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颇蔺相如列传》同步练习一、给下列黑体字注音。
1.臣等不肖()2.刎颈之交()3.广成传舍()4.缪贤舍人()5.见臣列观()6.相如虽驽()7.臣语曰()8.使人遗赵王书()9.睨柱()10.秦王不怿()二、解释下列黑体词的含义。
1.乃辞谢()2.从径道亡()3.间至赵矣()4.臣请就汤镬()5.左右皆靡()6.为赵王寿()7.秦王竟酒()8.位在廉颇之右()9.一介之使()10.徒以口舌为劳()三、在下列句中通假字下画一横线,并在括号内写出本字。
1.可与不()2.拜送书于庭()3.召有司案图()4.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5.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四、写出下列黑体词的含义和用法。
于1.闻于诸侯()2.故燕王欲结于君()3.归璧于赵()4.使不辱于诸侯()5.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6.苛政猛于虎也()之1.得璧,传之美人()2.即患秦兵之来()3.均之二策()4.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5.至河伯娶妇时……幸来告语之()6.何陋之有()对1.何以知之?对曰()2.对镜贴花黄()请1.璧有瑕,请指示王()2.秦王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3.诸将请所之()书1.使人遗赵王书()2.秦御史前书曰()3.军书十二卷()许1.宁许以负秦曲()2.潭中鱼可百许头()3.时人莫之许也()4.曳屋许许声()5.大铁椎,不知何许人也()设1.乃设九宾礼于廷()2.赵亦盛设兵以待秦()3.设以炮至,吾村不齑粉乎()奏1.请奏瑟()2.相如奉璧奏秦王()顾1.顾吾念之()2.相如顾召赵御史曰()3.三顾臣于草庐之中()4.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计1.计未定()2.廉颇蔺相如计曰()3.可计日以待也()六、请在下列各句中活用的词下画一横线,并在括号内标出由何类词活用为何类词。
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动→名)1.秦璧西入秦()2.秦御史前书曰()3.且庸人尚羞之()4.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5.归璧于赵()6.怒发上冲冠()7.特以诈为予赵城()七、文言文中常见的特殊句式有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词结构后置句等。
请指出下列各句属何种句式。
1.求人可使报秦者()2.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3.臣恐见欺于王而负赵()4.大王见臣列观()5.徒见欺()6.以勇气闻于诸侯()7.何以知之()8.而君幸于赵王()9.且相如素贱人()10.马之千里者()11.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八、请给下列各句补出省略的成分,并写出具体内容。
1.()固请()2.相如闻()不忍与()会3.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4.请奉盆缶()秦王5.()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6.今君乃亡()赵走()燕九、填空。
1. 本文节选自《·》,作者字是时期伟大的·家·家·家。
《史记》原名《·》,是我国第一部体,全书共篇,包括、、、、,记载了从到太初四年约年的历史。
鲁迅先生曾赞誉《史记》为。
2.本文依时间顺序写了三个故事。
前两个故事写的是的矛盾,侧重表现的,后一个故事写的是的矛盾,侧重表现的精神。
3.文章开头两小段介绍人物的身份地位,除了循一般传记的写法之外,还有一个作用,那就是。
4.本文详写蔺相如,略写廉颇,详略得当,形象都很鲜明突出。
请按要求找出有关语句。
(1)第1、3自然段中表现廉颇身分、影响的语句。
(2)第14、16自然段中表现廉颇的地位、作用和深谋远虑的语句、。
(3)第20段表现廉颇忠于国事勇于改错的言行的语句有。
5.请在本文中找出五个至今仍常用的成语或熟语:。
十、阅读下文,完成文后作业。
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
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
常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数月,亭长妻患之,乃晨炊蓐食。
食时,信往,不为具食,信亦知其意,怒,竟绝去。
信钓于城下,诸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
