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必修四文言文知识点

必修四文言文知识点

高中语文必修教材文言文知识清单(四)——《语文④》第四单元单元说明:高中《语文④》第四单元为古代人物传记单元,有《廉颇蔺相如列传》、《苏武传》、《张衡传》3篇古文。

一、成语1.完璧归赵:泛指把原物完好无损地归还给本人。

2.负荆请罪:向人认错赔礼。

3.怒发冲冠:因怒而头发直竖,把帽子都顶起来了,形容非常愤怒。

4.刎颈之交:指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也说刎颈交。

5.肝脑涂地:原指在战乱中惨死,后用来表示牺牲生命。

6.人生如朝露:喻指生命的短暂。

7.屈节辱命:失去了节操,又辱没了使命。

8.啮雪吞毡:指为坚持气节而过艰苦的生活。

9.吉凶倚伏:祸福相因。

二、通假字1.可予不“不”通“否”,表疑问语气2.拜送书于庭“庭”通“廷”,朝堂,朝廷3.召有司案图“案”通“按”,察看,审察4.秦自缪公以来,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缪”通“穆”5.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孰”通“熟”,仔细6.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邪”通“耶”,句末疑问语气词7.不顾恩义,畔主背亲。

“畔”通“叛”,背叛8.与旃毛并咽之“旃”通“毡”,毛织的毡毯9.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去”通“弆”,收藏10.空自苦亡人之地“亡”通“无”,没有11.信义安所见乎“见”通“现”,体现,表现12.法令亡常“亡”通“无”,没有13.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亡”通“无”,没有14.武父子亡功德“亡”通“无”,没有15.因泣下霑衿,与武决去“霑”通“沾”,沾湿/“衿”通“襟”,衣襟/“决”通“诀”,诀别16.请毕今日之驩“驩”通“欢”,欢聚17.前以降及物故“以”通“已”,已经18.合盖隆起,形似酒尊。

“尊”通“樽”,古代盛酒器19.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

“员”通“圆”,圆周20.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

“禽”通“擒”,捉拿21.傍行八道“傍”通“旁”,旁边三、古今异义1.拜为上卿古义:授予官职今义:下跪叩头,表示敬意的礼节2.欲勿与,即患秦兵之来。

古义:忧虑,担心今义:祸害,灾难3.请以咸阳为赵王寿古义:向人敬酒或献礼今义:长命,年岁4.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古义:内外亲属今义:和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5.请指示王古义:指给……看今义:上级给下级的指令6.于是相如前进缶古义:走上前进献今义:向前行动或发展7.宣言曰:“吾见相如,必辱之。

”古义:扬言,到处说今义:宣告、声明8.布衣之交古义:平民今义:麻布衣服9.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古义:遵守约定今义:限制10.臣所以去亲戚二事君者古义:……的原因今义: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11.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古义:从这里到那里今义:以前12.汉亦留之以相当古义:相抵押今义:表程度的副词,差不多13.皆为陛下所成就古义:提拔、栽培今义:业绩14.汉天子我丈人行也古义:老人,长辈今义:岳父15.且陛下春秋高古义:年纪今义:春秋战国时期或指季节16.武等实在古义:确实存在今义:诚实、老实17.以货物与常古义:一般财物今义:供出售的物品18.来时太夫人已不幸古义:对去世的委婉说法今义:指灾祸19.稍迁至栘中厩监古义:渐渐今义:稍微20.常从容淡静古义:言语举止适度得体今义:不慌不忙,沉着镇定21.举孝廉不行古义:不去(应荐)今义:不可以22.公车特征拜郎中古义:特地征召今义:可以作为人或事物的特点的征象、标志等23.覆盖周密无际古义:四周严密今义:周到细致24.振声激扬古义:激越、传扬,此指清脆响亮今义:激动昂扬25.寻其方面古义:方向今义:事情或事物的一面26.衡下车,治威严。

古义:官吏初到任今义:从车上下来27.中有都柱古义:dū,大今义:都市或表范围的副词 (dōu)四、词类活用(一)名词活用1.舍相如广成传舍“舍”名词作动词,安置住宿2.左右欲刃相如“刃”名词作动词,用刀杀3.乃使其从者衣褐“衣”名词作动词,穿4.而相如庭斥之“廷”名词作状语,在朝廷上5.间至赵矣“间”名词作状语,从小路6.于是相如前进缶“前”名词作状语,走上前7.倚柱,怒发上冲冠。

“上”名词作状语,向上8.天雨雪“雨”名词作动词,下9.羝乳乃得归“乳”名词作动词,生子10.杖汉节牧羊“杖”名词作动词,拄着11.惠等哭,舆归营。

“舆”名词作动词,抬12.武能网纺缴,檠弓弩。

“网”“檠”名词作动词,结网,用檠矫正弓弩13.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

“上”名词作状语,向上14.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

“目”名词作动词,给……递眼色(二)动词活用1.宁许以负秦曲“负”动词使动用法,使……承担2.毕礼而归之“毕”“归”动词使动用法,使……完毕,使……回去3.欲因此时降武“降”动词使动用法,使……投降4.反欲斗两主“斗”动词使动用法,使……争斗5.单于愈益欲降之“降”动词使动用法,使……投降6.王必欲降武“降”动词使动用法,使……投降7.尽归汉使路充国等“归”动词使动用法,使……归(三)形容词活用1.臣请完璧归赵“完”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完整2.秦王恐其破璧“破”形容词使动用法,使……破碎3.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先”“后”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先,以……为后4.且庸人尚羞之“羞”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羞耻5.大王必欲急臣“急”形容词使动用法,使……着急,逼迫6.单于壮其节“壮”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壮,钦佩7.空以身膏草野“膏”形容词使动用法,使……肥沃8.何久自苦如此!“苦”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受苦9.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

