ⊥BD . 又因为AB =2AD ,∠BAD =60°,在△ABD 中,由余弦定理得BD 2=AD 2+AB 2-2AD ·AB cos 60°=3AD 2,所以AD 2+BD 2=AB 2.所以AD ⊥BD .又AD ∩D 1D =D , 所以BD ⊥平面ADD 1A 1.又AA 1⊂平面ADD 1A 1,故AA 1⊥BD .方法二:因为D 1D ⊥平面ABCD ,且BD ⊂平面ABCD (如图), 所以BD ⊥D 1D .取AB 的中点G ,连接DG (如图).在△ABD 中,由AB =2AD 得AG =AD . 又∠BAD =60°,所以△ADG 为等边三角形,因此GD =GB , 故∠DBG =∠GDB .又∠AGD =60°,所以∠GDB =30°,故∠ADB =∠ADG +∠GDB =60°+30°=90°, 所以BD ⊥AD .又AD ∩D 1D =D ,所以BD ⊥平面ADD 1A 1. 又AA 1⊂平面ADD 1A 1,故AA 1⊥BD . (2)如图,连接AC ,A 1C 1.设AC ∩BD =E ,连接EA 1.因为四边形ABCD 为平行四边形,所以EC =12AC .由棱台定义及AB =2AD =2A 1B 1知A 1C 1∥EC 且A 1C 1=EC , 所以四边形A 1ECC 1为平行四边形. 因此CC 1∥EA 1.又因为EA 1⊂平面A 1BD ,CC 1 平面A 1BD , 所以CC 1∥平面A 1BD .热点三 面面平行与垂直的证明【例3】在直角梯形ABCD 中,AD ∥BC ,AB ⊥BC ,AD =2,BC =4,P 为平面ABCD 外一点,且PA =PB ,PD =PC ,N 为CD 的中点.(1)求证:平面PCD ⊥平面ABCD ;(2)在线段PC 上是否存在一点E 使得NE ∥平面ABP ?若存在,说明理由并确定E 点的位置;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1)证明:取AB 中点M ,连接PM ,PN ,MN , 则PM ⊥AB ,PN ⊥CD .又ABCD 为直角梯形,AB ⊥BC ,∴MN ⊥AB . ∵PM ∩MN =M ,∴AB ⊥平面PMN . 又PN ⊂平面PMN ,∴AB ⊥PN .∵AB 与CD 相交,∴PN ⊥平面ABCD .又PN ⊂平面 PCD ,∴平面PCD ⊥平面ABCD .(2)解:假设存在.在PC ,PB 上分别取点E ,F ,使BF =14BP ,CE =14CP ,连接EF ,MF ,NE ,则EF ∥BC 且可求得EF =34BC =3.∵MN =3且MN ∥BC ,∴EF ∥MN 且EF =MN . ∴四边形MNEF 为平行四边形,∴EN ∥FM . 又∵FM ⊂平面PAB ,∴在线段PC 上存在一点E 使得NE ∥平面ABP ,此时CE =14PC .热点四 折叠问题例4如图所示,在直角梯形ABCP 中,AP//BC ,AP ⊥AB ,AB=BC=221=AP ,D 是AP 的中点,E ,F ,G 分别为PC 、PD 、CB 的中点,将PCD ∆沿CD 折起,使得⊥PD 平面ABCD .(Ⅰ)求证:AP //平面EFG ;(Ⅱ) 求二面角D EF G --的大小. ACAPGEFB DO解:(Ⅰ) 证明:连AC,BD 交于O 点,连GO,FO,EO .∵E,F 分别为PC,PD 的中点,∴EF //CD 21,同理//12CD , EF ∴// ∴四边形EFOG 是平行四边形, ⊂∴EO 平面EFOG .又在三角形PAC 中,E,O 分别为PC,AC 的中点,∴PA//EO⊂EO 平面EFOG,PA ⊄平面EFOG,∴PA//平面EFOG,即PA//平面EFG .方法二)连AC,BD 交于O 点,连GO,FO,EO . ∵E,F 分别为PC,PD 的中点,∴EF //CD 21,同理//12PB 又//AB,EF ∴//AB 21∴=⋂=⋂,,B AB PB E EF EG 平面EFG//平面PAB,又PA ⊄平面PAB,//PA ∴平面EFG .方法三)如图以D 为原点,以DP DC DA ,,为方向向量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xyz D -. 则有关点及向量的坐标为:()()()()()()0,0,2,0,2,0,1,2,0,0,1,1,0,0,1,2,00.P C G E F A()()()1,1,1,0,1,0,2,0,2-=-=-=EG EF AP设平面EFG 的法向量为()z y x n ,,=.00000⎩⎨⎧==⇒⎩⎨⎧=-+=-⇒⎪⎩⎪⎨⎧=⋅=⋅∴y z x z y x y EG n EF n取()1,0,1=n .∵()AP n AP n ⊥∴=⨯+⨯+-⨯=⋅,0210021, 又⊄AP 平面EFG . ∴ AP//平面EFG .(Ⅱ)由已知底面ABCD 是正方形 ∴DC AD ⊥,又∵⊥PD 面ABCDPD AD ⊥∴ 又D CD PD =⋂⊥∴AD 平面PCD ,∴向量DA 是平面PCD 的一个法向量,DA =()0,0,2又由(Ⅰ)方法三)知平面EFG 的法向量为()1,0,1=n.22222===∴ 结合图知二面角D EF G --的平面角为.450● 热点五线线角线面角面面角例5正四棱锥ABCD P -中,侧棱PA 与底面ABCD 所成角的正切值为26。

(1)求侧面PAD 与底面ABCD 所成二面角的大小;(2)若E 是PB 中点,求异面直线PD 与AE 所成角的正切值;(3)在侧面PAD 上寻找一点F ,使得EF ⊥侧面PBC 。

试确定点F 的位置,并加以证明。

(1)连BD AC ,交于点O ,连PO ,则PO ⊥面ABCD ,∴∠PAO 就是PA 与底面ABCD 所成的角,∴ tan ∠PAO=26。

设AB=1,则PO=AO •tan ∠PAO =23。

设F 为AD 中点,连FO 、PO ,则OF ⊥AD ,所以,PF ⊥AD ,所以,PFO ∠就是侧面PAD 与底面ABCD 所成二面角的平面角。

在Rt PFO ∆中,3tan ==∠FO PO PFO ,∴3π=∠PFO 。

即面PAD 与底面ABCD 所成二面角的大小为3π(2)由(1)的作法可知:O 为BD 中点,又因为E 为PD 中点,所以,EO =//PD 21。

∴EOD ∠就是异面直线PD 与AE 所成的角。

在Rt PDO ∆中,2522=+=PO OD PD 。

∴45=EO 。

由BD AO ⊥,PO AO ⊥可知:⊥AO 面PBD 。

所以,EO AO ⊥。

在Rt AOE ∆中,5102tan ==∠EO AO AEO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