信喜,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
”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
”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胯下。
”于是信孰视之,俛出胯下,蒲伏,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节选自《淮阴侯列传》)1.请结合原文,用现代汉语回答问题。
(1)韩信不能被推选作官吏的原因是:(2)韩信为什么常常依靠别人生活?(3)亭长之妻对韩信是什么态度?用什么方法气走了他?(4)当韩信说将来一定要报答漂母时,漂母说:(5)淮阴屠中一少年向韩信挑衅时说:(6)街市上的人为什么笑韩信?你怎么看韩信“俛出胯下,蒲伏”的行为?2.在本文中找出两个通假字,并写出本字3.找出与“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句式相同的句子4.找出与“拜送书于庭”句式相同的句子5.找出与“郑人有欲买履者”句式相同的句子6.指出黑体词的含义,有活用现象也请指出。
(1)饭信()(2)自食()(3)众辱之曰()(4)若虽长大()(5)常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数月()()(6)食时,不为具食()()(7)怒,竟绝去()竟漂数十日()7.翻译“竟漂数十日”这句话。
答案:一、1.xiào2.wěnjǐng3.zhuàn4.miào5.guàn6.nú7.yǔ8.wèi9.nì10.yì二、1.道歉2.小路3.从小路或悄悄地4.古代一种用滚水烹煮的酷刑5.倒下6.敬酒或献礼7.完毕8.上9.个10.只不过,建立三、1.不否2.庭廷3.案按4.缪穆5.孰熟四、五、于1.在介词2.和介词3.到介词4.被介词5.对介词6.比介词之1.它代词2.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3.这代词4.助词不译;或我,代词5.我,代词6.助词表示宾语前置对1.回答动词2.向着介词请1.请允许我动词2.请你动词3.请示动词书1.信名词2.书写动词3.文书名词许1.答应动词2.左右不确定数词3.赞同动词4.象声词hǔ5.处名词设1.安排动词2.部署动词3.假设连词奏1.弹奏动词2.进献动词顾1.可是连词2.回头动词3.拜访动词4.难道副词计1.计策名词2.谋划动词3.计算动词六、1.西名→状 2.前名→动 3.羞动→意动4. 先后形→意动5.归动→使动6.上名→状7.诈动→名七、1.定语后置句2.判断句3.被动句4.介词结构后置句5.被动句6.介词结构后置句7.宾语前置句8.被动句9.判断句10.定语后置句11.判断句八、1.主语,秦王2.宾语,这件事;介宾短语的宾语,廉颇3.谓语,厉害4.介词,给5.主语,廉颇和蔺相如6.介词,从;介词,到九、1.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司马迁子长西汉史学文学思想太史公书纪传通史 130 书表本纪世家列传黄帝汉武帝 3000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2.完璧归赵渑池会廉、蔺交欢赵国与秦国蔺相如机智勇敢廉与蔺蔺相如爱国3.突出二人一贵一贱,地位悬殊,为第三个故事的矛盾埋下伏笔。
4.(1)赵之良将也以勇气闻于诸侯赵王与大将军廉颇诸大臣谋(2)廉颇相如计曰……廉颇送至境,与王诀曰:“三十日不还,请立太子为王……”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3)肉袒负荆,至相如门谢罪自称“鄙贱之人”5.布衣之交两虎相斗,负荆请罪刎颈之交完璧归赵十、1.(1)家里贫穷,品行又不好。
(2)没有官做,又不会做买卖谋生。
(3)讨厌他早晨不到起床时就烧好饭,端到床上吃掉,到了吃饭时间不给韩信准备饭。
(4)大丈夫不能自己维持生活,我同情公子你才给你饭吃,难道期望你报答吗?(5)韩信你若不怕死,就来杀我;你若怕死,就从我的裤裆下钻过去。
(6)认为韩信胆小胸怀大志的人,不必计较小事。
2.蓐褥孰熟3.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
4.信钓于城下出我胯下5.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6.(1)使……吃饭动使动(2)给……吃(3)当众名→状(4)你(5)多次;几(6)吃(饭);食物(7)终于;完毕7. (漂母)一连十几天分饭给韩信吃,直到漂洗完毕为止。
《苏武传》同步练习梳理检测一、写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1)南乡号哭,欧血。
2) 因泣下沾衿,3) 子为父死亡所恨。
4) 与武决去。
5) 畔主背亲。
6) 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7)女为人臣子8)与旃毛并咽之9) 宛王杀汉使者,头县北阙10)此陵宿昔之所不忘也!11)异域之人,壹别长绝!12) 前以降及物故。