“乐”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乐10.屈节辱命“屈”“辱”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屈身,使……受辱11.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善”形容词作动词,擅长,善于12.妙尽璇机之正“尽”动词,研究透了;“正”形容词作名词,正确的道理13.大将军邓骘奇其才“奇”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奇五、一词多义【负】1.秦贪,负其强。

(《廉颇蔺相如列传》)依仗,凭借2.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颇蔺相如列传》)辜负,对不起3.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

(《廉颇蔺相如列传》)违背4.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廉颇蔺相如列传》)使……承担5.廉颇闻之,肉袒负荆。

(《廉颇蔺相如列传》)背着【使】1.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

(《廉颇蔺相如列传》)派遣,命令2.臣窃以为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

(《廉颇蔺相如列传》)出使3.乃使其从者衣褐(《廉颇蔺相如列传》)命令4.大王乃遣一介之使(《廉颇蔺相如列传》)使臣,使者5.妾不堪驱使(《孔雀东南飞》)支使,使唤【引】1.引而不发,跃如也。

(《孟子·尽心上》)拉弓2.引赵使者蔺相如(《廉颇蔺相如列传》)引见,延请3.左右或欲引相如去(《廉颇蔺相如列传》)拉,引申为捉拿4.相如引车避匿(《廉颇蔺相如列传》)牵引,拉,引申为掉转5.虞常果引张胜(《苏武传》)牵攀,召供6.引佩刀自刺(《苏武传》)抽出,拔出7.引壶觞以自酌(《归去来兮辞》)拿过来,持8.项王乃复引兵而东(《项羽之死》)率领9.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

(《出师表》)引用10.引以为流觞曲水。

(《兰亭集序》)引导11.操军不利,引次江北。

(《赤壁之战》)退12.敢竭鄙怀,恭疏短引。

(《滕王阁序》)序【及】1.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苏武传》)和2.此必及我(《苏武传》)牵连,连累3.及还,须发尽白。

(《苏武传》)等到4.其贤不及孔子(《师说》)够得上,比得上5.方急时,不及召下兵。

(《荆轲刺秦王》)来得及【发】1.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苏武传》)起事2.恐前语发(《苏武传》)泄露,败露3.傍行八道,施关发机。

(《苏武传》)拨动4.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寡人之于国也》)打开(粮仓),发放5.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陈涉世家》)征发,派遣6.主人忘归客不发。

(《琵琶行》)出发7.百发百中发射8.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醉翁亭记》)开放9.猛将必发于卒伍(《韩非子》)兴起,产生【当】1.汉亦留之以相当(《苏武传》)相抵,抵押2.副有罪,当相坐。

(《苏武传》)应当3.当侍东宫(《陈情表》)任,充当4.料大王士卒足以项王当乎(《鸿门宴》)阻挡,挡住5.垣墙周庭,以当南日。

(《项脊轩志》)遮挡6.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蜀道难》)占着,把守7.于是子罕当国。

(《左传·襄公二年》)主持,执掌8.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

(《廉颇蔺相如列传》)dāng,判决,判罪【观】1.仰观宇宙之大(《兰亭集序》)察看,考察2.观太学(《张衡传》)观摩学习,游学3.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景象4.大王见臣列观(《廉颇蔺相如列传》)guàn,殿堂5.玄都观里桃千树(《玄都观桃花》)guàn,道士的庙宇【施】1.傍行八道,施关发机。

(《张衡传》)设置,安放2.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过秦论》)施行,实行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卫灵公》)施加,强加4.留待作遗施,于今无会因。

(《孔雀东南飞》)动词作名词,给予的东西5.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

(《孔雀东南飞》)用,使用【雅】1.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张衡传》)副词,平素,向来2.察纳雅言(《出师表》)正确的3.明经义谙雅故(《祭妹文》)旧时的,“雅故”即“以往,向来”4.闻弦歌而知雅意(《群英会蒋干中计》)美好的,高尚不俗5.附庸风雅(《《官场现形记》》)《诗经》中的大雅、小雅【征】1.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送友人》)远行2.公车特征拜郎中(《张衡传》)召,征召3.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张衡传》)应验,验证4.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凉州词》)征伐,讨伐5.宫中尚促织之戏,岁征民间。

(《促织》)征收6.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鱼我所欲也》)表现,显露六、特殊句式(一)判断句1.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者,……也”表判断2.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也”表判断3.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为……”表判断4.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

“……者,……也”表判断5.非汉所望也“非……也”表否定判断6.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也”表判断7.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

“……也”表判断(二)被动句1.而君幸于赵王“……于……”表被动2.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见……”表被动3.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见……于”表被动4.见犯乃死,重负国。

“……见……”表被动5.武留匈奴凡十九岁“留”,被扣留6.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

“夷灭”,被杀7.皆为陛下所成就“为……所……”表被动8.举孝廉不行“举”,被……举荐9.连辟公府不就“辟”,被……征召(三)省略句1.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于)境上省略介词“于”,译为“在”2.传(之)以(之)示美人及左右省略宾语“之”,代玉3.今君乃亡(于)赵走(于)燕省略介词“于”,引进动作处所4.遂与秦王会(于)渑池省略介词“于”,译为“在”5.不如因而厚遇之,使(之)归赵省略宾语“之”,代蔺相如6.赵王以(之)为贤大夫省略宾语“之”,代蔺相如7.后随浞野侯没(于)胡中省略介词于“于”,译为“在”8.单于子弟发兵与(之)战省略宾语“之”,代指虞常等暴乱的人9.使(之)牧羝省略宾语“之”10.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于)匈奴中省略介词“于”,译为“在”11.且单于信汝,使(汝)决人死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