二、指出下列句中“见”字的用法及意义1、见犯乃死,重负国。
2、何以女为见?3、信义安所见乎?4、冀君实或见恕也。
5、敢陈愚见。
三、指出下列句中“一”字的用法及意义1、子卿壹听陵言。
2、异域之人,壹别长绝!3、六王毕,四海一。
四、指出古今异义词词义:1、武等实在。
2、武使匈奴明年。
3、江东虽小,地方千里。
4、如惠语让单于。
5、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6、单于视左右而惊,谢汉使曰7、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8、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9、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
五、指出下各句中词类活用的情况:1、太守以下吏民皆白服。
2、得夜见汉使。
3、檠弓弩。
4、惠等哭,舆归营。
5、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
6、奋其私智,而不师古。
7、诚甘乐之。
8、陈涉首难,豪杰蜂起。
9、宜皆降之。
10、尽归汉使路充国等11、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12、不平心持正,反欲斗两主。
13、天雨雪14、羝乳乃得归。
15、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六、指出下例句子特殊句式的种类:1、梁父即楚将项燕。
2、(武)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3、虽欲报恩将安归?4、见犯乃死,重负国。
5、单于子弟发兵与战。
6、缑王者,昆邪王姊也。
7、信义安所见乎?《苏武传》练习答案梳理检测:一、1、乡 2、衿 3、亡 4、决 5、畔 6、去 7、女 8、旃9、县 10、宿(夙)11、壹 12、以(已)二、1、表被动2、看见3、表现4、放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5、见解,见识三、1、一定2、同“一”3、统一四、略五、1、名作动 2、名作状 3、名作动4、名作状5、名词的使动 6、名作动 7、意动用法 8、名用状 9、使动 10、使动 11、名作动 12、使动用法 13、名用动 14、名用动15、名用动六、1、判断句2、定语后置 3、宾语前置 4、被动句 5、省略句 6、判断句 7、宾语前置《张衡传》同步练习1.给下列黑体字注音:A.属()文邓骘() B.逾侈()璇()玑C.驿()站河间相() D.骸()骨蟾()蜍()2.指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1)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同()(2)合盖隆起,形似酒尊()同()(3)子墨衰绖(dié),梁弘御戎()同()(4)秦伯素服郊此,乡师而哭()同()(5)府吏见丁宁()同()3.与“大将军邓骘奇其才”中“奇”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 B.吾得兄事之C.且庸人尚羞之 D.宁许以负秦曲E.(汲黯)好直谏,守节死义,难惑以非4.指出下列句式的特点:(1)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2)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3)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4)当立者乃公子扶苏(5)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6)君何以知燕王(7)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8)求人可使报秦者(9)将军战河南,臣战河北(10)甚矣,汲黯戆(zhuàng)也5.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遂通五经,贯六艺”中“五经”是指:诗、书、礼、易、左传;“六艺”是指:礼、乐、射、御、书、数B.《两都赋》的作者是张衡,《二京赋》的作者是班固二都与两京都指长安和洛阳C.“拜、迁、转、徙”都是指调动官职D.《后汉书》与《史记》、《汉书》、《三国志》被称为“四史”《张衡传》参考答案【同步达纲练习】1.A.zhǔ;zhì B.chǐ;xuán C.yì;xiàng D.hái ;chán chú2.(1)禽通擒(2)尊通樽(3)衰通缞(4)乡通向(5)丁通叮;宁通咛3.C.4.(1)状语后置(2)否定句宾语前置(3)省略句(4)判断句(5)定语后置(6)疑问句宾语前置(7)被动句(8)定语后置(9)省略句(10)主谓倒装句5.D.。